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整全的女性神學指南
又有一本女性神學的書要出版了!真是一件令人振奮的事情!
這本女性主義神學指南對於台灣的讀者有很大的貢獻,作者非常有系統地從婦女處境出發,說明女性在基督教教會文化與傳統中,不管是在教會職分或是聖經解釋上,都被視為次等的教會成員。本書從二十世紀女性神學的多元發展,站在新教因信稱義和追求真理基礎上,接受多重中心的思維,將不同的女性神學對傳統神學提出的批判和修正,精巧且系統地呈現出來。內容含括女性神學對聖經正典的看法,在詮釋上如何處理教會傳統、經文與女性經驗三者的關聯,並且深入地討論不同女性神學家對言說上帝、罪觀、耶穌基督、拯救和教會服事等議題,是相當整全的一部女性神學指南。可貴的是作者也注意到非歐美地區的婦女處境以及其對聖經詮釋所作出的貢獻!
作者提出基督教傳統在言說上帝時,全能的上帝幾乎完全是男性形象,忽略經文中提到上帝女性特質的形象,將上帝等同於男性,到了偶像崇拜的程度。對比於此,一些女性神學家以女神崇拜肯定女性,帶來安慰,甚至高舉女性的身體經驗。這些討論對於面對多元宗教處境的台灣教會而言,指出婦女經驗的差異,因為身處多元宗教的台灣教會婦女,不會因著女神崇拜而肯定自己,這當中的處境差異就是郭佩蘭後殖民主義女性神學所處理的亞洲婦女的經驗,迴然不同於歐美的教會婦女。
台灣的多元宗教處境中,基督教只是台灣多元宗教之一,而道教或是原住民排灣族、泰雅族、阿美族或是卑南族等族群的傳統宗教,神祇的女性形象是相當普遍(台灣佛教的觀音也轉為女性形象)。值得注意的是,道教和上述的原住民傳統宗教組織中,女性擔任宗教領袖,更是其原來文化的一部分,基督教進入台灣卻從來沒有想過應該在性別議題上跟當地宗教文化對話,或是思考何以佛教的觀音進入台灣,需要以女性形象出現?
郭佩蘭主張基督教進入亞洲,開始產生當地文化與基督教文化的對話與融合,但教會視聖經啟示為特殊啟示,而傳統宗教文化為一般啟示,產生基督教的優越性。於是教會可以不必理會傳統文化之女性宗教地位的挑戰,安然躲在教會圍牆內,追隨千年的男性中心的教會傳統。但教會卻無法逃避一個現實,台灣不同宗教文化中神祇的女性形象,安慰和肯定了這些宗教的女性信徒,加上女性在宗教組織中處於領袖的地位,其所啟示出來的宗教文化之性別平等,其實比基督教教會傳統更接近聖經的教導。這是閱讀歐美女性神學家作品,與台灣處境作關聯時,會產生婦女經驗的斷裂和差異,但誠如作者所提出的洞見,「差異不是次等的,透過不同特質的碰撞,其正可以提升我們的生命和想法。」作者在書中對神學主題的探討,提供想了解女性神學的讀者,最佳的入門方法。
石素英(曾任台灣神學院老師,現任臺北和平教會牧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