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序
這本書是根據我過去在當學生、研究實務工作者,以及教師的經驗而寫成。尤其是當學生時所面臨理解何謂研究的困難之處;作實務工作者時,眾多研究方法在某些實務上適用與否的發現;當教師時,如何以簡單的語言來傳達一些艱澀的概念,而卻不偏離技術層面和準確性的能力,都形成了本書基礎架構的來源。
研究方法在很多學術領域,例如:醫療、教育、心理學、社會工作、護理、公共衛生、圖書館學和行銷研究等,都被廣泛地運用。我認為,儘管這些學科內容或有不同,但是對研究所需的廣泛方法卻是相似的,這也便成了本書的核心想法。因此這本書便是針對這些學科所寫的。
當然,有些學科著重在量化研究,有些學科則強調質化研究。而我自己的研究則是綜合了這兩種途徑。首先,研究目的決定了研究該採用量化或質化研究方法。第二,在現實生活中的研究大多包含了這兩種方法。在研究中,有些面向可採量化方法,有些則可採質化方法。雖然本書較偏重於量化途徑,但仍提供了適用於這兩種研究途徑的操作方法、步驟和技術等之理論資訊。
研究方法這門課需依不同程度進行教授。本書特別針對初學者和對此學科感到困擾的人所設計。因此,我不預設讀者的既有知識,也排除一些對初學者不適用的細節討論;我使用很多流程圖和例子來表達概念;本書所涵蓋的領域都以「由簡入繁」的方式來加以討論。
本書的架構設計係以我教學經驗所發展出的模式為基礎,偏重研究方法的實務與操作。因此,本書的內容主要陳述研究過程中的各項操作步驟。每一特定步驟的相關資訊皆彙整一起;而每章則呈現出該步驟的一個特定面向(見下圖)。例如,「形成研究問題」即為研究過程的第一項操作步驟。在這步驟下,你必須知道如何檢閱文獻?如何形成研究問題?如何處理變項和測量尺度,並且建立假設?因此,在這步驟下,共有四章,且使得讀者所形成的問題具有可研究性。這些章節標題各為「文獻探討」、「形成研究問題」、「確定研究變項」,以及「建立研究假設」。同樣地,在步驟三「建構資料蒐集的工具」中,其各章節包括「選擇資料蒐集的方法」、「運用態度量表蒐集資料」,以及「建立研究工具的效度和信度」,將提供你進行研究時,發展資料蒐集工具的資訊。在每一個步驟中,提供了多種的方法、模式和過程,你可選擇最適合的方式。
我認為具備完整的研究方法知識是從事有效研究的基本要求。從處理資料蒐集的過程到回答研究問題,都需具備研究方法知識。統計和電腦在研究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但主要是在資料蒐集完成後才會運用到。對我來說,統計用在確認或者反駁那些從分析資料所得出的結論上是很有幫助,它可以呈現出在研究中的兩個或多個變項之間的關係強度,以助於建立其因果關係,並可確立研究發現的信心水準。電腦的運用主要在資料分析、統計計算、文書處理和圖表呈現,可使你節省時間並輕鬆作業。但本書內容並不包含統計或電腦資訊等面向。
本書第二版的修訂納入了來自讀者和同事的建議。並加入一個新的章節︰第18章〈研究方法和實務評估〉。這一章主要是在探討研究方法和處遇∕方案評估之間的連結,提供關於評估研究不同面向的資訊。第9章的〈選擇資料蒐集的方法〉也更深入地探討資料蒐集時所廣泛運用的質化方法,且對研究典範進行更深入的探討。曾有讀者建議在〈撰寫研究計畫〉的章節安排上應做些更動,將其往前調整,因為一些學術系所希望學生們能早點發展他們的研究計畫;但是,目前的安排應可合乎邏輯,因此我並未採納。在其他章節亦增加了一些補充,力求平衡。有些地方的用字有改變,讓文章更加順暢利於閱讀。
感謝很多幫助我完成這本書的人。非常感謝Dr. Norma Watson,花了很多心思在本書的編排和對內容提供寶貴的意見。如果沒有她大力地協助,本書不可能完成。
我的學生也教了我如何教授研究方法這門課。這本書是我多年來從他們身上學來的反思結果。從他們身上,我學到了在哪一個階段該如何傳授相關概念。感謝他們對本書的貢獻。
我同時感謝讀過第一版大部分章節的Dr. Denis Ladbrook,以及他所提供的寶貴意見;還有 Dr. Deenaz Damania,這位量化研究的專家老友,感謝他的啟發及評論,最後感謝Valerie Marlborough的完美編輯。
Ranjit Kumar
新版譯者序
由Kumar博士所撰寫的《研究方法:步驟化學習指南》(Research Methodology: A Step-by-Step Guide for Beginners)一書的中譯本於2000年由學富出版公司出版。本書作者基於其多年的教學及研究經驗,透過其步驟化的思考架構,將艱深的社會科學方法論的知識轉換成淺顯易懂的研究步驟,本書邏輯清析、知識系統完整,非常適合研究方法的初學者及新的實務工作研究者研讀參考之用。
初版付梓後,Kumar博士仍從其工作、教學及研究的實際經驗中不斷學習、精進其在社會科學研究方法論上的知能,並接受其同事及學生對此書初版的建議,因此在其原書既有的架構下(原書共有十七章),新增一章(即新書第十八章),將評估研究也涵蓋進本書討論的範圍之中,並微幅修訂此書其他章節的內容,使得本書在保持原有步驟化的系統架構下,讓內容更加完整。
新版的英文書籍已於2005年上市,學富公司在努力爭取下也於近日取得中文版權。為使讀者能即時掌握本書的更新,學富公司于雪祥先生便邀請初版譯者潘中道博士及胡龍騰博士先就新書中的第一、二、三、七、八、九、十、十一章,及新增的第十八章先行譯出,更新初版中譯本的部分內容。
中譯本的更新能夠順利出版,在此要特別感謝學富出版公司于雪祥先生及其同仁的努力,但願新版的中譯本能為讀者提供研究方法論上更完整的知識,也希望能為國內研究方法專業知識的累積上盡一份心力。
譯者已盡力將原文原意忠實呈現,然書中可能仍有謬誤之處,尚祈先進與讀者們指正。
潘中道‧胡龍騰
二○一○年一月
更新版譯者序
本書是由Kumar 博士所撰寫的《研究方法:步驟化學習指南》(Research Methodology: A Step-by-Step Guide for Beginners)一書的中譯更新版。在中譯本初版付梓之後,Kumar 博士透過其不斷進行教學與研究的經驗,並結合學生的回饋與建議,針對原書出版了更新版,而潘中道與胡龍騰兩位老師也隨之更新了其中部分章節,以求為讀者提供最新的資訊與參考資料。但因原譯者忙於教學與研究工作,無暇繼續更新其他章節,故改由新譯者接手,完成了剩下的第四、五、六、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十六、以及第十七章的更新版內容中譯工作。因此,現在呈現在讀者面前的,是完全更新過後的中譯版,完整呈現了Kumar 博士原著的精神與內涵,相信對於廣大讀者而言,此完整更新版應能帶來更大的益處。
在新譯者接手中譯工作的過程中,由於原譯者的譯文相當詳實正確,提供了新譯者極大的幫助,因此在此特別要感謝潘中道與胡龍騰兩位老師的優秀譯文。除此之外,學富出版公司的發行人于雪祥先生與編輯同仁的努力和支持,更是本書更新版能夠順利成書的重要關鍵,在此亦一併致上最誠摯的謝意。
雖然新譯者在翻譯過程當中已力求將原文文意忠實呈現,但疏漏之處仍在所難免,因此也請各位先進與讀者們不吝提出指正與建議,以使本書更臻完善之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