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套書展
閱讀力:效率最高載入式閱讀整理術

閱讀力:效率最高載入式閱讀整理術

  • 定價:230
  • 優惠價:9207
  • 本商品單次購買10本8折184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內容簡介

超高效率、快速吸收,讀過就記住!
記錄、發想、創造的使用心法

  利用市價30元的筆記本就能辦到!
  透過筆記將閱讀資訊「財產化」,輕鬆將資料儲存在大腦裡
  創新的筆記一元化技術,不論什麼先記了再說,讓小線索延伸成大創意

  「沒頭沒腦、沒有效率的讀書方式」等於沒讀。

  以前讀過的書你還記得多少?

  常聽別人提起對他們影響深遠的書籍,「我在學生時代讀過很多很棒的書。」除此之外,對於這些書的內容你還能夠說出什麼特色?可以不假思索地回答下面的問題嗎?

  .這本書寫的是什麼樣的題材?
  .哪一章節是你特別喜歡的段落?
  .這本書對你的影響是什麼?
  .哪些優美的句子令你特別難忘?

  仔細想想,如果年代久遠的事或是閱讀的書籍數量多的話,還真不容易回答呢!

  那麼,就算什麼都不記得了,總還是有一些記錄下來的心情感言或重點筆記吧?

  另外,除了上述的狀況之外,你是否還曾有過這樣的經驗?

  「這本書以前應該讀過……但書中寫些什麼,卻幾乎不太記得了……」

  我的記憶力算是不好的。曾經歷過的事情雖然多少都還記得,但如果是電話號碼、名字或讀過的文章,這些內容不管聽了幾次,我怎麼樣就是記不起來。

  所以,再怎麼勤勞閱讀,還是無法將書籍內容深刻記在腦海裡,對我來說是個從以前就非常困擾的問題。

  那麼,怎麼做才算「不再沒頭沒腦、沒有效率的讀書」呢?

  盡可能不忘記所讀過的書藉內容,並將書的內容完全吸收進骨子裡。

  將書裡的資訊一字一句地完全了解透徹並吸收,以及享受閱讀的樂趣,藉此來培養自己的讀書方法。

  想要達到上述兩種目的,該怎麼做才好呢?

  透過筆記將閱讀資訊「財產化」。

  這個方法為什麼會說簡單,是因為它使用的工具只不過是一本筆記本。只要全面活用這種到處都買得到的學生用筆記本,就可以好好地管理自己的閱讀方式,建立有效率的讀書系統。

那麼,這個超簡單的方法又是什麼呢?請記住下列三個重點:
  .自己買了什麼樣的書來閱讀?
  .最關注書中的哪個部分?
  .對所閱讀的書本有什麼想法?

  將上面的事項寫入筆記本中,然後將筆記本保存起來,方便日後拿出來參考對照。就只是這麼簡單的方法而已。

  如此一來,「想不起書中內容」的人就可以確實地將書中內容留在記憶裡;煩惱著「想要再次閱讀那個段落」的人,也可以簡單快速的找到那個段落。

  以筆記本做為閱讀的支援工具,可以藉著確實記錄的方式,將閱讀過的書本資訊轉變成自己的「財產」。

  這個方法有時候對於多讀與速讀也是有效果的。對這些閱讀方法一直有挫折感的人,建議你一定要認識本書所介紹的「載入式閱讀」法。

  這個方法可以讓你維持目前不變的閱讀步調,並且除了閱讀方式之外,其他如買書方式、資訊的活用等,也會在這本書中教你更好的方式,請大家一定要充分運用,如此才能與書中內容有良好互動交流,達到有效率的讀書方法。

作者簡介

奧野宣之

  日本同志社大學文學部畢業,曾任職報業記者,現為專職作家。2008年推出《A6筆記整理術(100□□□□整理術)》一書後即造成轟動,熱銷30萬冊,成為閱讀與情報整理的新一代達人。2009年推出《閱讀力──理解與活用情報的筆記歸納法》,一個半月就創下14萬冊銷量。

 

目錄

「沒頭沒腦的讀書」等於沒讀
你需要「載入」技術
透過筆記將閱讀資訊「財產化」

第1章 用「筆記本」管理讀書
與書本的交流方式將劇烈改變
將筆記本當作讀書的夥伴
持之以恆必會有所回報
「購買」、「閱讀」、「活用」的管理
將讀書過程格式化
將讀書資訊都整理在一本筆記本裡
將筆記本一元化的技術

第2章 利用「尋書單」自主有效率的購書
載入式閱讀為什麼需要「尋書單」
掌握以書單選書的主導權
「尋書單」的製作方法
指定購買的威力
從日常生活中取得素材
與筆記的互動
情報蒐集之1 到專門網站進行網路搜尋
情報蒐集之2 多多吸收文字媒體
情報蒐集之3 尋找「集線書」

第3章 利用「讀書筆記」達到有效閱讀
讓讀書成果「看得到」
寫讀書筆記會改變閱讀方式
讀書筆記「一句話」就夠了
無法持續寫讀書筆記的原因
書寫讀書筆記的原因
以讀書筆記為前提的讀書方式
串燒式讀書筆記的製作方法
以摘錄來促進知識的吸收
尋找象徵性的文字
從書本獲得原創思考
藉由讀書筆記找到自己

第4章 活用讀書筆記創造「自我見解」
將閱讀變成一種體驗
因為能有獨到見解而學習
寫完筆記之後就該拋開書籍
索引化能幫助你隨時找到資料
「索引」數位化
徹底打敗「想不起來」的困擾
因應需要來搜尋
摘錄部分的再讀
「由外向內進攻」把書看懂
在部落格寫書評
組合資訊形成創意

第5章 讓生活產生變化的「應用讀書」
「REF書」比網路還好用
把經典名著當成枕邊書
艱澀的題目由「淺處」進攻
透過訂閱打破僵化的閱讀模式
書店有「新書」、「舊書」、「旅遊點」三種類型
隨身帶著三本書併讀
家裡的每個地方都放書
不能小看的耳聽學問
藉著「堆積書山」將書讀完
「剝開」書衣更清爽
邊讀邊撕雜誌

第6章 載入式閱讀「小道具」
到處都買得到的筆記本
較粗的自動鉛筆
可以順暢書寫的簽字筆
滑順的水性原子筆
可替代替馬克筆的捲紙油蠟筆
可以安心的原子筆
攜帶用便利貼
整面黏膠便利貼
膠帶式便利貼
攜帶方便的雙面膠
貼了之後可以撕開的口紅膠
單片裁刀
不鏽鋼鐵尺
大夾子
無法放手的閱讀書架
可以攜帶的立書架
在暗處可用的看書燈
讓人不易感到疲勞的椅子
堆書的夥伴「平放書櫃」
廚房計時器
耳塞
智慧型手機
電子辭典

後記

 

前言

向「有讀等於沒讀」的自己說再見

  以前讀過的書你還記得多少?
  有人常說:「我在學生時代讀過某書,很不錯。」除此之外,還能說出什麼?你能回答下面的問題嗎?

  .這本書裡面寫的是什麼?
  .特別喜歡的段落?
  .對你有什麼影響?
  .哪些地方特別優?

  仔細想想,還真的不容易回答。
  那麼,就算什麼都不記得了,總還是有留下疾筆抒寫的感想或者重點筆記吧?
  另外,與上面相似的情況,你是否曾有過這樣的經驗?

  「這本書以前應該讀過了,但書中寫些什麼,卻幾乎都不記得了……」

  我的記憶力算是不好的。曾經歷過的事情雖然多少都還記得,但如果是電話號碼、名字、讀過的文章等,不管聽了幾次還是記不起來。

  所以,不記得書的內容、以及內容好像沒有進到腦海裡,我從以前便感覺到這是個問題。

  讀過了卻沒有留下痕跡,這不是和沒讀過是一樣的嗎?

  「這雖然是本好書,但感覺好像沒有真正獲得什麼。」
  「好像邊讀邊忘了。」
  「就只是一直讀,書越堆越多。但讀過的卻完全沒有活用。」

  我從以前便為這樣的情況感到煩惱。
  我想每個人都有過類似的經驗吧?
  不過,又浮現出以下的想法。

  「這不是全都忘記了嗎?不,書中的某些精華一定對自己產生影響了才對。」

  所以心想一百當中只要留下一或二也就夠了,剩下的九十九也都曾經掠過腦海,或許將來在某個契機下便會想起來也說不定。

  所以,經常會出現「說起來好像在哪裡讀過」、「好像曾經聽過這句話」的對白。

  但是,人就是連前一天吃過什麼都會想不起來的動物。就只有對書會「記得其中的精華」,仔細想一想這好像也是滿強人所難的。

  而且,一百當中只留下一或二,效率未免太差了。

  「記得其中的精華」就只不過是一種願望。為了讓自己安心的推託之詞,類似方便主義一般的東西。我的這種感覺是越來越強烈。
  就以前面舉出的例子來說,辛辛苦苦讀完一本書的結果,就連一或二都沒有留下,這還是常見的事。
  雖然讀過了,但等於和沒讀過一樣?。
  簡單的說,讀過的書沒有留在記憶裡,這樣是不行的。

  你需要「載入」技術
  那麼,要怎麼做才能「不再沒頭沒腦的讀書」呢?
  想要盡可能不忘記所讀過的書的內容,並將書的內容化為自己的血肉。
  想要將書裡的資訊好好的裝進自己身體裡,並且享受閱讀的樂趣,藉此來培養自己。
  為了達到這樣的目的,具體的要怎麼做才好呢?

  可以回答這些問題的,便是本書。

  現在市面上已經出版了許多關於閱讀術的書。多讀、速讀、亂讀、併讀、慢讀……所介紹的方法論相當多樣。
  但是,重要的是,終究還是要從所閱讀的每一本書好好的掌握自己所想要學習的東西。

  跟這個目標比起來,一個月讀幾本書、或者一本書讀幾十分鐘,都顯得不重要了。此外,不只是用眼睛來逐字閱讀,而是要將內容留在腦海裡,並且做到書本所帶來的感動可以回味好幾次的「與書本更深入的交流」,可以達成這些目標才是最理想的吧?

  訓練自己以更快的速度閱讀,一個月花好幾千塊買許多書雜亂地讀書,鍛鍊邏輯能力等等,這些事情以後再做都還不遲。更何況這些事情都要花錢,就先擱置吧。

  更重要的是,要了解自己現在需要的是什麼樣的資訊,並且精挑細選可以支援自己的每一本書。然後與那一本書真誠的進行交流,努力從書中學習。這樣才是比較聰明的做法吧。

  如果想要將讀過的資訊留在頭腦裡,可以利用反覆閱讀幾次,或者發出聲音唸出來等方法。如果想要在短時間內將許多資訊都裝進頭腦裡,好像還有將許多文字一次同時放入視線裡的速讀方法。

  但是,這些閱讀技術門檻都很高,而且就算付出高額費用參加補習班學習這些技巧,真正能夠實行的人卻相當少數。

  本書所介紹的方法,與那些閱讀技術是不同的。

  這是現在就可以馬上與你拿在手上的那本書建立起濃烈的關係,在讀過之後就可以確實獲得回報的讀書術。

  而且這個讀書術與單純的讀過便記住內容的技術也是不一樣的。將從書本所獲得的知識轉為「智慧」,變成如同自己的手腳一般可以充分運用為止,在這樣的過程當中將書本內容更深入的吸收。以電腦來比喻的話,不只是儲存資料而已,而是如同安裝程式一般的感覺。

  因此本書將這個讀書術稱為「載入式閱讀」。

  或許聽起來有些誇張,但方法其實是很簡單的。每個人都可以做到。

  透過筆記將閱讀資訊「財產化」

  這個方法為什麼間單,是因為使用的工具只不過是一本筆記本。全面活用到處都買得到的學生用筆記本,來管理閱讀。

  完全沒有複雜的工程。簡單的說就是,

  .自己買了什麼樣的書來讀?
  .關注書中的哪個部份?
  .對所閱讀的書本有什麼想法?

  將上面的事項都寫入筆記本中。然後將筆記本保存起來,以便日後可以拿出來參考對照。就只是這樣而已。

  「想不起書中內容」的人可以確實的將書中內容留在記憶中,煩惱著「想要再次閱讀那個段落」的人可以簡單的就找到那個段落。

  以筆記本做為閱讀的支援工具,可以藉著確實的型態,將閱讀過的書本中的資訊轉變成自己的「財產」。

  這個方法有時候對於多讀與速讀也是有效果的,對這些閱讀方法一直有挫折感的人,建議你一定要認識本書所介紹的「載入式閱讀」法。

  維持目前的閱讀步調不變,除了閱讀方式之外,還有買書方式、資訊的活用等也都包含在內的這全套功夫,請你一定要充分運用,以實現更濃烈的「與書交流的方式」。

  初期投資只需要市售價格幾十元的筆記本以及筆。

  接下來馬上就介紹具體的方法。
  你的閱讀生活必定會因此而有巨大的轉變。

 

詳細資料

  • ISBN:9789571044194
  • 叢書系列:生活創意
  • 規格:平裝 / 176頁 / 16k菊 / 14.8 x 21 x 0.88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會員評鑑

3
2人評分
|
2則書評
|
立即評分
user-img
Lv.1
2.5
|
2020/10/15
劇透警告

閱讀的重點就是要讓自己對內容融會貫通,
讀完的書,
過幾個月後如果什麼都不記得了,
那就是白白浪費時間。

作筆記,是讓閱讀體驗更深刻,
把內容記的更清楚的一個方式,
也能增加學習的深度。

這本書雖然有一些年份了,
但是仍然有一些可以參考的地方。

他在開頭就提到,
為了讓自己能更容易翻閱自己的筆記,
就需要準備一本專用的筆記本。

這是為了方便收整,
不會讓筆記散落到世界

對我自己而言,
我喜歡用app做筆記,
所以如果你沒有筆記的習慣,
不妨去下載“Evernote”,
然後就帥氣的開始紀錄吧。

整本書的重點提到閱讀與筆記兩個部份,重心主要放在筆記的技巧上,

先做總結:

閱讀部份:
第一、專注於重要的事情。
第二、通讀折角 重讀折角 劃線筆記

筆記部份:
第一、筆記要有秩序的集中管理
第二、筆記可以隨意但要用心
第三、重讀筆記很重要

【時間稀缺,從捨棄不重要的事情開始】
閱讀先談買書。

你有沒有經驗,
到書店買書,
結果一看書架上琳瑯滿目的暢銷推薦書,
不知不覺駐足了許久,
然後買了很多與自己沒有關係的書回家,

最後自己的目的沒有解決,
反倒要多花時間消化新買的書籍,

你的時間很多嗎?
80/20法則的作者理查•科克說:
我們把80%的時間花在不重要的事情,
僅用20%的時間去達成自己目標,
然後抱怨時間不夠。

既然都已經把目標設定出來了,
為什麼還要被其它的事情耽誤?

為了避免上述的情形,
我們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問題,
或是在某個渠道得到好書的資訊,
就養成習慣記在自己的本本裡,

待有空去書店的時候,
直接精準發射,
達成目的,回家!

【通讀折角、重讀折角、劃線筆記】
買書有了節約時間的概念,
接著是閱讀。

有句話是這麼說:
一本書對你有用的內容,
只有百分之十。

我們已經學會抱著問題或是目的去買書,
閱讀的過程中,
就只要專注於對自己有feel的內容即可。

剩下的內容,
就當做一陣風,
涼快就好。

閱讀的過程可以分為兩個層次:
通讀與精讀。

作者提供了一個不錯的方法,
通讀折角、
重讀折角 、
劃線筆記。

通讀折角:
通讀內容的第一遍,
感覺不錯的地方,
就把上方的頁角折起來,
做個記號,
為重讀做準備。

重讀折角:
重讀時,
針對折角的部份再進行一次通讀,
如果這些內容仍然覺得很重要,
就在下方的頁腳再折一次。

劃線筆記:
最後,精讀折了兩個角的頁面,
把精華內容劃線,
將自己的感悟寫到筆記本裡。

閱讀的部份大致如此,
接下來,
就要開始著墨於本書的重點
――筆記。

【隨手筆記,重點是毫無壓力】
很多人把筆記當做很繁瑣的事情,
認為筆記都是思考後的產物,
現在人太忙,沒時間思考,
這個情況造就許多人在閱讀完,

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開頭就提到,
讀書沒有做筆記非常可惜,
不但學習深度不夠,
還容易忘記。

因此,作筆記的第一要點,
就是得 ―― 毫無壓力。

運用折角找重點的方法,
忍不住劃線了,
就花一點時間筆記,

不用複雜,
就簡單落下兩個大字:不錯!
這就是一則非常不錯的筆記。

為什麼說不錯呢?

很多時候我們之所以
沒辦法寫下太多內容,
可能取決於當時對內容理解的不夠深刻,
或是當下閱讀的狀態不佳。

但是當第二次翻閱筆記,
若有更深刻的感悟,
自然而然就能深入做筆記。

再者,
如果對於一些內容一知半解,
就筆記自己的疑問,
之後想辦法找出答案。

既然都花時間閱讀了,
就不要自欺欺人,
勇敢面對自己的困惑。

【隨意筆記,用心筆記】
筆記是自己通讀與精讀後
所提煉出來的精華,
重要性不言而喻。

為了讓自己有動力重讀筆記,
做筆記就得用心。

用喜歡的筆、
認真書寫、
剪剪貼貼、
五顏六色……之類的。

總之,
怎麼高興,
就怎麼高興的來。

除了用心筆記,
還需要用心分類,
不做好分類,
回頭找不到,
會鬱悶到吐血的。

以我來說的話,
筆記app通常都能把筆記命名,
而且有標籤的功能,

命名的時候加上時間與主題,
例如本篇讀書心得,我就會命名為:
091015_閱讀力:效率最高載入式閱讀整理術_奧野宣之

再加上標籤――
標籤1:閱讀心得;
標籤2:學習筆記;
標籤3:知識管理。

之後不管是搜尋或是用標籤分類來找,
都很方便。

【重讀筆記:精粹與加深記憶】
重讀筆記看似麻煩,
其實是很輕鬆的事情,
前提是能乖乖做好分類。

為什麼重讀筆記很輕鬆?

因為筆記的對象本來就是
最有感覺的內容,

再加上自己的提煉,
它就是心血結晶了,

重溫筆記就是思想碰撞的過程,
通常都會有更深刻的感悟,

還記得一開始做的二字筆記嗎?
不錯!

到底哪裡不錯?
重溫後,
因為已經把精華都提煉出來了,
很容易就能想通,到底哪裡不錯,
重新寫下更恰當的筆記,
強化自己的印象和程度。

讀筆記是梳理思想的過程,
它們本來就在腦海裡,
所以即使被打斷,
也比較容易重新進入狀況。

作者通常會利用更零碎,
或經常被打斷的時間來讀筆記。
例如下班後到孩子入睡前這段時間,

再者,
如果我們有寫讀書報告的需求,
重溫筆記能抓到重點,提供靈感,
輕鬆擬出段落。

結語:
【做筆記,是對逝去的時間負責】
人生的本質是一段時間,
證明自己存在過的唯一方式,
就只能留下紀錄。

有些人可能覺得玩手遊很浪費時間,
因此選擇閱讀,強化自己,
但是沒有筆記的習慣,

一段時間後,
讀過的內容忘了七七八八,
這就是愧對自己曾經付出的時間,

還不如玩手遊呢。

除此之外,
現在的手機實在太方便,
做筆記不僅僅是知識管理,
也是生活管理的好方式。

你可以把帳單、證件等等都存入Evernote,
用命名和標籤分類好,
在你臨時需要證件的時候,
想繳帳單卻忘記放在哪的時候,
開啟app,搜尋,

一切盡在掌握之中,
這種感覺,神好。
展開
user-img
Lv.4
3.0
|
2010/12/12

有關閱\讀的書也看滿多的,這本書雖不是寫的太流暢,但有作者實際作筆記的方式與想法,倒是也學到了新的東西。尤其是其中串燒式筆記的作法,讓讀書不再是被動;以及用索引的方式整理筆記,都讓我覺得不錯。推給總是看很多書,但記不住內容的朋友~~
展開

最近瀏覽商品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天下文化特談
  • 開運命理特談
  • 參考書特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