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譯中證書推薦序
黃宣範∕臺大語言所榮譽教授、前臺大語言所所長
《風格就是你》一書原名 Stylized: A Slightly Obsessive History of Strunk & White's The Elements of Style,出版時間為 2009 年,正是 1959 年 Macmillan 出版社推出 E. B. White 增訂版《風格的要素》後五十年,很明顯是向這本經典寫作手冊致敬的一本書。《風格的要素》的經典地位不容置疑,全球暢銷逾千萬本也是事實,但這樣區區一本百餘頁的「小冊子」(1918 年 Strunk 教授的原版甚至不到 50 頁)究竟為何得以流傳近一個世紀仍屹立不搖,成為許多作家、英文科系師生以及熱愛語文人士桌前必備的一本書?經典之所以為經典,想必有其超越文字之外的精神與價值,這也是《風格就是你》一書探討的重點。
為了探索《風格的要素》具備了哪些成為經典的「要素」,作者 Mark Garvey 將敘事的時間點拉回 1891 年,描述 William Strunk Jr. 與 E. B. White 的成長教育背景、工作與生活態度,再藉由這部經典近百年的演進歷史,呈現此書對風格的信念以及二位作者對寫作、對人生所抱持的立場。書中最迷人的部份莫過於 White 與 Strunk、出版社編輯和讀者之間的往來書信,含蓄而充滿智慧,幽默而不失風度,讀來每每令人會心一笑,同時體會 White 這位充滿人文關懷的作家優雅的文人風範。
若非領略過《風格的要素》的影響力,可能會覺得書中對於《風格的要素》精髓的解釋過於小題大作、牽強附會,但畢竟「文如其人」,表現形式或許可以倣效,精神與本質卻是獨一無二。知英文化找我為本書寫序推薦的這一段時間,正逢蘋果電腦創辦人 Steve Jobs 辭世,新聞媒體爭相報導他的出生背景、求學歷程、人格特質,甚至是人生態度,如何造就了他絕無僅有的產品風格。由此看來,便不難了解為什麼連許多藝術界、設計界、科學界的人士都推崇《風格的要素》這本書。無論有沒有讀過《風格的要素》,無論創作領域為何,這本《風格就是你》都是值得推薦的一本書,透過風格大師的故事,體會為什麼「風格就是你」。
推薦序
江璞∕托福名師、托福及全民英檢考試用書作者
我從過去靠自修準備出國考試,留學回來進入美商電腦公司工作,一路升上總經理,到後來整個轉換生涯跑道,進入留學英語考試教學領域,又出版過數本托福考試用書,看起來人生轉折很大。很多學生問我怎麼辦到的,其實就是知道自己想要什麼,去做就是了。說穿了,也就像《風格的要素》這本書裡教導的英文寫作精髓一樣:目的清楚、簡潔精準、不囉嗦!
《風格就是你》這本書裡,為了解釋《風格的要素》為什麼這麼輕薄短小卻能流傳近一世紀,於是從兩位作者的背景和個性開始談起,描述得相當生動有趣,特別是康乃爾大學生活的部份,讓我想起自己在國外留學期間的生活。美國大學的校風大多自由開放,像書中寫到懷特身為英文系學生,卻可以因為忙寫作社團、忙著辦報紙,讓系上破例準他不交作業,這樣的彈性是國內教育環境裡很難想像的。史傳克和懷特這兩位師生之間可以這麼沒有距離感,像朋友一樣,關心彼此的家人,也是很難得一見的。
書中還有大半部份是描述史傳克和懷特的人生價值觀,尤其是對自己心目中理想生活的追求,還有達到了許多人無法望其項背的地位,卻仍虛懷若谷、低調處世的精神,相信很多和我同年代的人讀來都會感慨良多。但讀者完全不用擔心這部份讀來會八股迂腐、枯燥無聊,反而因為這兩位作者本身具有的幽默感,讓這本傳記既沒有壓力,又帶有文人的書卷氣,很值得一讀。期待年輕一輩的同學也可以透過這本輕鬆又有趣的書,讓自己的眼界和胸襟都更加寬闊。
導讀
李紀舍∕國立臺灣大學外國語文學系暨研究所專任副教授
馬克.蓋維的《風格就是你》是典型的粉絲寫作,字裡行間盡是粉絲對明星作品《風格的要素》及其作者威廉.史傳克(William Strunk, Jr.)與懷特(E. B. White)溢於言表的崇敬,急於一探《風格的要素》成書幕後秘辛的衝動也是處處可見。如果像蓋維一樣的粉絲聚集起來組成粉絲團,陣仗必定驚人,其中不乏明星作家及知名公眾人物,如暢銷驚悚小說作家史蒂芬.金恩(Stephen King)就曾表明是《風格的要素》的粉絲。2008 年的五十週年紀念版本更展現其實力,封面羅列一長串的推薦人,包含哈佛教授蓋茲(Henry Louis Gates)、作家湯亭亭(Maxine Hong Kingston),CBS 新聞主播瑞勒(Dan Rather)、詩人兼散文家平斯基(Robert Pinsky)等人。
即使不是粉絲也無妨,讀者依舊可從中找到許多樂趣。因為無論是原書《風格的要素》或是這本粉絲著作引人入勝之處,最後都聚焦於許多人關注的一件事,那便是如何寫出明白清楚、風格優雅的英文。
1958 年之後的《風格的要素 》版本是師生共同創作的獨特故事。在老師史傳克過世一段時日後,學生懷特收郵件時發現 1918 年老師出版的英文作文課程講義。出於對老師的感念,懷特發表文章並在文中道出他對英文寫作課的依戀。對他而言,書中的文字從來就不是枯燥無生命,而是老師授課時將治學與傳道合一的詳實口述記錄。字裡行間娓娓道來老師有如要求學生確實操演的「士官長」,配戴線框眼鏡的雙眼炯炯有神,專注熱情的視線似乎不曾離開。多年之後身為學生的懷特依舊如沐春風。後來懷特決定再版這份講義,追念的文章就收入校訂版成為序言。其他無緣親臨課堂現場的讀者若只讀《風格的要素》,難以領會師生互動的氛圍,甚或以為書中規則性的文字過於簡化、生硬與武斷,更無從得知懷特在珍貴記憶的驅動下,為了將老師的教誨傳世所肩負的使命感。即使面臨諸端反對,懷特依舊堅持不媚俗,除了加入最後一章綜論寫作文風的章節外,只對著作做微幅編修以盡量保持原味,讓老師的學問及其對英文寫作的執著得以流傳。懷特也經常設想史傳克若還在世的想法:老師會如何回答讀者的來信?懷特的仔細修訂終究讓《風格的要素》再度傳世,並成為師生雙人共鳴之作。該書常為人暱稱為「史傳克和懷特」,有如流行音樂中羅桑(Rosanne)和年老鄉村歌手強尼凱序(Johnny Cash)父女合唱的 「September When It Comes」,了解其中曲折者,聽到歌時便會追念人文藝術的傳承需要跨越時空的默契。蓋維的這本書帶領粉絲(與非粉絲)同窺師徒相傳的故事,看看人文藝術如何在心領神會時更上層樓。
《風格就是你》書中描寫懷特編修的歷史,也間接透露美國歷來英文寫作的學術論爭。《史傳克和懷特》在市場上一枝獨秀,但寫作風格又屬於主觀的領域,樹大招風經常使其捲入爭論,有時甚至是風暴的中心。一波接一波的反對聲浪影響了《史傳克和懷特》各版本的編修。首先,是語言學內部的規範派和描述派之爭論(prescriptive vs. descriptive)。描述派認為語言的使用並非依賴一成不變的法則,語言研究者的工作盡量以描述成規為主並保留彈性,這樣的觀點遂將《史傳克和懷特 》打為規範派。這使懷特在編修 1958 年的版本時特別花費心力處理,在追加的最後一章開宗明義解釋他與史傳克所提的不外乎是過來人寫作的經驗法則,「純粹是善意的提醒」,不能視為一成不變框限語言創造的律法條文。要求讀者千萬不要將老師提出的寫作方針看做是神聖不容冒犯的戒律,而是給予彈性空間領會老師的教義。 緊接的挑戰來自多元文化派,這本書經常被指責為一再負面地再製男性中心語言觀而不自覺,因此,在八○年代再修訂的版本從善如流,增加若干女性作家的範例並刪除一些提到家庭主婦的詞語。懷特之子安杰在序中也代替過世的父親交代了這個編修方向。實際上,在懷特辭世後,《史傳克和懷特》依舊無法遠離風暴。在晚近所謂學生中心的寫作教法理念下,這本書又再度被評為過於僵化,不容易讓學生上手。不過,關於這樣的質疑懷特再也無法回應了。無論如何,藉這場未曾停歇的文風教育爭論,我們或能了解所謂的活用語言實是眾說紛紜,也可看看粉絲如何捍衛喜愛的史傳克與懷特。
粉絲馬克.蓋維宣傳《史傳克與懷特》的方法之一,是找來更多心儀這本小冊子的作家分享寫作心法。這些作家齊聚書中侃侃而談,好似一場粉絲大會兼菁英作家的工作坊。懷特在世時長期身為著名文藝雜誌《紐約客》的撰稿台柱,所以受訪的作家也多與該出版品有關。其中有懷特的同事,或是常在該雜誌刊登作品的名家。對於以中文為母語,且泰半藉由英語教學或學術寫作入門學習英文寫作的讀者來說,這個作家粉絲群所代表的美國主流文風,亦即強調與菁英大眾溝通的散文或故事創作風格應是十分新鮮。此外,書中對訪談段落的編排也很有意思,或夾在章節中,或集中在章節後,不僅提供許多讓讀者停下閱讀腳步的時刻,細細品嚐作家回應中的吉光片羽,更重要的是,《風格就是你》加入更多作家對《史傳克和懷特》的第一手理解。例如,所謂簡單有效的英文寫作絕非單純指字數少,而是能夠不為追求繁複的文采所惑,用最有效、最直接的簡單句子結構表達意思。這具體表達了作文的傳承不能依靠分野明確的規則,而是需要寫作者各自藉由實際寫作來體會箇中奧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