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序
旅美長笛家潘宗賢為台灣這50年來長笛發展最優秀的中堅份子之一,他與留學法國的黃善聖組成三重奏演出,同時合作翻譯這本《當代長笛》,作者是長年任教於巴黎高等音樂與舞蹈學院與巴黎高等師範音樂學院的阿爾托教授(Pierre-Yves ARTAUD),令我以及許多老師、演奏家們驚嘆不已,肅然起敬。
長笛大師阿爾托不僅在歐洲的教學領域上成就非凡,更藉由他的日本、韓國、中國、台灣,以及東南亞的學生,在亞洲各地開枝散葉,影響深遠;同時,他在組織室內樂團與實踐新音樂的創新,在法國為演奏現代音樂最具代表性的先鋒人物之一。
自從貝姆(Theobald Bohm)在十九世紀中葉革命性地改變了長笛的機械結構以來,長笛的演奏技巧日新月異,發展迅速,長笛也成為最受世人喜愛的木管樂器;進入二十世紀,人類在歷經兩次的世界大戰衝擊之下,歐美的藝術創作,不論在文學、音樂、戲劇、美術、舞蹈、建築等的思維與傳達,以及哲學、醫學、科學等領域快速交流與沖激之下,面對如此前所未見的劇烈變革,現代音樂在二十世紀五零年代後也展現出新的藝術風貌,同時回應了歐、美、亞的迅速連結、交流、融合,乃至於分歧,開始上至宇宙、下至內心的深層探索,挖掘天地人間的真相。
而半世紀以來,台灣的長笛樂界也趨開花結果,枝葉茂盛,演奏能力越來越高,見識廣闊,許多著名國際大師親蒞台灣後,也屢屢極為稱讚推崇,這些都是許多優秀中堅份子大家共同努力下的成果,加上台灣現代作曲家們傑出的作品相映相成,如今,更加上了這本現代長笛新指法記譜方式的教學課本。
現代音樂作品有如過江之鯽(1950年~2015年),其中不乏許多令人驚艷的偉大作品,但是鍛鍊新技巧的教學素材與熟悉、新記譜方式的練習用書,卻比較缺乏;阿爾托教授編輯的這部作品,填補了這方面的空缺,提供老師及學子們相關的參考及訓練,都在這本書中有良好完整的呈現。
這本書的出版,讓我們體驗了長笛的多元性的聲音層次與技術變化,拓寬了長笛的施展能力及表現力。在此謹向潘宗賢和黃善聖兩位譯者的謙和、用心、辛勤與善行表達我最深的敬佩。
行禮合掌
樊曼儂2015.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