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中小參考書首週
佛規禮節實務[一]:道場微理細節

佛規禮節實務[一]:道場微理細節

  • 定價:120
  • 優惠價:9108
  • 本商品單次購買10本85折102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內容簡介

  禮記云:「禮儀三百,威儀三千」,全在吾人日常生活一舉一動、一言一行中「禮」的表現。師尊曰:「道在日常,道在自身。」又曰:「道無形無相,唯人顯道。」天道之尊貴、明師一指之殊勝,唯賴白陽弟子在日常生活的落實中,方能具體而微的展現,因此,道場的各種教育,包括禮儀應對、倫理綱紀及道務運作等的經驗傳承,都關係到道言、道貌、道行之氣質及內涵,甚至超生了死的大事,亦可從此處著手,道場教育若能完善,便能臻此境界。

  縱觀道的傳承,從單一法門到如今多元化的因材施教,可見環境、人心轉變之迅速,迫使法門的層出不窮;但法雖不一,卻須殊途同歸,否則將背離道之宗旨、導致亂象!靜思,道務為何會不能宏展?為何數十年的修辦,執著依舊、習性難根除?一定是道場的教育出了問題,也就是佛規禮節鬆散、理念不通達、犧牲奉獻減弱、志節愿立沒有了!倘若上下之間顯不出「道的尊貴」,如何莊嚴我白陽修士內在之道場、攝受教化及啟迪眾生呢?

  道尊,德要貴,才能顯出道場與一般社會不同之處;德要貴,更有賴於道場的禮儀素養,諸如:承上啟下、尊師重道、應對進退、操辦須知、教育方針、道場禮儀等,這些基礎理念健全了,上行下效,才能一道同風,造就良好示範,道風道範於斯興焉。

  敝社於六年前,即欲構思此書,基於出書人力有限,遲遲未能定案,直到今年增加人手,才騰出時間,著力此書;唯一希望的是,能將白陽道場的修辦精神理念及經驗智慧,在前賢大德的經驗指導下,蒐集最完整的資料。

  本書以師尊所欽訂的「暫定佛規禮節」為依據,涵蓋了白陽道場通用性的各種佛規禮節,不論法會、研究班、五年進修課程、辦道、請壇、獻供、渡人成全人注意事項、各種愿文表文意涵、道場各種應對進退禮節,及道場倫理綱紀、三清四正、各種天職注意事項、道務的運作及技巧……等等,集合了前輩們多年修辦道的實務經驗,及多位點傳師的慈悲指導,並參照各組線道場適用之各種辦道方式,依類別分作幾輯,再細分大綱,作理念及實務上的闡述,儘量提供佛規禮節及辦道實務上完整的內容,若有未盡之處,尚請諸位前賢大德不吝指教。

 

目錄

◆天道古禮的精義∕16
◆師尊欽定「暫定佛規禮節」∕32
◆佛規禮節的意義及重要性∕64
◆進出佛堂禮節∕72
◆參班規範∕106
◆道場應對微理細節∕112
◆三清四正規戒實例∕174
 

詳細資料

  • ISBN:9789570449532
  • 叢書系列:佛規禮節實務
  • 規格:平裝 / 187頁 / 14.7 x 21 x 0.94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內容連載

天道古禮的精義

活佛恩師慈悲:「佛規禮節雖是束縛,卻也是雕塑、造就每一個人的上乘佛法,一定要遵守,所謂,誠於中,形於外,將之表現得宜,才是道的顯露與實踐。」「天道古禮」之精神,在於「興孝悌」而「移風易俗」;恢復古禮的意義,在於「知感恩」而「返本報恩」。《祭義篇》說:「天道古禮的立設,具有五種很廣深的意義:第一,禮在使人不至忘記根本。第二,透過禮的誠敬可以通於鬼神。第三,禮可使人在利用物財時,有遵循的法則。第四,禮可以建立綱常倫理制度。

第五,禮可以使人人發揚謙讓精神。」又說:「禮的旨要,在使人知返本。」不忘根本,則可增厚祖宗德業;通於鬼神,則可以禮尊上帝;利用財物,則可以遵守紀律;確立綱常,則可以上下有序;發揚謙讓,則可以無有衝突。

因為知禮,所以知根本,不敢忘祖先的由來;故祭祀時要極盡誠敬之意,以真性情、盡心盡力地做好每一件事,報答親人生我、養我、育我的恩典。

我們常說:「修道要古老化,辦道要現代化。」修辦道為的就是要隨機應化眾生、念念不離本心。因此我們說「古」者,乃口上有十字架中的真人,能守得住真人,二六時中須臾不離,念念住於虛空,這世間豈有亂象?世間豈無仁道!因此「天道古禮」所講的,並非行為上的約束,而是如何安住自家主人翁的大事。

一、禮的起源
人之初,性本善,人的本性原本毋須經由禮教的洗禮就已純善無染,之所以要禮教,是在於物欲、環境的污染,才不得不權設規範人心的禮儀,以喚醒迷失的人心。

(1)敬天地、事鬼神
禮的起源,是在人類進入文明以後,採用致祭的儀式以事鬼敬神,目的在祈福避禍,故《說文解字》云:「禮,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道之宗旨的開宗明義亦云:「敬天地,禮神明。」都是古人對天地鬼神主敬存誠的表現。

(2)經天地、理人倫
《禮記正義》云:「夫禮者,經天地、理人倫,本其所起,在天地未分之前。」《禮運篇》云:「夫禮,必本於天。」說明天地未分以前,已有「禮」的存在。所謂「禮者,理也,其用以治。」這是儒家的主張。荀子說:「凡治氣養心之術,莫經由禮。」北魏李覯說:「夫禮,人道之準,世教之主也;聖人之所以治天下國家、修身正心無他,依於禮而已矣。」可見禮的起源,不離人類對於追求身心和平的渴求,所謂「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便是此一渴求的延伸步驟。

二、禮的精神
《禮記郊特牲》云:「禮之所尊,尊其義也。」所謂「義」指義理,即禮的精神,禮的本質在仁義,然而禮的精神又何在?

(1)在於恭敬
孔子說:「為禮不敬,臨喪不哀,吾何以觀之哉!」孟子說:「禮人不答,反其敬。」左傳上說:「敬,禮之輿也;不敬,則禮不行。」所以禮的精神在於「敬」。孔子極重視敬之精神內涵,故云:「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又回答子游問孝時說:「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因為禮之實踐,不能主敬,則行為徒具外表的形式,所以就喪失了真義。因此《曲禮》說:「毋不敬。」又說:「君子恭敬撙節,退讓以明禮。」禮的表現是恭敬,不在貌為,恭在心為敬,撙節是遵守法度。

(2)在於謙讓
孔子說:「君子無所爭,必也射乎!揖讓而升,下而飲,其爭也君子。」這種謙冲自牧的君子之風,就是禮讓的具體表現。孟子也說:「辭讓之心,禮之端也。」《曲禮》說:「夫禮,自卑而尊人。」自卑者,卑屈自己,及自謙之意。因為自心謙下,尊敬他人,所以才能興讓。綜言之,恭敬與謙讓即是禮的精神所在。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宗教命理】閱讀你的POWER金榜100!高寶X朧月X三日月 電子書展,全展85折起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草間彌生主題展
  • 秋冬保健書展
  • 羅曼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