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父母親都會這樣告誡我們:「小孩子什麼都不要管,最重要的事就是要專心唸書;把書唸好了,長大自然就會賺大錢,就會變成有錢人過好日子了。」等到真的長大了才發現,從小到大只會唸書,根本不懂得怎麼賺錢,也根本沒有讀好書自然就會賺大錢這樣的奇蹟發生。不論會不會唸書,每一個人大都得靠自己摸索,從頭學起,學習怎麼找工作、怎麼理財、怎麼投資,一路上可能還跌跌撞撞,用每一次的失敗來累積經驗。但成就可能也只是一般般,養家糊口、養兒育女,勉強收支打平,日子算是過得還可以。
你是否曾感嘆過,如果能夠像現今的孩子們,自小就開始接受理財教育,擁有豐富多元的理財投資訊息,培養正確的理財投資觀念,也許你的人生會因此大不同!這也是為什麼在近幾年,國人受歐美國家的影響,兒童理財教育正夯!他們認為一個人的理財能力直接關係到孩子一生的事業成功和家庭幸福,所以坊間每逢寒暑假,各類的兒童理財教育班幾乎都班班爆滿,父母親已經察覺,光是要求孩子們努力讀書考第一名,已經不足以讓孩子贏在起跑點上;學會理財,富在起跑點,更是刻不容緩。理財不再只是大人的事了,對孩子來說,「理財課」更是一門重要的課程。
以美國為例,每年的四月份,都是孩子們最忙的時候,他們不是忙著準備升學,而是忙著學習怎樣理財。每到此時,各個學校都做好接待這些孩子的準備,包括銀行在內的一些金融機構,也紛紛派出自己的職員,到全國各地的學校去舉辦一些理財講座,將一些理財技巧傳授給當地的學生。而這樣的講座,不但受到孩子的喜愛,同時也受到家長和老師的歡迎。
當然了,美國之所以如此重視學生的理財教育,也是事出有因的。1997 年,美國有兩位大學生突然自殺,而他們自殺的地方,周圍全是信用卡憑單。這件事使美國政府受到極大的震驚,也使人們產生了疑惑,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這兩個年輕人走上絕路的呢?原來,由於這兩位大學生無法承受信用卡債務所帶來的壓力,所以才選擇了自殺,以此來躲避沉重的債務。而他們之所以年紀輕輕就欠下這麼多的債務,並不是因為他們沒有錢,而是他們沒有理財的觀念。在弄清了這些原因之後,為了避免這些悲劇繼續重演,美國政府於是將每年的四月定為「青少年理財教育月」。因為官方與社會已經意識到,理財教育的缺失,所帶來的後果是難以估算的。一個人如果沒有理財的觀念,輕則一生碌碌無為,與幸福失之交臂;重則將走上不歸路,付出生命的代價。
實際上,對於兒童財商的開發和培養,也不是從美國開始的。中東的猶太民族,在很早以前,就已經開始重視對孩子財商的培養了。對於猶太民族的孩子來說,如果要想得到零用錢,就必須分攤家務,正是這種從小就養成的「不勞無獲」的觀念,使得猶太民族的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具有很強的獨立意識。所以,當他們長大後,不管走到哪裡,也不管面對多麼惡劣的環境,他們都能夠活得很自在,因為他們會賺錢。那麼,猶太人是不是眼裡只有錢呢?難道他們的父母都不疼孩子,忍心讓年幼的孩子自己賺錢嗎?是不是只顧賺錢而忽略了讀書呢?當然不是!實際上,猶太人只把賺錢當作謀生的一種手段,他們更重視的是讀書,並從書中汲取源源不斷的知識。相傳,猶太民族的孩子在還很小的時候,父母就為他翻開書本,將蜂蜜滴在書上,然後叫小孩子去舔著吃。而這種做法的用意非常明確,就是告訴孩子:書本與知識是甜的。而在猶太經典《塔木德》這本書中,更是有這樣一句名言:「如果你擁有了知識,那你還缺什麼呢?如果你缺乏知識,那你還擁有什麼呢?」可見,猶太人對孩子理財的培養,就是從生活著手、從知識入門的。
因為脫離了生活,一切都將無人談起;而沒有了知識,就不可能開發智慧,也就談不上理財的培養了。或許許多父母認為,孩子在年幼的時候,就應該讓他們好好讀書,而不宜讓他們過早受到「銅臭」的污染。這種看法的出發點當然沒有錯,因為在現實生活中,確實有很多這樣的情況,那就是很多孩子因為功利性太強,最終導致人性的扭曲,甚至為了錢而不擇手段,毫無底線。但是,我們也不應該否定,讓孩子及早接受理財教育,瞭解一點金融知識,反而使孩子對金錢的認識更加理性,並擁有正確的世界觀和價值觀。
隨著兒童理財教育的趨勢發展,台灣在教育部的努力之下,也將理財教育納入中小學的教材當中,儘管不一定要在考試中出現,但卻也絕對是在我們生活當中不可或缺的一門重要知識。也的確在有心的推動之下,父母親對兒童理財也愈發重視。根據一項最新的調查顯示,台灣小學生裡約有九成的學生有儲蓄的概念,六成的學生開始有零用錢記帳的習慣,七成的學生會自發性的存錢買自己想要的東西。另外,儲蓄的習慣,除了存在傳統的撲滿裡外,有過半的小學生會存在銀行、郵局裡,甚至在父母親的引導教育之下,開始學習進行小額投資。比起以往,足以顯見台灣父母也正積極地的力行兒童理財教育。但要如何才真能有效的讓孩子在生活中學習理財投資,這也是父母親必需要有的智慧!到底該怎麼開始?有人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個老師!」父母一言一行都是孩子的榜樣,模仿對象,看到什麼就學習什麼,不論是好的、壞的。而理財教育更是生活與家庭教育的一部份,但許多的家長往往忽略了身教重於言教,殊不知花費無度、衝動性的購物、盲目的投資……等等這些不好的理財消費習慣,都很有可能會反應在自己孩子的身上。因此,「以身作則」可以說是好的開始的第一步。
無庸置疑,孩子理財的教育是越早起步越好,可以說越早開始,成效越高。所以,父母越早擁有對孩子進行理財教育的觀念,孩子擁有財富人生的夢想就能越早實現。父母能從孩子小的時候就進行合理的理財教育,孩子就有越早擁有財富的可能與潛力,因為「理財的起跑線,就是富裕人生的起跑點」。
財經專家經常強調一句話:「幼不學理財,財不理終生。」深究其意,即是說理財觀念的教育要及早進行,而不是等到孩子長大了再去灌輸,因為那時候已經來不及了。著名的投資大師巴菲特曾說過:「諾亞並不是在已經下大雨的時候,才開始創造方舟的。」言外之意就是說財富需要累積與提早準備。巴菲特認為,父母的影響和家庭的教育很重要,對他的一生影響極大。他在接受一項專訪時曾說,他父親對他的啟發最大。在他年幼的時候,就從父親那裡學習到了需要盡早養成正確的習慣,「節省」就是其中很重要的一課。另外,他六歲開始做生意就懂得避風險、十二歲開始人生的第一本帳薄,並開始投資股票,藉由經常被父親叫著幫張貼股市信息,讓他在潛移默化當中對股市交易和行情有了一些薰陶,二十歲就已累積近一萬美元的資本,再加上不斷的學習精進,方能締造股神的傳奇。由此可見,如果父母忽略了對孩子的理財教育,那就等於偷了孩子富裕的未來和美好的人生。
同樣的,理財教育也不是等孩子出現問題了再去糾正。哲學家阿朗說:「播好的種子,應該播在土壤裡,而不是在沙地上。給嬰兒看米開朗基羅、達文西的作品,從搖籃時就讓嬰兒聽貝多芬!」他的這段話,就是告訴我們,要讓孩子從小就生活在一種有益於身心成長的環境中,孩子的未來才能充滿希望。實際上,理財教育也是一種生活教育,因為這些教育皆取材於生活中的點點滴滴,貫穿孩子的一生,所以是一種最自然、最生活,也是最容易讓孩子接受的訓練方法。
在現代父母愈來愈重視菁英教育之際,理財也不例外。如果沒有盡早讓孩子認識理財觀念、培養理財能力與理財智商、建立正確的金錢觀與人生觀,即使留給他們再多的財富,終究會揮霍一空。
鍾 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