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死後的的命運就是我們極重要的功課了。
在十八、十九世紀中,每當革命性的科學發現問世,宗教與科學就越走向分離。在二十世紀裡,重要科學發現所衍生的新知識,豐富了人類的智能,反而觸發了一種新趨勢,即科學界的人士開始注意心靈與道德方面的概念,願意回過頭來看自己本來是用什麼態度評估心靈修持,從而達致更全面的人生觀和世界觀。
科學界對於佛教哲學漸漸重視了,我樂觀地認為,人們從物質面和精神面看世界的觀點在未來幾十年中都會有重大的轉變。
人們遭遇不順遂而不能合理解釋的事,應對能力是不同的。沒有心靈信仰的人在遭遇常人理解能力範圍之內的狀況時,能應付得來。但如果突然發生超出常理的狀況,則很難應付。修行佛法的人較能明白生命的究竟,所以不會在這時候喪失勇氣和希望。
修行佛法的方式很多,可以因人而易。有的人可以完全棄絕俗世生活而成為隱修者,將全部時間精力放在靜慮上。有些人可以在常人的生活中修佛法。修行佛法不是要等到能撥出固定時間的時候才來做。應該當下就把佛法納入自己的生活。
一般說來,利他的思想乃是人世間利益與幸福的真正源頭。如果我們生在一個不可能發揮利他精神的世界,那將是一種絕望的處境。生為人類的我們,具備靈修的所有機能,其中最寶貴的就是人的腦。因此切不可浪費生為人類的大好良機。
死後會不會轉世,完全證悟是否可能達到,是很難回答的。但是我們都知道,正向的心態和正向的行為較能帶來歡喜與平靜,負面思想行為會導致不好的後果。因此,如果我們因為修行而能減輕痛苦、體驗歡喜,這種成果便足以激勵我們更高層次的靈修。
我們從日常生活的觀察就能證明事實的確如此:一天之中的利他行為越多,我們越會覺得心平氣和;越以自我為中心,越會覺得事事不順遂。憑這些感想可以推出的結論是:善心與利他的動機確實是真正的歡喜泉源,所以也是真正的如意寶石。——達賴喇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