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序
九天開出一成都
記得小時候,父親常在晚飯後帶著我,在街頭茶館裡聽說書。茶館裡正中靠牆的一邊擺了個小檯子,上面放了一張條桌,桌上鋪了一塊鑲著白邊的藍布,一把太師椅,那說書的中年男人常穿著一件皺皺巴巴、不乾不淨,繡有花紋的紫紅色長衫,拿著一把大摺扇,一當他抓起一塊油亮的木塊,劈劈啪啪一陣猛擊,那震耳的清脆聲響立馬就讓喧鬧的茶館頓時安靜下來,他就要開始說書了。
然而我怎麼也沒弄明白,那桌上就一個木塊和一碗茶,連張紙都沒有,他又怎麼說書呢?父親告訴我,說書就是擺龍門陣,先把書看熟了再聽他慢慢擺裡面的傳奇故事。打那以後,剛讀書的我第一次聽到什麼「三國演義」、「隋唐演義」、「七俠五義」、「水滸傳」,於是對「傳奇」這個詞便有了深刻的印象。
小學三年級後,凡是帶「傳奇」和「演義」一類的書,我都會如饑似渴地通看。幾十年轉瞬即逝,我自己也沒想到會親手撰寫一部「傳奇」,一部可歌可泣的百年川菜演義史。對於我這個烹飪「外行」和業餘寫手而言,這或許就是一種「緣分」,一份宿命吧。對於一個土生土長,安身立命於成都的寒酸布衣,也算是我對這塊生我養我之沃土的一分責任與感恩。
「九天開出一成都,萬戶千門入畫圖。草樹雲山如錦繡,秦川得及此間無。」這是千多年前李白對成都的高度讚美。位於大西南腹地之成都,從古至今,倒也是一個非凡而獨特的都市。從北緯3○度獨特地理位置,到金沙文明時代傳承下來的人文積澱,再到川西平原「人融於天」的自然生態,千百年間,任憑宮廷改弦易轍,城頭旌旗舞動,成都仿佛天生就擁有幸福的基因密碼。從從容容的慵懶、慢慢悠悠的生活、鬆鬆垮垮的節奏、坦坦蕩蕩的性情、不急不躁的氣度。在成都人眼裡,幸福從來就沒有統一的格式,街頭路邊小吃、蒼蠅館子便飯、冷淡杯、夜啤酒、農家樂、玩棋牌、曬太陽、蓋碗茶、龍門陣……日常生活中的點點滴滴,都蘊藏著一種快樂,都能綻放幸福的禮花。
成都市民雖大多也關心和議論天下大事、小道新聞,但腦子裡沒有特別濃厚的政治意識,也不崇尚分秒必爭、貪婪無垠的向錢看,把尋常日子過得從容散淡、輕鬆自在。他們關注的是小日子的舒適與快樂,永不疲憊的是吃喝玩樂,如此而成就了川菜,川菜也成全了他們。得意也罷、失意也罷,進餐館也好,在家中也行,幾樣可口的菜餚,再來杯小酒,慢酌細品中,國事家事處之泰然、人事物事順其自便,管它潮起潮落,風吹雨打,只管齒頰流香,朵頤大快。春夏秋冬,川人就這樣用舌尖品味著這座城市,以肚腸感受人世冷暖,用美味書寫著快樂人生。這就是被聯合國授予「美食之都」的箇中奧秘。
於是,成都成為一個有著很多「舌尖上的故事」的地方。這些故事,不僅閃現在萬家燈火後面,也蘊藏在不計其數的老字號、老店鋪中,它們是城市風情一個個精彩的章節。當你漫步街市,尋覓著舌尖上的故事,在大快朵頤之際,你會情不自禁地慕名溯源,將巴山蜀水那些老字號、老店鋪的新老故事,那些大師名廚、名菜佳餚與其令人感動的歷史積澱、深沉的文化底蘊、榮辱滄桑,一道細細嚼來……。
然而最為人傳頌的,卻是從186○年到2○1○年,這一百五十年間川菜之聲名崛起,名噪江湖,與百年間諸多名館、名師之前赴後繼、代代奮發,與川菜在百年間經過清末民初改朝換代之洗禮,193○年代抗日戰爭與解放戰爭的煙火;195○年代公私合營之巧取豪奪;十年文革中被「革命不是請客吃飯」之打砸封;到西元2○○○年後,政府為了面子工程而大規模改造拆毀,眾多名店雖忍辱負重、頑強掙扎,但最終亦落得「他殺」和「自殺」之悲哀而淒涼的命運,成為永恆的追憶。然而,他們在15○年間處變不驚,堅韌執著所創造和書寫的川菜傳奇,卻隨著198○年代改革開放之勁風,而演繹得十分的有滋有味,情長味濃,讓人扼腕扶額,感慨萬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