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套書展
港都百工圖:商品拜物教的實踐與逆轉(平裝)

港都百工圖:商品拜物教的實踐與逆轉(平裝)

All Walks of Life: When Workers of Kaohsiung City Encountered Commodity Fetishism

  • 定價:300
  • 優惠價:95285
  • 本商品單次購買10本9折270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內容簡介

  港都高雄各行各業的勞動者如何經驗資本主義?他們如何回應資本主義,從而讓資本主義在台灣以特殊的樣態出現?「同時萃取與掩飾剩餘價值」是資本主義勞動過程的運作原則,港都勞動者提出的挑戰是:資本主義萃取剩餘價值,真的需要掩飾嗎?掩飾得了嗎?本書作者參與高雄市勞工博物館的籌劃,得以運用勞工口述歷史與工廠檔案等資料來回答這個問題。

  行業傳統的師傅、唐榮鐵工廠以及美麗島工廠的勞資雙方,都不迴避剩餘價值的創造與萃取,甚至一起擁抱,爭議起於剩餘價值的透明但不公的分配。即便雇主企圖掩飾剩餘價值的創造與萃取,也因為霸權經營本身就有內在的弱點、並存的多樣薪資制度、十分透明的績效獎金運作,以及勞動者各種創意的行動,而功虧一簣。港都勞動者既擁抱卻又看穿商品拜物教,「全括的商品霸權」的兩可性扮演了關鍵的角色。

  「同時萃取與掩飾剩餘價值」是商品拜物教的展現,而商品拜物教涉及了結構力量與行動的關係。本書重新概念化了「行動」,一是確立「行動」在分析上的自主地位,二是行動中介結構力量有不同的樣態,三是這些不同的樣態本身即具有另一層次的中介效應。本書也提出新論點:結構力量的呈現樣態(現身或者不現身、以何種方式現身、現身後是否會變身等)可以強化或者掩飾結構力量,從而是結構力量不可或缺的一環。最後,本書確立「存在感」這個新的基本議題,如工作的慣行不僅體現了薪資勞動及普羅化,更讓勞動者切身體會到「薪資勞動是生存唯一的軸心」,從而讓資本主義存在化、唯一化與隱身,但失業也激起了勞動者質疑薪資勞動的意義。藉此,我們可以重新定位志願性順服,偵測到將結構力量「去物化」的可能,並且體現「西方個案化、在地普遍化」。

作者簡介

謝國雄 G. S. Shieh

  美國柏克萊加州大學社會學博士,現任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研究員、清華大學社會學研究所合聘教授。著有專書“Boss” Island: The Subcontracting Network and Micro-Entrepreneurship in Taiwan’s Development (1992)、《純勞動:台灣勞動體制諸論》(1997)與《茶鄉社會誌:工資、政府與整體社會範疇》(2003),並主編《以身為度,如是我做:田野工作的教與學》(2007)與《群學爭鳴:台灣社會學發展史,1945-2005》(2008)。

 

目錄

第一章知識圖譜:志願性順服、商品拜物教與結構∕行動001
一、西方勞動研究圖譜■ 003
二、台灣勞動研究圖譜■ 022
三、本書的定位與貢獻■ 038
四、預覽《港都百工圖》■ 040

第二章起草:勞工博物館與社會學介入043
一、籌設高雄市勞工博物館■ 044
二、社會學介入■ 047
三、港都略史■ 060

第三章混沌初開:行業傳統中「勞」「資」範疇的生成與變化063
一、皮鞋業:「勞」「資」範疇的流動與固定■ 064
二、鐵路貨物搬運業:勞資範疇的浮現與分化■ 083
三、計程車業:「勞」「資」範疇的模糊邏輯■ 113
四、派報業:未曾清晰浮現的「勞」「資」範疇■ 127
五、電影辯士業:來不及形成的現代勞資範疇■ 136
六、結論■ 140

第四章大熔爐:唐榮鐵工廠的政治經濟學151
一、由民營到省營■ 152
二、關廠:孰以致之? ■ 171
三、結論■ 178

第五章「倩」、包與命:大熔爐中的商品拜物教183
一、謀職與失業■ 184
二、勞資關係■ 192
三、薪資制度■ 203
四、以物件為中心的現場生活■ 226
五、工會經驗■ 239
六、存在感■ 255
七、結論■ 264

第六章宇宙的「生意」:「合理化」的理想與轉折277
一、鴻圖霸業:經營之神王語錄的啟示■ 278
二、咨爾多士,企業中堅■ 314

第七章寂靜之聲:「合理化」的底層337
一、膠片狂想曲(作為現實的一部分) ■ 339
二、膠片社會學(小說的社會學評論) ■ 362
三、寂靜之聲■ 401
四、未完成的「合理化」交響曲■ 408

第八章成圖與留白:同時看穿與擁抱商品拜物教411
一、商品拜物教與結構力量的呈現樣態■ 413
二、作為中介的行動■ 430
三、重新概念化「結構力量與行動」■ 441
四、存在感■ 459
五、真正的國際化:西方個案化與在地普遍化■ 469
六、社會學與哲學的互動■ 472

參考文獻■ 475
索引■ 486
Synopsis ■ 490

 

  我出生於一九五零年代,成長於六零和七零年代。在物質匱乏的環境中,能溫飽求學毋寧就是莫大的福分。拜經濟發展之賜,只要願意工作,生活多少都可改善。然而,生活中還是有如「政治」等個人不能、不敢觸碰的角落。在那個年代,很難想像政權竟會遞嬗,「外在世界看起來不可能變化」的經驗,帶來了「物化」的世界觀,甚至內建為學術研究上的盲點。

  如果沒有經歷過一九八零年代晚期台灣的巨變,我的世界觀不可能鬆動與轉化。但是,若未能同步在學術上持續反思與精進,我的研究仍無法受益於時代巨變。兩者結合帶來的是正視、發現與珍惜行動及其帶來的可能轉變。觀點的轉變逆轉了對現象的詮釋,從而偵測到

  行動的各種可能效應與改變結構力量的空間。換句話說,觀點的轉變讓「我們」能動—首先是作為研究者的我們,其次是作為研究者探討對象的報導人。

  殷殷致意於人類行動的創意與所謂「結構力量」的可變,就是向啟蒙我的一九八零年代末期台灣社會運動致敬,它讓我看見社會改變的可能,從而讓自己能動。宏觀制度的改革固然值得追求,日常生活周遭中隨時可採取的行動同樣重要;集體行動的確令人震撼,但集體心態的探索與開拓同樣不可小覷。

  作為一個學者,回報這段能動歷史最好的方式,就是做出深刻、有創意的研究,並且寫出生猛活潑、鞭辟入裡的民族誌,一方面留下行動者奮鬥的紀錄,另一方面提供進一步能動的基礎。當然,學者終究要返回知識的傳統以自我檢視。《純勞動》、《茶鄉社會誌》與《港都百工圖》構成了我的台灣勞動研究三部曲,一路走來,並非坦途,反而更像長江中的黃牛峽,航道艱險,「朝見黃牛,暮見黃牛,三朝三暮,黃牛如故」。三部曲看似處理相同課題,實則不斷試圖深化與創新。是否做到「見山是山,見山不是山,見山還是山」的辯證超越,有請讀者明鑑。

  雖然號稱是港都「百工」圖,但本書卻未能涵蓋如高雄加工出口區的女性勞動者。這是拼圖中非常重要的一塊,衷心期待後繼者能補上。

謝國雄
於台北南港2012 年8 月

 

詳細資料

  • ISBN:9789860352184
  • 叢書系列:中研院社會所專書
  • 規格:平裝 / 490頁 / 15.5 x 23 x 2.45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人文社科】楓樹林【超現代語譯的歷史奇遇記】電子書展,12/31-2/9單書88折、雙書82折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天下文化特談
  • 開運命理特談
  • 參考書特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