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幻輪瑜伽的基礎介紹
Yantra(幻輪) 為梵文,和曼達拉(壇城,Mandala)一詞一樣,它有可能表示的是一個幾何圖形;但它的藏文翻譯「楚闊爾」(trulkhor) 還有著「身體的動作」18 的意思。動作有很多方式:這就是幻輪瑜伽的涵義。事實上,動作會幫助協調和引導我們體內的「氣」或者生命能量。
什麼是幻輪瑜伽?
在藏傳佛教傳統中存在著多種幻輪體系,每一種都跟某一個密續體系相關聯。例如,在薩迦派傳統中,最為著名的一個就是與教法中的道果法弟子釋(Lamdre Lobshed)19 相關的幻輪。這個幻輪,最初由大成就者毗魯巴(Virupa,大約10 世紀)傳授,被不空金剛(Amoghavajra,大約11 世紀)作為金剛瑜伽母修法的輔助修法傳入西藏。不空金剛是一位印度大師,他在西藏停留一段時間並和西藏人一起翻譯梵文經文。
不空金剛還將大成就者當巴桑傑(藏語Nagpopa,音譯「那波巴」)所教授的教導與勝樂金剛續(Cakrasamvara Tantra) 相關的幻輪瑜伽傳到了西藏,「那波巴」又被稱作「Kanha」或者「Krsnacarya」(黑天察,大約11 世紀),其本人也是該密續的偉大修習者。
最初,這些體系以及所教導的練習很少,後來在這些大師的經驗基礎之上得到了擴大和發展。時輪金剛(Kalacakra) 是密續傳統最初的幻輪瑜伽,也同樣被該密續體系中諸如布頓(Puton,1290-1364) 和多羅那他(Taranatha,1575-1634) 大師所發展。在近代,尤其是由於蔣貢康楚仁波切( Jamgon Kongtrul Rinpoche,1813-1899) 的努力結果,被稱作「交祝」( Jordrug)20 的時輪金剛幻輪瑜伽廣為流傳。
在其他西藏宗派中,也被發現存在著各種不同種類的幻輪瑜伽。噶舉巴(Kagyupa) 體系主要是運用勝樂金剛傳統中的那洛六法(Six Yogas of Naropa)。在寧瑪巴體系中,近代廣為流傳的幻輪體系之一與吉美林巴尊者( Jigmed Lingpa, 1730-1798) 的龍欽寧體系統相關。由於所有這些密續系統都對非弟子保密,而幻輪又與這些密續相關聯,主要是為了發展與圓滿次第(Dzogrim) 相關的拙火修法,它們也同樣是被保密的。
這裡所講授的幻輪瑜伽體系被稱作「涅達喀舉」(Nyida Khajor)。藏文中,「涅達」(Nyida) 的意思是「日與月」,而「喀舉」(khajor) 的意思是「和合」。這是毗盧遮那最初傳授教法時用的名字,他是西藏的一位偉大的大士,是蓮花生大師最為重要的弟子之一。毗盧遮那跟隨著蓮花生大士,應赤松德贊(Trisong Deutsen,742-797) 國王的邀請,也來到了西藏,之後他成為一位非常重要的譯師,將很多大圓滿的經文由烏金文翻譯為藏文。毗盧遮那尊者由蓮花生大士那裡接受了幻輪瑜伽的傳承,而蓮花生大士則是從大成就者宏卡拉21 那裡得到的教授。
幻輪瑜伽由此被毗盧遮那傳給了很多弟子,比如大譯師玉紮寧波,並一脈傳承到我們這裡。這就是這個教法的傳承。除了毗盧遮那的著作,還同時存在著一個幻輪瑜伽的口傳系統,這個系統結合了老師的解釋,來幫助人們理解原始著作內容。我主要是從我的叔叔多登.鄔金丹增那裡學習了幻輪瑜伽,他是一位瑜伽士以及一位優秀的幻輪和大圓滿的修習者。我來到義大利幾年以後,人們開始對密續和西藏瑜伽感興趣,所以我就開始給這些有興趣學習的人教授幻輪瑜伽22。
「瑜伽」是一個梵文詞彙,在藏文中被翻譯為「naljor」。「瑜伽」的原意為「和合」,而「naljor」真正的意思是「本初狀態的體驗」。在藏文中,「nal」的字面意思為「最初的」或者「真正的」;「jor」的意思是「發現」或者「擁有」這個狀態。因此,「naljor」一詞的真正意思是要發現我們真正的狀態。
在幻輪瑜伽的修法中,我們要運用身、語、意。我們以身體做出動作來擺出各種姿勢;語或者能量層面,我們則運用被稱作「修氣」(pranayamas) 的呼吸技巧;在心意上,我們集中注意力或者進行觀想,以超越散漫的念頭和判斷。以這種方式,透過身、語、意的同時運用,我們就具有獲得真實體驗的可能性,也就是獲得一種對我們的本初狀態的瞭解。這是幻輪瑜伽中,「瑜伽」一詞的真正涵義。
當我們談到身、語、意時,必須要瞭解「身」是最容易去掌握的,因為它與物質層面相關。這個物質的身體能讓我們看到和觸摸到事物,因此它是一個非常具體的、可以用來獲得在某個層面上瞭解的工具。為了要獲得更深一層的瞭解,就有必要在「語」或者能量的層面做出努力;但是,更為重要的仍然是心的層面。
幻輪瑜伽的獨特性
在瑜伽中,心就像是國王,而能量可以被比作大臣,身則是臣民。顯然,心比身和語更為重要。然而,身體的動作和姿勢也很重要,因為如果我們不能控制身體,就不能控制能量;而如果我們不能控制能量的話,就不能控制心意。因此,在這個意義上講,心依靠於能量,而能量依靠於身體。瑜伽平衡了這三門,首先通過動作和姿勢作用於身體,有助於幫助協調能量。在幻輪瑜伽中,有許多姿勢跟哈達瑜伽(Hathayoga) 中的姿勢頗為相似,然而,它們的練習方式卻不一樣。幻輪瑜伽中姿勢不是主要的;重點是動作的次序與呼吸的配合,以達到某個姿勢。動作和姿勢兩者都要在一個有限的時間內完成,四拍23 為一個基本節奏。
毗盧遮那的幻輪瑜伽包括了108 個練習動作24。其核心部分被分為五個系列,每個系列都有它特有的呼吸技巧或者修氣方法,用來幫助控制氣能量。五種主要的氣的練習對應於這五個幻輪系列。在做這些練習之前,要做一些準備動作。當我們剛剛從一位老師那裡學到一個與氣能量相關的練習時,並不能確信是否做的正確。因此,在幻輪瑜伽中有與八種呼吸模式相關的八式前行動作。如果我們學習了這些被稱為「龍桑」(Lungsang) 的八式動作並進行了充分地練習的話,那麼我們就不會在做氣的練習時出現錯誤,因為我們已經知道如何正確地控制呼吸。
另外,還有兩個系列的五式動作可以精確地協調我們的能量:「次炯」(Tsigjong) 和「薩度」(Tsadul)。這一共18 式動作,即一個八式動作系列和兩個五式動作系列,被稱為前行練習。在我們學習了這些之後就能開始核心的練習了,那就是五個系列的幻輪瑜伽和五種氣修法。
基本上,所有這些修法都會幫助我們協調日常生活中的呼吸。我們都知道怎麼吸入和呼出空氣,但是通常都沒有按照正確的方式進行,因為呼吸和心意相關,而我們的心意常常是紊亂而迷惑的。如果我們觀察對比一個非常憤怒的人和一位非常平靜而沉著的人就會發現,這兩種處在不同心裡狀態的人,其呼吸狀況也不一樣。這就是為什麼有必要協調我們的呼吸。在瑜伽中會說:生命是呼吸,因為當我們誕生下來的那一時刻開始,生命便有了呼吸。當我們呼吸停止的時候,我們的生命也就結束了。據說瑜伽修行者可以長壽,因為他們懂得如何協調呼吸。
為了達到這個目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方法是修習「空巴卡」(kumbhaka)的練習25,這是一種特殊的持氣方法。當我們經常而正確地進行這項練習,「空巴卡」就會幫助協調我們日常生活中的呼吸,我們因此不會再被紊亂的思想和情緒所左右。
毗盧遮那的幻輪瑜伽屬於大圓滿傳統。大圓滿的方法不同於無上瑜伽(Anutaratantra) 的方法。密續的方法是轉化,而顯宗教授的是出離。例如,在顯宗教授中情緒(煩惱)被稱作「毒藥」,因為如果我們任由自己被情緒所左右,就會製造很多麻煩和負面的業力。因此我們必須要透過放棄產生這些負面影響的因,來控制我們的存在。然而,在密續中,「毒藥」能被轉化,因為情緒(煩惱)的真正本質是能量,是我們真正狀態的一個面向。
阿底瑜伽(Atiyoga) 或者大圓滿教法主要存在於寧瑪巴傳統中。「Ati」在烏金文中的意思是「本初狀態」;「yoga」的意思是「體驗」或者「瞭解」。大圓滿特有的方法不是基於轉化的原則,而是自解脫,因此在這裡並不需要觀想本尊。由於毗盧遮那的幻輪瑜伽屬大圓滿教法的阿底瑜伽,它不像密續修法那樣要自觀本尊,而是要透過叫做「空性層面」(tong ra) 的方法來觀想氣脈和脈輪(chakra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