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最大戶外藝術節發起人的第一手全記錄
文創、社造工作者的實踐典範 / 旅行、藝術愛好者的完整收藏
全球最大國際戶外藝術節、三年一度的「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祭」,以農田作為舞台、藝術作為橋樑,連繫人與大自然;透過藝術的力量、當地居民的智慧及社區的資源,振興日漸凋敝、人口外流的日本新潟縣越後妻有地區。
國際知名策展大師、大地藝術祭發起人暨藝術總監北川富朗,鉅細靡遺地敘述這個「以藝術開創地方」的宏大計畫,如何從提出構思、促成藝術家和當地居民的共同參與,到吸引160萬人感受大地藝術之里。本書收錄大地藝術祭的企劃軌跡、實踐歷程及五屆活動的精彩作品,猶如一場視覺饗宴。隨著書頁翻動,大師現身說法、匯集歸納10種創新思維,分享如何藉藝術超越地區、世代與領域的隔閡,串連起人與人之間的協同合作模式,是所有文創產業與地方再造工作者借鏡的典範!
名人推薦
一襲白西裝,一頂白方帽,一雙白皮鞋,脖子上繫著一條紅色寬領帶,左肩背著皮革軟包,蹣跚的從機場入境大廳走來。紅白配色的服裝及表情嚴肅不做客套寒暄,這是多年前,和北川富朗初見面時的第一印象。
越後大地和瀨戶內兩大藝術祭的開幕式,往往看到他躲在角落邊,抽著煙默默地看著熱鬧的外頭。從年輕氣盛的學運領導人,到年邁穩健的藝術祭策展人,這一路近五十年的藝術運動歷程,可以從隱藏在裊裊香煙中的眼神裡,略窺一二。
兩大藝術祭造就了非凡的成果,也指引了一條非都市資本,去主流中心的藝術可能性。而如此規模龐大的藝術祭中,北川富朗只幽幽地說:「透過藝術,希望那些被遺忘的地方能拾回希望,被冷落的孤寂老人們能綻放笑容。」字句間,是浪漫理想主義者的靈魂。
一場偉大的藝術革命運動,只要一句平凡的話語,就能撼動人心。──林舜龍(大地藝術祭、瀨戶內國際藝術祭參展藝術家)
從大地藝術祭到瀨戶內國際藝術祭正好提供了臺灣的文化創意產業活生生、大格局的例子。臺灣文化創意產業是指「源自創意或文化積累,透過智慧財產之形成及運用,具有創造財富與就業機會之潛力,並促進全民美學素養,使國民生活環境提升之產業」。
大地藝術祭是源自北川富朗的藝術教養、西方藝術策展經驗、新潟家鄉的憶象,社會變遷的理解和人文關懷等等的文化底蘊、轉化和構思的創意。
經過多年的孵化、意會、組合,創造了許多工作機會、文化加值與體驗觀光所帶來的財富。其解決社會問題、創新價值和社會影響力是社會創新的典範,更進一步促進了全民美學素養和提升國民生活環境,並且形塑了藝術造鎮、生態策展和文化外交的經營模式。
歷經兩千多場與利害關係人的對話、說明、協調和共創,最後還是比預期晚一年開幕,但他卻抱持「能做就做」的態度,樂觀成功地舉辦第一屆的大地藝術祭。
大地藝術祭舉辦10年之後,他的創意和經營模式得到企業家福武總一郎對家鄉的期望,而促成了瀨戶內國際藝術祭,這就是創新擴散。
這本書不是從文創產業的產業端出發,因此沒有強調其中眾多的小確幸和大格局創新的專利智財,而是從大地藝術季10個創新思維角度切入,特別值得臺灣有意從事文化創意產業的「藝產官學研教民」參考。──吳靜吉(政大創新與創造力研究中心教授)
北川富朗教授以高度的藝術家熱情、創造力及政治家的淑世理想,懷抱著一份純粹的信念──要讓偏鄉的老人微笑起來。二十年來,他策動的「大地藝術祭」以藝術的公共化為手段,以人道關懷為本,超過2000次馬拉松式的跨領域在地溝通,北川以藝術的力量成功的翻轉了川端康成筆下的雪國。
北川跨越了城市與鄉村的鴻溝,國際與在地的藩籬,開啟了藝術與農民的對話,促成企業與藝術的合作,更持續地處理政府與民間的磨合與挑戰,大地藝術祭以嶄新的模式跨越了藝術與社會的疆界。讓越後妻有青年漸漸返鄉了,廢校空屋活起來了,山村燃起了希望,區域振興了,老人微笑了……。
2009年我因返鄉策展「村落美學──礁溪桂竹林國際藝術創作營」,造訪越後妻有而促成了宜蘭縣礁溪鄉大忠村、六結村與日本穴山村締結姊妹藝術村,初識北川先生,雖嚴肅外表,卻內心溫暖,因其深厚的藝術人文底蘊,才能開展出大地藝術祭恢宏的氣度與對人類不凡的影響力。
身為策展工作者,謹以此文向北川先生致敬,因其無比的耐力,智慧與創造力及對土地與人民的大愛。──林秋芳(宜蘭縣政府文化局局長)
振興地方經濟或觀光,真的只能靠開闢樂園或建設賭場嗎?
──這是我在旅行的過程中,常常會思考的問題。但,日本人的答案顯然並非如此。近年來由於帶團工作或自助旅行,有機會造訪日本的偏鄉或小島,親眼見證、親身體驗到建築與地景藝術和地方風土與人文結合,並且吸引來自日本甚至世界各地訪客的實例;對於原本學習美術設計、現又從事觀光旅遊產業工作的我,有著難以言喻的深刻感動。
正如北川先生在書中寫到,「我想讓那些一戶戶人家逐漸消失的村落中的老爺爺和老奶奶有開心的回憶,即使只是短期間也好」──其實並不需要過高的陳義,只是依循著如此單純的理念,便創造了當地人、訪客、土地與藝術家之間的邂逅。這般美麗的情境,我也希望在我們的土地上能到處實現。──工頭堅(資深部落客、國際領隊,《欣旅遊》總編輯)
在國家產業分工擠壓的過程中,山村變荒村,微笑失落,產業蕭條。
我們的四季,我們的雪,我們的老屋,我們的田園,喚起了,團結了,感動了,一顆顆的心靈。
梯田中的人形、高空中的蜻蜓、老屋中的刻痕,幻化了;原本的懷疑、原本的生疏,在一次次的溝通協調中,幻化了,荒村變成藝術村。
14年來的累積,協同合作的社群共同治理模式,撐起了可持續發展的網絡,新的信任,新的文化,新的生態,新的經濟,帶來新的希望;藝術成為路標,人來了,讓人恢復了對土地的信心,充滿笑容的新故鄉,正在形成。
向北川富朗們致敬,在面對全球化及災難化的世界中,這些「集體英雄」正在創造一個新文明。──廖嘉展(新港文教基金會董事長)
東方的「大地藝術祭」、西方的「瀨戶內國際藝術祭」是用現代美術使地方再生的方程式!──福武總一郎(福武書店創辦人∕瀨戶內國際藝術祭總製作人)
「大地藝術祭」顯示地方進步之路。──關口芳史(新潟縣十日町市長∕大地藝術祭執行委員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