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注重學生的主體性──PBL的6C閱讀策略教學設計
《非讀不可》這本書的出版,剛好趕上了臺灣國文教學界「翻轉教室(課堂),flipped classroom or flip teaching」的風潮!
這一兩年來,「翻轉教室(課堂)」的課室教學活動在臺灣教學界極受注目,儼然形成一股熱潮。實際上其中心概念承襲自日本「佐藤學學習共同體」:重視課室中教師與學生同為「要角」,不能偏廢雙方的主體性,與傳統國文教學大部分是「教師賣命講授,學生認命聽記(或心不在焉、置若罔聞)」的一主一賓,大異其質。然平心而論,「佐藤學學習共同體」之精髓,與美國十九世紀學者約翰‧杜威(John Dewey,1859-1952年)所倡導之「兒童中心說」主張「教學方法的實施應緊扣學習中心──兒童」,宗旨相襲,歸途一致;杜威反對傳統的單一知識灌輸和機械訓練,強調讓學生從實踐中學習(以今天的流行術語來說,即是「從做中學」)。
進一步思考,由國文教學領域對文字精準度的要求而言,「翻轉」一詞實為不妥,「轉」無疑義,可解釋為「轉化、調整」;「翻」則有「顛倒、倒反」之意。然試問:教學內容、授課方式或流程調整可矣,如何顛倒、倒反?長期以來,眾多國文教師在課室中兢兢業業,亦經常提問,但因趕課壓力或不習慣等待學生回答而自問自答,其中卻不乏將學生分組,給予討論時間,令學生提出口頭報告的教學者。換言之,以學生為學習主體的概念,許多教師老早就在實施,而flipped一詞,更重要的中文意譯是「輕彈、翻閱」,在美國俚語中更有「使之激動、使之高興」的意思。如果flip翻譯成「翻轉」則須加上「over」,學習假使over,豈非「結束」或「完蛋」?
如此說來,「flipped classroom or flip teaching」的要義,應是教師教學時略施技巧推動學生歡喜地學習,使之情緒昂揚、興奮,對於課堂學習有所期待!而且此一教學概念之實施,絕非明星學校的專利,任何高中或高職皆可操作,端視教師如何設計教學活動以適應自己所教的班級,帶領學生「從做中學」,使學生成為課堂中的重要參與者、表現者,而教師是課程設計者、推動者,非唱獨角戲之人!是故,筆者以為:寧可直接採用英文「Flipped」,加上「教室」二字,應該比較妥適。在此全民越來越講究英文學習之際,「Flipped教室」實在不必擔心國人不懂。
那麼,在課堂上實踐操作閱讀教學時,如何略施技巧使學生成為課室中的主要角色呢?筆者幾年前曾經出版《閱讀的策略》一書,書中以6C策略作為主軸,融入國語文教學設計流程中,獲致極大回響!因此本書在此基礎上,苦心孤詣的以十三篇國、高中課文為例,運用「聯結、合作、團體、反思、評論、延伸」等策略,仔細設計了具體、活潑、可行的國語文閱讀教學活動,以問題思考為導向(PBL),希望提供國語文教師參考,幫助學生成為課室中的主角,學習如何透過文字脈絡,掌握邏輯思考的訣竅,以提升閱讀素養,因應未來的閱讀教學發展趨勢,成長為能夠獨立判斷、具有中心思想的人!
身為文學及國語文教育工作者,長年關注國家的教育發展與全球趨勢,姑且不論十二年國教的政策會把學生帶往何種境地,教師胸有成竹,學生樂在思辨與閱讀,家長及社會大眾想必是樂觀其成的吧!《非讀不可》正是提供了讓教師成竹在胸,讓學生歡喜思辨的閱讀教學管道!
潘麗珠二○一四年十月寫於中正品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