客服公告:2025年博客來春節過年各項服務詳情

年度學習書展
有時候很想要問為什麼

有時候很想要問為什麼

And Sometimes Why

  • 定價:320
  • 優惠價:9288
  • 本商品單次購買10本8折256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 絕版商品無法銷售
  • 分享

買了此商品的人,也買了...

上頁下頁
 

內容簡介

  生命中,有許多事情是準備不來的......

  我們都想保護自己所愛的人不受傷害;偏偏意外總是讓人措手不及!

  療癒系新銳作家芮貝佳.強森,寫出全天下父母最難承受的痛:孩子,說再見並不表示我不愛你,也不表示我不會時時想念著你!

  蘇菲雅深愛著兩個女兒,每次看著她們出門時,她總不禁擔心,要是誰出了什麼事該怎麼辦?要是發生了什麼意外該如何才好?

  她想提早為失去做些準備,卻不知道,生命中,有許多事情是準備不來的......

  接到小女兒海倫出車禍的消息,蘇菲雅心裡升起一陣恐慌,她這才知道,自己之前的準備完全派不上用場。

  蘇菲雅一家人的生活因為這場意外而陷入矛盾和混亂!面對陷入昏迷的女兒,他們不能放棄任何一絲希望。雖然蘇菲雅不想死,但如果可以把自己的腦子給女兒,她會這麼做......

  照顧海倫是一場長期的抗戰,誰要陪伴她度過漫長的可能?

  離開,是自私的決定嗎?

作者簡介

芮貝佳.強森 Rebecca Johnson

  The New Yorker、The New York Times Magazine、Esquire、Allure、Forbes FYI、Mademoiselle、Seven Days Magazine、Talk Magazine等知名雜誌專欄作家,Vogue雜誌資深編輯,任職超過十二年。目前與丈夫及兩個小孩住在紐約。

  本書是芮貝佳.強森的第一本小說,也是她歷經喪子之慟的深刻體悟,無奈與無常的生命力道寫來撼動人心,深深引起讀者共鳴。

譯者簡介

楊惠菁

  自由的文字工作者。喜愛閱讀、藝術、美食和旅行。曾為多家旅遊雜誌與媒體撰寫報導及遊記,譯有《讓他為妳戴上Tiffany》、《愛德華的禮物》等書。

 

推薦序

捨不得說的再見  廖輝英

  我們的一生,總有不得不說再見的時候:告別童年、告別摯愛、告別好友、告別親人……人活著,其實就是不斷捨棄一些人事物,或是被一些人事物捨棄的歷程;終此一生,我們就是不斷地在說再見,不斷地割捨和失去。

  說得出口的再見,即使痛,卻還承受得住,因為我們對這樣的放手、對如此的失去,在心底已經有了確認和覺悟;那也是因為這種「失去」十分確定,沒有疑慮和模糊地帶,沒有任何一絲絲「或許會有奇蹟」的期待空間──它就是事實,除了接受,誰也束手無策。

在這種時候,人才會認命,才能放手。

  但是,人生的事,不總會如此工整平實,人們面對的,往往是命運的無字天書,風雲變色、天崩地裂、覆巢幾無完卵,而當事人偏偏既無法抽身離去,也很難冷靜面對,只能接受無盡的折磨,等待老天開眼。

  芮貝佳.強森的處女作《有時候很想要問為什麼》(And Sometimes Why)所要描述的,正是這種不可預料、也無從掌控的狀態。文學教授達瑞斯和他在博物館工作的妻子蘇菲雅育有兩女,即將升上高三的次女海倫,在跟男友提分手的那天,因搭上男友酒醉駕駛的摩托車而發生車禍。海倫從此陷入重度昏迷,醫院放棄救治的希望,甚至要求將海倫移出加護病房。

  而自從海倫出事之後,達瑞斯便堅持家中所有的成員〔他自己、妻子和長女米蘭達〕每天一大早就得到醫院去探視海倫,和她說話、朗讀給她聽,或做任何他認為有益的事。但醫院已宣告海倫醒來的機會渺茫,加上每天這樣的折騰,對蘇菲雅和米蘭達無疑是一種難以承受的重。被嚴重忽視的米蘭達,決定遠赴阿拉斯加投奔男友傑森;而被達瑞斯認定為遺棄海倫的蘇菲雅,從抽菸、酗酒到丈夫搬出去住,最後只能出走紐約尋求獨立生活。一個原本和樂的家庭,到此完全解體。

  如果小說完全繞著這個家庭、這件悲劇打轉,我相信一定愁雲慘霧、單調悲悽,完全擺脫不了這類小說的窠臼。

  但作者讓幾條線交錯進行,小說順暢明快地交織遊走,讀者一下子緊張地猜測是否有人故意要害死海倫的男友;一下子又興致勃勃地關心起米蘭達在阿拉斯加的荒野歷險記;蘇菲雅似乎正要萌芽的羅曼史,更讓我們又興奮又擔心……雖是處女作,但作者展現非比尋常的才華,讓每一章節都引人入勝、欲罷不能。本質上,它不僅是本很好看的小說,也是一本有企圖心的作品。它試圖讓我們正視「小孩離開、大人留下」的家庭最終面貌;也期望用這個故事,告訴我們當人生不得不說再見、卻遲遲難以出口的時候,期間是多麼地折磨人!這種折磨,甚至會毀掉十分恩愛的夫妻和貌似美滿的婚姻。它應該也帶給我們省思家庭看似無為、其實非常重要的功能;以及配偶對這個家持恆不斷所付出的心力,多麼值得感謝。

  這本書不會說教,但它的確用故事的張力,不著痕跡地在許多面向,給了讀者好幾聲暮鼓晨鐘。

本文作者為知名作家

《有時候很想要問為什麼》作者訪談紀實

  問:這本小說是根據妳曾經失去第一個孩子的親身經驗所寫的,但是妳將故事中發生意外的孩子設定為青少年,這麼做是為了讓妳自己能夠保持一些情感的距離嗎?

  答:洛奇(我的第一個孩子)死了之後,我最不想要的就是裝出一副冷靜、我沒事的樣子,我不怕面對自己的悲傷情緒。所以我在雜誌上寫到他的死,寫作讓我能夠以不同的方式去梳理和分析事情。我了解到,面對孩子的死是件多麼孤單的事,因為那代表你的世界變了,但是外頭的一切卻毫不受影響。我也發現,不同的人面對死亡的方式是如此不同。有些人會沉浸在哀傷中無法自拔,有些人則想要趕快往前進。看著這些不同的體驗,給了我寫作這本書的靈感。

  而我把故事主角設定為青少年,是因為我認為那個階段的人生有些特別之處。戀愛、初吻、第一次離開家,彷彿身體裡的細胞快速成長。在那個階段,你接受到許多訊息,你的感受比生命中的任何時期更為強烈。我在十四歲時離家到寄宿學校就讀,但直到現在,我都清楚記得離家那天我穿著什麼樣的衣服和鞋子!

  問:小說中的夫妻原本感情穩固,卻因為孩子的死而使兩人關係破裂。有個令人不安的統計是,遭遇孩子過世的夫妻,很多人都在幾年之後就離婚了。妳覺得這種狀況是無法避免的嗎?

  答:經歷長期婚姻的人,即使是健康的婚姻關係,有時候難免會幻想能夠拋下一切,重頭開始。我算晚婚,不過我了解那種對一成不變的生活感到厭煩的感覺。要是婚姻有內建的「安息年」就好了,你可以有一年的休息時間,而且不會傷害到任何人的感受。

  那就是發生在我故事主角身上的事。在女兒發生意外之後,他們難以忍受彼此,所以其中一方離開婚姻出去喘息一下。我想像他們最終又會聚在一起。我相信這是一個避免雙方都陷入悲傷痛苦的方法。

  問:故事中的父母,其中一方試著尋找來自其他同樣失去孩子的父母的支持,但另一方卻不願意。妳覺得這樣的支持是好的嗎?

  答:多年以前,我有一個當記者的男友,他應《浮華世界》雜誌的邀請,撰寫一篇關於某個支援團體的報導,這個團體的成員都是經歷過孩子被謀殺的父母。我不確定那篇文章後來有沒有刊出來,但是我記得我當時對於把歷經如此恐怖悲劇的人聚在一塊兒這件事,感到有些困惑。

  雖然我並不是一個熱中加入社團的人,但是我必須承認,那樣的團體是帶著希望的,他們透過分享彼此的遭遇來達到療傷和撫慰的效果。

  問:所有為人父母者,都能夠從小說中的媽媽蘇菲雅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因為她總是擔心會有不好的事發生在自己的孩子身上。這是全天下父母都會有的擔憂嗎?

  答:當了父母之後,會讓一個人的情緒變得更容易緊張,因為突然間,你的生命中出現一個你在乎他遠勝於一切的人。幾年前,我採訪過一個走遍世界各地的攝影師,她曾經在蘇聯入侵時待在像阿富汗那樣危險的地方。她熱愛她的工作,但在她生了寶寶之後,她就把攝影機束之高閣了。我問她怎麼忍受得了,她說:「假如我死了,誰要照顧我的孩子?」那時候我還沒有小孩,無法了解她的感受,但現在我完全能夠理解。

  每個人對生命的看法都不同,我是屬於比較悲觀的人。往好處想,當事情變糟時,我就不會太過失望,而當事情變好時,我也會比別人更容易開心!

  問:根據妳的觀察,有沒有信仰,對失去孩子的父母會有不同的影響嗎?

  答:我實在無法回答這個問題,因為我自己也搞不清楚。洛奇生病時,我們帶他受洗,他死了之後,我們將他葬在教堂的墓園裡,如此我才有個地方可以去看看他,懷念他。但我其他的孩子,就沒有受洗了,不過假如他們長大後要受洗,我完全支持。所以,你看,我是不是真的搞不太清楚狀況。

  問:故事中的父母,媽媽比爸爸更能夠接受女兒生命無法持續的事實,這也造成他們之間的失和。這種狀況常見嗎?

  答:死亡是所有伴侶在交往過程中,就要討論的話題。不過就算你們已經討論過,當你有一天真的面對死亡這件事時,你還是無法準確預期自己會有怎麼樣的反應。寫到關於死亡的事,對我來說也是歷經一番天人交戰,因為死亡是生命中一個禁忌的事,是生命中最令人不安的事。

 

詳細資料

  • ISBN:9789866369797
  • 叢書系列:iFiction
  • 規格:平裝 / 384頁 / 15 x 21 x 1.92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會員評鑑

4.5
2人評分
|
2則書評
|
立即評分
user-img
Lv.4
5.0
|
2015/09/08

一本描述人生的疑問、停頓與轉折的小說。關於人生失去的準備,關於夫妻、手足與朋友之情。覺得這本書還不錯的原因,除了書中幾位主角的心境和我不謀而合以外,連配角都能用十分簡鍊的篇幅塑造得十分立體具血肉。雖然這本書的主題是「失去」與親人遭逢意外的打擊,但很巧妙地揉合了許多元素,用筆平實真切,不至於太感傷或太灑狗血,也不大強調心靈勵志或人性的堅強、樂觀,反而忠實呈現了人類的脆弱與「有限性」、婚姻與家庭的相互扶持與羈絆…。書中揉合的元素包括好萊塢的浮華虛幻、阿拉斯加的荒野求生、父母、子女、手足的關係、青澀的初戀、…,甚至還有些許推理懸疑小說的氛味!
user-img
Lv.7
4.0
|
2009/11/27

先說個真實故事:
有對姐妹從小感情非常要好,長大後姐姐嫁給暴夫,妹妹婚姻幸福又富裕,當妹妹的在經濟與精神上支持姊姊很多,後來姊姊經濟情況改善了,妹妹卻有總不是滋味的心態,終於在一次爭辯中妹妹對姊姊有了莫名的恨意,雖然每次家族聚會總能戴著面具偽裝,但妹妹決定不把自己罹癌的事跟姊姊說。一段日子後,當姊姊被通知妹妹病危的當下,才知道為何近二年妹妹的頭髮總是說不上的怪異,但在病床前看著插管的妹妹,姊姊不知道究竟是什麼樣的恨意,能讓她們二人的感情決裂,甚至到生命最後的盡頭,仍無法互相道別,她沒有機會知道妹妹究竟恨她什麼,只能聲淚\俱下的看著昏迷不醒卻也淚\眼汨汨的妹妹…。

古人總說「蓋\棺論定」,踏上死亡道路的那一刻才是真正的結束,一切塵歸塵、土歸土,但對生者來說,卻是情感的斷層,將永遠在失落與遺憾間承受巨大的痛苦。面對生死課題時,沒有任何一位醫生有特效藥能治療生者的情緒障礙,他們必須經歷過的階段有:一、逃避,不相信。二、憤怒,為什麼是我?三、迷惘,接下來我該怎麼辦?四、接受,尋求出口。

有時家屬會對往生者生氣,原因無非是自己無法克服其面對死亡事實的心理恐懼,對未知的恐懼、失落的恐懼、以及分離的恐懼。《有時候很想要問為什麼》故事裡,妹妹海倫出門與男友分手,不幸摩托車撞上汽車,男友當場死亡,妹妹卻成了植物人,在倍受煎熬的數月之間,家人的互動改變了,習慣改變了,甚至人生與價值觀也跟著改變了。

我們生命中最大的失落便是面對死亡,我們也在成長過程中逐漸經歷不一樣的殤慟,可能是家人、好友、寵物、或某個認識的人。然而我們所應學習的,是在這過程中如何抒發,如何真正透過悲傷的宣洩,找回再次生存的力量。

三年前我的母親到醫院照顧突然腦溢血的外婆,卻意外驗出自己罹患血癌,母親跟在外婆身後住院,二天後外婆往生,母親卻在醫院像失了魂一樣。也許\她一方面悲傷喪母,一方面也恐懼自己即將面臨的死亡,於是,從那天起到她離世的二個月間,不曾主動與我們談論任何話題,唯有一次與她獨處時,她詢問我的感情,怕我遇人不淑,這正是母親對女兒最後的不捨和關懷。
隨著病情加重,她沉默的時間越來越久,看著窗外成了她的嗜好,最後甚至終日閉起眼睛不與外界溝通,我氣她的不勇敢,也氣自己是否找錯了醫生!那二個月的病房歲月,我和妹妹們24小時隨側照料,渡過了無生氣的聖誕節、元旦和除夕。在我們輪流看護的同時擁有排擠不出的沉重情緒,但是出了醫院卻像快窒息的人浮出水面般心臟又有了氧氣。事後每每回想,總恨透自己當時這種要不得的心情,因此,我一次又一次責怪自己,雖然我們都知道,人們出生的同時閻王早也記下了另一個日子。母親走後我們姐妹像失根的浮萍,不再有所謂家庭聚會,此後日子幾乎是各過各的,再多聚會理由都贏不了缺席者的藉口。

療癒系作家芮貝佳‧強森(Rebecca Johnson),用自己經歷寫出《有時候很想要問為什麼》這類格外敏感話題,她道出每個有過喪親之痛者的苦楚,每一思維、對白與細節,都似針對所有刻骨銘心的悲傷,塗抹了安慰的草藥。也許\這種深重的書籍有些讀者避之唯恐不及,但是生命裡註定的經驗,並不是我們轉過身就能躲避的。
或許\,生命要我們除了學習去愛,也應學習失去所愛。



展開

最近瀏覽商品

 
"上頁" "下頁"

相關活動

  • 【文學小說-日系推理】站在原地走了很遠|詹馥華全新作品,深刻赤誠的首部散文集!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人文社科春季暢銷大展
  • 年末電影展
  • 台灣東販動漫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