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所謂的精通知曉,是能運用我們所觀察到的東西。
有些人會將其融入實際生活當中,並且改變他們的人生。有些人則否。
這正是新手與專家之間的差異所在。
各行各業的人都想知道如何習得技能和競爭力,以成為專業人士(professional)。我們所有人都想成為專家或是專業人士,但我們知道,想成為專業人士並不足以能夠是專業人士,專業人士所需具備的能力,也並非只是擅長所做的事。這本書聚焦於能夠讓你成為專業人士的方法,也就是──觀察他人教學,並將所見所聞融入於自己的教學中。
想要勝任教學工作,你必須知道教學觀察的重點。你的心中也必須設定教學的框架或結構,藉此讓教學觀察變得有意義,並讓自己的課堂教學更有效率。當然,你也需要其他相關的教學技巧。在心理和身體上作好教室觀察的準備、分類及教室觀察紀錄的輔助工具、以及對於即將觀察之教學內容與教學方法的相關知識等,這些對教室觀察者而言,都是不可或缺的。更重要的是,你必須能夠「看見」有效教師在課堂上使用的教學模式及流程,這些要素能夠讓不同的教學片段整合成為完整的運作機制。
究竟有效教師是從何處學到將所有教學片段,整合成為有效能的一堂課?他們又是如何將自己天生的能力、教學內容及教學方法的知識、以及生涯目標,串連成合諧的行為模式,進而成為專業教師?單是靠教科書、師資培育課程和教學實習,是無法讓有志成為教師者成為專業教師的;而教室中過於忙亂的步調,更讓許多教師難以反思自己的教學模式。唯有透過觀察更有教學經驗教師的教學,這些有效教學的元素,才能整合成有意義的有效教學模式,讓初任教師在自己的課堂中,實際運用。
在本書的第一章中,你會看到教室觀察的真正目的,其實就是改進自己的教學。當你根據自己獨特的特質及專長,以及即將進行教學的學校教學環境,來訂定自己的教學改進計畫時,才有可能讓自我改進能實際有效運作。後者,亦即不同教學場景的重要性,經常被忽略:因為在某所學校或課堂能夠順利進行的教學活動,在另一所不同的學校或課室,可能效果就不盡理想。你之前教學實習或正式授課的經驗,是不可能適用於每個不同的教學場景。雖然教學實習和課室授課經驗能夠讓你的教學方向正確,並促進教學成長,然而某堂課及裡面上課學生的實際情況,卻只能由身為教師的你,透過教室觀察看到「什麼」、觀察到「多少」來下定論。而這正是教室觀察獨具的功能:了解在某特定的教室裡,教師針對特定學習者的教學情形,並且能夠根據對於此課堂觀察的理解,發展有關改善自我教學的增能計畫。簡言之,關於有效教學的面向,最終還是取決於教師的教學品質以及學生特質。這就是為何教室觀察如此重要:它能夠發掘適用於某特定族群學生的教學模式,這些模式乃是教學經驗豐富的教師所修正,並能符合有效教學各個面向。
為了達到有效教室觀察的目標,本書呈現有效的教學實務,它在你的教學生涯中,可分三階段進行觀察:教學前、學生教學(以學生身份試教) 以及首年入職(第一年)教學。本書提供每階段相關的知識與技能,讓你能夠做好課室觀察的準備、學習如何進行課室觀察,並且知道應該觀察哪些部分,以便作為改進自我教學的參考。本書內容編排清楚,可以幫助你有效達成教室觀察的目標。
第六版新增內容
根據第五版修改的內容,本書已再作更新及修訂。
●本版已改進觀察工具的編排方式,以方便讀者影印或是在課室使用。所有的觀察工具統一置於書末附錄B,以利讀者查閱採用。
●第六版內容持續密切對應美國專業教學標準國家委員會(the National Board for Professional Teaching Standards, NBPTS)和美國州際初任教師評估及支持聯盟(the Interstate New Teacher Assessment and SupportConsortium, INTASC)之原則及標準,以便讀者了解有效且具研究基礎的教學實務,在區域性及全國性的認證過程中,所扮演之重要角色。本書每章最後新增及更新的活動,讓讀者更能體會對應專業教學標準的重要性,因為這些活動能讓讀者學習、並練習觀察特定、有效的教學實務。
●第六版針對教學媒體與科技在教學中的重要角色,及其在有效教學行為中的重要性,亦有更多進一步的說明與介紹。每章最後的「補充資料」部分,則提供有效教學行為相關的網站,供讀者參考。
●曾經閱讀前一版本的讀者,會發現在第六版中,有關教導不同文化、語言和學業能力的學習者之最新研究發現,皆已更新,並整合於各章之中。除了每章更新的學習者多樣性外,本版亦增加討論和引用的研究,藉以強調差異化教學的重要性,讓讀者更能清楚了解在現今異質性高的課室中,應該觀察哪些重點。
●本版亦新增有關教室中社會動態學的討論及參考資料。本書第二章列出Robert Pianta的研究,提供讀者參考。
●第六版中,詞彙──摘列了可供讀者「迅速查詢」教學專業中最重要的專業術語及概念,其簡表亦已擴充更新。
第六版所作的修改以及書中最新的參考資料和最新發表的教室研究,預期能夠提供教師與時俱進、易上手、並且實用的資源。
本書編排方式
第一章的重點,在於討論成為專業教師的特質、成為高效能教師的特質、以及兩種特質之間密切且必要的關係。本章探討成為專業教師的一般性特質,以及所需的某些特定能力。
第二及第三章聚焦於教室觀察所需具備的心理準備度和態度。兩者對於觀察發生於教室中的教學事件之複雜教學模式,十分重要。這兩章解釋教室觀察的重要性(第二章),以及如何從隨意「觀看」的過程,轉變為系統化的「觀察」流程,而此轉變過程,將有助教師的教學成長(第三章)。
第四章主要探討在進行系統化的教室觀察前,有關教師所需具備之技術層面的能力。本章亦描述觀察者用來記錄教室活動,以及讓觀察結果更有組織的觀察工具。本書讀者將能學習如何發展並使用簡單的教室觀察工具,以及如何修改這些觀察工具,以適用某個特定的教學場景和自己的觀察目標。
第五到第十二章則是呈現教室觀察的架構或焦點。利用這些框架或焦點,便能有意義的組織教室中所觀察到的種種生態。教室觀察技巧則根據學者提出的八種觀察焦點呈現;此八種焦點皆與學習者欲達成之認知、社會,和情緒目標相關。這八種焦點包含每種觀察型態、能夠有助理解有效教學內涵、且具相互關係,它們分別為:學習氣氛、班級經營、課程清晰、教學多樣、教師的工作取向、學生參與學習歷程、學生成就,以及高層次思維歷程和表現成果。這幾章的內容皆與教室觀察技巧的相關研究結合,其研究提出的有效教學模式,受到許多其他研究文獻支持。這幾章所設計的教學概念及對話,目的在幫助教師觀察和實行具研究基礎的有效教學模式。此即為第六版《有效教學面面觀》獨具之特色。
本書用途
本書有幾種使用方式。首先,讀者可將本書視為《有效教學法》(Borich, 2010)之姐妹作;該書以方法論的書寫模式,呈現數個與本書相同的教學概念。在第六版的《有效教學面面觀》中,讀者能夠學習如何觀察及實行《有效教學法》一書中所提及的教學行為與教學模式。
其次,本書可讓有志成為教師者在修習教學方法課程之前或修課的同時,用於教學前或選修的教室觀察課程上。如此一來,本書扮演前導組織角色,作為某些特定內容及之後教學導向課程的先備知識書籍。
最後,本書可作為教學實習及第一年教學的參考資源,提供初任教師改進自我教學、訓練、及增能計畫的方向與基礎。本書提供指導教師和實習教師許多實用的教學工具,讓他們能在剛開始教學的前幾年,用於改進自我教學及教學更新上。在每一種工具的應用上,本書主要目的在於提昇初任教師的教學敏感度;讓他們透過教室觀察,能夠進化到熟悉具研究基礎的有效教學模式,最後便能將這些有效教學模式,整合到自己的課室教學。
本書特點
●本書前幾章(談到為何觀察、準備觀察和如何觀察),是讓初任教師(甚或現職教師)能夠熟悉教室觀察所需的心理、技術、及認知上的要求。
●結合最新、且具學術基礎的教學實務範例,以建立正面、具凝聚力的學習氣氛;聚焦在班級經營的部分;力求課程清晰;建立教學多樣性;觀察教師工作取向;檢視學生在學習歷程中的參與程度;測量學生的學習成就;尋求高層次的思維運作和表現結果;討論這些觀察面向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將這些觀察面向整合至自己的教學中,以形成有效的教學模式。
●提供了較高效能和較低效能的教學實務範例,並呈現這些教學模式在教室觀察者眼中的樣貌。藉由(如科目、年級、學校程度和整合討論等)教室實際進行的多種對話活動和反思,你將會發現所謂的有效教學,有時也會出現低效能的教學狀況。每章的「省思時間」,是從觀察者的觀點,正確地詮釋並定位每個教學對話中,最具相關性的特徵。
●附有超過50頁整面、容易影印的教室觀察工具、量表和紀錄表格,用以觀察及實行有效教學的主要模式。
●每章所附的討論活動,能夠提高讀者的敏感度,幫助讀者察覺幾乎每間教室都存在的文化、語言、和學業多樣性,並進而了解這些差異在觀察教學時的重要性。
●每章最後的活動,能夠讓初任教師參與教學觀察以及有效教學模式的發展。這些活動的設計,皆符合美國國家教師專業標準。
致謝
許多人對本書的出版,貢獻良多;而提供教學生態研究、為本書之有效教學模式催生的學者專家,其貢獻更為重要。這些專家的研究,代表了不同方法學的觀點,讓本書因而能夠提供結合研究基礎之有效教學模式。雖然我承受將這些研究付諸實行的責任,然而讀者在本書所看到的優點,皆須歸功於提供本書所引用或奠基之研究的專家學者。
我也要感謝過去幾年來,曾經和我針對教學過程,分享想法的學校教師。這些教師來自德州奧斯汀(Austin, Texas)的獨立學區(Independent School District),尤其是崔維斯海茨小學(Travis Heights Elementary)和威廉崔維斯高中(William B. Travis High School)。這些學校的教師提供我許多機會去觀察本書所提及的有效教學法,以及研發和測試本書所提供的教室觀察測量工具。
我還要感謝美國國家教師教育認可委員會(National Council for the Accreditation of Teacher Education),讓我以評鑑者的身分參觀和觀察美國教師訓練課程。
此外,我也向替我複審文稿的密西西比南方大學(The University of Southern Mississippi)的Elizabeth Beavers,以及松諾瑪州大學(Sonoma State University)的Heather Brace兩位教授,致上我最高的謝意。
Gary D. Borich
寫於美國德州奧斯汀市
譯者序
有感於教學觀察對於教師,本是應該具備的能力,因此我決定翻譯這本好書,幫助有志擔任教師者在正式步入教室前,能夠有效掌握教學觀察應注意之事項。另一方面,這本書對於現職教師也極為實用,能夠引導現職教師進行有效的教室觀察,避免教室觀察流於形式、未見到問題重點,進而對被觀察之教師的幫助十分有限。
這本書在培養讀者教學觀察能力的同時,事實上,也在培養讀者關於有效教學的知能,一位有效的教學觀察者,也必定會是位能夠將有效教學付諸實行的人。期勉讀者掌握這本書的精髓,能夠自利利人,讓我們一起將教室成為學生樂於學習的場所。
這本書能夠快速完成翻譯付梓,我要感謝的人眾多,以下是對本書的翻譯校稿等,曾經提供協助者:鄭佳君、郝永佳、林伯謙、陳佳蓁、吳慧茹、韓岱昀、卓彥君、劉欣菁、翁藹如、許雯茜、徐瑜等,非常感謝他們任何的協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