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香是人類生命中最美好的感動,在人類文明的發展中,也具有極大的意義,因此,早在西元前三千年,就有埃及人大量使用香料的記載。
想到香,我們的腦海中就會浮現花香、燒香、煮食的香味,化妝品的香味等,而這種種香味,大多伴隨著我們生命中美好的記憶。
從古老的文明開始,香就伴隨著人類穿過時空的長廊,餘煙嬝嬝。
早在西元前三千年左右,埃及人就開始大量用香,如著名的金字塔是土坦卡門墓(Tutankhamen's Tomb),在墓內就存放了許多各種香料的瓶罐。
甚至古埃及許多戰爭,也是為了穩定香料來源而發動的。如女法老王海切舒特(Hatschepsut)的陵墓壁畫上,就刻滿了此類事蹟。
而在古波斯文化中,香味也象徵著身份地位。當時富貴人家的花園裡,大多流行種植著種種珍貴的香花,如:茉莉、鈴蘭、紫羅蘭及紅玫瑰等。
而希臘用香的起源,則是亞歷山大大帝征服了波斯之後,從波斯帶回來珍貴的香料。人們認為聞到香味時,必定有眾神的蒞臨與祝福。
什麼是香呢?
在《說文解字》中說:「香,氣芬芳也。」而馨香的「馨」,也就是香氣遠聞之意。
一般的香,大多是指由富含香氣的樹皮、樹脂、木片、根、葉、化果等所製成的香之原料。常見的香料有旃檀香、沈香、丁香、鬱金香、龍腦香、薰陸香、安息香等豐富的種類,甚至也有動物的分泌物所形成的香,如龍涎香、麝香等。
香料大多出產於氣候酷熱的地區,由於熱帶地區人體容易產生體垢及惡臭,所以古來為了消除體臭,就將當地盛產的香木製成香料,塗抹於身上,稱為塗香;或是焚香料薰室內及衣服,稱為燒香或薰香。
隨著香料的不同,也要以不同的方式來散發香氣,才能造成特別的效果,用香的方法,大致可以分為燃燒、薰炙及自然散發等三種方式,而配合不同的香器使用。如,香草、沈香木及作成香丸。線香、盤香和香粉的合香,就必須以燃燒的方式,而龍腦類的樹脂性香品,則必須用薰炙的方式;也就是將香放在炙熱的金屬或炭塊上,讓其散發香味。
佛教中對香的定義則更為廣泛,將鼻根所嗅的一切,都統稱為香。佛教並將人類生活中這種美好的經驗,重新詮釋,使香超越了原始的意義,而用香來象徵修行者持戒清淨的戒德之香,乃至聖者具足解脫、智慧的五分法身,可以說是解脫者心靈的芬芳。
例如,在《佛說戒德香經》中,佛陀就以香來比喻持戒之香,不受順、逆風的影響,能普熏十方。在《六祖壇經》中,也以香來比喻聖者的五分法身,即戒、定、慧、解脫、解脫知見。
由於香美好的特質,在佛教中就成了供養佛菩薩重要的供品之一,甚至以香為說法譬喻、修持方法,讓人依此而悟入聖道。
而香的氣味能薰染真物,使環境芬芳美好的特質,也被用來比喻念佛者以念佛的綠故,薰染如來的功德,這就是所謂的「香光莊嚴」。
由於香與鼻根的密切關聯,古德也有以聞香而悟道者,最著名的就是《楞嚴經》中的香嚴童子。在本書中介紹香的修持法門,祈願讀者以香入道。
焚香、裝香料的香器,展現了香的具體之美。也以成香的文化中頗為獨特的藝術。無論是在種類、材質、造型與色彩的顯現上,都為人類的視覺與嗅覺心靈帶來極大的喜悅。
這些豐富的香器種類,主要是為了配合各種不同型態的香焚燒或蒸薰的方式而產生。除了實際上的用途之外,基於美觀及裝飾的考量,香爐的型制、爐身的造型、色彩,更是琳瑯滿目,配合嬝嬝香煙,及美好的香味,讓用香的情境達到極致。
在香器的種類上,除了最常見的香爐之外,還有香囊、香球、香筒、香盒等用香的器具。因此,在本書中也介紹了中國歷代的香爐,及各種不同類型的香器。
由於香美好的特質和飄渺彌漫的香煙,而被視為能上達天聽,傳達誠心的供養之意給佛菩薩及天神等。所以香也是佛教中極為重要的供養,並發展出供香的儀軌、方法及真言、手印等。本書介紹金剛界法及護摩法中常用的供香手印、真言,以及日常供香的方法,希望讓讀者在供香時能有所依循。
由於香所象徵的美好意含,在佛教中不但以香為重要的供養,用香來代表諸佛清淨法身,或是以香來修持、說法。
本書並介紹與香有關的人物及故事,其中有以香為名號的佛菩薩故事,也有修持香三昧的善知識,以及由於供香而得到福報的故事。此外,本書也蒐羅了香的相關語彙,希望讓讀者從這些語彙的意義及典故,窺見香在佛教中更廣泛的意含與運用。
本書展現出香豐富多樣風貌,祈請一切生命都能洋溢著香喜悅甜美的心靈芬芳!
出版緣起
佛法的深妙智慧,是人類生命中最閃亮的明燈,不只在我們困頓、苦難時,能撫慰我們的傷痛;更在我們幽暗、徘徊不決時,導引我們走向幸福、光明與喜樂。
佛法不只帶給我們心靈中最深層的安定穩實,更增長我們無盡的智慧,來覺悟生命的實相,達到究竟圓滿的正覺解脫。而在緊張忙碌、壓力漸大的現代世界中,讓我們的心靈,更加地寬柔、敦厚而有力,讓我們具有著無比溫柔的悲憫。
在進入二十一世紀的前夕,我們需要讓身心具有更雄渾廣大的力量,來接受未來的衝擊,並體受更多彩的人生。而面對如此快速遷化而多元無常的世間,我們也必須擁有十倍速乃至百倍速的決斷力及智慧,才能洞察實相。
同時在人際關係與界面的虛擬化與電子化過程當中,我們也必須擁有更廣大的心靈空間,來使我們的生命不被物質化、虛擬化、電子化。因此,在大步邁向新世紀之時,如何讓自己的心靈具有強大的覺性、自在寬坦,並擁有更深廣的慈悲能力,將是人類重要的課題。
生命是如此珍貴而難得,由於我們的存在,所以能夠具足喜樂、幸福,因自覺解脫而能離苦得樂,更能如同佛陀一般,擁有無上的智慧與慈悲。這菩提種子的苗芽,是生命走向圓滿的原力,在邁入二十一世紀時,我們必須更加的充實。
因此,如何增長大眾無上菩提的原力,是〈全佛〉出版佛書的根本思惟。所以,我們一直擘畫最切合大眾及時代因緣的出版品,期盼讓所有人得到真正的菩提利益,以完成〈全佛〉(一切眾生圓滿成佛)的究竟心願。
《佛教小百科》就是在這樣的心願中,所規劃提出的一套叢書,我們希望透過這一套書,能讓大眾正確的理解佛法、歡喜佛法、修行佛法、圓滿佛法,讓所有的人透過正確的觀察體悟,使生命更加的光明幸福,並圓滿無上的菩提。
因此,《佛教小百科》是想要完成介紹佛法全貌的拚圖,透過系統性的分門別類,把一般人最有興趣、最重要的佛法課題,完整的編纂出來。我們希望讓《佛教小百科》成為人手一冊的隨身參考書,正確而完整的描繪出佛法智慧的全相,並提煉出無上菩提的願景。
佛法的名相眾多,而意義又深微奧密。因此,佛法雖然擁有無盡的智慧寶藏,對人生深具啟發與妙用,但許多人往往困於佛教的名相與博大的系統,而難以受用其中的珍寶。
其實,所有對佛教有興趣的人,都時常碰到上述的這些問題,而我們在學佛的過程中,也不例外。因此,我們希望《佛教小百科》,不僅能幫助大眾了解佛法的名詞及要義,並且能夠隨讀隨用。
《佛教小百科》這一系列的書籍,期望能讓大眾輕鬆自在並有系統的掌握佛教的知識及要義。透過《佛教小百科》,我們如同掌握到進入佛法門徑鑰匙,得以一窺佛法廣大的深奧。
《佛教小百科》系列將導引大家,去了解佛菩薩的世界,探索佛菩薩的外相、內義,佛教曼荼羅的奧祕,佛菩薩的真言、手印、持物,佛教的法具、宇宙觀……等等,這一切與佛教相關的命題,都是我們依次編纂的主題。透過每一個主題,我們將宛如打開一個個窗口一般,可以探索佛教的真相及妙義。
而這些重要、有趣的主題,將依次清楚、正確的編纂而出,讓大家能輕鬆的了解其意義。
在佛菩薩的智慧導引下,全佛編輯部將全心全力的編纂這一套《佛教小百科》系列叢書,讓這套叢書能成為大家身邊最有效的佛教實用參考手冊,幫助大家深入佛法的深層智慧,歡喜活用生命的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