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序
寧靜崛起的鄭崇華與台達電
高希均
(一)企業家精神的典範
在眾聲喧譁的年代,我們終於等到了一位樸實企業家。他以樸實的工作態度與專業成就獲得了事業的成功,也贏得了世人的尊敬。這真是一個寧靜崛起的故事。
這個故事會激勵無數的年輕人,憑藉有原則與有理想的奮鬥,終必有成;也向充滿不確定感的創業者,做了最佳的示範:堅持品質、效率、服務、承諾;不需急功近利,也不應獨善其身,終會創出一番事業。
這位企業家就是過去鮮為人知,而當前已為大家熟知的台達電董事長鄭崇華先生。
鄭先生的創業歷程,完全符合大經濟學家熊彼得在二十世紀上半葉所倡導「企業家精神」的經典定義。它是指創業者具有發掘商機與承擔風險的膽識,以及擁有組織與經營的本領。
做為創業的鄭崇華,當時具備了這些條件。走在時代潮流前面的他,還擁有另一個抱負:承擔企業社會責任。
(二)在孤獨中成長的歲月
很湊巧的是,我與鄭董事長有個相似的背景:同年生於大陸;1949年,同是十三歲時,我幸運地隨著雙親,他則隻身隨舅父來到台灣。
他在台中一中求學,住在宿舍中,每當思念家人時,「就一個人坐在空曠的操場上看星星」、「爸媽及弟妹們現在在哪裡?你們都好嗎?」、「你們是否也看著同一個月亮,想著離家的孩子?」那真是一段孤獨中成長的歲月;他克服了寂寞,力求上進。
他考進成大,第二年轉讀電機系,是一生中新志向的確定與新旅程的開始。大學畢業後,經濟條件不允許深造,就先後進了亞洲航空公司工作,開始接觸到新科技;後又進入美商TRW公司,參與電子零組件部門,1966年赴美受訓。
他追憶:受訓期間,美國工人知道:當台灣工廠開工時,美國工廠就會關閉,他們就會失業,但那些美國人仍然盡力教我們,那種樂於助人的精神,令人感動。
經過十年外商公司的經驗,這位年輕人終於要在自己的土地上,創設自己的事業。
(三)在眾多科技公司中寧靜的崛起
那是1971年,三十八年前,這位三十六歲的年輕人,以三十萬台幣的積蓄,在新莊創設了一個十五人的小公司。不同於今天一些成名的高科技公司,它們在政府的資金、技術及法令的呵護與獎勵下,快速成長;這些人在名利雙收之後,常常炫耀財富,卻疏忽了社會責任。
這個小公司以電視零組件起家,一路走來,自己打拚。有業績上升時的喜悅,更有訂單取消時的緊張。隨著產業的改變,不斷求變求新之中,創業以來所堅持重人才、重品質、守承諾、守信譽的公司文化,使台達電的業績扶搖直上。
台達電在創立十年之後,1980年的營收是460萬美元,到了第三個十年,2000年時,已高達25億美元。近年集團合併營收已躋身台幣「千億俱樂部」。
鄭董事長踏實做事的工程師性格,使一般人不一定熟悉台達電的產品與國際地位。貼切的形容是:台達電在台灣眾多科技公司中「寧靜的崛起」。
正由於他做得多、說得少的個性,社會大眾很少知道多年來他捐贈的獎學金、對幾所大學捐贈的研究大樓,以及自己獲得的三個榮譽博士。這種樸實的作風,正與時下愛作秀、說大話的大企業主成了鮮明的對比。因此不少人形容鄭崇華是「台灣最被低估的企業家」。
(四)承擔企業的社會責任
三十年後,鄭董事長變成了一位世界級的企業家,台達電集團已是世界第一的交換式電源供應器大廠;更領先地投入節能電子產品,跨足太陽能、光電、電子紙等「新能源」產品。
台達電擁有的太陽能發電系統的技術,展現在2009年全球最大戶外高雄世界運動館的屋頂上時,受到了國內外的稱讚。這套潔淨能源系統可減少660噸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不但可供館內所有用電,尚有餘裕可回銷給電力公司。
台達電推動的環保與節能,更是最具前瞻性的發展策略。在南科園區,台達電建造了台灣第一座先進的綠色廠辦。這正是他的綠能信仰與實踐。
自從五年前《遠見雜誌》創設「企業社會責任獎」以來,台達電連續三次獲得電子業首獎,評審委員會把台達電晉升為「榮譽榜」,委婉地說明:暫停三年申請。
鄭董事長對一些公共政策議題,常常坦率地表達看法,對於能源價格,尤其關心。他認為大量倚賴進口能源的台灣,卻在政府補貼下產生了全球很便宜的電費、水費和油價,造成了大量浪費,政府應當勇敢地調升、「做對的事」。這使得他特別懷念當年李國鼎先生的果斷與魄力。
(五)貪婪大環境中令人感動的風範
我自己一直投身於教書與觀念的傳播。這次能夠說服鄭董事長,在他大學畢業半世紀後,出版這本回憶錄,與海內外讀者分享他的創業經驗,真是難能可貴。
擔任口述整理的張玉文小姐,是我們優秀的資深同事,目前擔任《哈佛商業評論》繁體中文版的總編輯。在她深入的訪談中,鄭董事長坦率的敘述,充分顯露了他樸實的本性。在當前貪婪的大環境中,這位大企業家展現了一種令人感動的風範:謙虛、感恩、自律、節儉、捐獻、分享。
一位十三歲自福州隨舅父來台的小孩,三十六歲時創立了台達電,此刻年逾七十,又在推動「綠能台灣」。一如往常,寧靜崛起的台達電,仍然默默地在投入,在研發,在製造,在生產,在改善人民的生活,在增加人類的福祉。
「環保、節能、愛地球」是三年前台達電全體員工的共識與願景;哥本哈根會議後,是否再加上「徵稅、減碳、愛台灣」?
讓我們告訴鄭董事長:「台灣會贏,有你!」
後記
心安理得的大成就
張玉文
我第一次專訪台達鄭崇華董事長大約是在八年前,當時就留下深刻的印象,但那時的一些「謎團」,直到這次協助鄭先生出書,才真正獲得解答。
第一次專訪鄭先生,是因為鄭先生和台達為了紀念李國鼎資政對台灣的貢獻,在2002年由台達旗下的基金會出資製作了《競走財經版圖─李國鼎傳》紀念光碟,前一年則製作了《掌舵風雨世代─孫運璿傳》紀念光碟,這兩份光碟是非賣品,台達免費捐贈給全國高中及大專院校圖書館。當時我在《遠見雜誌》工作,奉命採訪鄭先生談李資政紀念光碟的出版緣由。
具體展現古老價值的現代企業家
採訪前我就覺得很奇怪,早年財經官員雖然為台灣經濟繁榮發展塑造了良好的環境,但那時已經很少有企業人士會掛在口中感念,更別提出錢出力為當年那些官員留下紀錄。採訪之後我覺得更奇怪,在出版光碟之前,鄭先生和李資政根本不認識,李資政也沒有特別、個別幫過台達什麼,鄭先生做那些事,僅僅是出於對李資政當年施政的感激。
這還不夠,這幾年來,鄭先生陸續以個人名義在大學捐贈成立「孫運璿科技講座」「李國鼎科技講座」,以及用這兩位資政名字命名的大樓。
企業在大學捐講座、蓋大樓並不特別,特別的是,通常企業都是用公司名字(公司出錢),或者自家長輩或自己的名字來命名,但鄭先生這些以千萬或億元計的捐贈,不但個人出資,也沒有用公司或家人的名字,而是用了素無淵源的兩位資政的名字。這,也太感念了吧!
等到這次協助鄭先生出書,我才比較能體會其中的緣故。在這個愈來愈功利、追求迅速致富的社會,飲水思源、吃果子拜樹頭這些「古老價值」早已不受重視,一般人尤其不期待在「生意人」身上找到,沒想到卻在鄭先生這位企業家身上具體展現了。曾經走過離亂動盪的時代,鄭先生對從小到大協助過他的人,都充滿感激之情,甚至擴大到對社會、環境和地球,都很珍惜、感恩。
永遠有好奇心與夢想
鄭先生是工程師性格,做事實在,做人誠懇。反映在訪談過程中,對於比較抽象的管理理念、經營哲學之類的話題,他都不太愛談,可是一提到技術和人,他總是如數家珍,滔滔不絕。加上鄭先生精力過人,每次訪談都是馬拉松式長談,基本上是五小時起跳,沒有中場休息,吃飯時間邊吃邊談。
這不僅是因為鄭先生做事認真投入,也反映他劍及履及的個性。雖然他可能是台達年紀最長的成員,但行動力可能也是排在第一級,有時同仁還會怕他衝太快,要踩煞車。可以想見,跟著鄭先生做事,並不輕鬆。
但跟著鄭先生做事,成就感也會很大吧。因為他對新事物、新技術的好奇心和求知慾,往往會大力支持開發先進的產品和技術。最近綠能或太陽能產業很熱門,但其實台達經營已久。
聽鄭先生談他心目中理想的環保汽車,內容已經夠令人大開眼界,很難想像一位從電視零件起家的七十多歲創業者的想像力可以如此開闊,但更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他在描述時那種興高采烈的神態,讓我想到大學裡還沒有受到社會「汙染」的年輕學子。
做主流生意的非主流企業
鄭先生是一位很特別的企業家,他和台達都有一種「矛盾」的特質。
台達做的是最主流的生意,主要產品是電源供應器,目前已是全世界最大的供應商,全球市場占有率超過一半。
但這家公司很多做法卻很不主流。明知某項產品繼續做下去,公司的營收破千億台幣指日可待,卻寧可放棄,只因那項產品的附加價值不高,結果比許多同業更晚才晉身「千億俱樂部」。明知當年在海外投資的工廠,現在已失去原本的優勢,卻不願意像同業般撤資,仍努力為那些廠找新產品和新出路,只因對那些海外員工有「責任」。明知金融海嘯排山倒海而來,公司業務已經受到影響,短期內還看不到景氣好轉的跡象,卻不願裁員,只因「員工都是公司多年辛辛苦苦培養起來的,怎麼捨得」。我到現在仍能清晰記得鄭先生說這句話時,那種「怎麼捨得」的口氣和神情。
鄭先生也是一個看似「矛盾」的人。
他的身價以億計,卻低調得除了業界之外,一般人不太知道他。有些企業家享受奢華夜生活時,他卻愛在公園裡散步澆花種樹。他申請在公園種的梅花,去年因為他出差而錯過施肥的時機,沒有好好開花,他覺得非常遺憾,今年一定要好好把握機會施肥。他認真描述那個過程的樣子,令我不禁想,這位親手照顧花草不假手他人的樸實長者,真是掌舵千億事業的大老闆嗎?
鄭先生不輕言批評人,但是談到國家社會和環保理念時,暢言批評政府和政策,他耿直的個性展露無遺,一點也不低調,令人替他捏一把冷汗。
令人佩服,也令人尊敬
很多企業主在事業上的成就令人佩服,但本人不見得讓人尊敬。鄭先生不但令人佩服,也令人尊敬。感謝我的兩位老闆高希均教授和王力行執行長,以及鄭先生,讓我有機會參與鄭先生這本書的製作,也謝謝天下文化和台達的許多朋友鼎力相助。
鄭先生年輕時的奮發向上、刻苦淬鍊,創業之後的兢兢業業、實實在在,永遠懷抱夢想,都很值得跟大家分享,尤其是年輕人。更重要的是,在日益講求速效和私利的社會風氣之下,鄭先生的經歷證明了,實在做事、誠懇做人,並不是傻氣迂腐,而是一種心安理得,還能有大成就,而且,過程中充滿樂趣,利人利己。但願所有讀者都跟我一樣,受到鼓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