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理財書展
老子新譯

老子新譯

  • 定價:450
  • 優惠價:9405
  • 本商品單次購買10本8折360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內容簡介

  《老子》一名《道德經》,是認識老子思想及道家源流的必讀經典,也是想了解中華文化的人不可或缺的參考著作。

  本書著者位幫助初學者認識老子學說,求其確解,乃重新對《道德經》加以譯注解析。所謂「新譯」者,重點有三:

  一是採用直譯的方式,逐字逐句,用白話來翻譯經文。這是最貼近元文句型,也是最容易把握原意的做法。

  二是校勘各種傳本文字的異同,比較歷來不同注解者的解釋,折衷眾說,取其長而捨其短,力求簡明,以便初學。

  三是參考有關的研究資料,對每一章的章旨、結構,乃至修辭以及前後經文之間的關係等等,作一番爬梳整理的工夫。間有推陳出新處,都希望對讀者有所助益。

作者簡介

吳宏一

  台灣高雄人,1943年生,台大中文研究所博士班畢業,國家文學博士。曾任台大中文系所教授、中央研究院文哲所籌備處主任、中正大學籌備處顧問、香港中文大學中文系講座教授、香港城市大學中文講座教授;曾主編教育部國立編譯館中小學語文教科書、並擔任台、港、大陸等地多種學術期刊之編審顧問;曾獲美國學術交流基金會資助,赴美訪問一年,並曾擔任新加坡教育部海外華文顧問;曾獲台灣國科會傑出研究獎、國家文藝獎(文學理論類),香港研究資助局多次研究資助等。

  已出版:《清代詩學初探》、《清代詞學四論》、《清代文學批評論集》、《詩經與楚辭》、《白話詩經》、《先秦文學導讀》、《儀禮鄉飲酒禮儀節簡釋》《論語新繹》《中國文學鑑賞(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品)》等專書二三十種,學術論文約百篇。除研究中國文學及古代文獻外,也從事新文藝創作,出版過《回首》、《微波集》、《波外》、《合唱》、《留些好的給別人》等詩文集,作品曾被選入台灣、香港、韓國、馬來西亞等地語文教科書。

 

目錄

一、代序:
《老子新繹》序論 7

二、道經:
第一章 道可道 17
第二章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 30
第三章 不尚賢 43
第四章 道沖,而用之或不盈49
第五章 天地不仁 53
第六章 谷神不死 58
第七章 天長地久 63
第八章 上善,若水 66
第九章 持而盈之 71
第十章 載營魄抱一 74
第十一章 三十輻共一轂 82
第十二章 五色令人目盲 87
第十三章 寵辱若驚 92
第十四章 視之不見,名曰夷 98
第十五章 古之善為士者 103
第十六章 至虛,極 110
第十七章 太上,下知有之 115
第十八章 大道廢 120
第十九章 絕聖棄智 125
第二十章 絕學無憂 131
第二十一章 孔之容 138
第二十二章 曲則全 144
第二十三章 希言,自然 149
第二十四章 企者不立 156
第二十五章 有物混成 161
第二十六章 重為輕根 167
第二十七章 善行,無轍跡 174
第二十八章 知其雄 179
第二十九章 將欲取天下而為之 186
第三十章 以道佐人主者 190
第三十一章 夫佳兵者 195
第三十二章 道常無名 202
第三十三章 知人者智 208
第三十四章 大道氾兮 212
第三十五章 執大象,天下往 217
第三十六章 將欲翕之 221
第三十七 章道常無為 227

三、德經:
第三十八章 上德不德 233
第三十九章 昔之得一者 242
第四十章 反者,道之動 253
第四十一章 上士聞道 258
第四十二章 道生一 264
第四十三章 天下之至柔 270
第四十四章 名與身孰親 274
第四十五 章大成若缺 279
第四十六章 天下有道 284
第四十七章 不出戶 288
第四十八章 為學日益 294
第四十九章 聖人無常心 298
第五十章 出生入死 303
第五十一章 道生之 309
第五十二章 天下有始 314
第五十三章 使我介然有知 319
第五十四章 善建者不拔 324
第五十五章 含德之厚 330
第五十六章 知者不言 336
第五十七章 以正治國 343
第五十八章 其政悶悶 348
第五十九章 治人事天 354
第六十章 治大國 359
第六十一章 大國者下流 364
第六十二章 道者,萬物之奧 370
第六十三章 為無為 375
第六十四章 其安易持 380
第六十五章 古之善為道者 387
第六十六章 江海所以能為百谷王者 393
第六十七章 天下皆謂我道大 397
第六十八章 善為士者不武 403
第六十九章 用兵有言 407
第七十章 吾言甚易知 412
第七十一章 知不知,上 417
第七十二章 民不畏威 421
第七十三章 勇於敢則殺 425
第七十四章 民不畏死 429
第七十五章 民之飢 433
第七十六章 人之生也柔弱 436
第七十七章 天之道 440
第七十八章 天下莫柔弱於水 444
第七十九章 和大怨 448
第八十章 小國寡民 452
第八十一章 信言不美 459

四、附錄:
論老子絕句并序 464
五、校後記 475

 

序論

《老子新繹》吳宏一

  論一、《老子》名《道德經》,是認識老子思想及道家源流的必讀書,也是想了解中華文化的人不可或缺的經典著作。歷代研讀注解的學者,不知凡幾,但對全書五千言的玄言妙論,似乎永遠尋繹不盡,無法測其底蘊。它的傳本很多,字句頗有不同,加上往往「正言若反」,所以常使讀者似懂非懂,無所適從。尤其是近幾十年來,由於湖南長沙馬王堆漢墓的兩種帛書本,和湖北荊門郭店村戰國楚墓的三種楚簡本,先後出土,更引起中外學者的熱烈討論和關注。對於各種傳本文字的異同,經文章句的解釋,以及老子思想主張的探索,真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紛紛提出各種不同的看法。

  筆者以為這些現象,對於有志研讀《老子》初學者而言,不但沒有幫助,反而治絲益棼,不知道該何所抉擇。因此,筆者在《論語新繹》撰成之後,馬上撰寫《老子新繹》本書。所謂「新繹」者,重點有三:
一、是採用直譯的方式,逐字逐句,用白話來翻譯《老子》的經文。這是最貼近原文,也是最容易把握原意的做法。

  二、是校勘各種傳本文字的異同,比較歷來各種注家的解釋,折衷眾說,取其長而捨其短,力求簡明,以便初學。

  三、是參考有關的研究資料,對每一章的章旨、結構,乃至修辭以及前後經文之間的關係等等,作一番爬梳整理的工夫。間有推陳出新處,希望對讀者有幫助。

  論二、為了知人論世,讓我們先了解老子的生平大概。根據司馬遷《史記.老子韓非列傳》的記載,老子是:楚苦縣厲鄉曲裡人也。姓李氏,名耳,字聃。苦縣在今河南省鹿邑縣東,一說在今安徽省渦陽附近。苦縣,春秋時名相縣,原屬陳國。後來陳國在周敬王四十一年(公元前四七九年)被楚國所滅,其地遂為楚國所有,這已是孔子卒後之事。所以嚴格說來,老子應說是陳國人才對;說他是楚國人,那是司馬遷根據後來的行政區域來界定的。不過,無論是陳國或楚國,相對於黃河流域的中原各國,都地在黃河之南,所以說老子是當時的南方人,則無疑問。《莊子.天運篇》記述孔子五十一歲時去見老子,老子這樣說:「子來乎!吾聞子北方之賢者也。」可見在古人心目中,地域觀念非常濃厚,彼此論籍貫時,會有南北之分的。說老子姓李,名耳,字聃,是從司馬遷的《史記》才開始的,在司馬遷之前,像《莊子》、《荀子》、《韓非子》、《戰國策》、《呂氏春秋》等等,都只稱老子或老聃,而從未有稱老子為李耳或李聃的,因而有人以為老子不一定姓李(據考證,春秋時代尚無李姓),而應姓老才合理。

  這種推測,雖有道理,但司馬遷也必有所據,因而只能存疑。司馬遷的《史記.老子韓非列傳》,在介紹老子的籍貫姓氏之後,並沒有說明老子生卒年代,只說他是「周守藏室之史也」,同時用一大段文字記敘了孔子適周向老子問禮請教的情形。從這些地方,我們可以推知老子時代與孔子同時而略早,並且擔任周朝典藏古代圖書文獻檔案資料的史官。古代擔任史官的人,所謂「左史記言,右史記事」,通常服事在君王身邊,不但要有文才捷悟,而且要有淹博的學識。因此孔子才會去請教他。孔子向老子問禮求道的事情,不但《史記》的老子本傳及〈孔子世家〉都有記載,連《莊子》的〈天運〉、〈天道〉和《禮記》的〈曾子問〉等篇,也屢有論述。問禮,其實就是問道。據《莊子.天運篇》的記述,孔子和老子見面時,曾如此請教:丘治《詩》、《書》、《禮》、《樂》、《易》、《春秋》六經,自以為久矣,孰知其故矣。以奸者七十二君,論先王之道,明周、召之跡,一君無所鉤用。

  甚也夫!人之難說也,道之難明邪?孔子的意思是說:他研習六經,倡導仁義,自己以為頗有心得,親身整理魯隱公至魯哀公十二個君王的史事,定名分,寓褒貶,著《春秋》而亂臣賊子懼,對於古聖先王之道,和周公召公輔佐的事跡,也深有體會,但他周遊列國,求見過很多君王,卻沒有一個君王能夠欣賞他,取用他的忠孝仁義之道。因此他頗有感慨。

  論老子的回答,據《史記》本傳的記載,摘要如下:子所言者,其人與骨皆已朽矣,獨其言在耳。吾聞之:「良賈深藏若虛,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去子之驕氣與多欲、態色與淫志。是皆無益於子之身。吾所以告子,若是而已。老子的意思是勸誡孔子:古人之言可採者採之,不必過度崇尚古聖先賢、鬯言仁義禮信。同時他要孔子去除驕氣、多欲、態色、淫志。易言之,他勸孔子宜謙下、無欲、無為、清靜。這些正好都是《道德經》中主要的思想主張。所以《史記》本傳後馬上接著說:「老子修道德,其學以自隱、無名為務。」大概見面之後,孔子對老子的學養非常佩服,所以孔子對弟子說:「吾今日見老子,其猶龍邪!」把老子比喻為像龍一樣見首不見尾,自有莫測其高深之意。《史記.孔子世家》中,還記載辭去時,老子有贈言雲:「聰明深察而近於死者,好議人者也;博辯廣大而危其身者,發人之惡者也。」對於孔子之言忠孝,尚仁義,正名分,寓褒貶,當亦有所規勸。

  這些話記在〈孔子世家〉中,想必有其用意。有人以為《論語.述而篇》中孔子曾說自己「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竊比於我老彭」,就有師承老子的意思。至於後世學老子者罷絀儒學,學孔子者罷絀老子,那是另一個問題。司馬遷的《老子韓非列傳》又說老子:「居周久之,見周之衰,乃遂去。」有人以為「遂」應為「遯」字之訛,是說老子在西周衰亡之前,見微知著,先行隱遁而去。司馬遷還說老子離開周朝時,「至關」,關令尹喜請他「著書」,於是老子才「著書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餘言而去。」後人對「關」的解讀,有的說是大散關,有的說是函穀關,恐怕都是附會之辭,很可能它只是邊界國境的代稱而已。「著書」也可能是老子就其擔任周朝太史時,所典藏的文獻資料中,擷取一些有關「道德之意」的格言教訓,記錄下來,留供守關的官長尹喜參考而已。對於傳說中的人物,後人好事增益,往往越到後來,附會越多,越說越神奇。老子就是一個顯著的例子。司馬遷在說他出關之後,「莫知其所終」,已經令人有「猶龍」見首不見尾的聯想了。底下竟然還有一些文字,說老子修道而壽考,活了一百六十幾歲或二百多歲,越說越玄,幾乎令人難以置信。也因為這樣,所以從宋朝開始,懷疑老子其人其書的人越來越多。種種歧異不同的詮釋,也就隨之而起。

  論三、老子其人,給人神龍見首不見尾的感覺,《老子》其書,也予人紛然雜呈的印象。書分「道經」、「德經」上下兩篇,原始究竟「道經」在前或「德經」在前,是不容易確定的;篇幅雖然不長,全書不過五千字左右,但其傳本的繁多、字句的歧異,以及內容思想的不同解釋,真可說是眾說紛紜,莫衷一是。從《莊子》一書對老子學說多所引證之後,歷代注解《老子》的學者,何止千百家。其中,先秦像《韓非子》中的〈解老〉〈喻老〉兩篇,前者重在闡釋「德經」中有關人生及政治方面的道理,後者全用史實傳說比附老子的思想主張;漢代像有待考定的河上公注本,多附會養生家之言,常有方士術語,嚴遵的《道德指歸》及《老子注》,則將《老子》八十一章改為七十二章,並鬯言黃老之術;魏晉時像王弼的《道德直經注》,通過玄學家辨名析理的方法,來分析道德等等名詞及概念;唐代像傅奕的《道德經古本篇》,推衍王弼之說而訂正其失,這些著作對後世討論老子學說的人,影響都非常深遠。由於時代環境的變化,思想觀念的不同,老子的思想主張,也常因詮釋者見解的差異,各有立言之宗,而呈現出不同的風貌。

  有人以為它講的是金丹修煉之術、長生安命之說,有人以為它是「王者之上師,臣民之極寶」,很多章節談到帝王「南面之術」,甚至有人以為它是用兵教戰之作、權謀術數之談。清代以來,研究者更為眾多,或彙校傳本,或講疏義理,成就固然不讓前賢,但對一般讀者而言,則益感紛擾而不知何從。尤其是一九七三年冬,湖南長沙馬王堆漢墓的帛書老子甲乙本出土以後,因避漢帝名諱的問題被推定成於西漢初年,因而掀起了一陣帛書熱,研究老子者,幾乎無人不說帛書;到了一九九三年冬,湖北荊門郭店的楚墓竹簡本甲乙丙三組,又相繼出土了,加上被推定成於戰國中期之前,因而更引起研究者的重視。幾十年來,研究老子者,可以說完全在帛書本和楚簡本的籠罩之下,好像離開它們,就不配談論老子了。這當然是推崇太過了。

  比對過舊傳本和這些新出土資料的人,應該都會同意以下的看法:舊傳本和新資料同樣重要,二者相得而益彰。不可捨舊而趨新,也不可以趨新而忘本。因此,筆者很不同意有人根據新出土資料隨意改動原來的章句文字,更不同意有人隨意割裂原來的經文。筆者以為:以傳世較早而且完整的王弼注本為底本,參校論代河上公、嚴遵、傅奕等各種注本以及唐代以來的各種新出土資料,應該是比較可取的辦法。四、很早以前,我就對《老子》這本書發生濃厚的興趣,曾經受到先師沈剛伯、鄭因百等先生的啟發和鼓勵,想對此書及《論語》、《六祖壇經》三本代表儒道釋思想的經典著作,逐一整理闡釋,合稱為「人生三書」。無奈迫於生計,工作繁忙,因此數十年來,時斷時續。去年(二○○九)秋天以後,退休多暇,才開始動筆。在撰寫《論語新繹》的期間,忽然起興仿效古人「論詩絕句」之例,擬對《老子》八十一章逐一作〈論老子絕句〉。雖然初稿已先完成,自己不滿意,卻覺得興味無窮。因此《論語新繹》完成後,我立刻撰寫這本書,並且寫了以下的三首七言絕句,聊表心意:聖經何必分先後,大道從來不可誣。我自瓣香三教在,參禪學老更崇儒。—〈擬作《論語》《老子》《六祖壇經》三書新繹,題耑〉向來我亦聖為師,論道參禪未是癡。最愛春衣已裁就,冠童舞雩詠歸時。

  又敢言譯解費工夫,但願人人識正途。忠恕終歸仁一字,請從平淡契真吾。—〈論語新繹一書撰成,口占二絕〉這些詩頗可表明我撰寫「人生三書」的心意。這三本書不只代表中國文化中儒道釋三家的不同思想,也分別代表古代在上位者、士人階層以及不諳文字者三種不同社會背景的人,追求人生、完成理想的三個指標。我很高興現在又完成了《老子新繹》這本書,至於《六祖壇經新繹》的出版,則請俟之異日。

 

詳細資料

  • ISBN:9789868698741
  • 規格:平裝 / 476頁 / 16k菊 / 14.8 x 21 x 2.38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人文社科】感電出版全書系 任選2本82折,打主書《鋰戰:全球儲能競賽的未來真相 (電子書)》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兒童套書展
  • 開運命理展
  • 年度心理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