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一直把教育停留在智育的思考,忘了人生最重要的人情世故,遺漏人與人之間的關愛、感情和貼心,讓家不止是成就,還有相互取暖的溫情,彼此牽掛的愛。
我不知道,我和孩子還有多少人生相伴?
但幸福在我看來,越來越簡單了:我只想再看孩子一眼,多看一眼,靜靜的看他一眼。
無論如何,他們都是永遠的心肝寶貝。
愛是一粒種籽,種下去,就有機會結出果實。
愛藏於生活之中,用各式各樣的形式存在,只是因為太淡,常常被忘了而已。
愛的傳承,最好的方式就是身教。每個人身上都需要一本愛的存摺,當兒女成長時,投資愛;我們年老時,就可以提領關懷。
從現在起,努力累積、也分享這些愛的資產,不管是對父母、對孩子,將人生最美的親情緊緊握在手中,別再錯過。
教育如果什麼都教,但不教愛;什麼都會,只有孝順父母不會,這樣捏塑出來的一流人才,究竟是否有利於社會?
我們的孩子不可能一直留在學校,也不會永遠待在父母身旁,真正優質的教育,應該是在孩子離開我們之後,仍懂得反哺之恩,而非一飛沖天,消失在無垠的天際。
懂愛、用心、有情的孩子,心中永遠灑滿陽光,懂得把愛分享、傳遞給身邊的每一個人。
親職教養作家游乾桂,透過一篇篇心意真摯而發人深省的親情散文,把不同面向的教養思考,烘焙成親職教育裡最美的元素,以溫柔真誠的筆觸娓娓道來,蘊藏著動人的生命情愫,提醒為人父母、為人子女者,別在不經意的蹉跎中,錯過眼前最真實的幸福。
深情小語
投資金錢的人,兒女頂多理性地還我們金錢,打電話未必噓寒問暖,只是確認零用金收到否?投資時間於兒女身上的人,得到的卻是感性的美好時光,有人惦記健康,關心生活,抽空陪他旅行。
我們老愛說,長大再說,有錢再說,老了再說……但到了那時什麼也不必說了。很多事,現在不做,以後是不會做的。很慶幸,孩子還小,我還不老時,一起做過很多事,這才是真福氣。
親子之間無從避免的,一定會有黃金交錯,目迎目送,通往不同的方向,最美的方式是給彼此「掌聲」。人生的動能來自掌聲,掌聲越大,人就大步前行,孩子需要這樣的送行方式,引領他通往快樂天堂。
從孩子離開家門的那一刻起,到抵達目的地之前,沒有一個父母會卸下掛念。我也一度不明白,以為父母很囉唆;等我當了父母之後,終於明白:那是愛,無法言喻;那是本能,無可取代。
十八歲是親子之間的交叉點,無可回返,即使百般不願意,也得放手讓孩子單飛了。抓太緊,他們只會依賴,無法自由揮灑;越是限制,孩子越是飛不高。十八歲之前,盡可能讓他們有機會行使決定權。因為放手,才有望得到放心。
人是從依賴到獨立,我們卻常把孩子從獨立教成依賴。當孩子需要我們,我們忙得不可開交,經常不在,讓孩子留在安親班;當我們需要孩子,換成他們很忙,沒空,不在,我們順理成章住進養老院。
作者簡介
游乾桂
覺得自己堪稱幸運者,集合了作家、專家與演說家三種角色於一身,得以在不同場域裡散播理念。書,在他的眼中並非只是書,而是種籽,他希望透過演講傳播、以書來深化,持續地書寫一種理想。
親職教育是他的專項,早期在精神病院服務的經驗,使他更加深入了解教育的重要與不重要。他明白,如果為了讀書而讓腦子瘋了,即使成了偉人,也不重要;他發現,只有一項真理,八個字便可以形容──適才適所、順性開發。這麼簡單的哲理,卻少有人懂,於是他發願把道場從醫院移至生活,透過開講把優質的理念散播開來。
他覺得學理的書易寫,哲理的書很難,必須寫得絲絲人扣、讓人想讀能懂,於是散文、小說、童話書成了媒介,期待蘊藏其中的理念,讓人能懂而重新反思。
游乾桂在親職教育方面的專業經驗豐富,曾任818醫院、台灣地區婦幼衛生中心、全家聯合診所、建國聯合診所心理師、《父母親月刊》總編輯、宜蘭生命線主任等職;目前是鞋子兒童劇團發展顧問、中國健康家庭協會秘書長。已出版著作逾百本,包括《再忙,也要很浪漫》《放手,就有桃花源》《轉個彎,就是天堂》《樂活在人間》《活得好的100個理由》《想飛》《嬉遊記》《演活自己,就是頂尖》(時報出版);《閒居七年》《打造心靈家屋》(天下出版);《少年生活家》《少年思想家》(國語日報)等,並曾榮獲新聞局金鼎獎、衛生署健康好書獎、好書大家讀年度最佳童書等出版殊榮。
《游乾桂的桃花源》網站blog.readingtimes.com.tw/ycg1206/
演講預約專線:0963391205、22395029
ycg1206@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