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百大
預測大災難:看科學家如何找出趨吉避凶的硬道理

預測大災難:看科學家如何找出趨吉避凶的硬道理

Crashes, Crises, and Calamities:How We Can Use Science to Read the Early-warning Signs

  • 定價:320
  • 優惠價:9288
  • 本商品單次購買10本8折256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內容簡介

  骨牌效應和信用卡盜刷有何關連?
  在什麼情況下可用數學來解釋婚姻危機?
  癩蝦蟆真的能預知地震嗎?
  為什麼會有文明衰亡、社會崩壞、生態系消失?

  人類的未來充滿不確定,但是透過科學,我們也許可以洞燭機先!

  未來充滿了不確定,然而科學也許可以幫助我們「預測」災難,防患未然。在這本書中,費雪博士清楚且輕鬆的介紹了從伽利略以來,科學家如何預測天災人禍。

  從應力集中現象、慣性、骨牌效應、連鎖反應、正回饋、負回饋這些物理工具,一直到劇變理論、電腦模型,費雪博士依照時間順序,帶讀者走一趟災難預測之旅,同時也要告訴讀者:許多警訊其實已經擺在眼前,我們必須做的,就是學會如何及時看出徵兆,以便防患未然。

作者簡介

費雪博士Len Fisher, Ph.D.

  The Perfect Swarm、《剪刀、石頭、布》、《靈魂有多重?》、《搞笑學物理》等書的作者,其中《搞笑學物理》一書曾贏得美國物理學會的年度最佳科學寫作獎。專欄文章常見於美國《新聞週刊》、《華盛頓郵報》和《科學美國人》。

譯者簡介

詹豐造

  台灣大學物理系、中興大學外文系畢業,台灣師範大學翻譯研究所碩士。

 

目錄

本書使用指南
前言:學學蟾蜍如何預知地震?

第一部:關於「預測」的史前簡史
第1章:動物有水晶球嗎?
第2章:失去光芒的未來
第3章:伽利略的地獄

第二部:災難是如何發生的?
第4章:應力
第5章:失控的災難
第6章:自然平衡與平衡之道

第三部:大難臨頭:如何看懂徵兆
第7章:西洋飛龍的混沌生態
第8章:在災難邊緣搖搖晃晃
第9章:模型與超級模型
第10章:數學家出沒,注意!
第11章:弱信號才是重要警訊
總結:預測的未來

附注

 

前言

學學蟾蜍如何預知地震

  牛津的智者上天下地無所不知,但無一人
  聰明智慧能超越蟾蜍先生的一半!

─格萊姆(Kenneth Grahame),《柳林中的風聲》

  義大利中部有一座聖路費諾湖(San Rufino Lake)。2009年4月1日那天,湖裡的蟾蜍紛紛舉家遷離原先的繁殖地,遷往高地。五天後,發生大地震,奪走三百多條人命,震毀了鄰近的中世紀古城拉齊拉(L’Aquila)。

  出於機緣巧合,英國生態學家格蘭(Rachel Grant)當時剛好在那裡研究蟾蜍的交配行為。蟾蜍突然一隻隻消失了,起先令格蘭十分頭大,但沒想到,地震隔天蟾蜍都回來了,這讓她又驚又喜。一方面,研究總算可以繼續進行了;另一方面,古往今來關於天災前動物異常行為的許多傳聞,她成了第一位親眼目睹的科學家。

  格蘭的研究報告讓大家開始思考,人類能不能利用蟾蜍或其他動物的行為本能,預知地震發生。雖然我們不知道這樣的想法是否能通過檢驗,但至少我們可以找出動物到底對哪些物理跡象有反應,然後觀察這些跡象。

  很清楚的是,能不能及早掌握警訊,對於我們將來遭逢各種大難時的應變能力,有天壤之別的影響,不管面臨的是天災,還是人生、社會、經濟環境的大起大落,都需要這樣的能力。遇到科學家稱呼為臨界變化(critical transition)的事件之時,更是如此。

  這類事件中,事情往往先是風平浪靜,就算有些小起小落,也都是漸進平穩的改變。但可能某一天,突然就天翻地覆了,事前什麼徵兆也沒有:火山爆發了,市場崩盤了,橋樑垮了,感情破裂了,瘟疫蔓延了,戰火點燃了。以上這些事件,在科學家的術語裡,就叫做臨界變化。

  本書中,我將為各位道出自古至今人類對警訊的探究,以及當今對於各種臨界變化有哪些共同徵兆的最新發現。我將為各位呈現這些令人雀躍、不可限量的新發現;將來不管是面對個人或大環境的大災難,都可加以應用,防患未然。

  物理是預測的好工具

  人類對警訊的探究已有數千年之久。某些文化倚賴先知或祭師「預見」未來的能力,某些文化則會從不尋常的天象看出徵兆——現今社會也是一樣,社會經濟方面的預言家,同樣也是在各種社經現象中尋找不尋常的指標,以預測未來。

  科學時代來臨後,物理定律漸為人知,可拿來做為預測的好工具。伽利略便是這方面的先鋒,他利用簡單的物理原理,估算出地獄的屋頂該有多厚,才不會垮掉。後代的科學家更利用伽利略提出的物理概念,發展出應力(stress)的觀念,工程師將這個觀念應用出來,便能推算橋樑、房屋的結構體是否可支撐本身結構的重量。科學的應用是人類的一大躍進,遠勝過中世紀從錯中學的做事哲學;比如說,過去很多大教堂在施工時,或首次遭遇強風吹襲時,就會倒塌,正是當時的人不瞭解應力這項觀念的結果。

  應力的物理學概念,後來心理學家「借用」過去,藉以瞭解人在不同狀況下的反應(stress在心理學上是指「壓力」),例如困境對人造成的影響,是否有能力因應困境,壓力太大時會不會如中世紀大教堂一般,應聲倒塌。

  無獨有偶,除了應力,心理學家還向物理學家借用了其他的工具,其中一個相當重要的物理概念,就是回饋(feedback)。要瞭解臨界變化如何發生,回饋是主要核心概念。

  回饋以兩種形式存在:正回饋與負回饋。正回饋會帶來更多的改變;負回饋則抑制改變,回復平衡。正回饋如同脫韁野馬,造成崩盤;負回饋則不偏不倚,持中持平。

  正回饋的機制促成改變,且愈改變,促成改變的動力便愈強,變化會不斷加快。因此,一開始微不足道的小變化,累積下來,可能造成日後不可收拾的大災難,就好比梯子已經開始傾斜,最後害你連人帶梯子一起摔下來。此外,像恐慌效應、銀行擠兌、雪崩、軍備競賽、生態浩劫、因為感情惡化而愈演愈烈的爭執,都是正回饋的案例。

  負回饋的機制則在返本還元,變化愈大,維持原狀的動力也跟著愈大。就好比引擎上的調速器,引擎加速後,會慢慢減少供油;或是像開車的時候,一旦太靠左或靠右駛離既定路線,我們就會反打方向盤,把方向調整回來。人體也是如此,會利用負回饋來保持體內恆定;如果體溫過高,身體就會排汗,藉由汗水的蒸發,讓身體降溫。

  若談到更大尺度的系統,例如生態系和經濟體系,曾分別有所謂的「自然平衡」及「看不見的手」這兩種學說,說能透過負回饋的機制,促成長期穩定。可惜的是,這兩個說法都只是迷思。不管是生態系或經濟市場,負回饋都只能帶來短期的穩定;長期來說,這兩個系統都跟我們的身體、愛情、社會發展一樣,受到正、負回饋之間繁複、不斷變化的調節過程所操控。

  當正回饋或其他失控的機制(如積累的壓力)遠超過負回饋能負荷的程度,臨界變化就發生了。想預知我們自身、社會經濟、甚至自然環境上的各種災害,就得學會判斷系統何時是穩定平衡的,何時情勢已經岌岌可危、一觸即發了。情況一旦逼近不穩定點,過飽和的壓力會帶來瞬間的崩毀,失控的機制(如正回饋)可能就會突然取而代之,造成難以收拾的大災難。

  徵兆就在眼前

  造成臨界變化的成因有很多環節是互通的,但一直以來,預測迫切的危機這件事,仍幾乎是不可能的任務,直到近年方見轉機。在某些情況中,這件事本質上的確如水中撈月,但近十幾年間,新的見解加上電腦科技的突飛猛進,幫助科學家更深入看待整個問題,他們的新發現帶來新的希望。從一連串令人眼花繚亂的作用力與反作用力、偏差與修正、正機制與負機制,他們歸納出一系列妙不可言、舉世通用的徵兆法則,這些結果可讓我們知道何時事態已經危急,局面是否即將失控。

  社會動亂、經濟動盪、生態浩劫、氣候變遷、乃至其他天災人禍,它們的徵兆都有共通之處。大部分的徵兆也都非常淺顯,所有的人都能領會並加以留意。

  這些共同的徵兆讓我們得以防患未然,下週一早上即將到來的天災人禍,週六一大早就可事先沙盤演練、嚴陣以待,而我們用來沙盤推演的工具,都是來自物理學、數學及自然界的綜合結果,這些新發現,有助於我們預測及因應個人層面或周遭的種種突發狀況與災難。

  我首次目睹這些新發現、察覺其重要性的時候,就知道所有人都該知道這些事。我迫不及待想要知道更多,並與大家分享。

  這本書,就是最後的結果。我在書中講述了人類摸索天災先兆的歷程,並探究我們該如何應用最新且仍不斷演進的新發現,更有效的掌握我們自己的未來,還有地球的未來。

 

詳細資料

  • ISBN:9789862168929
  • 叢書系列:科學天地
  • 規格:平裝 / 16k菊 / 14.8 x 21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內容連載

對動物而言,宇宙萬物可以清楚區分為以下幾類:
一、交配用的;二、拿來吃的;三、危險的;四、石頭。
──普萊契(Terry Pratchett),《平等儀式》

西元前373年,位於伯羅奔尼撒半島的希臘古城赫里克,先後遭到大地震的衝擊及海嘯的吞噬。災難發生五百年後,古城的遺跡在科林斯灣清澈碧綠的海水下,依舊可見,來自羅馬的遊客搭船遨遊其上,瞻仰五百年前沉沒的城牆及雕像。亞特蘭提斯的傳說,或許便是根據這些遺跡而來的。

隨後,海底遺跡消失了,泥沙覆蓋了舊址,所有的建築與雕塑不復可見,赫里克古城的正確位置,也逐漸從人們記憶中淡忘。直到2001年,這座古城才重新挖掘出來,它一直埋藏在一座古老的潟湖裡。這個地點是現今重要的海洋考古遺址,也是世界考古遺址中最岌岌可危的一個。

古城的詳細位置,人們或許已經不記得了,但當年大災難發生時的情景,卻有許多歷史學家記錄下來。其中一位歷史學家,是古羅馬時代的艾里尼(Claudius Aelinius)。他留下的記述非常重要,因為這是第一份記載動物「預知」地震的文獻紀錄。艾里尼如此描述著:

赫里克滅城前,連續五天,城內所有的老鼠、貂、蛇、蜈蚣、甲蟲,及所有類似的生物,紛紛舉家遷移,循路逃往科林斯。當時,赫里克人看了莫不嘖嘖稱奇,但不知其所以然。這些生物都逃光之後,深夜裡一場突如其來的大地震毀天滅地;古城,隕落了;隨之而來的巨大海嘯,讓赫里克覆沒。

除了赫里克滅城的記載之外,很多其他的報告也都描述了動物在海嘯來臨前的怪異行為,其中不乏可靠的資料。2004年12月26日發生的南亞大海嘯,便是一例。海嘯發生後兩週,我親自走訪災區,更親耳聽到一些類似的傳聞。然而,是什麼造成這類怪異行為的?有些人認為,動物具有「第六感」,可預知即將發生的災難。假如這樣敏銳的感應力確實存在,真可預知未來事件,而我們又能加以應用的話,那麼預知來日大難,必然簡單許多。

據說有些小狗「知道」主人何時歸來,這也是預知力的例子之一。奧地利一家電視台曾針對此說法展開「調查」,他們拍下的影片說服力十足。影片中,一隻叫傑迪的小狗曉得身在遠處的主人何時動身返家,還會馬上跑到陽臺等待。同步攝影機在兩地同時記錄主人與狗的行動,非常戲劇性的證實了這個說法。

心理學家偉斯曼(Richard Wiseman)和他的同事也針對這件事進行研究,他們倒是認為這個現象可有很多其他的解釋。例如,奧地利的這支影片中,拍攝狗的攝影師很可能事前便知道主人何時返家,於是無意間對狗透露出訊號。為了排除這樣的可能,偉斯曼做了如下的設計:請實驗者跟狗主人一起出門,然後由實驗者決定主人返家的時間;另外又安排一位觀察者與狗一起待在家中,觀察狗的反應(因此這位觀察者並不知道狗主人何時返家)。如此設計之後,就推翻了原先的說法。

類似的「實驗」盲點,也出現在2010世界盃足球賽期間爆紅的章魚哥「保羅」身上。這隻住在德國一間水族館裡的章魚,能準確預測出德國隊每場比賽的結果(通常是德國隊獲勝),甚至冠軍賽的結果。水族館管理員會把牠的食物放置在兩個盒子裡,盒子上貼著對戰國的國旗,保羅選哪一個來吃,就代表牠預測哪一邊獲勝。
保羅對賽事的預測,常激起德國大眾兩極化的反應。如果預測德國獲勝(德國通常是最被看好的球隊),大眾就為之瘋狂,但當保羅成功預測德國在四強賽敗給西班牙,某些激憤的球迷竟揚言要將保羅煮來吃了——好一個「斬來使」的表現呀。然而,若與伊朗總統阿馬丁賈德的言論相比,這些群眾的反應就顯得微不足道了:阿馬丁賈德指控西方國家利用章魚來散布「西方言論及迷信」。

不過,「章魚哥」又是如何預測賽事的?在為任何感應力背書之前,我們必須遵循偉斯曼調查「靈犬」的模式來分析一下。也就是說,我們必須完全排除其他所有的因素及可能,以證明這個能力是確有其事。

首先,在章魚哥的例子中,甚至連有沒有感應力,都還有爭議的空間,因為保羅先前在歐洲盃時的預測就時好時壞(六次預測,僅四次正確)。儘管後來表現神準,令人刮目相看,但仍有其他的可能解釋。

例如,兩個盒子本身是透明的,所以保羅看得到盒子上的國旗,而德國國旗很可能本來就對牠較有吸引力。水族館管理員也可能將自己對比賽的期待透露給章魚哥知道,這點並未事先防範。另外,這幾場比賽的結果,其實也沒有那麼出乎意料,德國及西班牙原本在賽前就很被看好(雖然德國後來輸給西班牙)。再者,管理員也可能因個人喜好,將章魚的食物(河蚌)切成大小兩塊,大的放在他希望贏的那一邊。

總的來說,這純屬娛樂,但要把它當作科學實驗,算了吧!說實在的,就別再管那些想證明動物有第六感的證據了,因為根本幾乎不可能設計出一套實驗,可把所有外在因素全部排除,然後證明第六感是真的。

不過,這並不意味著動物沒有其他的特異功能。比方說,義大利聖路費諾湖的蟾蜍,就很有可能具有某種感應力,可察覺地震發生前,在電離層突增的低頻無線電波;某些地震學家認為,這些電波確實可視為地震的前兆。但這些地震學家也指出,若我們能確實建立動物行為及地球物理變化的關係,就表示人類已有足夠的能力量測出這些物理變化,根本不需依賴動物行為來預測地震。

會員評鑑

4
1人評分
|
1則書評
|
立即評分
user-img
4.0
|
2021/08/23
劇透警告

「預測大災難
看科學家如何找出驅吉避凶的硬道理」
這本書討論許多共同發生災難的臨界現象,饒富趣味值得一看,以下為心得摘要:

本書探討的內容
主要描述災難的臨界變化(critical transition),探究科學上常見的警訊,目前科學上對於各種臨界變化共同徵兆的發現,可應用在個人或大環境的大災難層面,仔細觀察評估這些可能的「警訊」,以因應面臨可能的災難狀況:

❶觀察「應力」出現承受不了的臨界變化:
(1)應力等於施於某物的作用力除以受力面的乘積。承受應力會產生形變,應力持續增強,通過某個臨界點後,物體會產生破裂,在充滿壓力的點隨後所產生的反應,是可以觀察的到。測量壓力和應力,是否能符合長期穩定性是觀察災難發生的一個客觀觀察的點。應力最常出現在裂縫的尖端,裂縫越尖應力越集中。
(2)要防止脆裂,需要監控機制來應對,在還沒達臨界狀態時即早發現,避免失控可能。
(3)在系統間增加自我修復的機制,做出調適,有狀況時立即修補,保持彈性。

❷出現「加速度的失控狀態」:
(1)加速度的加成:當東西發展時會產生加成作用時,就是失控狀況的開始。火勢成長,墜落等狀況都是發展加速度的現象。
(2)骨牌效應:一件事情導致第二件事情發生,第二件事情導致另一件事情發生。關鍵在切斷某些關鍵的骨牌,或者讓某個骨牌非常堅固,可以讓災難無法擴散。
(3)連鎖反應;又稱滾雪球效應,一件事情導致多件事情發生,這些事情又會引發幾個其他事件,如此不斷下去,沒完沒了。例如:核爆,瘟疫,傳染病擴散。需要爭取時間,第一時間發生前阻斷。
(4)正(負)回饋機制:本質的變化會產生更多的變化,變化增加,促成變化動能增加,可以使微 小不足道的變化,轉化變化驚天動地的災難。例如:銀行擠兌,軍備競賽,國際衝突,群眾恐慌。需要平時留意系統本身運作之間的訊號。

❸系統平衡機制出現「轉折」之時
(1)為預防系統失能,系統會有「自我調節機制」來應對,避免正負回饋機制造成系統崩潰或瓦解。平衡系統一般在條件許可下,可以達成最大長期利益。
(2)系統最大的作用在促成穩定平衡。但當正回饋介入,掌控大局時,穩定的狀態會出現破壞,有些既有的機制會失效,必須在「轉折點」前修正「不穩定的平衡」。
(3)人類歷史在成長-衰敗-混亂~重整-穩定~混亂-重振之間轉移,每隔一段時間穩定期,會出現不穩定且極少發現到的現象,累積作用下,發生戲劇性,不可預料的大變革。
(4)「疾變平衡論」:先處於長期穩定不變或緩慢改變,然後在很短的時間,然後在很短的時間出現突然的劇變,常讓人措手不及。
(5)重要的是在改變狀態下「避免喪失恢復力」,一旦過了頭,就修正不回來了,在「系統轉折點」崩潰前及早因應。
(6)穩定的狀態是一種「吸引子」,不論社會,生態,經濟,都有很多不同的吸引子,系統很容易從一個吸引子轉換到另一個吸引子,從穩定狀態轉換到另一個穩定狀態。可以觀察看看系統間有哪些重要的吸引子,可以思考看看。

❹透過「模型檢證」找出「界線」,透過跨領域檢視找出「結構中復原力關鍵」
(1)若有好的模型,可以預測彼此之間互動的狀態,但需要留意「資料」是否可靠,「模型可信度」是否夠高,「計算」是否正確,「人」是否可靠。
(2)有些界線一旦跨越,危險就不可避免,在這些界線之內,我們還有努力的空間,來維持復原力,超過了就可能出現狀況。
(3)系統會產生劇變原因:主要系統本身之間的擾動,變化的發生,是系統內部「回饋機制」與「潛在的連動效應」所造成的結果,我們所必須要做的是「強韌系統的韌性」,讓其經過事件錘煉,有所因應,重要的是需要的「能對抗微擾的韌性」,並擁有「跨領域的能力」了解結構當中那些運作關鍵因素,那些是可產生「復原力」,致力加強這個部分。

❺「弱訊號」累積的複合效應
(1)從資訊中擷取弱訊號,評估其效力,透過不同來源擷取弱訊號,整合看待,才能看出它累積起來的效應,但要留意弱訊號可能是模稜兩可,曖昧不明的。
(2)早在危機爆發前,危機就已經不斷發出一連串有跡可循、持續性的警訊,但看一點可能影響不是很明確,但拉長時間軸,看待可能會更加顯而易見。
(3)留意可能出現的外卡情境,保持多元角度看待,就像「黑天鵝事件」,非常不可能發生的事件,但發生了對組織影響不容小覷,需要認真看待,環境並非一成不變,穩定平衡是多重因素應對的結果。
(4)真實與真相不見得是多數人說了算,少數具有「高度質量見解」提出的警訊分享,亦需要做一種警訊分析認真看待。
(5)對應的的因應資訊做的準備方案,必須能處理各種應變危機情況,並納入弱訊號隱含發生的危機狀況。

❻環境出現「兩極震盪」「動盪」與「極端化現象」經常出現
(1)當系統接近在臨界點時,狀態的波動會造成不同穩定狀態間的跳躍,出現不同狀態的擺盪,兩極化越來越明顯且越來越頻繁,越演越烈。出現「狀態越來越傾斜」,出現失去「穩定性與持久性」、「缺乏彈性」,「波動增加變化加劇」、「小擾動也難以回復現象」、「特殊空間模式出現」時。例:氣候變遷。
(2)可以顯而易見的「極端現象」越來越常出現,甚至有出現「模式改變」移轉,動盪之時,警訊訊號強度會大大增加,此時需要嚴肅看待。
展開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自然科普、電腦資訊】張忠謀親筆撰寫、獨家授權自傳,他的一生,一場不能錯過的智慧盛宴!《張忠謀自傳》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投資理財書展
  • 年末電影展
  • 皇冠全書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