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x飲食大展
好研究如何設計?:用量化邏輯做質化研究

好研究如何設計?:用量化邏輯做質化研究

Designing Social Inquiry: Scientific Inference in Qualitative Research

  • 定價:380
  • 優惠價:95361
  • 本商品單次購買10本9折342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內容簡介

  超越量化與質化之爭
  尋找「好研究」的共同原理
  近二十年來最重要的社會科學方法論經典 
  哈佛三大重量級學者思辨結晶

  ◎哈佛、哥倫比亞、華盛頓、普林斯頓等大學「方法論課程」指定教材

  在社會科學中,普遍存在兩種截然不同甚至對立的方法論典範:量化研究和質化研究。儘管壁壘分明,但社會科學家一直希望為兩者尋找共通準則。這種嘗試從來沒有間斷,本書是諸多嘗試中,最具影響力的一部作品。

  這本由哈佛大學三大學者合著的經典,反駁了質化學者對於量化研究的種種偏見,對質化研究諸多「不科學」之處提出犀利批評,並期盼質化學者運用量化分析的嚴整邏輯,讓研究變得「更科學」。

  這種觀點在社會科學界引起極大震撼,激起方法論的大論戰,自出版二十多年來與之論辯的文章與專書不斷,至今對於捍衛質化方法的研究者來說,依然構成重大挑戰。

  「好研究」的共同特色
  ◎ 選擇對現實世界重要的問題來研究
  ◎ 選用可證偽的理論 
  ◎ 有根據地選擇個案:避免只選擇符合理論假設的個案
  ◎ 以描述推論與解釋為目的
  ◎ 公開研究過程:研究者會清楚報告他們收集和分析資料的方法
  ◎ 報告不確定性:社會科學處理的是高度複雜的社會現象,研究者的推論出自於不完整的資料與測量,很難完美無缺,因此必須報告結論的不確定性有多少

本書特色

  涵蓋研究設計的每個步驟
  從提出問題、尋找理論、選取個案和觀測值、檢驗理論與資料的正確性、發現因果關係、最後到報告結論,涉及方法論所有面向

  詳細討論方法論的重要概念
  包括描述推論、因果推論、可觀察意涵、單位同質性、選擇性偏誤、平均因果效應、測量誤差、內生性

  清楚的實例說明,拆解經典著作的研究設計
  包括《使民主運轉起來》(Robert Putnam)、《抵制保護主義》(Helen Milner)、Stalinist Political Economy(Nina Halpern)、The State and Poverty in India(Atul Kohli)、Hegemony and Culture(David Laitin)

  理論與實際操作兼具
  本書處於抽象的哲學爭論與研究者實作技術之間的中間地帶,關注所有社會科學研究背後潛藏的基本邏輯。
 
  適用領域
  政治學、公共行政、社會學、人類學、歷史學、經濟學和心理學等其他學科,以及法律證據、教育研究和臨床論證等非學科型研究領域。

  適用課程
  質化研究、研究方法、社會科學方法論、研究設計、比較研究、國際關係研究、因果推論

作者簡介

Gary King

  哈佛大學政府學系教授、哈佛大學量化社會科學研究所主任。主要研究興趣在於「統計理論的創新與應用」,研究涵蓋政治學方法論的重要主題,例如「遺漏資料」、「區位謬誤」與「貝式統計」等。他是同時代政治學家中,論文被引用率最高的學者,擁有三十多個「最佳」獎項和美譽。

Robert O. Keohane

  普林斯頓大學伍德威爾遜學院國際關係學教授,曾擔任過美國政治學學會和美國國際研究學會主席。以「國際關係研究」聞名於世,對全球政治理論和美國對外政策有精闢見解。

Sidney Verba

  在哈佛大學政府學系執教三十五年,曾任美國政治學會理事長,以及美國國際研究學會的副理事長。研究主題包括美國的政治參與、政治平等、社會輿論、政治態度與政治行為等重要民主政治議題。

譯者簡介

盛智明

  香港科技大學社會科學部博士候選人,主要研究方向:社會運動與集體行動、社區治理、公眾輿論和政治態度,以及衝突解決機制研究

韓佳

  香港中文大學政治與行政學系博士。曾任職於香港浸會大學新聞系和香港中文大學政治與行政學系。現為上海財經大學公共管理系講師。研究興趣包括東亞發展的政治經濟學、當代中國政治、政治學的量化分析、文化政策以及流行文化的政治學。

 

目錄

中文版序
量化的逆襲?—從KKV出版二十年談起(林宗弘)
超越量化與質化研究法之爭(盛智明)
前言

1社會科學中的「科學性」
1.1導論
1.2研究設計的要素
1.3本書主題

2描述推論
2.1一般性知識和特殊事實
2.2推論:資料收集的科學目的
2.3質化研究的形式模型
2.4 資料收集的形式模型
2.5摘要歷史細節
2.6描述推論
2.7判斷描述推論的標準

3 因果律與因果推論
3.1定義因果律
3.2闡明因果律的替代性定義
3.3估計因果效應所須的假設
3.4判斷因果推論的標準
3.5構建因果理論的準則

4選對案例
4.1不明確的研究設計
4.2隨機選擇的侷限
4.3選擇性偏誤
4.4有意識的選擇觀察值

5免於犯錯
5.1測量誤差
5.2不把相關變項包括在內:偏誤
5.3將無關變項納入研究:無效性
5.4內生性
5.5估計解釋變項的值
5.6控制研究環境
5.7結語

6 增加觀察值
6.1為得出因果推論而進行的單一觀察值研究設計
6.2多少觀察值才夠?
6.3從少量觀察值創造更多觀察值
6.4結論

 

詳細資料

  • ISBN:9789866525636
  • 叢書系列:研究法叢書
  • 規格:平裝 / 352頁 / 15 x 21 x 1.76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內容連載

好的量化研究與好的質化研究,背後的邏輯並沒有不同
這是一本關於社會科學研究的書。我們有個實踐性的目標:設計出能有效推論社會生活與政治生活的研究。討論主要集中於政治學領域,但論點也適用於社會學、人類學、歷史學、經濟學和心理學等其他學科,以及法律證據、教育研究和臨床論證等非學科型研究領域。

本書並不是一本關於社會科學哲學的書,也不是一本關於諸如抽樣調查設計、田野調查實作或統計資料分析等特定研究工作的指南。這是一本關於研究設計的書:如何提出研究問題並以學術的方式作出有效的描述推論和因果推論。因此,本書處於抽象的哲學爭論與研究者實作技術之間的中間地帶,關注所有社會科學研究背後潛藏的基本邏輯。

我們寫作此書的主要目標是應用同一套推論邏輯,將一般所謂的「量化」研究和「質化」研究的兩種研究傳統連結起來。這兩種研究傳統看上去迥然不同;有時它們的確看似敵對。我們認為這些差異主要來自研究風格和具體技巧的不同。兩種研究背後都有相同邏輯作為基本框架。量化研究方法傾向於清晰闡述這一邏輯並予以形式化,但優秀的質化研究也是以相同的推論邏輯為基礎。如果所有質化和量化研究者在研究設計過程中,都更注意這一邏輯,他們將從中獲益。

本書的主要目的在於說明,量化研究傳統和質化研究傳統之間的差異只限風格,這些差異在方法論上和實質上並不重要。所有好研究都能被理解為—的確,被最好地理解為—源於相同的內在推理邏輯。量化研究和質化研究都可以是有系統的和科學的。歷史研究也能是分析性的,透過有效的因果推論過程來獲得對可替代性解釋的評估。歷史學或歷史社會學與社會科學並不抵觸(Skocpol 1984: 374-86)。

大多數研究都不能明確歸類為質化研究或量化研究。最好的研究經常綜合了兩者的特徵。在相同研究中,研究者可能獲得某些適合統計分析的資料,也獲得一些同樣重要但不適用統計分析的資料。社會、政治或經濟行為的模式和趨勢,比人們觀念的變動或因特殊的個人領導者而產生的差異,更適於量化分析。如果我們想理解這個迅速變遷的社會世界,我們既需要包含那些不能被輕易量化的資訊,也需要擁有那些易於量化的資訊。此外,所有社會科學都需要相互比較,才能判斷哪些現象在程度上(如:數量差異)或本質上(如:性質差異)「更」類似或「更不」類似。

我們並不試圖將所有社會科學家都趕出圖書館,逼進計算機中心;也不試圖用結構性訪談來替代個性化的交談。反之,我們指出,當研究者注意到科學推論的準則時(這些準則有時在量化研究陳述得更清晰),非統計研究將產生更多可靠的結果。界定明確的統計方法是量化研究的堅實基礎,它所代表的是,適用於各種研究的抽象形式模型,甚至對於那些變項不能被數據化測量的研究也是如此。正由於統計模型是抽象的,甚至有點不切實際的性質,才能如此清晰地展現推論準則。

我們討論的推論準則,對社會科學家認為重要的議題而言,有時無關緊要。政治生活中,許多重要問題—諸如代理人(agency)、責任義務(obligation)、公民權(citizenship)、主權(sovereignty),以及民族國家(national societies)與國際政治之間的適當關係等概念—都是哲學層面而非經驗層面的問題。但是這些準則與所有旨在了解真實世界面貌的研究都相關。事實上,社會科學與隨意觀察之間的差別就在於,社會科學尋求對完善調查程序的系統性運用以達致有效的推論。在這裡我們聚焦於經驗研究,意味著迴避了社會科學哲學的許多議題,諸如後現代性的影響、真理的存在與本質、或相對主義及相關主題的爭論。我們假設獲取外部世界的某些知識是可能的,但這些知識總是不確定的。

此外,我們的準則體系並沒有暗示我們的實驗必須盡善盡美(如果這樣的實驗存在),或在作出有效社會科學推論之前就必須收集到所有相關資料。即使資訊很少,重要的議題還是值得研究。在這種情況下,應用任何研究設計的結果都會產生相對不確定的結論,但只要坦誠報告不確定性,此類研究仍將大有用處。有限的資訊通常是社會調查的必然特徵。因為社會變化日新月異,任何結論都有很高的不確定性,那些有助於理解這些變遷的分析,需要我們同時描述並理解之。有時問題變得太快,因此即便使用最有效的科學方法收集到的資料也早已過時。若是一個神智失常的人揮著一把斧頭向我們衝來,那麼寫個五頁有關精神病的問卷調查來應對,恐怕並非上策。Joseph Schumpeter曾經引用愛因斯坦的話,「一旦我們的命題是確定的,它們對理解現實就一無是處;只要它們說明了現實,它們必然是不確定的。」(Schumpeter 1936/1991: 298-99)。儘管很難達到確定性,但我們可以藉由注意科學推論的準則,來提高結論的信度、效度、確定性和誠實性。我們提倡的是試圖對世界做出描述推論和因果推論的社會科學。那些不認同部分和不完全可知論之預設的人,以及不以描述性理解和因果性理解為職志的人,恐怕無法在本書獲得啟發,也無法領略本書涉及的典範爭論。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人文社科】感電出版全書系 任選2本82折,打主書《鋰戰:全球儲能競賽的未來真相 (電子書)》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電腦資訊展
  • 蓋亞全書系
  • 台灣設計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