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序一
為自己哭泣,因為我值得∕謝文宜
當志建邀請我寫序的時候,他一直說知道我很忙碌,所以不勉強,即使是一小段話,或只是掛名推薦都可以!
和志建之間的情誼很特別,我們不算是經常聯繫的朋友,但是卻有一種心的連結,或許是我們在彼此身上,都認出了某種共通性,有種相知相惜的感覺。但我不是因為這樣才答應寫序,這段時間真的相當忙碌,不過當我讀了部分的書稿後, 我跟志建說:我想寫,因為我很有感覺!
就在截稿的前一天,我終於看完整本書,有許多的感動與聯想,接著,療癒自然而然就產生了!我坐在床上大哭了一場,扎扎實實地哭著,像個孩子。
上個星期去幫一位好友的學生當論文口試委員,結束後一起吃便當時談到她的女兒深深被自傳劇這樣的療癒方式所吸引,我笑著說自己也想過要演一次自傳劇,還想過其中最重要的那句台詞會是什麼,她很好奇地想知道,我回答:「夠了!真是夠了!」然後我們兩個都大笑了起來。
在看完志建的書,忽然想到這件事,一陣酸楚打從心底湧現,我看到了當年那個好乖巧好努力要符合大人期待的小女孩!
由於小時候爸爸媽媽好不容易得到去美國公費留學的機會,小女孩被留在很愛她的外公外婆家,身邊還有對她呵護備至的姨丈姨媽,以及陪她玩耍的六位表兄弟。爸媽覺得這是最好的安排了,的確也是。我不清楚小女孩那時候的感覺是什麼,但是在她的心裡卻出現了一個念頭:「我一定要很乖很聽話,才不會一個人被留下來!」所以她總是想當最聽話最乖巧最讓人喜愛的那個,她以為這才能換得永恆不變的愛。
但隨著年齡漸長,這件事變得越來越困難,因為不論她怎麼努力,就是無法完全達到別人的期望,尤其在親密關係中,她渴望成為對方心目中最完美的那個伴侶。有時她乾脆選擇離開,為了自己的不夠完美,為此,她吃了不少苦,過程中也傷了別人。多年來,這個小女孩是我內在很重要的一個部分,經常覺得自己還需要更努力,還做得不夠多不夠好,自我攻擊與自我懷疑像是兩個如影隨形的黑影,就像志建在書中分享的那個黑影的故事,他們都是我!其實沒有人強迫我要如何,但我有時卻好強迫自己,只為了不想讓人失望,在志建的書裡,我再次看見我對自己有多殘忍!
一路走來,為了成為別人心目中那「完美」的自己,我失去了界限,我失去了原本的夢想,最後,也失去了自己!我努力地忙碌著,因為害怕停下來的時候, 忽然會想「真正的我究竟希望的是什麼呢?」,然後伴隨我的會是一長串的沉默。今天早上,看完志建的新書,我認回也接受這樣的自己,我靜靜地陪伴著自己, 心疼著自己,也為這樣的自己,好好地流淚了!
記得有一次上知見心理學Lency的工作坊,她要我們停下來花點時間為自己辛苦的身體哭泣,我好感恩那次的經驗,今天我再一次為自己哭泣,因為我值得!夠了,就是夠了!已經五十歲的自己,可以好好為自己活了!
謝謝志建充滿療癒力量的書寫,在這本書中,志建很勇敢地做了許多自我內在的分享,沒有什麼偉大的理論或分析,就是平平實實地說故事,但每個故事都可以深深觸動人心,引起迴響,我也從中獲得許多新的力量。相信會有很多人,將會從閱讀這本書而展開自己的療癒之旅!我們一起加油!
本文作者為實踐大學家庭研究與兒童發展學系副教授
推薦序二
把傷轉化為愛的秘密,置身在此書中∕黃錦敦
收到書稿隔天,我打開書讀到一半,就闔起了書本,緩緩的吐了一口氣,在書稿的頁面上寫著「真他媽的一個真實又勇敢的志建」,寫畢,內在仍震盪久久。
這樣的志建,我並不陌生,只是不知道,這次他會在讀者面前,把自己攤開得這麼透徹。在書中一篇篇的故事裡,志建直說自己的不完美、自己的傷,那像是一道道的疤,每道口子打開,看去都有痛和掙扎的痕跡,我讀著讀著,心都疼了起來。但令人激動的是,這樣的故事,即便在隱密的治療室裡要說出口,常常一字一句都是眼淚,一言一語都得耗力,但在書裡志建卻挺起身子,一個故事挨著一個故事往裡說,這種勇氣,氣魄十足。這是志建內蘊的力量,這也是這本書裡所傳遞出的力量:傷和掙扎,皆尊貴如寶石。
閩南話有句俚語說:「小孩子,有耳無嘴」,這句話的意思是小孩子只要聽話就好,不用多嘴,這是台灣主流文化裡典型的「禁口令」。在這本書裡志建用了許多故事,說關於不完美,說從父母那裡來的傷,要在華人的社會裡說這樣的故事,是多麼困難啊!因為這些事,全都要「禁口」的。在心理治療的實務經驗裡,我看見一種傷最痛,就是那種說不出口的傷。這樣的傷,經常因為主流文化下了「禁口令」,所以人只能扭曲自己、硬是嚥下去。就如同書中《超渡童年的傷痛》一文裡,故事的主角年幼時被父親友人性侵,母親知情後第一個反應就是「不能說出去」。有多少人得像這故事裡的主角一樣,傷要在心裡放了許多年,才能在因緣際會裡被認回。甚至,有人終其一生,這樣的經驗都無處可說。
這本書裡,說透了這種原本被「禁口」的傷。我想志建在書中說這些故事,早已不是為自己說,而是為了幫許多人內在那個「無法發聲的受傷小孩」而說的。志建透過自己生命裡的苦,轉化為愛,將這些無法言說的故事一一曝光。所以,如果你心中也有被「禁口」的故事無法敘說,這會是本非常適合你的書。你無法說,就讓志建說給你聽,讓他的聲音來照顧你內在的孩子,共振深藏在你內心的情感與傷痛,讓你得以重新看見自己。當然,如果你是一位生命的陪伴者,那這本書更值得你擁攬閱讀,因為把傷轉化為愛的秘密,置身於此。
這本書,雖開宗明義要說人生的不完美,說生命裡的傷。但整本書閱讀下來,你會發現「不完美」和「傷」其實都不是重點,她們就像是李安《少年PI的奇幻旅程》裡的老虎一樣,是造就我們不凡人生的必要。就如志建在書裡說的「我們在這樣的生命中很受苦,卻也因此長出了力量,這就是生命力。」、「原來人生走這一遭….我們唯一想要擁有的,只有愛;而唯一要學習的,也是愛」。從「不完美」到「生命力」,從「傷」到「學習愛」,在這本書裡,志建以靈性的視野,敘事的通道,重新定義了生命裡的不完「美」。
這幾年,我看見志建在困境裡書寫,在愉悅裡也書寫,書寫已經成為他接觸自己最順暢的管道。所以,志建不是為了出版而書寫,他是為了生命而書寫,這樣的書寫,純粹又有勁道。心裡真正高興,能見證了這本書的出版,對於想活出真實人生的朋友,這是很大的福氣。
本文作者為敘事取向訓練講師、督導、心理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