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序一
揭開稅法神祕難解的面紗──從實例中解析稅法
從過去歷史上影響升斗小民的民生經濟,到今日跨國企業商業活動的布局,「稅」對於人類經濟活動影響的重要性,已不可同日而語。但隨著經濟活動的多樣化,又或者是國家政策的變動,租稅法令愈見繁瑣龐雜,形成一頭難以理解的巨獸。但正如班傑明‧富蘭克林(Benjamin Franklin)所言:「世上只有兩件事是確定的,那就是死亡和繳稅」(原文:“Things as certain as death and taxes, can be more firmly believed.”),既然租稅是必然存在又無可避免的問題,因此人民或企業如何針對財產及經濟活動進行規劃及因應,更形重要。再者,近年來由於網際網路的普及,電視媒體的發達,致全球化的經濟活動與日俱增,以及人民教育知識水平的提升,關注於稅務規劃或是稅法問題者,從過去企業主體、專業人士,擴及至一般民眾。
常在國際法律事務所為台灣歷史悠久的大型國際性律師事務所,國內外許多知名企業均為其客戶,該所亦擁有多位專精稅法的資深律師,包括本書主編孫小萍律師,孫律師 自臺大法律系畢業後,取得政大商學碩士,又曾赴笈美國 喬治華盛頓大學擔任訪問學者,其法學造詣自不在話下,輔以孫律師從事司法實務工作十餘年之經驗,並於加入常在國際法律事務所後,擔任許多上市櫃公司之法律顧問,具備處理稅務訴願乃至行政訴訟之豐富實戰經驗。
本人出身法界,擔任司法實務工作多年,後由法從商,亦成功經營多家上市櫃公司,深知稅法問題之重要性,惟稅法議題艱澀難懂,坊間書籍雖琳瑯滿目,但大多為教科書式論述,實在難以引起讀者的興趣。現孫律師以工作之餘,編撰《實質課稅原則》乙書,以饗相關從業人員,作為處理稅法問題之重要參考資料。本人有幸就《實質課稅原則》之內容先睹為快、仔細閱讀,發現本書內容完整、豐富,能以深入淺出的方式,藉台灣耳熟能詳的新聞時事案例,生動說明複雜的稅法問題。舉例來說,書中以知名演藝人員的案例,說明演藝人員透過「工作室」方式取得所得,詳細解析究應對工作室課以營利事業所得稅或是對該演藝人員個人課徵綜合所得稅之爭議,使讀者輕鬆瞭解「執行業務所得」的性質。
相信本書正式出版後,必將對相關專業人士具有極大的助益,本書不僅貼近企業經營之實務需求,亦適合各界人士閱讀,極具實用性,必能廣受讀者大眾之歡迎!
第八屆中華民國全國商業總會理事長
張平沼
推薦序二
本書論述的問題類型可歸納為:一、關於稅捐主體之身分或專業:假華僑、假外資,以買賣有價證券為專業。二、關於所得種類之歸屬:醫師駐診拆帳、藝人設工作室取得之所得及保險業務員之所得,應歸類於執行業務所得或薪資所得之要件事實。三、關於所得對於稅捐主體之歸屬:將自然人甲對於公司乙之直接投資轉變為透過法人(投資公司)或私募基金丙,對於公司乙之間接投資,以改變原投資之公司乙之股利的發放對象,由甲變成丙。這使甲本來可能自乙受分配之股利(營利所得)轉化為將其對乙之股票售予丙時,實現之證券交易所得。不過,甲依然是丙之股東或基金的受益人。這部分另有其後續之發展。四、關於契約類型之定性:投資型保單中之保險契約、對公司提供資金的原因關係是投資契約或消費借貸契約(長期股權投資與股東借款之營所稅爭議)、貨物供應商與店面提供者間之合作契約是經銷關係或租賃關係。五、關於孳息債權之贈與:本金自益、孳息他益之信託契約的贈與稅及所得稅問題。六、借用他人帳戶衍生之分散所得或贈與稅爭議。其中涉及證據及所得的歸屬問題。七、未辦理營業登記而為營業之營業稅漏稅額的計算。
上開問題除貨物供應商與店面提供者間之合作契約是經銷關係或租賃關係,其決定可謂純於經營上之需要,以及自然人將其對於公司(營利事業)之直接投資該為透過法人(投資公司)之間接投資可能兼有企業組織及稅捐規劃上之考慮外,其餘問題皆較偏重於稅捐規劃上的考慮。
法律事務之理論與實務的進步,得力於各界對其相關問題之研究與檢討。以上問題皆有一定程度的複雜性。其規範內容究當如何,見仁見智。亟需學者專家廣泛及深入討論,以形成徵納雙方兩便之共識。
常在國際法律事務所鼓勵其律師在百忙中,撥出寶貴的時間,從事稅捐法有關案件之理論與實務的研究,難能可貴,殊值稱讚。爰樂為序。期盼本書的出版,有助於所論相關問題之圓滿的規範。
司法院大法官
黃茂榮
103年5月
序文
多年來,稅捐訴訟一直占高等行政法院及最高行政法院中行政訴訟之大宗。在諸多稅捐訴訟中極多是稅捐機關應用「實質課稅原則」增高稅額或處罰人民所造成之爭執。但是所謂「實質」其實是一個不確定的法律概念,沒有明確的定義規範,因此實務上常發生納稅義務人作成一個法律允許的財務或投資規劃(例如信託),再依規劃後的法律關係來申報並繳納稅捐,但是卻遭到稅捐機關以「實質課稅原則」為由予以否定,不但要求補稅,還要處罰,對個人或公司造成重大衝擊。類此案例層出不窮,徵納雙方爭議不休,引起不少民怨。本書想就此重要議題分析相關案例,幫助納稅義務人瞭解國稅局及法院對「實質課稅原則」的看法及其如何運用,以減少訟累。
個人曾在台北地檢署擔任檢察官多年,參與許多司法審判實務,後來轉換跑道擔任律師,從一件一件為客戶服務的案件中,我深深地體會到「預防重於治療」的道理,若大家在事先能多瞭解一點稅捐機關及法院的實務看法,未來定可減少爭議,因此我平日藉辦理稅務案件之便,陸續蒐集案例,本書收錄的案例大多為實務上經常重複發生的情形,或是當時發生之著名案件,希望能儘量以深入淺出的方式,向大家說明複雜的稅捐法律關係。
本書之成,要感謝常在國際法律事務所所有參與的律師,大家平日從事法律工作均十分繁忙,還要抽空撰稿,尤其本所孫依玲律師及吳怡箴律師,她們兩位同時具備國內律師及會計師資格,故特別請她們協助校稿,確認最新法規及函釋。本書規劃多時,希望慢工出細活,能為各位讀者提供一些在財務及稅務規劃時的幫助。
合夥律師
孫小萍
103年5月
於常在國際法律事務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