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話術面面觀》提供實例,解說歷史人物運用語言信息的技巧。古人用以表態的語言信息,絕對不限於口頭語言;因為口頭語言的運用,或多或少都伴隨著肢體語言、情緒語言和情境語言,這些語言本身就是可以傳遞、接收、組織的信息,當語言信息伴隨著行為決策,為達成目標而被運用時,語言信息就形成了韜略。我們權藉《史記》所述的「鴻門宴」為例,並略加說明。
公元二○六年,劉邦率先破武關,入咸陽,屯軍霸上。而項羽也一路大破秦軍,駐紮鴻門,屯兵備戰。此時兩軍相距四十里。當時劉備手下的左司馬曹無傷派人向項羽密告:「劉邦已攻破咸陽,企圖稱王於關中。」項羽一聽,大怒,說:「明天用酒食犒勞軍士,準備一舉殲滅劉邦的部隊。」……
第二天,劉邦來見項羽,表明謝罪之意,項王則設宴留劉邦飲酒。項王、項伯坐西向東,范增坐北向南,劉邦坐南向北,張良則坐東向西陪侍著。席間,范增多次向項王使眼色,並舉起佩掛在身的玉玦向項王暗示再三,示意項王殺掉劉邦,而項王卻默不作聲,毫無反應。范增便出去召喚項莊,對他說:「項王不忍殺人。你進去敬酒,然後請求舞劍助興,藉機殺了劉邦,否則你們都將成為他的俘虜。」……項莊便拔劍起舞,項伯見狀,也拔劍起舞,並時常以身體掩護劉邦,使項莊無從下手。(〈項羽本紀〉)
這是一則蘊涵豐富的語言教材,精采可掬。《史記》行文之中,先稱「項羽」,後稱「項王」,已傳達了「情境」遷移的信息。項羽聽完曹無傷的密告,勃然大怒,則是「情緒語言」的直率表達;項伯對項莊的吩咐,當然是「口頭語言」;至於宴中幾位人物的坐向,則是確切的「情境語言」,因為項王坐西向東,已明確凸顯出主人的姿態;而范增以玉玦作暗示,以及項莊舞劍、項伯掩護的動作,則是不折不扣的「肢體語言」。
藉由以上的解讀方式,相信我們透過多元面向的語言信息,仍然可以生動、完整、深入地觀照出歷史事件的另一種風貌。
《話術面面觀》分成四個章節:〈壹.論辯交鋒〉、〈貳.情緒管理〉、〈參.情境設計〉、〈肆.行為決策〉。
全書蒐錄精采的歷史事件、特出的歷史人物,藉由〈論辯交鋒〉解讀歷史人物如何藉由三寸不爛之舌,表現運用口頭語言的絕妙機智。其中,如〈宋玉∕攻守兼備〉的故事,表現了語言誇張的極致,尖酸刻薄卻不帶髒字;〈李夫人∕以色事人〉的故事,凸顯的是:男權世界中,女人只能以色事人的情境,使用的語言自然是委婉曲折的典型;〈諸葛亮∕巧言激將〉的故事,則表現洞悉人心的識見,舌燦蓮花的機智,自然流傳千古。
〈情緒管理〉則以「情緒管理」的觀點解讀歷史事件,充分掌握歷史人物的七情六慾,並藉以釐清歷史情境。情緒是無法單獨存在的,它必然伴隨著人類其他的智能與特質。不論學者專家如何對人類的智能與特質做分類,情緒的表現與管理總是離不開道德實踐、生理需求、理性思考……等項目。人類的情緒與事件互為因果,情緒的產生與轉變,可以對應於事件的產生與轉變;換句話說,人類的情緒直接參與了歷史事件的建構。例如:〈平原君∕殺人謝客〉的故事,是捨小愛取大愛的情緒管理,對應於政治則是領導統御;〈楚莊王∕絕纓暢飲〉的故事,表現的是豁然大度,為的是收納人心;〈呂太后∕哭而不悲〉的故事,是在解析歷史人物表裡不一的虛偽;〈周亞夫∕絕食嘔血〉的故事,是情緒管理不當的個案,因為周亞夫不能對時空情境的改變作正確的認知。
〈情境設計〉解讀的是古人的組織謀略。為了解決問題,為了追求理想,所以必須經營謀略,提出有效的決策,必須充分掌握所處的情境信息,並設計出最有利於自我的情境。其中事例,如:〈宋太祖∕誓書傳位〉可以提供企業接班的參考;〈孟嘗君∕狡兔三窟〉是鞏固資源,擴大利基的情境設計;〈孫臏∕減灶欺敵〉是藏強示弱的欺敵布局;〈岳飛∕招剿並用〉可以看成是企業併購與打擊對手的韜略。
〈行為決策〉著眼於分析歷史人物的肢體語言,溯論其行為決策、行為目標。畢竟任何國家、企業、組織都不能自外於個人的行為決策;而行為決策十分抽象,形之於具體的表現,往往是個人肢體所傳達出來的信息。其中事例,如:〈齊桓公∕足高氣強〉的舉止,正表現出企圖心與意志力;由〈鐵木真∕南面而唾〉的故事,可以看出成吉思汗對當時的天下大事早已瞭然在胸,並且具有超人的自信;〈曹操∕剪髮自刑〉的故事,顯然就是組織管理、領導統御的韜略。
《話術面面觀》全書八十則事例,分別來自於不同時代的經、史、子、集,而且各自標明出處,以示負責。但是,為了兼顧實用與趣味,為了力求完整與生動,對於事例之素材,必須略加刪裁、綴輯、或增飾,這是要加以說明的。多元面向的語言信息可以權充門鑰,或許能為歷史事件的重重門禁多開幾扇小小的戶牖。如果因而博取「別有會心」的些許認同,於願足矣。
後記
歷史事件,必然是以「人」為主導的人、事、時、地、物間的交互關係。人主導了歷史事件,思想主導了人類,而思想依據語言來組織與傳遞。那麼,通過語言的多元面向去研究人物的行為決策,將是理解歷史事件有效而可行的方法。本書即基於這項理由,希望藉著《話術面面觀》作為研究歷史人物的切入點。
根據行為學家的統計,人與人之間,面對面談話,雙方所得到的信息,竟然有百分之七十以上是得自於非口頭語言的部分;諸如表情、舉止、情境、工具等,反而佔有較高的傳信功能。
語言具有多元面向,《話術面面觀》一書,將語言信息概分為:口頭語言、情緒語言、情境語言、肢體語言;它既是信息、符號、工具,又是武器、技巧,所以它可以和生活、戰爭、政治、外交、商業、教育、宗教等任何人類的活動相結合。
掌握多元面向的語言信息,就掌握了知識與力量,同時也掌握了致勝的契機。
再以劉邦為例:
劉邦建漢的第四年(公元前二○三年),淮陰侯韓信討平齊國,派人對漢王劉邦說:「齊國的局勢詭詐多變,是一個反覆無常的地方,而且南邊靠近楚霸王的地盤,如果我不能暫時代理齊王來坐鎮的話,情勢無法穩定下來。所以讓我當代理的齊王比較妥當。」
這個時候,楚霸王的部隊正將漢王劉邦圍困在滎陽。韓信的使者一到,漢王打開信,看到上述的內容,大為震怒,破口大罵:「我被困在這裡,一天到晚巴望著你來救我,而你卻想自立為王!」
張良、陳平看到這種情況,就輕踩漢王劉邦的腳,然後貼近劉邦的耳朵,說道:「我們正處在危急的情況下,怎麼可能禁止韓信稱王?不如順水推舟,藉這個機會冊立他為齊王,好好對待他;否則變亂隨時可能會發生。」
漢王一聽,頓時領悟,隨即見風轉舵,又破口大罵:「大丈夫既然已經平定諸侯,就是真正的王了,何必代理呢?」
說完,就派張良當代表,前往齊國冊封韓信為齊王,然後徵調韓信的部隊去攻打楚霸王。(《史記.淮陰侯列傳》)
事例中的人物提供了幾種典型的語言信息。
就情境的語言信息來說:
1.劉邦受困於滎陽。
2.韓信想自立為齊王。
3.張良、陳平洞燭事機。
4.劉邦見風轉舵。
就肢體的語言信息來說:
1.張良、陳平輕踩劉邦的腳。
2.張良、陳平貼近劉邦的耳。
就情緒的語言信息來說:
1.看信之後,大怒。
2.領悟之後,見風轉舵。
就口頭的語言信息來說:
1.劉邦大罵韓信不來救援。
2.劉邦大罵韓信「何必代理」。
以上事例中的各項語言信息,經過縝密、微妙的交互作用,使劉邦作出了前後相反的決策。可見事例中的活動,可以用多元面向的語言信息作切入點,而做出精確的解讀。
本書采輯與解析的標的,即是歷史人物運用語言信息的模式與韜略。古人運用語言信息,就歷史事例發生的場合或動機而言,有的是預謀的,有的則是隨機的;就對象而言,則必然是針對某事,應對某人;就其作用而言,不外是攻防、外交、說解、保全;就其表現而言,則或機智、或精鍊、或詼諧、或詭譎,確實足以表現部分人類極其精微、真切、深刻的本性與智慧。
戲法人人會變,各有巧妙不同,任何組織或個人所能擁有的資源都是有限的,在行為目標確立之後,面對激烈競爭的環境,甚至是生死存亡的關頭,必須盱衡全局,分辨輕重緩急,然後順時利用,依人設事,因地制宜,藉物使力。所以,不論是隨機的心理反射或處心積慮的情境設計,語言信息必然伴隨著「行為決策」,在行為目標之下,對人、事、時、地、物做綜合的運用。
本書提供生動性的故事,如〈李世民∕跪吮父乳〉的詭異行徑、〈劉邦∕傷胸摸腳〉的臨場機智、〈句踐∕式禮怒蛙〉的情境轉移……等,或聳人聽聞,或引人納悶,或令人發噱,其趣味性都令人嘆為觀止。
本書也希望提供實用性的典型,如〈陳子昂∕故布疑陣〉的事例,可以提供自我行銷的另類思考;〈廉頗∕肉袒負荊〉的事例,可以提供企業組織或個人修正決策的參考;〈周勃∕左袒護劉〉的事例,可以提供企業識別系統的聯想;「趙高∕指鹿為馬」的事例,則可以做為企業行銷失敗的借鏡;〈甘羅∕穿梭取利〉的事例,可以提供企業組織縱橫捭闔以尋求利基的範例;〈晉文公∕解驂投璧〉的事例,則可以做為領導統御的提示……。
此外,當語言信息與行為決策結合的同時,所運用的韜略固然只有成敗之別;但就處世的觀點而言,行為決策卻有善惡之分。本書的採樣,則是成敗並蓄,善惡兼收,或許可以使人以史為鑑,以人為鑑,略盡「褒善貶惡」的薄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