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輕小說展
奢華美學:台灣當代文學生產

奢華美學:台灣當代文學生產

  • 定價:350
  • 優惠價:95333
  • 本商品單次購買10本9折315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內容簡介

  對解嚴後的台灣,一場奢侈的探索
  對世紀末的文壇,一次華麗的回眸

  
  重新理解九○年代文學及文化特質
  
  九○年代,一個屬於閱讀的年代。
  朱天心的耽溺呢喃,駱以軍的敘事迷宮,
  舞鶴的在地撫想,李昂的情慾展演。
  後設手法、感官堆砌、流行競逐、知識輯錄,
  這群作家構築出一個眾聲喧嘩的文學場域,
  而我們迷走其中,無法自拔。
  
  九○年代,一個屬於閱讀的年代。
  我們追蹤排行榜的暢銷小說,
  崇拜眾所矚目的文學獎得主,
  理論成為一種名牌,書評成為一種行銷。
  步入金石堂和誠品,不再只是為了閱讀,
  而是為了浸染一份秀異氛圍,並為其所俘虜。
  我們都是「類精英」的忠實信徒。
  
  曾幾何時,文化美學與資本市場勾結,
  本土書寫更成為一場詭麗奇華的記憶工程。
  文本概念先行,形式即為意義,
  我們身陷「奢華」的繁複網絡,
  在符號的世界裡被馴化,逐步邁入頹廢的世紀末。
  步入新世紀,我們身處何方,該往何處去?
  
  回顧過去,是為了想像未來。
  
  九○年代的文學創作,因資本主義消費社會的成熟,
  以及解嚴後焦躁不安的社會氛圍,
  相應呈現出眾聲喧嘩的現象,允為台灣文學史上的一代盛世。
  然而繁花似錦的背後,又隱藏了哪些未解的謎題?
  本書以「奢華美學」為軸,抽絲剝繭,深入探索九○年代迄今的文學及文化特質。
  
  在新世紀的此時,讓作者帶領我們回到解嚴後的台灣,
  再次調整觀看焦距,重新檢視這段世紀末的絢爛。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劉乃慈


  輔仁大學比較文學博士,國立成功大學台灣文學系副教授。研究領域為台灣當代文學、華文女性文學,以及文學理論與批評。著有《再脈絡──台灣當代女性小說研究》、《第二/現代性:五四女性小說研究》等書。
 

目錄


導 論
 
第一章    「奢華」做為一種美學型態
第二章    主導台灣當代文學發展的力量
第三章    「類精英」的文化市場美學
第四章    幽靈纏繞的本土書寫
第五章    當代小說美學與文化意識型態的對應
 
總  結
參引書目
 



不是二選一/劉乃慈


  為自己即將出版的新書寫序,不曉得這在其他研究者心中,是什麼樣的感覺?認真又負責的編輯在電話彼端熱心地鼓勵我:劉老師,除了這本書的學術觀察,我們也想多聽聽你個人的想法。電話這端的我,內心不免要沉吟。因為「自己的聲音」,已經習慣有個勉強稱做理性的東西來包藏,一旦卸除理性遮掩,我反而不知道該怎麼表達。所幸,「序言」可以是同時包容愛與不肖的詩性空間,在這裡不必擔心觀點與邏輯,或者語法風格的問題,那是正文該承擔的責任。在序言裡,我想說說「二選一」。儘管活在疆界消解、價值重估的時代,我好像還是常常遇到「二選一」的情境。

  《奢華美學》寫在二十一世紀初,處理的是二十世紀末台灣本地旺盛的文學生態。拜九○年代的台灣文學風華所賜,千禧年之後的創作與出版,猶有一股「開到荼靡」的醺醺然。敏感一點的,或許已經嗅到山雨欲來的風氣。我的神經傳導能力特別遲緩,兀自耽溺在文學閱讀的感性饗宴裡,以為這樣豐沛充盈的盛世會繼續下去。沒想到相隔不過十年,文化產業變化之快,在很多人都還搞不清楚發生什麼事之前,文學器官已急劇衰竭。文學出版盛況不再,人文出版社紛紛吹起熄燈號,併購時有所聞。九○年代倍受文化媒體寵愛的台灣文學明星,現下發表的新書,好像也沒多少人搭理了。這可不是江山代有才人出,一輩新人換舊人。本地的文學獎項設立越來越多,文學創作的影響力卻越來越小,即便是同處藝文圈的文學分眾,也越來越細。三五文青,自成小宇宙(不然怎麼辦),在各種科技平台上繼續驅趕他們的電子驢。更教人難以理解的是,表面上我們的日常文化活動似乎有增無減,逛書店的人們還在,閱讀的人口也沒減少。行經燈火明亮的大型書店,門口迎風張揚的鮮豔布條上印著「幸福加碼送,歡喜加價購」,一樣是溫馨美好的字眼。我在短暫佇足的十幾秒間,有種「今夕是何年」的暈眩。究竟二十一世紀的現下,大家都在讀些什麼?文化消費的內容是什麼?文學生產機制又快速變換到哪個方向?

  此時再回望上個世紀末的奼紫嫣紅,真有恍若隔世的蒼涼。對比現下文不聊生的景況,我還拿放大鏡翻閱九○年代花園裡的每一片花瓣,就更是奢侈了。蒼涼歸蒼涼,心緒還是得理清楚。重新檢視、理解九○年代文學文化生產的特性,也許有助於我們更瞭解現在。因為二十一世紀的文學樣貌,好些部分是繼承上個世紀末的華麗與變形,也有不少是因華麗效應而生的逆向反饋。甚至汲取上個世紀末的文學經驗,是否可以讓它再轉化成新世紀文學試煉的正面養分?

  所以「自己的聲音」最想說,上個世紀末的台灣文學,從來就不應該是「二選一」的問題。讀者以及研究者,老被困在「喜歡/不喜歡」或者「好/不好」的評斷框架和選項,被迫二選一。老實說,「二選一」很容易,特別是在這個每個人都有一套說法的時代。最困難的是,當代台灣文學(從書寫、傳播到品鑑)如何在目前既有的文化生產環境裡,為著「生成」(becoming)更好樣態而繼續掙扎、不放棄努力。炫耀性、展示性的文化生產和消費活動,在未來只會越來越多。正因如此,文學創作者與讀者的內斂性修養更不能妥協。不能妥協,並非意謂文學活動應該要回到純淨真誠的「過去」。因為素樸的「過去」,在現下以及未來根本無法存活,遑論產生與消費市場平衡的力量。此外,與其全力開罪全球資本主義、新自由主義對人文的荼毒,不如縝密思考夾處在資本主義文化市場和藝術獨立自主之間的迎合/拉鋸。我在想,不論是文學生產者還是消費者,如果可以對台灣文學生態有多一分瞭解、多一分自覺,或許在陷入「二選一」的時刻,就可能多一分從容、多一分協商的空間。

  行文最後,我要誠摯感謝群學出版社總編劉鈐佑先生。在滾滾洪流、摧枯拉朽的商業出版時代,堅持獨立出版社的經營,已非佩服或者不容易可以形容。劉總編對這本小書的鼓勵,希望不會讓他陷入二選一的難題。書稿潤飾期間,我很幸運有沈志翰、黃恩霖以及洪偉傑三位編輯的多方挹注。他們分別來自政治學、人類學以及台灣史的專業,為我這個文學作者帶來不同視角與觀點的激盪。能與他們合作此書,是我的榮幸,謹此一併致謝。最後,感謝我的家人,感謝他們都平安健康。幾乎所有書序的結尾,都有這麼一句簡短卻包容一切的話。這個感謝絕對無可缺席,因為所有的作者都明瞭,唯有他們牽掛、摯愛的家人都平安,生命裡的任何開展才有可能。
 

詳細資料

  • ISBN:9789866525933
  • 叢書系列:FT 台灣足跡系列
  • 規格:平裝 / 336頁 / 25k正 / 14.8 x 21 x 1.68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內容連載

導論(節錄)
 
一九八七年前後,台灣社會發生四十年來最急劇的變化,我們通常將這個時間點標誌為「解嚴」的開始,以此預告一個具備多元文化的市民社會以及自由開放的民主政治時代即將到臨。從反對黨成立、威權體制瓦解、報禁解除、言論尺度鬆綁、開放大陸探親等等,一連串政治性的改革使得原本封閉禁錮的台灣社會開始出現自由活潑的氣息。各種社會運動包括婦女、同志、原住民、環保、勞工運動的蓬勃發展,強化解嚴後的台灣人民對國家機器的批判意識。國家認同、族群、階級、性別、資本主義消費文化等等議題,也因國內外政治環境改變以及台灣經濟能力的提升,相對受到更多的重視。
 
擺脫過去威權統治時代的箝制壓抑,解嚴後爆發的旺盛活絡的社會力、表現在文化層面上的熱鬧喧囂狀態,以及時時躁動不安的國家定位與身分認同問題,莫不成為人文社會學科高度關注的範疇。解嚴後的台灣文學,帶有鮮明的「反建制」(anti-establishment)與「去中心」(decentralization)文化屬性,不僅突顯文學創作前所未見的駁雜性與多變性,更做為當代政治、社會、經濟、文化快速變遷與複雜形構的重要表徵之一。此中不少優秀的作品都能將現實問題化簡為繁,引發層層反思、批判、對話的可能。大量翻譯轉介的西方思潮,為台灣當代文化場域提供反叛舊秩序的理論基礎,也為文學藝術創作提供源源不絕的靈感觸媒和現實動能。活躍在這個階段的文學創作者,開始採取後結構主義的思維邏輯來思考問題,並且形諸於創作。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文學小說-華文創作】悅知文化電子書全書系|單書88折、雙書82折|我心中有個不滅的夜讀時光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GL百合展
  • 墨刻紙電聯展
  • 室內設計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