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輕小說展
永不說再見

永不說再見

可購買版本(1)

  • 定價:280
  • 優惠價:9252
  • 本商品單次購買10本85折238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內容簡介

當疾病叩門  身體與內在的自我療癒對話

  承繼《疾病的隱喻》,一本感人的家族書寫,溫馨的疾病文學,更是以詩畫互文見證生命韌性的生命寫作~

  人是害怕死亡的。
  我們研究出無數延長生命的方式,卻仍無法克制對死亡的恐懼。
  面對恐懼,書寫是最好的療癒。
  當代傑出詩人--龔華,多年前罹患乳癌,在醫療尚未開花結果、資訊封閉不流通的年代,得癌症,彷彿宣告死刑。但是她並未被疾病擊倒,反而重拾文字的熱情,寫下一篇篇生活點滴,用文字證明:生命,才正要開始。

  劫難之後,我們仍可揮灑生活的色彩。
  藉由文字,為社會注入一點希望,撫慰每個恐懼的心靈。

本書特色

  本書為龔華二十餘年的抗病歷程,她的散文真摯、優雅,搭配詩作與親手繪製的色稿圖像,展現美麗堅強的生命意志。

  抗病心路歷程首度公開,獻給為生命努力的你/妳。
  優美的正向文字,為人生注入滿滿的生命能量。
  作者親手繪圖、親筆寫文作詩,向生活中的細緻與美好致敬。
  結合文字與藝術的療癒處方,轉喻疾病和苦痛。
  承繼《疾病的隱喻》,超脫心理上的恐懼,書寫更溫暖的記憶。

文學界真情推薦(依姓名筆劃排序)

  宇文正 聯合報副刊組主任
  羊憶玫 中華日報副刊主編
  翁誌聰 臺灣文學館館長
  須文蔚  詩人、東華大學華文文學系系主任
  張默 詩人、創世紀詩社創辦人之一
  瘂弦  詩人、創世紀詩社創辦人之一

醫界療癒推薦(依姓名筆劃排序)

  王惠暢醫師 醫界權威,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外科部顧問
  陳玉枝 前臺北榮總護理部主任
  曾令民醫師 醫界權威,臺灣同心緣乳癌關懷協會理事長

來自文學界與醫學界的溫暖留言

  因為作者親身經歷的生命衝擊領悟,與生俱來觀察入微的細膩心思,悲天憫人進化為積極助人的胸懷,再加上絕佳的優美文筆詩句及插畫,才能成就這美麗的文章和詩篇。我沉醉在其中,也希望所有病友及家屬能從中感悟生命內在的悸動和從病中蛻變所生的喜悅。──王惠暢醫師 醫界權威,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外科部顧問

  龔華的抗癌手札,同時是她重回文學山林的行旅。在傷口癒合處,開出幽幽的蘭花。──宇文正 聯合報副刊組主任

  龔華喜歡「爬格子」,但老天不允許她隨意發想,硬要她品嚐癌病,體驗苦痛;於是她邊治療邊寫,感從身受,也藉由文字逐步開啟內在的靜定、勇氣、喜樂與智慧,終至通過試煉,平安過關。「用愛,安放人生每一幅波瀾」,龔華如實與大家分享《永不說再見》。──羊憶玫 中華日報副刊主編

  走過生命幽谷,面對癌症的百轉千迴,以親身經歷書寫,從至親家人的愛到對病友的關懷,字字句句真誠感人。因病破繭,為愛堅強的詩人龔華,至情至性令人動容。──翁誌聰 臺灣文學館館長

  以文學藝術之美,融滲智慧心靈之淬鍊,實現健康人生之典範。──陳玉枝 前臺北榮總護理部主任

  龔華用浪漫詩畫療癒苦痛,《永不說再見》既是感人的家族書寫,溫馨的疾病文學,更是以詩畫互文見證生命韌性的生命寫作。──須文蔚  詩人、東華大學華文文學系系主任

  龔華將個人親歷病痛的心路化成文字,讓人感受到她所蘊含的生命智慧。──曾令民醫師 醫界權威,臺灣同心緣乳癌關懷協會理事長

  龔華長時間以愛、以夢寐、以詩意轉彎的金句,契刻隱喻迭出料峭不凡的繭居。──張默 詩人、創世紀詩社創辦人之一

  龔華的文字,在自然中顯示自內在的品格與情操,充滿熱烈的人生想望與祈願;流貫的氣勢、遙深的寄慨、樂觀的人生旨味,是她作品最重要的基調。賞讀時,令人興起一起歌哭、一起掙扎、一起歡欣、一起活著的感受。──瘂弦  詩人、創世紀詩社創辦人之一

  (以上依姓名筆劃排序)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龔華


  台南新營出生,輔大食營系畢業,文大中研所進修。

  經歷:
  貿易公司負責人,雜誌總編輯,「臺北榮總醫療品質管理委會會」民眾代表委員,「臺北榮總同心緣聯誼會」創始會長。

  現任: 
  乾坤詩刊社社長,小白屋詩苑社長,創世紀詩社同仁,中華民國新詩學會理事,臺灣同心緣乳癌關懷協會理事。

  獲頒:
  「散文獎」、「詩運獎」,「詩歌藝術創作獎」。世界文化藝術學院榮譽文學博士。美國傳記文學中心傑出女性。

  著作:
  《花戀》、《我們看風景去》、《玫瑰如是說》、《愛過》,等詩集、詩畫集、散文集,詩翻譯《鶴山七賢世界詩選》及《醜小鴨》繪本譯寫等,共十一種。

  *「繭居」:blog.sina.com.tw/kung/
 

目錄

推薦序一  用浪漫詩畫療癒苦痛  須文蔚
推薦序二  從病痛中體悟生命智慧  曾令民
自序 容許悲傷


輯一 人生,尚未走到謝幕
突如其來的晴天霹靂,讓心中那盆蘭花失了原本的朝氣,直到先生向我喊出一聲「阿呱……」,才讓我清醒了過來,找回失落的勇氣以及對生命的期待。

■ 職場驚雷,走向抗癌之路
■ 生命尊嚴,在疼痛的體悟中
■ 孩子,沒什麼好擔心的!
■ 重拾「舊愛」,彩繪生命
■ 未到謝幕的時候
■ 當歲月沉潛,傷口終將癒合

輯二 我也曾經軟弱過
暫別鮮豔的色彩,踏上癌症治療之途,儘管一度軟弱,過程中數不清的生命導師,鼓舞著我走向另一個重生的階段。

■ 我們都這樣走過
■ 我也曾經軟弱過
■ 願媽咪陪你們長大
■ 當醫師提出辭呈
■ 我們這些少奶奶
■ 綻放啊!女人花們

輯三 我們永不說再見
當生命走出迷霧,病後的人生更能體悟得失,唯有付出,這份愛才能無盡蔓延。

■ 當生命走到最後一哩路
■ 迎接人生,告別摯愛
■ 甜蜜的天堂夢
■ 我們永不說再見
■ 雨過天清
■ 活著,多麼美好!

附錄  蘭花地圖.詩作索引
 

推薦序一

用浪漫詩畫療癒苦痛
須文蔚 ◎詩人、東華學華文文學系系主任


  初識龔華,是在一九九八年夏天的國立東華大學,當時我仍在攻讀博士學位,趁暑假擔任青年文藝營的導師,而龔華熱心地協助營務,每次談起詩創作時,她成熟嫻雅的臉上總會浮現羞澀的緋紅,客氣地說:「剛剛重拾創作,請多指教。」雖然還沒讀到她的詩,但我猜測龔華會是以浪漫、少女情懷寫詩的作者。

  其後不斷閱讀龔華的詩、畫與散文,總暗暗竊喜地「確認」自己的觀點,她對文字極其虔敬,詩行間反映出的性情確實洋溢著浪漫情愫。但是和青年浪漫詩人有著極大差異之處,龔華總是以疾病、苦痛、招魂甚至於死亡為意象,很像知名文學評論者Anatole Broyard用以當作書名的隱喻「沈醉於我的病中」(Intoxicated By My Illness);把疾病當作一部文學作品,可以觀賞、批判與憎恨;有時甚至疾病與死亡作為一種轉喻,超脫心理上的恐懼,反而更深情地逼視、聯想以及轉換為情愛的話語,詩句因而具有治療的力量。

  事實上,促成龔華棄商從文的原因無他,正是一九九二年的一場大病,她鮮少提及細節,作為朋友也不好追問。讀新作《永不說再見》,才知道,當她獲知病情時,大兒子剛滿十五歲,小兒子才滿九歲,正是需要母親照顧的年紀。雖然她一度也無助過:

  當我被宣告為一名癌症患者,證實了是那種足以致命的惡性組織在體內生長時,如同大部分的病患一樣,除卸不下的是心性的頹喪。來不及實現種種生之意義,瞬間化為心頭的一片混亂,令人一時之間頹軟無力。

  但是不願意告別父母、丈夫、孩子、朋友與人世的堅強信念,讓她立刻堅強起來。

  一般人獲悉罹癌,往往從此消沈或恣意於生活享受,但龔華以為生重病像是得到嚴酷生活的特赦,要多浪漫、多瘋狂或多詩意都沒有關係,她一輩子都在壓抑自己的傻念頭,藉此解放了,少女時代寫詩的夢想成為生活的一部份,而最動人的書寫,莫過於毫不迴避地重新徘徊於病室,寫病與死。

  在〈花戀〉一詩中,龔華娓娓敘述一盆蘭花的來由,多年前一位罹患了絕症的愛花友人,在病中仍努力照料蘭花,當他知道去日無多時:

  病房氣味驅走的季節裡
  他含著一抹被夕陽落照浸染的目光
  蹣跚走下病床,硬把花瓶塞到妳懷裡
  「好好一盆花拿回家吧
  放在這裡沒人管會枯死」

  於是受託者照料著不再綻放花朵的盆栽,在蒔花照料時,不時懷想起花的主人,也懷想歲月的流逝,生命的凋零萎頓,因此嘆息道:「彷若現在活著的是他,而枯死的是妳」,展現出附著在花上的恆久與超越時空的愛意。

  美國當代知名女作家Susan Sontag在《疾病的隱喻》(Illness as Metaphor)一書中曾說:「看待疾病最誠摯的方式——也就是生病最健康的方式—-是根本不要去想它的象徵意義,拒絕把病擬人化。」然而,從病中走出的龔華,並沒有逃離醫院,反而到台北榮總一般外科擔任「同心緣聯誼會」會長,帶領乳癌病友互助團體,思索對抗疾病,重新整頓身心的新生活形態。在她的詩畫集《玫瑰如是說》中,我們可以看見文藝作為一種「治療模式」對她的重要性:

  昨日痼疾不時在漸遠的蟬嘶中隱隱發作
  闢徑上的芭蕉探首說故事的天空
  我渴望著葉影攀爬入秋的窗戶
  為殘留的青春遮蔭
  將古樸的歲月迴帶
  而響亮記憶正越過鐵鏽的欄柵
  潛入沒有名字的小屋
  邂逅詩畫裡的魂魄

  在這首絕美的詩當中,詩不只是用來追憶逝水年華,更要捕捉時光流轉中失落的美好,因此花繁葉茂的景色要「為殘留的青春遮蔭」,而回憶過往是要「邂逅詩畫裡的魂魄」。當龔華問道:「誰來執起素描的畫筆/生命空白處填補情節的遺漏」,相信是一種自我期許,更是一帖藥方,畢竟癌症並不是一時一刻的感染或是受傷所造成,與病患長期的生活態度有關,如果病中的朋友們能一起拾起筆,追索過去生活中失落的身影,相信定能「恣放來生癲狂的閒夢/玫瑰如是說」。

  所以當評論家或友人對龔華頻頻運用死亡的隱喻而顰眉蹙額,諸如:

  「迎白雲為幡
  行進一場招靈的儀式」
      ——〈風之魂〉

  「當你的身軀終於化為灰燼
  飄升成億萬年以外的星光」
         ——〈流星〉

  「當玫瑰花朵一瓣瓣飄落
  厚厚的掩埋了你」
         ——〈隧道〉

  作為一個把詩當作處方閱讀的讀者言,龔華詩中的死亡意象是她看似溫柔的文字中,對病痛與死亡最最頑強的一種對抗,用愛情、親情融入傷逝的情境中,反而讓恐懼消失,大寂靜中帶有別具風格的溫馨。在〈思念〉一詩中,她先以心電圖為意象,把臨終病人(至親?)往生的剎那寫成:「畢竟/波瀾還是退去/沙灘上躺著靜止的永恆」,此時,詩人用巨大的溫柔問道:「你是否感覺到/有人在你平坦的心上行走」?文字的撫愛適時切進一個本應絕望、哭嚎的冰冷空間,詩人用回憶童年的蹣跚學步的景況,譬喻喪親的困頓疑惑,當她說:「那是我/用你曾經教導過的步伐/雖然/我的腳步顯得十分零亂/還帶一點慌張」,讀者無異得到一種更為溫情的方法去面對死亡,雖然有徬徨,但仍有鎮靜地、蹣跚地追尋著記憶中的親情往前行。

  到了《永不說再見》中,龔華專注在蘭花的詩畫創作上,「唇萼相守/訴說生命無數」,成為核心的意象,透過一幅幅畫,一首首詩,以及詮釋作品的美文,娓娓道出龔華自身以及病友之間抗癌的動人生命故事,也讓我更認識了龔華在柔弱的外表下,原來有著如此堅毅、強健與悲憫的心志。特別是她提及在醫院當志工,陪伴病友的歷程時說道:

  何其有幸,我一直能廝守在這個時空的長廊裡;仿若來自上帝的奇異恩典,「病房探訪」中,或隱約或具體,領悟著生命的表層至底層,「心理支持」的互動之際,交會著更真實的痛苦或喜悅……。

  事實上,所有美好的蘭花也都會凋萎,陪伴所要經歷的生死衝擊,應當更甚於友情的溫暖,心情的轉化與昇華,唯有宗教、藝術與詩能提出解方。所以當讀到〈風蘭〉最後三句:「妳在危顫顫的潮濕裡/不知覺依然盛開/盛開」,那迴環複沓的盛開,無非要提醒人們要相信生命力比我們知覺到的更堅強。

  當代的醫療技術進步,讓人們得以延緩生命,擁有更大的力量去面對痼疾,但在一個無神論的時代中,我們卻又失去面對死亡與病痛的信仰與哲思,忌諱書寫疾病與死,反而成為一種風尚。所以當代疾病文學的代表性作家Anatole Broyard曾反駁道:「我認為語言、文字、故事、敘事,是保持人性最有效的方法。沉默不語等於是關閉人性之門。」《永不說再見》既是感人的家族書寫,溫馨的疾病文學,更是以詩畫互文見證生命韌性的生命寫作。感謝龔華能以浪漫詩畫療癒苦痛,她隱忍著痛徹心扉的恐懼,轉化出具有溫暖而宗教性的豁達理念與行動,為無數輾轉於生死的人們提出了難得的處方。

推薦序二

從病痛中體悟生命智慧
曾令民醫師 ◎臺灣同心緣乳癌關懷協會理事長


  本書作者龔華,從外表上來看,一點也看不出曾經是乳癌患者,她是一位積極、有活力又充滿熱忱的人,更是「臺北榮總同心緣聯誼會」創會會長。

  「同心緣」,對許多臺北榮總乳癌病友來說並不陌生,它是乳癌病友的關懷團體。臺北榮民總醫院自民國八十六年十一月二十三日承蒙當時外科部雷永耀主任,以及一般外科吳秋文主任、王惠暢醫師、曾令民醫師、何海珠護理長的協助,還有院方眾多醫護人員和社工師的支持,成立了「臺北榮總同心緣聯誼會」,在創會會長的努力下,「同心緣」陪伴許多姊妹走過罹病過程。感謝本書作者龔華,從同心緣創辦至今與同心緣的姐妹們走過十八年的光陰。為擴大服務範圍,「臺北榮總同心緣聯誼會」在各位志工姊妹及乳癌醫療團隊成員努力下,於二○一三年十二月轉型為「臺灣同心緣乳癌關懷協會」。

  現在,龔華將她個人親歷病痛後這一路走來的心路歷程,及對生命更深的體悟,化為文字與大家分享,我迫不及待的欣賞,品味她書中所蘊含的生命智慧,也更加佩服她的才華洋溢。

  乳癌患者剛開始面對疾病時,難免會有許多負面心態和失落情緒,並對未來充滿恐懼。因為有「同心緣」的支持與陪伴,讓乳癌病友們知道在抗癌路上並不是孤軍奮戰,有眾姐妹們一路相隨,一同克服對疾病的恐懼,逐漸變得勇敢、堅強。有了力量繼續向前邁進,創造人生的其他成就與快樂,活得更加精采、更加燦爛。
  
  「同心緣」就像一座燈塔,當癌友們茫然不知所措時,只要願意抬頭仰望,便可以看到的一盞明燈,一個心靈寄託、溫暖的所在,一個可以讓人獲得信心和勇氣的地方。少數乳癌病友,在被告知罹癌後,一時無法承受和面對,可能選擇逃避,但逃避不能解決問題,甚至因此錯過了治療的黃金期而讓病情加重、病兆轉移。

  目前乳癌治療日新月異,除了手術切除和放射治療外,還有不斷研發中的抗癌新藥,不但增加了病人的治癒機率,也大大提昇病人的生活品質,讓乳癌不再是癌症、絕症,而是一種慢性疾病。希望乳癌病友們不要放棄任何治療機會,在專業醫師的醫治下,勇敢對抗癌症。作者龔華接受治療至今已逾二十年,是一位成功的抗癌鬥士。作為她的見證人,非常樂意替她寫序,希望本書能夠鼓勵所有乳癌患者及陪伴的家人們。

自序  

容許悲傷


  生命窗景,難以永遠如春如夏,而四季變換的訊息,有凋零也有新生的氣息。我們容許悲傷,卻不容絕望。

  「繭居」裡有個格子,裡面擺放著幾樣與我近年來工作有關的小件,培訓證書、感謝狀、安寧課程認證、媒體報導、出席證、剪報篇章等等。

  這是我成立工作室之初,刻意保留的一方角落。其中有張病友會刊剪頁,頁面上的一張畫作,以紅土為顏料,畫在金屬板上。構圖粗看好似盤根錯節的一棵老樹,暗紅的筆觸線條,卻像是一條條糾結的血管,蠢蠢欲動,彷彿就要伺機「破繭」而出……

  暗紅色調,加上金屬板的畫板媒材,整張畫作顯得有些冰冷、沉重,與工作室的暖系色澤,有著相對落差,但那卻是我相當珍愛的一幅作品。

  ✿超越療癒,回歸文字與畫作

  還記得與這張畫作的畫家,是在一江街的藝廊結識。小公園裡的小小建築,圍起一堆藝術靈魂,收納著城市極邊緣的氣息。是個濛濛的夜,我好奇的翻了翻他的畫冊,感受到一股力道撞擊心口。那時,我必然十分多愁善感,自然也十分容易落入癌細胞如影隨形的陷阱,我不斷聯想起身體裡那個神秘又詭譎的角落。

  進一步了解,才知道畫家由遠地而來。初期作畫時,竟有這樣特殊經驗:學生時代在醫院的細胞標本陳列室,有機會觀看到人體癌變組織,震撼之下,他便將癌細胞的印象速寫下來。

  那時罹癌且身懷迷惑的我,正重新回歸文字與畫作,藉以尋求精神療癒、超越身體病痛的力量。畫家因癌細胞觸發的這系列創作中,我似乎也隱約感受到了某種漂泊的滄桑。我暗自驚嘆,原來,藝術之間的共通性,可以超越時空制限,投影出每個人的生命歷程。

  當下,我構想著一幅畫面,死與生的對抗,毀滅與重生的爭執;但在抽象與具象之間,如何呈現生老病死的生命意象?

  那時病友團體「台北榮總同心緣聯誼會」成立將滿一年,可說是癌友們提昇勇氣與信心的希望園地,也是我個人關懷工作路上學習的起程,便一時興起,決定以對生命的尊重、關懷為主題,請這位畫家融入我的構思和他的特殊體驗,作一張畫。

  ✿花的隱喻,生命的起承轉合

  畫家動作很快,沒多久就告訴我畫好了。我等著他送畫過來,他卻堅持要我到他畫室一趟。

  跫入畫室,才收起溼透的傘花,畫家一見到我,就指揮我站在畫架對面。那日,被雨淋濕的街道猶如一幅潑墨。我不自覺的還神遊在如詩如幻的美景裡,恍惚之間,畫家遞給我一朵好大的向日葵,說著還剩下最後一筆。他交代:「握好,不要動。」神情專注的停在預留的畫面空白上,做最後的描繪──以巨幅畫作角落邊緣伸出的一節細瘦手腕,和我手心裡握住的一朵向日葵鮮花,完成了這幅生命畫作。我看著畫面陷入沉思,這幅畫裡雖然有天使、鴿子的希望象徵、有醫生視病猶親的關愛,卻也布滿了許多不同人生階段的陰霾:從嬰兒的誕生,一路到死神的呼喚,有赤裸裸的生老病死,也有血淋淋的癌魔,在人生過程中神出鬼沒。

  我的視線慢慢由生離死別、癌魔的觸目驚心,移轉到那朵握在手心裡的向日葵……

  那時,街道上還織著厚重的雨幕,窗外沒有豔陽,手中金黃的向日葵卻依舊閃耀著自己的光芒。

  ✿用愛,安放人生每一幅波瀾

  自小,「爬格子」是我最大的興趣所在,後來進入職場,家庭,使我離自己的夢想越來越遠。

  一旦得知罹癌,如遭逢晴天霹靂。固然是個沉重的打擊,卻也是讓我再次拾起筆耕生活的契機。回首來時路,猶歷歷在目。歲月如浪,在時而浪高又忽而沉落海底般的衝擊下,是什麼使我找回面對生命的自信與勇氣?

  除了家人、好友,視病猶親的醫生、護士,不可忽視的還有一群「女人花們」。我們有緣千里,同心而來,攜手打了一場美好的仗。

  當然,文學藝術的生命主題,是我人生最大的滋養,感謝著及時而來的癌病,在如花盛開的歲月,及早提醒了我看清楚人生的方向。

  那時年輕的我,身體裡還有太多未被汙染的細胞,可以承載更多人生的夢想。因此,當每一個清晨醒來,我不忘感恩,我向第一眼看見的世界說:早安!癌細胞。

  因為愛,才能安放人生每一幅波瀾;因為心無罣礙,心靈的畫布才能坦然釋放。

  終於,那朵向日葵說服了我,原來,在悲傷的角落,更容易遇見感恩的力量。

  於是,當我大膽決定讓那幅「血淋淋」的畫,登上「同心緣」感恩周年慶的「慶生舞台」時,我再一次篤信自己:原來從那時起,我就那樣勇敢。

  生命窗景,難以永遠如春如夏,而四季變換的訊息,有凋零也有新生的氣息。我們容許悲傷,卻不容絕望。

  書中所收錄的文稿,真實記錄我當時面對癌病的生活歷程、心境轉折,如今將它們重新編輯收整,作為那段抗癌經歷的回首與歸零。

  當您翻開書頁,進入我的故事,我也希望這份單純意念,能為您的窗景帶來勇氣的花朵,如同仲夏烈陽下適時飄送的微風,或是狂暴風雨中的一處小小庇護所,待到波瀾停歇,重生的渴盼,終會引領希望的未來。
 

詳細資料

  • ISBN:9789869131469
  • 叢書系列:Fika
  • 規格:平裝 / 160頁 / 14.5 x 19 x 0.8 cm / 普通級 / 全彩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內容連載

輯一 未到謝幕的時候
 
突如其來的晴天霹靂,讓心中那盆蘭花失了原本的朝氣,直到先生向我喊出一聲「阿瓜……」,才讓我清醒了過來,找回失落的勇氣以及對生命的期待。
 
職場驚雷,走向抗癌之路
 
兩位較年輕的醫生不時地看看我,由他們的對話,我明白自己罹患了癌症。
 
當涼颼颼的掃描器再度在胸前搜尋時,我望著天花板的一片白,試著提起遽然沈落的心⋯⋯
 
是個晴朗的近午,熱浪正籠罩著臺北的夏末。
 
我才將助理打好的押匯文件簽了字,想著這筆為數不小的貨款,終於可以向銀行押匯兌現了。
 
稍事鬆了口氣,整個人癱在椅背上,交代助理,若非必要的電話,我稍後再回。閉上眼,正想休歇片刻,助理走到我辦公間門口,神色有點不自然的說,是榮總打來的電話,有事情要跟妳本人說。來電者在確認是我本人後,要我儘快回醫院再做一次檢查。霎那間,一股寒意流過心頭,如酷暑中忽臨而至的一道寒流令人驚悸。
 
我依約到了榮總,前後在不同的三間超音波室一一接受檢查。
 
受檢中,掃描器在乳房四周不停地猶疑,而最後總在左乳的下方同一處停住。兩位較年輕的醫生不時地看看我,由他們的對話中,我明白自己罹患了癌症。
 
當涼颼颼的掃描器再度在胸前搜尋時,我望著天花板的一片白,試著提起遽然沈落的心。
 
當我終於開口表示我瞭解他們所講,並且加入討論時,醫生竟然驚訝的說:「妳很勇敢,也很鎮靜。」
 
就這樣,開始了我的抗癌生涯,而那句「妳很勇敢,也很鎮靜」,也成了我抗癌路上聽到的第一句鼓勵的話。
 
由超音波室出來,我猶豫了一下,還是打了電話告知外子。
 
外子在電話那頭驚異萬分的說:「上一次照的不是說是良性的嗎?怎麼可能?怎麼可能⋯⋯」
 
掛斷電話,在候診室椅上稍坐片刻,收拾起滿心的低落與茫然,我又起身打了電話回公司。幾樣事略作交代後,在職場上的那個明快俐落的我,霎那間,卻變得不知所措。
 
由中正大樓走出,金色的陽光灑滿了大地。也許是在醫院裡待太久了,忽然迎著陽光的眼睛覺得十分刺眼。我低著頭走在往停車場的洋灰道上,身旁來往的腳步及路旁豔放的花草,彷彿在一瞬間變得與我無關。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心理勵志】秋日好chill_放慢腳步,再次為身心靈充電/電子書88折、有聲書79折起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GL百合展
  • 墨刻紙電聯展
  • 室內設計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