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台大森林系系友陳文彬先生畢業後在中學任教,雖然沒有直接從事森林相關工作,但仍時時刻刻關心台灣之森林生態。1997年從高中教職退休後,旋即擔任陽明山國家公園之解說志工,迄今已過了十七個寒暑。
透過擔任解說志工,期許國人在遊山玩水之餘,更能認識周遭的所有生命,培養珍重生命的情愫,打從內心愛它,不讓它們受到傷害,珍惜對大自然的觀察與感動,進而維護完整的森林生態。
陳先生在解說工作之餘,將野外生態觀察的成果仔細記錄下來,依台灣植物誌第二版(Flora of Taiwan, Second edition)的科序編著《新草山驚豔》一書,於2005年1月自行出版,作為解說志工之參考書籍。之後更不斷擴充增訂,於2011年12月出版《細說台灣原生植物――北台灣》一書,由書林出版有限公司發行。由於內容豐富詳實,圖片精美清晰,廣受解說志工、老師和一般民眾與學生歡迎。然而,有眾多讀者反映,內容不應局限北台灣,更應擴及全台,才符合大家的期待。於是他再接再厲,終於在2014年完成本書《看見台灣原生植物》,跟大家見面。
陳先生治學嚴謹,態度誠懇執著,敬畏大地,崇尚自然,野外觀察,鉅細靡遺,字裡行間常可呈現他的獨見,例如蕁麻科的密花苧麻,往昔的記載為單性花,雌雄異株,但他發現有雌雄同株者,鼠李科的桶鉤藤往昔的記載為單性花,他亦發現有雌雄同株者,且為雌花先熟型,可見植物常有多樣性的面相。
本書內容詳實,圖片精美清晰,畫面中的重要部位均以中英文標示,是一本野外植物觀察比對的好書,很適合於解說志工、野外植物觀察活動的民眾和學生從事自導式學習。因本書附有英文解說,更適合國內外生態旅遊家,深入探索台灣原生植物的眾生相,欣賞台灣生態之美。
台灣大學生命科學院名譽教授
黃增泉
於2014年
出版說明
理想的植物圖鑑
坊間的植物圖鑑琳瑯滿目,多采多姿,但論到實用,則大多有所不足。作者若非植物專業背景出身,也許版面編輯美觀,但對植物的專業描述常有所欠缺,甚至訛誤。若是植物學者編纂的,內容學術專業上固然沒問題,但所拍攝的植物照片,常常不夠好。此外,無論美編人員或植物學者所編纂的圖鑑,往往每種植物只提供一張圖片。若是秋天拍的,我們春天看到植物的外貌也許就和書上呈現的不太一樣。許多照片更是有樹無花,有花無果,只呈現作者在野外觀察當時的樣貌,而植物一年四季,以及從小到大都會有不同的樣態。因此我常想如果能透過長期觀察記錄,把每種植物從開花、結果,老、中、青的不同風貌在一本圖鑑中同時呈現出來,讓讀者在不同季節在野外觀察植物時,都能方便比對,則善莫大焉。
幾年前我帶領台北龍安國小生物營的家長做學校周遭植物普查,在上網查詢時偶然發現陳文彬老師為公教人力資源中心所做的庭園植物介紹。不止文字敘述非一般的圖鑑所能及,圖片說明更是特別精采,除植物整體外觀外,大多附有花果葉的特寫,並在植物重要部位上加註中英文術語,極具教育意義。這正是我理想中的植物圖鑑。因為知道陳老師在陽明山國家公園擔任解說員訓練講師,於是透過陽明山國家公園管理處詹德樞副處長和他聯繫,請他以《新草山驚艷》為基礎編寫《細說台灣原生植物──北台灣》,我則負責提供植物的英文名稱 (common name),協助校訂英文索引,希望對從事翻譯、英語教學的人士也有參考價值,這都是比坊間類似植物圖鑑進步的地方。該書出版之後,極受歡迎,不到三個月就再版,可見所有的努力功不唐捐。
《細說台灣原生植物──北台灣》以來,常有讀者詢問是否能出版涵蓋全台灣常見植物的圖鑑。於是我們商請陳老師再著手整理一本精簡的台灣常見植物圖鑑。此外,考量外籍人士想要認識台灣植物之需求,對外賓以英文導覽介紹植物的書,市面上尚付之闕如,因此,我們針對書中每種植物特別提供簡短的英文簡介。英文簡介主要係由我任教師大翻譯研究所碩士班的高材生James Friesen撰寫,我負責校訂。希望這樣一本同時以中英呈現介紹台灣植物的小圖鑑能對愛好植物的讀者,特別是學校教師、解說志工,以及日漸蓬勃的生態旅遊有所幫助。
蘇正隆
台灣翻譯學學會前理事長
台灣師大翻譯研究所「筆譯專業」教師
書林出版公司 發行人
作者的話
本書可以說是拙作《細說台灣原生植物――北台灣》的延續版。該書於2012年12月出版,感謝讀者的支持與厚愛,不久旋即再版,在此謹向幫助過我的師長與伙伴表達衷心謝意。該書的發行人,書林出版公司的董事長蘇正隆教授係前台灣翻譯學會理事長,對自然科學特別具有濃厚興趣,舉凡動植物、生態、地質無不涉獵,他就讀台灣大學外文系時,就到植物系修過課,也曾任台北市龍安國小生物營營長,經常擔任生態解說志工。本人曾應邀聆聽他在台北市溫州街殷海光故居精彩的植物生態解說,也獲知他2013年遠赴海外演講「校園植物」,所以他也是熱心生態解說的工作者。拙作《細說台灣原生植物――北台灣》出版之後,許多讀者向出版社反映,該書籍厚重,應分成數冊,以方便隨身攜帶到戶外比對;也有家長用該書來親子教學,但發現有些居家附近的植物書裡竟然找不到;內容僅是北台灣,那麼中南部呢?由於以上種種讀者建言,蘇教授囑咐本人繼續寫下去,而且應從身邊周遭最常見植物開始,如榕樹、茄苳、相思樹等,此外高山峻嶺,天邊海角,離島的蘭嶼和綠島等植物,應該盡可能納入。
本書中有一些與前書重疊的植物,是因為有重新詮釋的必要,例如鼠李科的桶鉤藤,筆者實際生態觀察時,發現它為雌蕊與雄蕊異時成熟(dichogamy),且屬於雌花先熟(interfloral protogynous)植物。有些是為了方便讀者作類似植物的比對,例如雞屎藤與毛雞屎藤、山菊與台灣山菊、台灣石楠與台灣老葉兒樹、東瀛珊瑚與桃葉珊瑚等。本書裡,有關被子植物花的敘述部分,敬請讀者參閱拙作《細說台灣原生植物――北台灣》內的〈花事知多少?〉,礙於篇幅,本書不再重複贅述,另外則增寫「植物的葉子」。
「一枝草,一點露」,深具哲理,訴說生物求生存的權利,對人來說,大家赤裸裸來到這個世界,無分地位權勢,生存條件一律平等,對植物亦復如此,不應該以自己狹隘的眼光,把某些植物稱之為雜草或雜木。
近二十多年來,由於分子工具的進步和普及,電腦速度提昇,分子系統學(molecular systematics)引領植物分類新風潮。傳統的分類學(taxonomy)主要探討的是描述、鑑定、命名和分類,而分子系統學則期望在達成傳統分類學的目標外,還希望能重建譜系關係(phylogeny),物種的演化歷史和親緣關係也將逐步解密,因此系統分類學將有嶄新的面貌。本書的編排,仍然按大家熟悉的傳統分類學,依台灣植物誌(Flora of Taiwan, Second Edition)的科序編排,但在分子系統學(molecular systematics)的分類系統裡,根據APG(Angiosperm Phylogeny Group),科和屬有更動者,附加在後,並用不同的顏色顯示,以供參考。
最近台灣興起生態旅遊,大量國內外遊客湧進台灣城鄉山林間,欣賞台灣民俗和山林生態美景。在網路上常見遊客旅遊台灣舒發內心的感動文章,指出台灣之美包羅萬象,其中有人們臉龐上散發自內心的善良之美、純樸之美、友善之美,以及山川峻嶺之美和豐富生態之美。我國現在正值發展觀光旅遊,更需要一本讓國內外友人能看見台灣生態之美的旅遊書籍,因此附加英文解說更為急迫。蘇正隆教授有鑑於此,乃極力發揮其外語專長,本書英譯部份就是由蘇正隆教授指導他的外籍研究生擔綱,本書於焉誕生。
本人能力有限,拍攝植物生態非一己之力可及,好在有熱心伙伴和好友的傾力支援。李成華、陳進德、呂碧鳳、李蓉生、李碧鳳、林靖汾、林慧容、蘇秋菊、李繼瑛、鄭米惠等十位老師,艱辛攀登各處山區捕捉植物生態畫面,慷慨提供本人使用,內心之感激誠難以筆墨形容。內人蔡月英老師經常陪伴本人爬山涉水,記錄標的位置,還幫忙校對文稿,不辭辛苦,從無怨言。謹向以上諸位表達十二萬分的敬意與謝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