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輕小說展
明天的電,核去核從

明天的電,核去核從

  • 定價:490
  • 優惠價:79387
  • 優惠期限:2024年12月28日止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內容簡介

為了讓更多人真正了解世界主要大國的核能發電現況,
以及當地人民支持或反對的理由,
聯合報系空前規劃,台灣媒體罕見超大規模,
橫跨日、德、法、英、美五國,深度調查採訪報導。
200張全彩照片,75幅資訊圖表,數百萬製作成本,數十人專業團隊。

  如果今天舉行核四公投,在你走進投票所,為核四存廢投下一票時,
  你真的清楚知道,自己這一張票的意義與影響嗎?
  你可以肯定,自己的這一票,是在充足的資訊下,理性思考的抉擇?

  《明天的電,核去核從》一書共分六章,由五位充滿熱忱的資深記者,
  走訪日本、法國、德國、英國、美國,深入調查各國核能電廠,採訪決策官員,
  並實地走入一般居民的生活。為讀者揭開:
  日本福島核災後,廢核及重啟核電的兩難思索。
  德國堅持廢核,民眾要承擔什麼樣的代價?
  法國75%的電力來自核能,如何確保安全?
  注重環保的英國,選擇加強核能以降低排碳。
  美國擁有一百座核反應爐,七成民眾支持核能。
  台灣的電從哪裡來?挺核與反核兩方的觀點。

  「經過這次聯合報系的調查採訪,除了探查核電問題外,我們更深的感受是,什麼時候台灣對於公共政策的討論可以奠基於科學、理性?什麼時候我們不再迷惑於簡單誘人的口號,而能做深度的研究?什麼時候持不同意見者能夠彼此傾聽?什麼時候媒體能善盡職守,針對公共利益客觀不懈的紮實報導?

  希望這本書能讓讀者暫離喧囂,冷靜思考台灣的未來、核電的未來。如果有一天我們要對核四公投,走進投票所時,都能自信地說:我知道為何投下這一票,我準備好承擔結果,負起責任。」──《聯合晚報》社長 羅國俊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文字撰稿
王光慈、王茂臻、江睿智、盧沛樺、蕭白雪
 

目錄



Chapter 1 借鏡國外,理性對話
核安沒有百分百,資訊透明是王道
廢核vs.經濟,攸關生存的兩難
再生能源來了,核能去留仍為難
管你擁核反核,不節電就沒未來
支持核電,不能不想的兩件事
反對核電,不能不知的兩件事

Chapter 2 三年了,福島可好?
走進福島一廠重災區
福島一廠輻射水,每周填滿一泳池
直擊!傳說中的「福島五十壯士」
遺恨福島,日本核災難復原
福島孩子,力抗隱形敵人
零核電政策結束,日本重啟核電
追日種電,日本人想擺脫核依賴

Chapter 3 廢核,德國憑什麼?
若對環境好,這電價不算高
德國扛三包袱,再痛也要廢核
這小鎮節能:滿城綠建築,負債變富土
富人賣電、窮人摸黑:用電貧窮兩世界
德國發展綠能:三個矛盾,四十兆的豪華餐

Chapter 4 擁核,法國不怕嗎?
核安透明,法國人逾半挺核
歡迎參觀!法國核電廠搞親民
支持核能,法國民眾仍憂心核廢處理
法國企業憂心,減核削減競爭力

Chapter 5 英美,減碳與核安
百座核爐,美堅持核電
安檢升級,美國環保、核能兼顧
核電廠防災:進出三關卡、堵恐怖分子
美研發小型反應爐,減少核廢料
以核減碳,英國走的路
英國混合能源,核電不可或缺
英核電廠,給工作也能殺時間
電價貴不貴,英國民眾最在意

Chapter 6 核不核,台灣的選擇
核四公投,政府沒說清楚的三件事
核四封存,停工不停建
拿出數據! 台灣的電究竟夠嗎?
非核家園? 推動節電+再生能源
未來的選擇?考慮核一、二、三廠延役
電價偏低…… 電價不漲有可能嗎?
 



  從去年五月,聯合報系決定製作「明天的電,核去核從」調查採訪,到今年三月推出這套報導,回過頭打開手機輸入「核電會議」,行事曆中跳出廿幾個項目。這十個月,從政府積極準備推動核四公投,到公投熱潮逐漸冷卻,但贊成與反對核四者,更為壁壘分明,無溝可通。國會陷入僵局,不耐的民眾因為各種各樣的訴求,接連上街,服貿、核四已經沒有論理的空間,轉為街頭力量的展示。

  這段期間,聯合報系參與核電會議的一群人,心中不免疑惑,公投看來是不可能了,這套「明天的電,核去核從」的調查報導還要繼續下去嗎?

  我們當然心裡有數,做這套規模空前的採訪計畫,要花多少預算?又能回收幾許?其實,連計算機都不必敲,就知道我們在做一件不划算的「傻事」。聯合報系派出記者到日本、德國、法國、英國、美國五個國家跨國採訪,每個國家要派出報紙文字、攝影記者,加上聯合報電視台udn tv的文字與攝影記者,就是四個人,總共接近廿人,這筆差旅費就是幾百萬。

  除了第一線採訪,聯合報系製作「明天的電,核去核從」,更動員了跨媒體的能量。報紙有聯合報、經濟日報、聯合晚報,加上udn tv、聯合新聞網、平板及手機行動載具,這又是更龐大的人力、物力投入。

  其中,派去日本的同事第一次未能進入福島核災區,農曆年過完,他們又準備再次前往。負責日本採訪的記者王茂臻說,「真抱歉,第一次沒完成任務,這次去我自己負擔差旅費。」

  開玩笑!福島核輻射劑量超標,同事必須穿著密不透風的防護衣,冒健康風險深入險境。我們原本根本不敢要求同事做此犧牲,但他們為了前往第一現場採訪,堅持只要防護得當,不致有危險。對這樣敬業而可愛的新聞工作者,怎麼可能讓他們自己墊錢!

  於是,在做好必要的防護準備,連相機都要包裹得嚴嚴實實後,聯合報系的採訪團過完農曆年再次前往日本,這次直接進入福島核電廠區,成為台灣唯一獲准進入福島現場採訪的媒體。

  這次跨國度、跨媒體的調查採訪,可說是台灣媒體規模空前的一次計畫,但也的確是一件「傻事」,因為我們從來沒有估計這套報導會為聯合報系帶進一塊錢廣告。當台灣媒體在做羶色腥新聞,電視名嘴越來越像綜藝咖,經營媒體的思維都是收視率、閱讀率掛帥,都只看廣告價碼的時候,願意做這種「傻事」的媒體恐怕不多了。

  堅持做傻事的是聯合報系董事長王文杉。當行政院宣布要以公投決定核四前途後,他就在報系會議中表示,核四的利弊得失,人民掌握的資訊太少,很難理性做出決定。關係台灣能源政策這麼重大的問題,社會溝通卻如此不足,「如果現在(去年)要我投下公投一票,我不知道該怎麼投。」因為不建立在足夠知識基礎上的公投選擇,只依照情緒或黨派立場投票,是沒有意義的。

  於是,在去年底公投幾乎無人再提的時刻,王董事長仍然主張完成採訪,提供民眾完整的資訊,以及各國對核電或迎或拒的原因。目的只有一個:若有一天,我們走進投票所,為核四存廢投下一票時,都清楚知道自己這一張票的意義與影響。

  執行「明天的電,核去核從」採訪計畫,從開始我們就決定基本態度:對於核電問題,或者說核四問題,我們謹守媒體客觀公正立場,不預設結論,而是充分提供資訊,判斷則交給公民。
隨著計畫推進,同事從國外採訪歸來,報導的主軸逐漸確定:

  一、福島事件後,有的國家堅定了廢核的決心;有的國家則經過仔細思辨,考慮核電電價較低,使用煤、石油等化石燃料帶來的氣候變遷確定無疑,核電排碳低,反而對環境衝擊較小,決定依然將核電納為能源組合。但無論對核電的決策如何,都不是非黑即白的選擇題,而是複雜的申論題。

  二、台灣最終對核四的存廢決定,都伴隨一大堆工作要做。若同意核四興建,有安全、核廢等等大量問題要解決,記者盧沛樺的法國採訪更告訴我們,法國核電比例全球最高,他們的政府與核電廠是如何透明與頻密地與人民溝通。

  即使停建核四,也不是從此幸福美滿。從記者江睿智的德國採訪,可預見電費必然上漲,用不起電的「能源貧民」越來越嚴重,節電必須是我們的新生活方式。而且,德國在歐洲的共同電網中,再生能源發電不足,還可以從法國的核電得到補充,但台灣屬於獨立電網,我們別無依恃。

  三、如果公投核四,不代表問題的結束,而是在公投結果出來的當晚,就是政府與全民行動的開始。這絕非「我是人,我反核」或者「拚經濟,要核四」,這類簡單訴求可以一言概括。

  其實,經過這次聯合報系的調查採訪,除了探查核電問題外,我們更深的感受是,什麼時候台灣對於公共政策的討論可以奠基於科學、理性?什麼時候我們不再迷惑於簡單誘人的口號,而能做深度的研究?什麼時候持不同意見者能夠彼此傾聽?什麼時候媒體能善盡職守,針對公共利益客觀不懈的紮實報導?

  「明天的電,核去核從」報導完成後,我們決定將受限篇幅不能完整呈現的內容,結集成此書,希望能對爭辯卅年的核四問題做一次最翔實的探索。此書籌編期間發生反服貿學運、核四封存等大事。短短數月,台灣似乎變了,除了街頭,我們還有理性論辯的空間嗎?

  希望這本書能讓讀者暫離喧囂,冷靜思考台灣的未來、核電的未來。如果有一天我們要對核四公投,走進投票所時,都能自信地說:我知道為何投下這一票,我準備好承擔結果,負起責任。

《聯合晚報》社長羅國俊
 

詳細資料

  • ISBN:9789570844153
  • 叢書系列:圖解
  • 規格:平裝 / 360頁 / 17 x 23 x 1.8 cm / 普通級 / 全彩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書籍延伸內容

活動贈品說明

測試圖片
 

內容連載

廢核,德國憑什麼?

廢核,從來不是一場政治嘉年華會,絕對不是趕流行,更不是把核電拉下馬後,就拍拍屁股沒事了。理性、重思辯的德國人十分清楚,能源轉向是要付代價的,德國人民選擇忍受高電價,並願意花費一兆歐元、約占德國三分之一的GDP,以長達40年時間來完成,並得力行節能。

台灣人對德國推動能源轉向的印象是:再生能源蓬勃發展,到處見得到風車和太陽能發電,可以自己選擇電力公司及發電能源,甚至在家裡發電、賣電……這些美麗又進步的思維,一直為台灣人所欽羨。

在長達20多天採訪旅程中,記者拜訪反核家庭密特勒和霍爾徹家,在他們家,反核不是口號,而是生活方式,身體力行節能,寧願享受少一點。

飄著雪的冬天,我們拜訪馬塞海姆小鎮,聆聽布朗鎮長細數小鎮如何一點一滴力行節能。儘管只有五千居民,布朗鎮長一點也不小看自己,他說,「廢核,小鎮和老百姓也要自發性參與」。

即便抱怨高電價,德國民眾沒有激情謾罵,更沒有因此而拒絕負擔廢核代價之意。我們來到富裕繁榮的巴登符騰堡邦,讓人意外的是,這裡是「務實的綠黨」在執政,他們沒有關閉火力電廠,甚至還興建火力電廠、天然氣電廠,從法國買電,只為確保該邦的經濟發展及穩定供電。

德國人一向務實。廢核不是一時興起、不是莽撞,不是流行的口號,而是有計畫、按階段的落實,早在2000年之前,就開始推行再生能源,為廢核鋪路,並擅於利用位在歐洲中心的優勢,盡所有努力在經濟發展、電價上漲及穩定供電之間,保持動態平衡,德國人廢核,但是並不盲目。

即便能源轉向在執行上出現落差,包括電網建設不足、再生能源收補貼過高、民生電價高漲等問題,但從官方到民間,執政黨到在野黨,從不迴避艱難問題,更不會刻意遮掩某些事實;因官民有高度共識,能源轉向遭逢的各種艱難,必定會找到解決的方法,最終達到廢核目標。

我們看到德國人廢核的決心,從政府、家庭、企業,鄉鎮都全力以赴,全民都參與其中,共同承擔一分責任。

在結束採訪任務,搭上回台的飛機時,問號突然浮現眼前:台灣人是否具備了如德國人民堅強意志與決心?是否準備好要承擔代價?你、我是否願意奉獻一己之力於其中?廢核之後的「真實的台灣」,我們是否願意、並學習如何去承擔?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自然科普、電腦資訊】童話裡的心理學【博客來電子書獨家-作者電子贈言簽名扉頁版】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GL百合展
  • 墨刻紙電聯展
  • 室內設計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