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書寫是許多人心靈的出口,對我而言,更是如此。
萬萬沒有想到,在我藉著書寫釋放心靈之後,有報紙願意連載它;這份作品從93年1月27日開春在國語日報刊出,一直到93年2月19日刊完,共連載21天。我覺得自己真是幸運!
更幸運的是,整理之後,聯經出版社願意出版它,讓我有機會和更多讀者分享心底最柔軟、敏感、害羞的角落。
所有大人都曾經是小孩子,只不過很多大人長大後忘了自己曾經是小孩子;也有很多大人永遠長不大,和這個社會脫節,造成自己和他人的負擔。很幸運的,我剛好不是這兩種人,我是一個很正常的大人,熟悉各種大人世界的做事方法和做人方式,可是,卻能夠很迅速的回到小時候,體會小孩子的心情。
我永遠忘不了小時候的種種心情。
國小一年級入學那天,一大早,我就在教室裡放聲大哭,因為,帶我去入學的隔壁鄰居走掉了。當時,我小小的腦袋瓜往四周轉了一圈,看不到任何一個認識的人,就立刻「毫不猶豫」的放聲大哭,把教室屋頂都快掀翻……;二年級時,有一天放學,我足足沿路哭了20分鐘,理由只是因為:離開學校後,突然想起把水壺放在教室裡,忘記帶回家。我很怕水壺不見,就邊走邊哭,也不管路人奇怪的眼光。萬一當時我得走一個小時才回得了家,那我肯定會哭上一小時……
在我三年級時,每個週六下午,級任老師都會帶全班小朋友去爬大肚山,那位老師的名字很特別,叫作「蔣水機」,這本書就是寫那座山的故事,那時候的小孩,星期六早上都必須到學校上課的;書裡除了提到那位老師,還提到了另一位我的國中老師林金蘭,她是一位很有愛心的國文老師;四年級、五年級、六年級……,每一年的特殊記事都像一面刻滿文字的鋼板,鮮明的留在我的記憶裡。
我一直記得從小到大,教導過我的每一位級任老師的名字。
和大家分享我心底深處的柔軟角落,是一件愉快的事,但是,我不能繼續寫個沒完沒了,否則讀者們可能會不知道我要表達什麼,我希望大家能儘快明白我的用意。
我這樣寫,有兩個目的,第一,我想讓所有小讀者知道,你心裡的害怕、害羞、不安、緊張、生氣,甚至想逃避,各種複雜的情緒都是很正常的,雖然有許多人會笑你,大人們更會說你莫名奇妙,說那些根本是小事,哪裡值得大驚小怪?……會這樣說的大人,都是我前面提到的第一種人,他們忘記自己曾經是小孩子,忘了當自己是小孩子時的心情,忘了小孩子本來就會把小小的事情當作天要塌下來的大事來看……,因為在小孩子的世界裡,這就是大事。
第二個目的,我想,如果有機會的話……我要請大人們……萬一你已經是大人,而且你剛好讀到這本書的話,請你……一定要尊重每個小孩子的情緒。要體貼的去想像自己在這個年紀時的心情,別動不動就取笑或責罵他們。用否定的方式對待孩子,不僅無法幫助他們,反而會「雪上加霜」,讓孩子從此關上心門。
大肚山是很溫柔很安靜很蒼鬱很豐富的一座山,「旱龍山」這個名字是我小時候無意間聽我爺爺提起過的,他出生在民國元年,如果現在還活著的話,已經超過一百歲了。記得爺爺曾說,以前山上的土地是最差、最不值錢、最沒人要的地,哪想得到現在卻成了炙手可熱的黃金地段?
時代的演變經常出乎人的意料。
在我動筆寫這篇文章時,好幾次走進大肚山,探尋記憶中,微風輕拂的細竹林和蓊鬱樹林中的碉堡出入口,並一一尋訪尚未毀棄的碉堡。我到處問人地名「大肚」的由來,最後,翻到足足六公分厚的大肚鄉鄉誌,才好不容易找到大肚番的記載。哪裡想得到,不到十年的現在,只要用手指頭在電腦鍵盤上敲一敲,就可以立刻從網路接收到一大堆珍貴的史料。
這些珍貴的史料包括:十六世紀中旬,台灣西部平原有個以「大肚社」為首都的「大肚王國」,全盛時期統治二十七個村落,版圖橫跨縣市合併後的台中市,以及彰化縣和南投縣;它從未歸順明鄭王朝,是一個「超部落」王國,一直到1732年瓦解……,這是我在維基百科網站查到的,這則訊息讓我嚇了一大跳。另外,在「平埔文化資訊網」,我也查到了「大肚番王傳奇」,當我在寫這篇序的時候,它的路徑是「首頁/博物館/平埔族群的歷史圖像」。網站上,還有許許多多介紹大肚山碉堡的資料。
我之所以特別註記「當我在寫這篇序的時候」,正是因為「時代的演變經常出乎人的意料」;誰也沒有辦法保證,下次查詢時,這些資料還好端端的待在那兒。但無論如何,有關人類活動的資料總會越來越豐富、越來越準確,這點,是可以肯定的。感謝許多人辛勤的耕耘,留下供我們踩踏前進的足跡,他們的肩膀讓我們看得更高更遠……
生活在現代,真的很幸運!
更幸運的是,我居然從小就經常在碉堡裡探險!!
最後,我要藉書裡描寫大肚山的一段話,獻給所有打開這本書的大小朋友,並期許自己,做一個像山一樣昂然挺立又讓人舒坦的人:
「因為不堅持,山也可以寬坦,也可以擔待包容,不露山峰,卻處處是山,是大度之山。」
感謝哺育我的大肚山,以及我的家鄉……大肚。
繪圖者後記
依循著,想像著故事中小女孩記憶裡的那片天空,那座山,那個綠窗下難以啟齒的祕密……於是……畫面出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