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在那本娛樂性高、睿智而活潑的《影像》(The Image)中,布魯斯丁(Daniel J. Boorstin)是如此做開場的:欣羡的友人說:「喲!你那個寶寶好漂亮哦!」母親說:「噢,那沒什麼──你該看看他的照片!」
由此可見,光鮮亮麗的照片對許多人來說比事實本身更重要、更有意義。
不到一世紀之前,出現一項製作、保存與傳播人、地、事的精確影像的美術革命。
攝影起初是一種功能性的記錄裝置。一八四○年畫家保羅.德拉赫希(Paul Delaroche)1第一次看到達蓋爾式(daguerreotype)照片時說:「從現在起繪畫已經死了!」德拉赫希對於攝影極為狂熱,他派他的學徒參與一八五一年歷史上第一次的紀實計劃。在拿破崙三世的統治下,這項計劃組織攝影家記錄法國著名的歷史性建築,如教堂、橋樑與城堡。攝影師使用威廉.塔爾伯(William Talbot)發明的紙質底片與沖洗法(Calotype Process)。
但是往後數十年攝影者仍繼續摹仿繪畫,甚至到現在部分攝影家還樂此不疲。畫意派攝影家(Pictorialists)主宰了十九世紀。照相機的使用者似乎嚴重自卑,不敢承認或是無法發現攝影的特長──例如精細描寫與凝固動作的能力。要等到二十世紀,紀實攝影家才能實現他們的媒體的創作潛力,並且被完全接受為藝術家。
在藝術領域內要用到心智、雙手與工具。雕刻家使用的鑿刀受其手操作,受其心智指揮。畫家以手與心智控制畫筆。鋼琴演奏家以心智控制的雙手在鋼琴上彈出音符。作家的心智指揮雙手以筆或打字機在紙上寫作。而攝影家則以心智控制著操作照相機的手與眼睛。也因此安塞.亞當斯(Ansel Adams)會以音樂的辭彙來描述攝影家的藝術。他說過,拍一張照片和作曲相似,印放照片則有如演奏。紀實攝影家得到藝術家的稱號並不表示他們是為藝術而藝術。他們的作品可能技術高明而具高度藝術性,但其首要目的還是在於製作出圖像式的報告。
紀實攝影家對許多人而言已經成為目睹我們這個世界與人民的現場觀察者。紀實攝影家先研究現場狀況的視覺呈現,再將他對題材的知識與感受放進照片中。攝影家通常也將個人情緒與感覺放入作品中。
愛德華.威斯頓(Edward Weston)說:「在運用照相機原理時,思想與行為是一致的,因而一個想法的成形與執行可能是幾乎同時發生的。攝影者事前在心中醞釀的圖像,在他獲致最明晰的了解與最強烈的情緒感應的一瞬間,會像透過照相機觀看一般地浮現眼前,而被他拍攝下來。」這是許多最優秀的紀實攝影作品被製作出來的方式。
本書討論的所有攝影家都曾指出他們勇敢面對社會,與社會產生的互動,和他們對社會的詮釋。打從布拉迪(Brady)、湯姆生(Thomson)和傑克森(Jackson)等先驅者起,每一世代的社會價值與文化價值都透過攝影這個媒體傳達。里斯(Riis)、海因(Hine)和 FSA 的攝影家將照相機當作分析與說服的憑藉,和社會變革的機具。戰地攝影家卡帕(Capa)、鄧肯(Duncan)、麥庫林(McCullin)與艾迪.亞當斯(Eddie Adams),以圖像的語言描述世界各地人民為了和平,不假思索、義無反顧的抗爭時的勇氣與恐怖。一九六 年代的茫然失據也反映在法蘭克(Frank)、弗里德蘭德(Friedlander)、阿勃斯(Arbus)和溫諾格蘭德(Winogrand)的作品中。就像傑克森.帕洛克(Jackson Pollock)2背叛傳統繪畫,這些攝影家重新界定攝影美學,使用新的象徵指出時代對於醜陋的、平庸的與內心世界的沉迷。現代的紀實攝影家熟悉他們的傳統。他們認為值得也滿足於透過攝影,將尋常百姓平凡的生活昇華成不朽的藝術。
普林斯頓大學的彼得.班耐爾(Peter Bunnell)說:「攝影家的創作能力日益精進,已經能呈現社會的內容,當今的攝影似乎已經能使遠遠超出相片物質範圍的理念具有形體。現在我們已經了解攝影能像經驗一樣影響我們:攝影把我們所看到的呈現給我們。」
紀實攝影有一項重要的組成要素,是事實上攝影需要文字輔佐,才能使影像更有影響力。許多紀實照片中將招牌、街頭塗鴨畫或告示牌也拍出來。有的圖片說明中採用被攝者當時說的話。如此,紀實攝影是文字與照片的真正結合,而照片仍獨立地承載著信息。
「紀實」(documentary)這個詞描述的是一種風格與一種方法。曾經有過許多別的建議──寫實的(realistic)、事實的(factual)、史實的(historical)──但是無一能傳達紀實傳統那種對真相的深刻尊敬,與對於我們這個世界加以積極地詮釋的創作欲望。
自序
我寫這本書的目的是用文字與照片解釋紀實攝影這門獨特的視覺藝術型式的演進與後續發展。我討論從美國(南北)內戰到今日真實地詮釋都市生活的實紀作品,及其攝影方式、技術與哲學。
因為我是個紀實攝影者,我相信我能威權威地評估與報告重要的趨勢與方向。在我個人五十年的攝影生涯中,我很榮幸能會晤過許多備立書中敘述的攝影家。對於那些以思想和感情來理解照相機前的真實社會的攝影家們,本書也極為敬重、佩服他們的努力。
本書是按年代的先後順序開展的,強調攝影家們相似的意識形態所顯示的風格關聯性。儘管以往對紀實方式個別層面的討論也很多,本書則佢可能對這個特殊領域中風格迥異的眾多攝影家及作品加以搜羅與界定,,並討論他們彼此間的影響。
我希望這本書能啟發其他的攝影者,特別是剛開始投入攝影的人,一起來追求紀實攝影之路。我相信這類的藝術創作與可貴的社會意見,其表達方式將會繼續成長。
感謝許多協助我完成此書的先生女士與機構的鼎力協助。我所採訪、引述、並貢獻插圖照片的攝影家們才是本書最重要也最主要的資源。
(以下為提供協助的個人與機構,略。)
在此向”Focal Press”出版社的本書編輯Arlyn Powell與David R. Guenette致最高敬意,感謝他們提供的建議、支持與鼓勵。我的目的是鼓勵其他人追尋這種攝影方式,好讓我們記住過去,記錄我們的成就,並且堅定我們對人性的信仰。
亞瑟.羅特施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