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的設計,已是台灣文化史的一部分。
──金馬、金鐘、金鼎、金蝶獎得主,一九六九迄今,以圖文陳述作品概念與設計初心
只要看見台灣,你一定看見過霍榮齡!
──尹萍以報導文學的動人筆觸,回憶並見證台灣四十年來的重要藝文脈動
雲門舞集:雲門的海報,在繁忙的大城市中,能讓人抽離出來,讓人安靜,又能與舞碼產生聯結。
蘭陵劇坊:阿霍的服裝設計,其實就是一種裝置藝術,或者說是「軟雕塑」,是立體的。
新象:在燕尾和馬背之間的山牆中間,劃開一方天窗。台灣的傳統建築是她創作最重要的靈感來源和素材。
兩廳院:精采的、重要的,都在裡面,外表只要端莊樸素,翻開就能看出分量。
新舞臺:把畫面的邊緣當成假想中的門與簾。傳統與創新,在她不是口號,不是標題,是深入到骨髓裡的精神。
天下康健:雜誌視覺的靈魂是從她的窗口望出去的。她決定我們怎麼看,她當然是個里程碑。
故宮:精簡是一種美,足夠的局部放大是一種力量。汝窯青瓷,蓮瓣如雙手十指捧心,情意綿長。
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臺灣編織藝術和原民文物,在地性美學。
蘭陽博物館:勾繪出在地噶瑪蘭人文化,趣味性美學。
國家公園:它沒有事件、沒有劇情,卻是她真正用心用情的地方。所有美的設計,終歸要還諸天地。
阿霍自言,她是手工業時代的人。
傳統與創新,在她不是口號,不是標題,是深入到骨髓裡的精神。
堅持用手藝呈現創意,使她的創作,別人無法模仿。
這本作品集,記錄著一九七○年代以來,台灣的文化藝術蓄勢起飛,一群有夢想有熱忱的人,在各自的舞台達成了屬於他們的成就。而霍榮齡,這一位最經典、最具代表性的職人,她以平面設計行走江湖,再跨足到劇場、造型服裝、空間等領域,與數不清的舞團、劇團、出版社、藝文平台、政府機構合作,甚多是草創時期的相挺,她於繽紛的織錦上再添花,穿針引線,成功扮演了將藝文創作介紹給這個社會的觸媒,也塑造著屬於她的設計風格與標誌。
很多人常把一部作品的成就與榮耀盡數歸於創作者身上,此書的出版,更希望引領讀者來一窺那雙「看不見的手」。尹萍以報導文學的筆法,將阿霍四十年來的成績,整理成極具故事性的生動文字,飽覽四百餘幅作品之餘,更共同見證(或回味)了那個美好的創意年代,精微地體現了設計師付出的心血點滴。
面對各種不同的業主與案子,阿霍的成品常常超出委託人的期待;也因為她對每件作品認真對待的真心實意,一路走來幫助了許多的人,書中如此龐大的作品量,包含著這段路上所結下的善緣。
此書封面是青藏高原上的一座鹽湖,由白到灰到黑的漸層,像極她的手染手作精神,也表現出她低調再低調的個性。此書費時二年完成,為求精準呈現,每一幅圖片經過無數次的修色,並親自帶著校稿請每一位訪談人一一確認。
陳玉峰說:「時間總是站在她的視窗邊,她設計的成品就是愈陳愈香、經久不膩,愈久愈耐看。」
這樣一位設計師的作品,值得你的「凝視」!
名人推薦
遠流出版公司董事長王榮文、名導演王小棣、聯合晚報發行人黃年、雲門舞集創辦人林懷民、雄獅美術創辦人李賢文、台灣生態權威陳玉峰、劇場工作者童乃嘉、名設計師靳埭強、藝術家霍鵬程專文讚譽推薦
王榮文:她四十年來參與文化機構的設計工程,實已成為台灣文化史重要的一部分。
王小棣:她是異常精確的,刁鑽繁複,充滿了各種細節與張力。
黃年:在這些巨月如雲門、蘭陵……的旁邊,霍榮齡就是那顆耀眼奪目的孤星。
林懷民:泡一杯茶,對著圖像凝視是阿霍設計的姿態。她的設計也因而使人凝視。
李賢文:她將東方纖細情感,毫無窒礙地融入西方設計邏輯中,使其作品既現代又東方,既抒情又前衛。
陳玉峰:阿霍的設計,總是開天闢地的格局,無論如何的小品,她老是可以撐出形而上的無限。
童乃嘉:阿霍自稱是「手工業」時代的人,就像是在畫布上刷過去的筆觸,人會留下感情的韻味。
靳埭強:阿霍在台灣設計發展史上的重要位置和貢獻,我是一個生活在同代的見證者。
霍鵬程:成功的設計者一如榮齡,能夠正確地描述並傳達文化藝術工作者的作品與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