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瀏陽河畔俊少年
童年時代
瀏陽河,
彎過了幾道灣,
幾十里水路到湘江,
江邊有個什麼縣?
出了個什麼人?
領導人民得解放……
這首久唱不衰的民歌,響遍神州大地,大江南北,使瀏陽聞名遐邇,令人神往。
瀏陽地處湘贛邊界,始建於東漢建安十四年(公元二○九年),位於湖南東部,周圍自東至北依次與江西銅鼓、萬載、宜春、萍鄉及湖南省的醴陵、株洲、長沙、平江等八縣市為鄰,瀏陽境內群峰挺拔,山川交織,名勝棋佈,資源豐富,人民勤勞勇敢。山麓竹海如雲,松濤翻滾,山頭有田疇湖泊,平坦如鏡,歷史上常為義軍安營紮寨之地。
古老的瀏陽河貫穿東西部,它從湘贛交界的九嶺山發源,沿着東部逶迤跌宕的山勢,滾滾向西奔流,以百折不撓之勢,穿峽谷,跨險灘,繞群峰,水清,灣奇,蜿蜒曲折地流經縣城,直瀉入長沙,匯入湘江,奔向煙波浩渺的八百里洞庭。
瀏陽物華天寶,令人神往。豐富的物產,除農、林、牧、副、漁外,還有品種繁多的土特產。鞭炮、煙花、相思鳥、菊花石、夏布、豆豉等,大都久負盛譽,馳名中外,其花炮始於唐代,已暢銷全世界一百多個國家和地區,有「瀏陽花炮響天下」、「中國煙花之鄉」之佳話。產於永和鎮的菊花石,早在一九二一年巴拿馬萬國博覽會上就榮獲了金質獎牌,有「全球第一」之美稱。
瀏陽是一方神奇的土地,人傑地靈,更令人心往神馳。歷史上,這裏曾是烽火四起、義旗高揚的農民暴動多發地區。進入近代以來,相繼爆發了「徵義堂」起義、萍瀏醴起義等較大的農民武裝鬥爭,先後湧現了維新變法「戊戌六君子」之一的譚嗣同,任自立軍諸軍督辦、發憤「權大節、倡大難、行大改革」的唐才常,「三湘二傑」的湖南第一任軍政府正、副都督焦達峰(曾任同盟會聯絡部長)和陳作新等一批傑出的愛國志士,他們都由這片熱土哺育成長。
這裏又是湘贛革命根據地的中心地區。一九二七年,毛澤東率秋收起義部隊在瀏陽文家市會師;紅一方面軍、紅十八軍先後在瀏陽的永和、小河成立;中共湘贛特委、湖南省蘇維埃政府曾在這裏駐留辦公,在長期艱苦卓絕的革命鬥爭中,經過血與火的洗禮,湧現了一大批瀏陽籍的無產階級革命家和軍隊高級將領,如胡耀邦、王震、宋任窮、王首道、張啟龍、楊勇、李志民、唐亮、孔石泉、張藩、李貞、彭珮雲等。他們都出生在這片神奇的熱土上,喝着瀏陽河水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