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是入德之門,《大學》要旨,都已在「經文」章講完。而經文章的內涵又可以濃縮為十七個字。
前面九個字是「明明德、新民、止於至善。」被稱為「三綱領」。它是大學的教育宗旨,也是儒家的教育理想目標。
後面八個字「格、致、誠、正、修、齊、治、平。」就是所謂「八條目」,分別代表格物、致知、試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這是為實踐三大綱領所必須走過的人生進修階梯。八條目中,又以修身為樞紐,格、致、誠、正講的是修身的方法,就是所謂「脩己」,相當於「明明德」。而齊、治、平則是所謂「善群」,相當於「親民」。脩己和善群的工夫都做好了,「止於至善」也就水到渠成了。
《中庸》是常理,也是「終極原理」所謂「中」就是不偏不倚,恰到好處。所謂「庸」就是永不變易的常理。《中庸》的內容肯定「中庸」是道德行為的最高標準,並提出「誠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從容中道。聖人也。」把「誠」看成是世界的本體,認為「至誠」則達到人生的最高境界。並提出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的學習過程和認識方法。以現代人的觀點來讀《中庸》,剛開始難免覺得其中有些虛玄成份,但細細品味,往往別有會心。一個「中」字,就涉及了宇宙的終極原理。一個「誠」字,像是道家的「道」,可以變化萬千。當它提及「天命之謂性」時,其中有人性的深層結構與基因密碼的影子;當它論及「盡人之性」,與我們現在所主張的「盡性教育」、「自我實現」及「多元智慧」無不相通;當它論及「天地之道」時,又與現代最先進的「大爆炸」、「演化論」若符合節。所以中庸內涵之豐富,實在遠遠超出我們的想像。所以朱子說,「善讀者玩索而有得焉,則終身用之有不能盡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