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因為今天我們活在一個由媒體、政府、大企業、宗教團體和政治團體所操弄出來的虛假現實的社會中,所以我自問,在我的寫作中,什麼是真實?因為我們不停地被非常老練深沉的人們以非常複雜的機制所製造出來的偽現實轟炸著。我並非不相信他們的動機,我不相信的是他們的權力。他們擁有太多的權力,足以創造整個世界的驚人的權力,甚而是心靈的世界。我該知道的。我也做著同樣的事情。」
Philip Kindred Dick 在1978年的演說〈如何建立一個不至於在兩天後分崩離析的宇宙〉中提到一直以來令他著迷的主題「什麼是現實?」。他認為當我們開始討論現實的那一刻起,現實會變得比較不真實,因為討論本身促成了我們感受真實的動態性、不再是靜態的注視,進而產生了一連串的偽現實。對抗現實操控的唯一解藥則是非常老派的道德疫苗:勇氣和對抗,以及免於恐懼的自由。
畢業設計某種程度來說也是在帶著「偏見」的個人化觀點下所展開的一種空間討論,因為選擇了某個切入點、關切了某種族群、建立了某種操作流程,進而創造了有別於其它人所能實現的、絕對稱上不客觀的空間方案。有別於純粹理性的分析科學,建築設計在合理邏輯具備的前提下也要求所謂立場的表述:從現象的觀察到事實的指出,首先要問的是「你對這件事的看法是什麼?」接著是「所以你想如何改變?」最後才是「怎麼做?又做了什麼?」
勇於表態、勇於選擇、勇於實現、勇於承擔。所有狂放的想像仍須在現實中被檢驗,面對破綻和質疑,在反覆衝突與修正的拉鋸中,趨近真實。一場沒有經過掙扎就已然完結的對抗是令人遺憾的。設計不只是個人意念的單向表達,更重要的是對現實的承認、對群體的回應、對他者的有感、對自我的批判。在眾說紛紜之中非要圖一個真理或真相,這句話或許派得上用場:「即使你停止相信它,也不會消失的,即是現實。」
北科建築畢業設計召集老師 劉宛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