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理財書展
荊棘中的探索:我的讀書札記

荊棘中的探索:我的讀書札記

  • 定價:399
  • 優惠價:9359
  • 本商品單次購買10本85折339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內容簡介

  鄉土,固然指的是自己生長的地方,有著它原初的土地,農村、市鎮、城市等各自不同的成份,而更重要的,則是在這裡所結合成的人與人、人與物、人與事的關係,由是而交織成他們的生活,顯現出他們的感情、思想、夢幻與理想。

  自一九五八年接辦《筆匯》,和同輩作家陳映真、劉國松、許常惠等介紹新的文化思潮,尉天驄為沉悶的台灣注入新的文化動能,後來《筆匯》停刊,獲姑母尉素秋標會籌資,創辦文季,文友姚一葦、陳映真、劉大任、七等生、施叔青等都加入了,開始一場風起雲湧的台灣文藝復興時代。一九七○年代起,尉天驄提出以台灣為基點,擺脫政治束縛,建立人性的文學;主張文學應該面對生活,面對社會,並反映社會各階層人民。一九七三年《文季》復刊,刊出黃春明〈莎喲娜拉‧再見〉、王禎和劇本〈望你早歸〉,以及唐文標〈詩的沒落〉,引發現代詩論戰,間接引爆鄉土文學論戰。一九七七年八月,在台灣鄉土文學論戰中,尉天驄、陳映真、王禎和等首當其衝,遭受黨國文人的批評圍剿。過後,他編輯了《鄉土文學討論集》,是研究台灣鄉土文學的重要參考資料。如果馬奎斯的《愛在瘟疫蔓延時》在敘說一段長達六十年的愛情故事,這本《荊棘中的探索》就是一個文學愛好者六十年的思學歷程,把長年來專注於文藝、思潮、社會、國家的總體針砭,從古典到現代,從中國到台灣,並廣及世界,藉一篇篇的書寫,描繪心中的理想世界。是一個作家、思想家和教育家的沉思錄,凡三十萬餘言,字字珠璣,前後歷時三年重新編纂改寫,是繼一九八三年巫永福評論獎《民族與鄉土》之後,又一皇皇鉅著,當代台灣文學發展的第一手見證。

  他自一九四九年落腳台灣,台灣已是鄉土,更是鄉土文學最堅定的推手和守護者。作家許國衡曾說:「比起許多同輩作家,天驄可以說是得天獨厚,他沒有完全受到西化、現代化的影響,也沒有譁眾取寵被市場化污染,他數十年如一日地寫他的濃冽的鄉土作品,就像他故鄉的驢子一樣,固執地獨自站在那棵棗樹下,默默地咀嚼著遍地皆是的棗子,甜甜的帶著一絲澀……。」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尉天驄


  1935年生,原籍江蘇碭山,1949年隨國民革命軍遺族學校來台。政大中文系畢業,曾任政大中文系教授、《筆匯》月刊、《文學季刊》、《文季》季刊、《中國論壇》主編。定居台北木柵六十年,教學、讀書、寫作,現為政大中文所、 台文所名譽教授。著作包括小說集《到梵林墩去的人》;評論集《文學札記》、《民族與鄉土》、《理想的追尋》、《鄉土文學討論集》(編著);散文集《天窗集》、《眾神》、《棗與石榴》、《歲月》、《回首我們的時代》等。
 

目錄

卷首語 在迷惘的年代!

卷之一
面對二十一世紀
就是在這樣的時刻!
危機中的反省
當前台灣文化上的遭遇

卷之二
想到五四!
有反省才有發展
想起梁漱溟先生
永遠的愛,不息的人性
徬徨中尋求自覺

卷之三
從尊德性齋到紫藤廬
想起了自由主義
游民文化與中國
讀馬克思主義的札記
農民意識與文化大革命
關於台灣史的札記

卷之四
探索‧反思‧自由
魯迅現象
豈僅是滄桑之變
是現實也是寓言
見到浩然

卷之五
三十年來的台灣社會與文學
現實的探索,生命的追尋
詩的必然
流放與回歸
都是從大地滋生出來的
一個寂寞的心靈

卷之六
也談中國神話
陶淵明與酒
談禪與唐代詩人
談話本小說
晚清社會與晚清小說
讀《文明的危機與轉機》
讀《小即是美》
全球化與人性的重建

卷末語 我的文學生涯

書後小語
 

詳細資料

  • ISBN:9789865794200
  • 叢書系列:當代名家
  • 規格:平裝 / 568頁 / 17 x 23 x 2.84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內容連載

卷首語   在迷惘的年代!



歲末整理舊物,無意中重讀了老友鄭秀陶的舊作〈在一九五九的末端〉。一邊讀著,一些往事便又止不住地浮現出來。這篇作品發表在一九六○年四月號我主編的《筆匯》第一卷第十二期上,刊出之後,立即受到軍方政工系統《復興崗》週報政治性的指控。往事雖不如煙,現在再談那些膚淺無聊之事已經沒有多大的意義。但是一想起半個多世紀以前的那段日子,卻仍然有揮之不去的感觸。那個可以被視為屬於我們的時代,已經過去了,當年的那群朋友,有的已經離開人世,剩下來的也大都步入人生的晚年。秀陶大學畢業後,求職無著,就去越南一家公司任職,越戰後以難民身分去了美國,一直在一家老人院工作。幾年前曾返台一次。談起往事,也只是相互調侃一陣而已。有人說:時間可以化解一切,其實有一些事雖然看似過眼雲煙,但偶一思念卻總也別有一番情味,一時間難以化解開去。於是再次翻閱秀陶的舊作便又有了一次拋卻不掉的回想。一段回顧,也就成了一段歷史。

秀陶那首詩是這樣的:

在一九五九的末端,塵埃散漫
在歷史如賣麵茶的哨子那樣響著
我插在褲袋裡的手躍躍欲試,我仍插著
到處響著呼吼,無聲地,超頻率地
起自久未運動的生殖器的那樣地
起自一文不名的空口袋的那樣地
在一九五九的末端集聚了三百六十五日的不適
蹺板的這頭低了
於是有生命哭著,哭著自母體內強拉了出來
有生命在街上流著,咬著手指,嚷著proko_ev的音樂
仍然只是感覺,在那裡拼湊著、撥弄著,七巧板樣
或者也抬頭看看天色,看看不像什麼的雲彩
或者也散散步,在無旗的桿下
或者什麼地︙︙
塵埃散漫,該忘的都忘了
餓了就吃
在一九五九的末端
倦了就睡,或者不那麼倦

會員評鑑

4
1人評分
|
1則書評
|
立即評分
user-img
Lv.1
4.0
|
2014/05/22

在尉老師的著作裡,我聞到了土壤的芬芳。

尉老師以其感性但直指核心的筆調,述說了他的文學觀、政治觀、歷史觀以及闖蕩文學界多年的風雨歷練,並希冀從中攫取屬於中華文化裡那似乎被遺忘與拋棄的文化精髓,進而欲以其為根基,在物慾橫流的繁華虛無世界裡,重新建立一精神昂揚、有理且有禮的社會。

最令人由衷感動與感懷的,是尉老師對「鄉土」的真摯感情,誠如書籍介紹所言,「鄉土,固然指的是自己生長的地方,有著它原初的土地,農村、市鎮、城市等各自不同的成份,而更重要的,則是在這裡所結合成的人與人、人與物、人與事的關係,由是而交織成他們的生活,顯現出他們的感情、思想、夢幻與理想」。

在現今的台灣社會中,「失根」的精神氛圍漫散,尉老師所欲追求的,就是那最根本的「人與生存大地」的結合,互敬、互愛、互重。

「根」在哪裡?在我們的內心,亦在我們所共同交織而成的生活之中,更在我們共擁的感情、思想、夢幻與理想之中。愛你、愛我、愛這塊土地。
展開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文學小說-華文創作】村上春樹《城與不確定的牆 (電子書)》我多麼強烈地想要進到那座城,想去那裡見真正的妳……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兒童套書展
  • 開運命理展
  • 年度心理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