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
樂天知命談《易經》
有這樣的學問嗎?最古老的同時也是最先進的,最抽象的居然也是最實用的?有的,答案就是《易經》。
今天是專家流行的時代,任何問題都要請教專家,但是專家的說法往往彼此不同,甚至互相矛盾,最後讓人無所適從。一個企業家為了公司營運不理想而請教五位專家,結果得到五種不同的改革方案。他正在猶豫不決時,遇到金融危機,連生存都有困難了,還談什麼改革?這個時候如果有人建議採用《易經》的占卦方法,他首先閃過腦海的念頭大概是:這是算命嗎?這不是迷信嗎?
《易經》不是算命,更不是迷信。
首先,《易經》是一本書,列在《十三經》之首,其內容涵蓋「義理」與「象數」。所謂義理,即是做人處事的道理,要你按照天道的啟示來安排人生的作為。目的是為了趨吉避凶,而方法則是鼓勵人在「德行、能力、智慧」方面不斷修練。這種積極面對人生的態度,完全符合儒家的孔孟之道。
談到趨吉避凶,具體的操作方式就要靠「象數」了。象是卦象,包括基本的八卦(三爻卦)以及由八卦所合成的六十四卦(六爻卦)。數是數字,用數字代表陽爻與陰爻,以及它們之間的變化。簡單說來,在占卦時,先得到六個數字,這些數字帶出了卦象,再由卦象得出卦辭與爻辭,然後問題也有了解決的線索。
由此可知,占卦只是一套固定而單純的操作方式,二十分鐘就可以學會。但是,占卦容易解卦難,解卦才是真正的挑戰。為了解卦,沒有捷徑,只能翻開《易經》,仔細閱讀、認真思考,明白卦辭與爻辭的每一個字。先了解原典,再突破時空限制,回到當前的處境,運用聯想與靈感,找出預示未來的答案。這一套占卦與解卦的模式,正是二十世紀心理學家榮格所強調的「共時性原理」:同時發生的事情之間,有一種微妙的互為因果關係。用通俗的話來說,就是能夠注意到「有意義的偶然」,使某些像心靈感應之類的神祕活動可以清晰展現其意義。
《易經》不談神秘感應,它以六十四句卦辭與三百八十四句爻辭來回應人間的一切提問。正因為這些卦辭與爻辭是大約三千年前的紀錄,白紙黑字寫在那兒,因此它沒有迷信的問題,而只有是否理解的問題。這就有如古代的一本密碼,已經累積在它之前的人類生活經驗所提鍊的智慧,因此可以應用在往後的無數年代而依然有效。當然,其有效的前提是地球依序運轉而人性大致相同。這些至今尚無明顯的改變。
有關《易經》的解讀與推廣,我已經出版了四本書。眼前這本書的特色是什麼?是根據我講解《易經》的錄音筆記所整理而成的。上課時的口語表達不但較為清楚流暢,並且即席發揮、舉例說明、會通比較,因而顯得生動自然,使學習《易經》變得較為容易。只要有恆心,一天讀兩卦,大約一個月看完一遍。既然是一本書,就可以且讀且思,隨手畫出卦象,寫下心得重點。如果按照本書所示範的方式進行占卦,得出結果之後,再仔細研究所得之卦辭爻辭。我相信半年下來,《易經》將成為你的良師益友,勝過一般所謂的專家或顧問。事實上,這也是我學習《易經》之後的具體收穫。本書除了講解全本《易經》之外,還附上占卦方法的詳細說明。學習《易經》,只要過了及格這一關,不難進步到八十分。八十分再往上,就需要一生的勤奮了。我仍然在勤奮學習的過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