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序
一本印了兩萬冊的小書,出版後竟然立即進入暢銷排行第四名,實在令人吃驚,更令人高興。
我說的高興,不是為了名利,而是為了一個想法,現在證明這個想法沒有錯,所以高興。
在編這本小書的時候,也曾費了不少心思,因為現在是人人手機的時代,當看到一本厚重的大書時,必有望而生畏的感覺。尤其是一本需要翻來翻去,看一遍又一遍的書,如果太厚重的話,看了半天還抓不到中心重點,結果多半有始無終,最後置諸於高閣了事。
關於南師懷瑾先生呼吸法門的講解,散見於很多書中,資料很多,取捨頗費思量。在編寫之初,南師雖未明講以多少字為原則,但猜測在一般人的心目中,至少應有十萬字左右,才算是一本書吧!
可是我考慮再三,決定編成半數不到的文字,所以只能算是一本小冊子。
雖然有人認為,字數太少沒有分量,無人注意,但我的想法是,文字簡短明瞭,就容易了解,容易掌握重點,容易產生興趣。所以最後編成了一本入門的小書。
更何況,買一本小書花費有限,買起來方便,看起來方便,想了解也方便,這本小書自然就會普及流通了。
古人說:「山不在高,有仙則靈」;這本小書是:「書不在厚,有益則大」。這不是吹牛,因為,有好幾個讀者,他們呼吸之氣的障礙,都由此書而暢然若失了。多麼令人欣慰啊!
呼吸之氣,是生命存在的基本;而身心修養的初步,更離不開呼吸之氣。所以注意這個問題,就是走上健康之路的第一步了。
現趁此書再版之際,祝願眾生,少病少惱,進而國泰民安,人人健康,人人長壽,人人幸福。
劉雨虹
2013年11月
作者序
這本小書的出版,頗有些特殊的因緣背景。
首先是南師懷瑾先生,在宣導文化說法五六十年的經歷中,深感幾世紀來,由於修持方面的障礙和問題,造成行者難以如法,故而修持的人能成功者極為罕見。
南師一生致力於各教派的實證和研究,認為釋迦佛所傳最快捷修行的兩大法門,未獲真確明瞭,實為行者難以成功的主要原因。
為此之故,近數年來,南師於講課時,常常涉及《逹摩禪經》中之十六特勝安那般那法門的解說。
二○○七年二月春節講課期間,南師在教授十六特勝並督導同學修持之時,某日,忽然指示編者,將其散見各書及講記中之安那般那修法,加以收集整理,並匯編成冊,以方便學習者修持之參用。這本書就因而產生了。
關於安般法門,除經典中有扼要的提出外,千餘年來,多有大師將個人修法成就,系統輯集成論,其中以六妙門三止三觀最被稱道。
學佛修法,其方式,其制度,在時空不同,對象有異的狀況下,不免形成改變,也是勢所必然。昔日就有百丈禪師創建叢林制度,大改印度規律,當時曾遭嚴苛之抨擊,而佛法卻因之發揚廣大。
一般認為,「經、律、論」三者,論著屬個人心得經驗見解之說,故能承受討論或批評﹔甚至戒「律」部分,除根本性戒外,亦可因時因地重新討論或修訂。
有人說,在了解一種新的修行方法論述時,先需查究是何人所說,何時所說;如果是學者或義理師所講,可列入佛學中作為學術參考。
如果言說者是實際修持求證有成的行者,那就要慎重的對待了。
但是,無論如何,修行是有因緣因素的﹔如對傳法的人,或對所傳的方法有所疑慮;或認為與經典及古賢所說未能完全契合,則可有幾項選擇。其一是自己修證,屆時圓滿自明;其一是改投其他有修有證的大師學習。故而不必斤斤於微末細節。永嘉大師曾說,「大象不遊於兔徑,大悟不拘於小節」。
在這本書中,南師評論了一些修行方法,不管是正說,是反說,讀者定有智慧去深入,去體會。希望這本小書能對修學者提供助益和方便,為禱為盼。
又,本書原稿及編者的話,在二○○八年已經南師審閱無誤。
劉雨虹 記
二○一三年四月 廟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