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序 周學信 牧師
聖經與神學的關係是什麼?經文的神學意義又是什麼?幾世紀以來,聖經學術研究和神學研究總是劃清界線。然而,近年來我們看到神學研究與聖經研究有了復合的跡象。
神學詮釋的起點絕不是「將閱讀聖經視為探究已死作者的書面言論」,而是與三一神的會遇:即神聖而永恆的神、藉著聖靈的力量、透過那位與我們相遇並且活生生活在我們當中的基督,與我們對話。而這神聖的會遇必須在神的無限作為裡、在神超越時空中所擁有的絕對與完全的自由下來理解。此一「自由」是神親自向墮落的受造物,和因遭受罪的咒詛而痛苦呻吟的世界,所說的慈言愛語。這樣說來,對讀經的基本理解應該是源自於耶穌基督所彰顯的恩典,而那恩典正是為了實現神慈愛的外在行動(opera ad extra)而賜下的。閱讀聖經並非是那自己關起門來,埋首窮究的經文考古學家的活動,而是靈性飢渴的受造物,與豐盛的生命和真理福音會遇的行動。
無論我們承認與否,閱讀聖經都是神學性的, 這就是歐博士處理神學詮釋學的進路,亦是本著作的軸心。因為讀經本是源自對這基本信仰的了解所驅,不管你肯定或拒絕這本神聖的代言者對原始作者(三位一體的上帝)的觀點。「聖經的神學解釋」這詞便是多餘的。
歐力仁博士可以說是當今台灣最優秀的神學家之一,他非常關注神學詮釋學的議題。在此書中,歐博士與幾位當代最重要的神學詮釋學家展開清新且批判性的對話,例如,巴特、潘霍華、布特曼和弗萊。這是一部力挽神學詮釋學之重要性的論文集。這些論文代表著他多年深思神學詮釋學議題的成果。歐博士在此將他努力的果實收成,並與我們分享。我發現力仁博士的諸多堅持十分正確。所以,我認為這本書值得你我花時間去閱讀,有助於我們比較全面地了解詮釋學的議題。
我要表達我對歐博士的欣賞,他接受神學訓練也講授神學,更關注聖經的神學詮釋。這股清新的空氣提醒了我們:在現代不斷地將專業細分之際,所有的神學家都是解經家、釋經者;對他們而言,將神學與釋經區分開來乃是不可思議的。當我閱讀到歐博士對這幾位神學家的評論時,我好幾次受到感動。它使我更加地欣賞這幾位神學家的作品,好幾次想到他們的神學洞見時,我的心歡喜雀躍。
我在此鄭重向讀者推薦歐博士這本可讀性非常高且有益的著作,它必定能作為我們持續探討「如何以信心接受聖經?」這個問題的絕佳參考。
周學信 中華福音神學院教會歷史與神學教授
推薦序 鄧元尉 博士
歐力仁博士的新作《哪位基督?何種神學?──當代神學釋經學中的基督與哲學》由橄欖華宣出版發行集團旗下之聖經資源中心出版,囑我為文作序,在讀過全書原稿後,我要誠摯地向讀者推薦此書,不單因為它是由本公司出版,更緣於它對台灣神學界與教會界的助益。
巴特、布特曼、潘霍華等德國神學家之名對我們來說並不陌生,但其實我們並不常看到台灣本土的神學工作者出版關於德國神學的專著,抑或綜有談論,卻不脫一些老生常談及背景介紹,又或綜有深入討論,卻常過於遷就本土處境議題或論者個人的學思關切,而未能忠實呈現神學家的原本面貌。歐博士的新作則為我們開了眼界,他能夠深入到神學家的文本來析辨其論旨,堅定地站在作者的立場上為文立論,著實為這已被後現代思潮主宰的時代提出令人耳目一新的洞見。歐博士既有學者素養,又帶牧者關懷,行文中捍衛真道之情、堅定信徒之心流露。尤其他敢於針對所爭論議題作出明確判斷,面對反對意見亦毫不迴避,析論清晰流暢,立論徵引有據,使得讀者就算不盡同意其立場與論述,卻也不能輕易棄而不顧。
本書的主題是「神學詮釋學」,從某種角度來說,是一種與時代思潮既對話又抗衡的神學詮釋學,不只書中所論之神學家是如此,本書自身亦復如是。透過在這樣的對話與抗衡中來界定基督與哲學的關係,本書刻畫了何謂以基督為中心的神學詮釋學。這不能被化約為一種釋經理論或一套解經法則,毋寧說這是一種關乎基督與聖經的信仰宣言,它雖然表面上並未直接向種種新興的詮釋學觀點迎戰,卻涉及基督徒反思自身詮釋學立場時的真實根基之所在。此時此刻,我們需要此等紮根之作幫助我們重省何謂基督中心的聖經詮釋,誠願恩主賜福本書之讀者。
鄧元尉 橄欖華宣出版發行集團主編
編輯導讀
「基督」是基督徒信仰的對象,「神學」是反思與表達信仰的過程與結果。本書書名提出了兩個問題:「哪位基督?」以及「何種神學?」雖說沒有人會否認基督教信仰的對象是耶穌基督,但對耶穌基督的理解卻大不相同;進而神學的方法與走向也就大異其趣。
「神學詮釋學」(theological hermeneutics;或「神學釋經學」)是一種理解和詮釋信仰內容(聖經)的方法。這種方法不同於「歷史批判法」(historical-critical method)和「社會科學方法」(social-scientific approaches),它不把詮釋的焦點放在鑽研聖經歷史、作者意圖或讀者身分,或是盡力重構以色列/猶太社會體系之上,而是教義性地來理解聖經。進一步來說:神學詮釋學的目的不在於從聖經原作者、讀者的考證中去尋找「歷史的耶穌」,而是指出基督徒在「福音傳揚」(Kerygma)中「信仰的基督」在聖經的地位與合法性。神學詮釋的起點絕非將讀經活動視為一種對流傳文獻的考古,而是與三一真神的會遇、對話;這個起點必須在神的無限作為、絕對自由、與全然慈愛之中才能理解。由此觀之,聖經乃是來自耶穌基督所彰顯的恩典,讀經則是靈性渴求者與豐盛的生命和真理的福音會遇的行動。
本書為歐力仁教授六篇論文集結而成,雖為不同時期發表之期刊論文,卻可看出一貫而嚴密的論述主題。就主旨而言,他承認讀經的神學性、以此作為主軸來處理神學詮釋學的進路。就論述結構來說,可以分為兩部分:本書的前四章與最後兩章。
第一部分著重當代神學釋經學的介紹;作者介紹了四位主要人物的思想:巴特(Karl Barth)、布特曼(Rudolf Bultmann)、弗萊(Hans Frei)和潘霍華(Dietrich Bonhoeffer),他們的神學釋經學及其中「基督」在聖經中的地位。第二部分則為作者對當代神學反思之成果:第五章探究了哲學、神學和釋經學三者之間的辯證關係,進而批判了不當的神學-哲學觀點;第六章則探討「歷史批判法」和「社會科學法」這兩種不容忽略的當代聖經詮釋理論,也探討了「讀者中心論」的讀經、釋經方法;進而,對這些方法不當地去除信仰基督的神聖性進行批判。然而,這部分不僅是消極性的批判,作者亦指出積極可為的道路。
因此,可以說第一部分對「信仰的基督」的強調,是第二部分批判的基礎,兩者之間形成了一種對比:第一部分介紹的神學家從不同角度強調:「信仰的基督」是聖經的焦點,亦是詮釋聖經和神學思考的主軸;第二部分則以「信仰的基督」的神學態度指出「以哲學凌駕啟示」和探究「歷史的耶穌」之基本立場的不當之處,並提出自己積極性的建議。
因此,這不僅是一本當代神學的介紹性書籍,同時也是一位神學工作者反省神學詮釋學議題的洞見與成果;作者不僅與各種神學思想對話,亦為將來的神學工作指出一條明路。值得認真反省信仰的讀者細細品味。
(責任編輯郭大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