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禮物書展
好走:臨終時刻的心靈轉化
  • 定價:460
  • 優惠價:79363
  • 優惠期限:2024年11月29日止
折價券 領取折價券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優惠組合

 

內容簡介

  如果你在人世間還有許多時間,我希望這本書能夠告訴你死亡是怎麼一回事。我希望這本書能告訴你,死亡對活著的人有何啟示,而活著時又要如何看待死亡。死亡揭開了意識的各個層面、存有的各個層面、靈性的各個層面,這些層面都超越了我們向來看成是自我的個我意識。它揭開了臨終是一段自然開悟的歷程,一段最終會回歸真我的返家之旅。它指引我們一步步地開敞自己,走入存有的深層,也指引我們如何與自己一度從中脫身而出的存有本源重新融合。

  本書的寫法非常簡潔透澈,作者用簡單的文字說複雜的意思。在第一章以綜合蘇菲、西藏生死觀的精要說出「死亡是安全的」,作者把死亡當作能量的蛻變,死亡的過程即是物質身的能量轉化,人歸返至另一種能量體系。但是人類因為發展心智自我,遮蔽了存有之光,使得我們寓居於世的時候只看到世界的現實,而不見萬物所居的更大本體。第二章以超個體心理學的觀點說明我們的心智自我是如何長出來的。第三章,作者用蘇菲神學提出更大的靈性圖像,指出人們逐漸由心智自我的消退而發展出靈性的諸階段。第四章則以肯恩.威爾伯的心理學思維,鉅細靡遺地描述心智自我的毀敗過程,人的性格如何與陰影整合,身體與心智整合、我與非我整合、生與死整合。第五章,作者離開理論的說明,從陪伴臨終者實際經驗指出,死亡可以不是悲劇而是恩寵。第六章提出各種修行的方法。最後四章則與臨終照顧有密切關係。作者傾一生的經驗,將她在臨床觀察的現象與一般臨床指標(如KPSS)接應起來,詳述病人臨終的每一階段的身心靈狀態。第八章的內容對所有陪病的家屬、醫護人員、志工都非常重要,由於講得十分具體切實,臨終彌留的氛圍充滿恩寵,令人感到臨終的幸福。--余德慧(慈濟大學宗教與文化研究所教授)

本書特色

  ※作者以自己多年陪伴臨終者的經驗,結合超個體心理學、佛教等東西方智慧傳統,詳實敘述臨終時刻的身心變化,不僅為臨終者及其家屬朋友帶來深深安慰,為從事安寧療癒工作者提供了睿智而動人的解說,更緩和撫慰了我們對死亡的無限恐懼。

作者簡介

凱思林.辛 Katheen Dowling Singh, Ph.D.

  專攻超個體心理學與靈性傳統。在一篇受訪的文摘上,她說自己之所以有幸從事安寧療護的工作,除了超個體心理學的啟蒙,以及持續三十年以上默觀經驗的幫助,還得歸功於1974年康乃迪克州沸沸騰騰的安寧療護運動,她深深撼動於:「生命走到盡頭之際,人終究能朝向靈性發展而去。」在佛羅里達安寧病房工作六年當中,她看見難以言喻的美麗境界,感覺自己是真實又深刻的存在,因為陪伴臨終病患的過程中,很難去說是「誰」在付出,又是「誰」伸出雙手幫助了誰。目前,她除了持續陪伴臨終病患走上恩寵滿溢的回歸旅程,也積極參與各種推動安寧照護的運動、演講,和聽眾分享她的豐富經驗。

 

詳細資料

  • ISBN:9789867574480
  • 叢書系列:Holistic
  • 規格:平裝 / 424頁 / 16k菊 / 14.8 x 21 x 2.12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內容連載

我陪伴過數以百計的人走過臨終歷程,這一路以來我深深相信,人生這個最終階段,從感受悲劇開始,繼而要在崎嶇坎坷的心靈轉化之路上辛苦跋涉,最後攻上頂峰,沐浴在恩寵中。這條路說穿了就是從悲劇走向恩寵。雖然這一條路,有人就是走得比其他人都來得輕鬆,但它似乎是一條人人都得走的路。這麼多年下來,我慢慢練就出一隻「指月之手」,能夠「指出」這一條路何在。不過真正說來,我是以分享的方式,來談談我所觀察到的臨終過程,就像之前提過一位年輕的愛滋病患臨終前令人動容的心路歷程一樣。

我最近拜訪了一位七十六歲的老婦人維吉妮亞,長期受末期病症折磨的她,當時已經在垂死邊緣。我在病榻前陪著她,她女兒也在一旁,並且說起了母親多年來如何和末期病症搏鬥:「她帶著復仇的意志來對抗病魔。」維吉妮亞生病後依舊維持日常作息,為無數次的家庭聚會忙個不停,煮飯、打掃、歡笑、分享家中大小事,至於自己的病,能不提就不提。起初病情惡化得不明顯,後來卻急轉直下。她大限將至的那晚,我一走進她家裡,便察覺到某個「至高、超越」的覺識已經開始瀰漫滲透,在場的人早已感受到那超乎個人、遠比個我更為高深的意識充塞屋內。孩子們圍在這位垂死的女士身旁,氣氛深沉柔靜,他們的心儘管脆弱卻開放,斟滿了愛。化現在維吉妮亞這肉身裡的存有在我們眼前消解的那一刻,她的臉透出光芒,全身肌肉放鬆,看起來對這人世了無牽掛,平靜而灑脫。在她粗重的鼻息之上,彷彿是被她的氣息托起似的,浮著一片深沉的寂靜。我們被平靜和愛意所包圍,那平靜和愛意之深之濃厚,彷彿觸摸得到。在場的每個人都無可否認地深感震懾,心凝神注,沉浸在完善、完整、接納、安全和莊嚴的感受裡。

事後維吉妮亞的女兒告訴我,母親病逝前最後幾個星期,儘管因為要告別家人而難過,仍舊對即將展開的旅程充滿好奇。「我真想知道那一路上風景如何」,維吉妮亞跟家人這麼說。母親辭世後,女兒們也感覺欣慰,因為她走得如此安詳,也因為她對死亡之旅的疑惑終於得到答案。維吉妮亞離開人世,卻為留下來的人帶來全然的喜樂和徹底的療癒。

和我一樣親炙死亡現場的人,一再述說著同樣的體驗。死亡不僅震撼人,而且親臨其中會讓人蛻變。然而我們也很清楚,得知罹患末期病症,不管是當事人本身或家屬,都無可避免地覺得這是莫大的悲劇,對此我們深感同情。乍聞噩耗的那一刻,人們既深感哀痛,又難以置信,而接下來的臥病歲月,精神和肉體上更是飽受煎熬折磨。

我們必須好好來探究人感覺悲劇降臨之後,最終如何能體受恩寵。

我們可以從常用來描述悲劇及恩寵的體驗的文字來一窺究竟,雖然這兩種經驗基本上都是難以言喻的。古希臘人創造了一個能夠讓人類盡情抒發悲劇感的文化。希臘悲劇內容不外乎人類遭受的災厄、禍害和苦難,充塞著慾望受挫的困頓、不幸與悲嘆。這些悲劇形式上是戲劇,主人翁總有某種偉大的特質,卻在命運的撥弄下,因為自身某種缺陷而遇上災厄,無可避免地走上窮途末路或死亡。由此看來,古希臘人所洞察的,不折不扣正是心智自我努力活在自編自演的虛幻戲碼裡。在我們一手打造、有人我之分的世界裡,自己都是主角,也都有美好的特質,這特質是我們本性裡固有的,但我們的本性裡也有缺陷,那就是自絕於存有本源之外。我們活在這種謬誤或偏狹的狀態,遭受無情命運摧殘,使得虛妄的自我終究走上毀滅一途,並哀嘆遭遇劫厄的不幸。在悲劇這類呈現人類心靈內在運作的藝術形式裡,劇中主角別無選擇地承受命運的安排,任憑遠大於個我的力量擺佈。從更寬闊的角度來看,悲劇裡的災厄和磨難竟有著撥亂反「正」的意味。

希臘悲劇也指出,人之所以受苦,是為人處世逾越了分寸的緣故。在古希臘人看來,分寸拿捏得宜非常重要,而西方文明的基本概念,大半源自古希臘。人逾越分寸,是因為誤以為自己是部分或整體,無視於宇宙的本質是「部分」和「整體」大小相生、相互含藏。逾越分寸就會失衡脫序,破壞和諧圓融的狀態。逾越分寸就會陷入幻相,而這正是心智自我的困境,也是大多數人在大限將至時的處境。當我們失去了「內在的分寸」,就會活得支離破碎、孤單疏離。

我們花了好些篇幅探討人的生得權、死亡權,以及時時召喚我們的超個體向度。知道人有這些權利之後,我們也必須誠實地看清楚,自己就像浪跡天涯的遊子,過著四處漂泊的生活,遠離了存有本源這個家園。

這是一個悲劇性的生命狀態。我們就是在這般悲劇性的狀態裡,聆聽醫師宣判我們罹患末期病症、藥石罔效。這宣判讓我們赫然發覺,自己一直活得很可悲。就某個程度來說,被宣判罹患末期病症本身並不可悲,反倒是為了消化這項宣判,我們發現了自身生命狀態的可悲。雷凡就如此形容人對死亡的恐懼:「假想的個體所假想的失落。」

當人聽到是「我」罹患了「藥石罔效」的末期病症,這麼深度的醒悟,語言是進不到心裡去的,因此多說無益,甚至會徒增惱怒。雖然人的存在是多向度的,但在這麼深度的痛苦中,聽到「生命還有更開闊的層次」這類的話,一點安慰的效果都沒有。照見對方的生命處境、在當下相攜相伴,是我們得以撫慰彼此的方式。當人聽到自己罹患末期病症,肯定是要痛徹心扉,不管那當時所感受到的痛苦或恐懼強不強烈、切不切身,這般痛楚需要的是真正的慈悲。
 

特惠贈品

載入中...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心理勵志】秋日好chill_放慢腳步,再次為身心靈充電/電子書88折、有聲書79折起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大和圖書聯展
  • 遠流童書展
  • 尖端BL藍月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