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台灣兒童圖畫書已經步入後現代
2004年,安石榴的《星期三下午捉.蝌.蚪》獲得第十六屆信誼幼兒文學獎圖畫書創作類首獎。這是一部融合動感、喜感和後現代感的作品。遺憾的是,或許《星期三下午捉.蝌.蚪》這個親切的書名讓讀者誤以為又是童年重唱,因此並未引起讀者、書評和學術界的熱烈討論。
2009年,安石榴再次以《亂78糟》榮獲第二十一屆信誼幼兒文學獎圖畫書創作組評審委員特別獎,大刀闊斧的打開了圖畫書的另一番新局面。首先,以《亂78糟》為書名,不僅帶有一種自嘲的幽默,也顛覆和挑戰了一般讀者認為童書必須是主題端正、內容言之有物的既定期待。同時,這個成語中的兩個阿拉伯數字「7」和「8」,也是書中的角色之二,預示了本書即將展開的語言大遊戲。
翻開書,一看到小公主的造型和顏色,我們立刻聯想到捷克插畫家柯薇塔.波茲卡(Kvea Pacovska筆下的角色;小公主所率領的雞蛋人,以及她腳下由中文稿紙所鋪成的格子路,讓我們想到《愛麗絲鏡中奇緣》(Through the Looking-Glass)中的杭浦弟.當浦弟(Humpty Dumpty),還有愛麗絲在奇境裡所走的棋盤路徑;童話般的開場白、小公主的紅色衣裝、躲在樹後的大野狼,也隱約帶有〈小紅帽〉這個故事的影子。作者拆解並運用以上這些經典童話的元素、再創作新童話的方式,是藝術表現的後設手法之一。這在許多知名且受歡迎的圖畫書中相當常見,例如:英國圖畫書作家安東尼.布朗(Anthony Brown)就常常挪用超現實畫家馬格利特(ReneMagritte)的作品;《臭起司小子爆笑故事大集合》、《豬頭三兄弟》等則對傳統童話故事和童謠進行了遊戲性「諧擬」,創造出各種趣味的效果。如此,藉由小讀者熟悉的童話故事或童謠,拉近他們和書本的距離,成功的吸引他們閱讀故事,同時帶動他們思索和辨別:原本的故事和新的故事之間,到底有什麼不同和雷同之處?並針對故事本身,引發更進一步的顛覆性思考。
後設手法所產生的遊戲效 / 笑果,不只來自諧擬,往往還可透過無厘頭般的無稽 (nonsense)語言來達成。以《亂78糟》這本書為例,故事一開始,小公主帶著十名侍衛去買雞蛋。這十名侍衛個個五官、四肢俱全,也會說話,而且公主還用「人」稱呼他們。我們在閱讀時,自然而然就會相信──這個世界上真有這種「雞蛋人」存在。不過,當這些雞蛋人遇見母雞之後,在母雞的眼中,這些「侍衛」分明就是她的蛋寶寶,可不是什麼公主的侍衛;雞蛋人一聽到母雞的呼喚,也在瞬間轉而認為自己是蛋,一窩蜂的的躲進母雞的懷抱裡,任由母雞盡情施展母愛。這個故事情節一路的發展始終維持邏輯合理性,但在故事的結尾,我們所目睹的卻是一場引人發噱、好不荒謬的小公主買蛋記。
另外,在《亂78糟》一書中,作者還透過文字、數字、音符、甚至圖像語言等各種符號,具體傳達了以下這個概念──在無稽之中,符號所指稱的內容和真實之間,存在著無可跨越的隔閡。
《亂78糟》的故事看似簡單,其實蘊含多重而豐富的意涵,仔細咀嚼,每一次的翻閱都能有新的發現和詮釋。作者的文圖表現也特別值得一提。文中的陳述或對話雖然只有區區幾個字,卻簡潔俐落,全書讀來自有一種節奏和韻味。除此之外,十個雞蛋人的長相雖一樣,但作者精準的掌握文字對話或肢體語言,短短幾頁就勾勒出十種不同的個性:始終昏沉的0號;一路把握時機狂練西班牙文的5號和6號;喜歡鬥嘴、唯恐天下太平的7號和8號;循規蹈矩但始終狀況外的4號;副班長個性的2號;以及容易激動的3號。一路讀下來,我的視線始終不忍離開這群雞蛋呢。
欣見《亂78糟》一書的出版。本書是繼《星期三下午捉.蝌.蚪》之後,再次宣告──台灣兒童圖畫書已經步入後現代!
劉鳳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