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序
現代養生心法—人人需要的養生雞湯
這本書太棒了!運用漢字成語,將中醫五臟六腑十二官的醫學理論與臨床應用,用深入淺出的筆法,條理分明,淋漓詳述,不管專業人士,或社會大眾在生活上都非常實用,不論是身體調養,或心靈調適都能獲得很好的效果。
中國文字之美在於蘊含隱義,遣字簡潔卻意境優遠,其中尤以「四字成語」常被文章稱道,不流於世俗繁縟,或只重文采而流於空洞內容,實為傳統文化精粹之一。古之醫家多為儒生,博通古今,碩學鴻儒,上治經術,下治百家,又世有「不為良相,則為良醫」之說,今見王鳳岐大夫,腹笥經綸,飽覽群書,學識淵博,且中醫醫術造詣深厚,學術更能出而合轍的運用,將有關中醫的成語,用理法方藥、導引吐納、鍼灸膏摩、藥膳食療、運動功法,包括修心養性、心平氣和等方法,強調「生理的健康是不生病,心理的健康是放得下」的理念,希望透過日常所見的「四字成語」強化養生觀念,進而推廣中醫醫學。
書中提及五臟六腑之氣,太過與不及都會影響身體虛實,甚至連作夢意境都能為醫學臨床之判斷,如書中所載:夢見高興的事,當為心氣過旺;夢見傷心的事,則肺氣過盛;夢見與別人拌嘴吵架或生大氣,當為肝氣過盛;夢見唱歌聽音樂,或重複白天未完的工作,則脾氣過盛;經常做噩夢,被人追殺、被野獸撕咬,就是腎出問題。又夢見著火、救火、燒烤、焚燒之事,是邪氣入心;夢見與人廝殺、鮮血淋漓的場面,是邪氣入肺;夢見大片森林,是邪氣入肝現象;夢見掉到河裡,被水淹、被水圍困,是邪氣入腎的景象;夢見丘陵土地、土石流、房屋倒塌,是邪氣入脾。我行醫二十年之久,也未思及「夢診」病情用藥,實為棒喝提攜,日後更當多元參考,期醫術更加精進,除注重自我養生之外,更能造福病人,則王大夫之功大矣!
呂文智
呂文智中醫診所院長
台北市中醫師公會常務監事
中華民國傳統醫學會理事
中華民國抗衰老醫學會理事
東吳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
作者序
由文化精粹,體現中醫世界的藝術之美
記得央視曾播放過一個紀錄片,講的是一名德國醫生原先在美國加州學習中醫,後來不遠萬里來到中國,專心鑽研中醫經典。他不僅能說一口流利的漢語,還可以寫一手漂亮的繁體字,他的古文水準甚至連一些國人都自歎不如。有人曾問他為何如此癡迷中華文化,他回答說,只有學好中醫古文經典,才能理解中醫的思維方式。
這個德國人的話,讓我感到欣慰,同時又讓我為之動容。中醫與中華傳統文化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而漢字作為文化的載體,在其中所起的作用就更不可小覷了。
漢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昔倉頡造字之時,象形會意,揭示宇宙真相,據說字成之日,天地為之震動,下起了「粟雨」。漢字與其他文字不同,既有形、有聲,又有意,很少有一種文字可以將文化演繹得如此豐富。就拿「醫」這個字來說,醫的古體字有兩種寫法,一種是「醫」,一種是「毉」,這兩種寫法的上半部分是相同的,只是下半部分一個是「酉」,一個是「巫」。我們先來看第一種寫法,「醫」由□、殳、酉三部分組成。《說文解字》對此的解釋是:「治病工也。□,惡姿也;醫之性然。得酒而使,從酉。王育說。一曰□,病聲。酒所以治病也。《周禮》有醫酒。古者巫彭初作醫。」根據許慎對「醫」的定義,「□」的主體即指醫生。那什麼是「惡姿」呢?就是不文雅的姿勢。遠古時期,我們的祖先認為疾病不是自然原因導致的,而是由看不見的神秘力量所引起的,也就是我們所說的「鬼神」,所以想要使病人痊癒,除了湯藥,還得在病人身上又推又壓,企圖將附身的病魔驅逐於體外。這個過程,也就是民俗所說的「跳大神」,祛病的人手拿信符,又蹦又跳,見過的人都知道姿勢相當的不雅,所以我們的袓先才稱其為「惡姿」。而「醫」寫作「毉」也與此有關。《說文解字》就解釋說:「巫,祝也。女能事無形,以舞降神者也。象人兩褎,舞形,與工同意。古者巫咸初作巫,凡巫之屬皆從巫。」所以古代的「醫」可以稱為「巫醫」,兩者的聯繫是十分密切的。
「酉」怎麼解釋呢?《說文解字》對此的解釋為「就也。八月黍成,可為酎酒。象古文酉之形。凡酉之屬皆從酉。」從這段文字可以看出,「酉」與「酒」相通。我們現在喝酒只當它是一種飲品,但在古人眼裡,它是用來治病的。《漢書.食貨志》就說:「酒,百藥之長,嘉會之好。」酒有行氣血的功效,所以古人經常用它來治病,至今,許多藥物仍是以酒為藥引的,為的也是借酒力以行藥效。「醫」字下有「酉」字,也代表治癒頑疾,疾病治好了,自然就是「醫」。由此可見,一個字裡面包含的學問是很大的,而一般人學習,不求甚解,也就無法真正領會到其中的奧妙了。
說到漢字,又不能不提到成語,成語可以說是漢語的精華了,短短幾個字,便濃縮了無盡的意義,比如萬千情絲鬱於胸中,無法表達,無人理解,真是「愁腸百結」!傷心至極,痛不欲生時,又難免「捶胸頓足」;雖有「可上九天攬月,可下五洋捉鱉」的雄心壯志,卻也少不了「腳踏實地」,否則只能「顧影自憐」、「黯自神傷」,如此種種,不勝枚舉,讀書之人多半「好讀書不求甚解」。
中醫若想發揚光大,也得從這小小的方塊字做起,這一撇一捺雖然簡單,其中卻是包含乾坤的,無論是養生知識的普及,還是中醫文化的傳承,漢字都功不可沒。雖然筆者能力有限,卻想藉這濃縮的精粹,探尋通往中醫神聖殿堂的門徑,至於能窺得其中多少奧秘,全憑各自的修為了!
王鳳岐
中國著名中醫內科專家
中醫泰斗秦伯未嫡傳弟子
北京中醫藥大學附屬東方醫院教授
北京太申祥和太醫館館長、中醫之家協會總幹事
中央電視台、北京電視台養生節目主講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