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套書展
林中祕族
  • 定價:430
  • 優惠價:9387
  • 本商品單次購買10本85折366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OKAPI 推薦

  • 《渺小一生》作者柳原漢雅最具野心、最具政治性的小說──《前往天堂樂園》

    文/楊詠翔2022年03月07日

    成長於夏威夷的日裔美籍作家柳原漢雅,2015年以小說《渺小一生》奠定文壇地位,不僅入圍當年曼布克獎決選,光是英文版銷量迄今已突破150萬冊。寫作如細火慢燉、擅寫長篇的她,睽違七年終於推出新作《前往天堂樂園》,以長達700頁的篇幅和令人耳目一新的敘事手法,描繪了「後疫情時代」的反烏托邦預言 more
  • 顏忠賢/誤解「後男人」的紐約版肖像畫⋯⋯關於《渺小一生》及其(異文化偽人類學式)不可能救贖的華麗隱喻

    文/顏忠賢,|,大塊文化2017年11月23日

    人要如何去原諒自己的過去,以及自己無從選擇的成長環境?人為什麼要執著於只會引發苦痛的某個地方、某種心理狀態? 柳原漢雅的新作《渺小一生》敘述四個大學好友,他們沒錢、對未來茫然,只靠他們的友誼和才華撐下去。往後他們成了名建築師、名畫家、名律師、名演員,人生遇到了各自的美麗與哀愁。 more
  • 看更多
 

內容簡介

《出版者週刊》2013年度十大好書
入圍美國筆會2014年度最佳小說處女作

  一九五○年,叫諾頓‧佩利納的年輕醫師參加了一趟人類學研究之旅,前往密克羅尼西亞地區的某座島嶼,任務是尋找一個傳說中的神祕部落。科學家們達成了任務,不但找到神祕部落,還發現一群被他們稱為「夢遊者」的森林居民,這些島民的壽命很長,但心智退化的問題愈來愈嚴重。佩利納懷疑那些人會如此長壽,是因為吃了一種稀有的海龜;他殺了一隻海龜,把部分龜肉走私帶回美國。他設法證明自己的論點,成為舉世聞名的科學家,還獲頒諾貝爾獎,但他很快就發現,海龜肉雖有神奇效用,也會讓人付出可怕的代價。情勢很快就失控了,他內心的惡魔開始占上風,毀了他的人生。

  《林中祕族》講的是諾頓‧佩利納的一生,從充滿孤獨與失落的童年,到他轟動全世界的發現,以及之後的墮落。這本「回憶錄」寫於獄中,由他的研究助理編輯、作註。日裔美籍小說家柳原漢雅出身夏威夷,這部處女作摧毀神話、現實、超現實之間的界線,向上一世紀的兩位大師致敬──納博科夫與康拉德。

【各界讚譽】

  「詭異而令人難忘,極具說服力……是一本讀完後想立刻重讀一遍的小說;這本處女作的內容複雜,風格優雅,處處令人感到驚奇而不安。」──英國小說家莎拉‧華特絲(Sarah Waters)
  
  「引人入勝、完美而鉅細靡遺,時而令人訝異、震驚不已:故事描述太平洋上一個偏遠而美麗的地方,島上居民按照自己的規矩過活,在外力介入之後,產生了極其麻煩的後果……我喜歡這本書。」──美國小說家保羅‧索魯(Paul Theroux),《低河》(The Lower River)與《繁榮的鐵路商店》(The Great Railway Bazaar)作者

  「這本書是一個推理故事、一則生態寓言,也是一部駭人聽聞的自白,同時展現了道德相對論的精采省思……是作者透過想像力達成的重大成就。」──美國小說家安東尼‧杜爾(Anthony Doerr),《所有我們看不見的光》(All the Light We Cannot See)、《羅馬的四季》(Four Seasons in Rome)與《貝殼收藏家》(The Shell Collector)作者

  「一本納博科夫式的奇幻小說……柳原漢雅這位作家有其可觀之處。」──美國小說家麥迪遜‧貝爾(Madison Smartt Bell),《夜色》(The Color of Night)與《所有靈魂的反叛》(All Souls’ Rising)作者

  「作者把這本書寫得鉅細靡遺,帶來各種豐富感受,不可思議的情節變得深具說服力,讓讀者忘記整本書是虛構的……企圖心強烈無比,娛樂價值十足。」──《波士頓環球報》(The Boston Globe)

  「一本出色的小說處女作,緊張刺激又令人不安。」──《華爾街日報》(Wall Street Journal)

  「作者的虛構功力鉅細靡遺,拒絕讓人有暫時解脫或稍感舒緩的機會,幾乎可以用狂妄大膽來形容這種風格……至於柳原漢雅,可說是令人讚嘆的作家。」──《紐約時報》書評版(The New York Times Book Review)

  「本年度最大膽也最棒的小說處女作之一。」──《紐約雙週刊》(New York)

  「令人極其滿意的冒險故事……科學、道德,還有我們對於青春的迷戀,這些都是看完書之後會想討論的議題。」──《芝加哥論壇報》(Chicago Tribune)

  「感覺像是一篇《國家地理雜誌》的報導,但是以小說家康拉德作品《黑暗之心》的手法寫成……柳原漢雅勾勒出來的世界神奇不已,充滿各種『黑暗的謎團』。」──倫敦《泰晤士報》(The Times)

  「令人無法抗拒……包含許多相互呼應的複雜主題,由柳原漢雅透過充滿詩意的散文傳達出來……作者敘述故事的功力堪稱一流。」──倫敦《每日郵報》(The Daily Mail)

  「展現出豐富的想像力……令人驚奇且非常滿意。柳原漢雅的處女作展現強烈企圖心,值得讚許。」──倫敦《衛報》(The Guardian)

  「充斥許多重大觀念,擲地有聲……出色的作品……一個大膽而淒美的悲劇故事。」──《多倫多星報》(The Toronto Star)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柳原漢雅(Hanya Yanagihara)


  出身夏威夷的日裔作家。原本擔任出版社行銷助理,後來成為旅遊雜誌編輯。二○○七年她到巴西里約以南的小島出差,首度有了創作《林中祕族》的想法。從發想到成書,花了近二十年的時間。現居紐約。

譯者簡介

陳榮彬


  臺大臺文所與臺大翻譯碩士學程兼任助理教授,長期鑽研各國現代主義小說,曾出版《危險的友誼》(南方家園)一書來論述小說家費茲傑羅與海明威的文學情誼。譯作總計三十幾本,包括費茲傑羅小說處女作《塵世樂園》(南方家園),曾以《繪畫與眼淚》(左岸)和《血之祕史》(大塊文化)兩度獲得《中國時報》開卷版所頒發之「翻譯類十大好書」獎項,另有單篇譯作數十篇刊登於《BBC知識》、《孤獨星球》、《探索頻道雜誌》與《How it works知識大圖解》等期刊的國際中文版。賜教請洽email帳號:cooljazz73@hotmail.com。
 

目錄

編者序/隆納德.庫波德拉醫生

諾頓‧佩利納回憶錄/隆納德.庫波德拉醫生編

第一部 溪流
第二部 老鼠
第三部 夢遊者
第四部 第九間小屋
第五部 第一個孩子
第六部 維克多
第七部 後續發展

後記/隆納德.庫波德拉醫生
附錄
諾頓‧佩利納生平年表
烏伊伏語重要詞彙
 



知名科學家面臨性侵指控


  馬里蘭州貝塞斯達鎮報導──知名免疫學家、退休前曾於馬里蘭州貝塞斯達鎮國家衛生研究院擔任免疫學與病毒學中心主任的亞伯拉罕.諾頓.佩利納醫生,昨天被控性侵遭逮捕。

  七十一歲的佩利納醫生面臨的指控,包括三項強暴罪、三項與未成年人發生性行為、兩項性侵罪及兩項危及未成年人的罪行。提出指控的人是佩利納醫生的養子們。

  「那些指控都是假的。」佩利納的律師道格拉斯.辛德利昨天聲明:「佩利納醫生在科學界的聲譽卓著,備受尊崇,他非常希望盡快釐清現況,讓他回歸工作與家庭。」佩利納醫生曾於一九七四年獲頒諾貝爾醫學獎,理由是他發現一種延緩老化的病症,也就是「瑟莉妮症候群」。密克羅尼西亞群島有個名為烏伊伏的島國,在該國三島之一的伊伏伊伏島上,他發現歐帕伊伏艾克族的族人罹患此一病症,儘管他們的心智退化了,身體仍維持在很年輕的狀態。他們之所以不老,是因為吃了歐帕伊伏艾克海龜,於是佩利納醫生用海龜名來為該族命名。他發現這種海龜肉能夠抑制端粒──端粒這種天然酵素有分解端粒的功能,進而限制每個細胞分化的次數。受到瑟莉妮症候群(瑟莉妮是希臘神話裡永遠不死與青春永駐的月之女神)影響的病人,能活好幾個世紀。佩利納醫生初次前往烏伊伏國是在一九五○年,年輕的他隨同知名人類學家保羅.塔倫特,在當地各島做了多年的田野研究。此外,他也在那裡領養了四十三名小孩,其中多人是孤兒,或是歐帕伊伏艾克族窮困族人的兒女。其中一部分小孩目前正由佩利納照顧。

  「諾頓是模範父親,也是天才。」長期於佩利納的實驗室裡擔任研究員,同時是其摯友的隆納德.庫波德拉醫生說:「我深信這些荒謬的指控一定會被撤銷。」

(美聯社/一九九五年三月十九日)

知名科學家暨諾貝爾獎得主被判刑入獄

  馬里蘭州貝塞斯達鎮報導──亞伯拉罕.諾頓.佩利納醫生於今天被判二十四個月徒刑,執行地點為費德列克懲教機構。

  佩利納醫生曾於一九七四年獲頒諾貝爾醫學獎,理由是他證明一種原產於密克羅尼西亞群島烏伊伏國、如今滅絕的海龜肉,能抑制端粒,限制每個人類細胞的分裂次數。他發現,這種被稱為瑟莉妮症候群的病症,可移轉到包括人類在內的多種哺乳類動物身上。

  獲准自由進出那些遙遠神祕島嶼的西方人寥寥無幾,佩利納是其中一位,從一九六八年開始,他陸續在該國收養了四十三名小孩,全都安置在他位於貝塞斯達鎮的住家。兩年前,佩利納被控強暴其中一個孩子,威脅其安危;指控他的人是他收養的某個孩子。

  「這真是一樁悲劇。」路易斯.雅特舒爾醫生在佩利納醫生服務多年的國家衛生研究院擔任院長,他表示:「諾頓是個思想家與天才,我衷心希望他能夠獲得他所需要的治療與幫助。」

  佩利納與他的律師目前都處於失聯狀態,無法評論此事。

(路透社/一九九七年十二月三日)

編者序

  我是隆納德.庫波德拉,但那只是我在學術期刊上的名字,大家都叫我隆恩。沒錯,如果你曾在報章雜誌上看到隆納德.庫波德拉醫生這個名字,那肯定就是我。但新聞報導的內容並非全都屬實──當然真實的成分很少。

  就我的例子而言,最重要的那些報導都是真的,而且我為那些事感到自豪。例如,我與諾頓有所關聯(別忘了,若是在僅僅十八個月前,我根本不用提這件事),事實上我們相識已久,從一九七○年起,我就在他位於馬里蘭州貝塞斯達鎮、隸屬國家衛生研究院的實驗室工作了。當時,諾頓還沒拿到諾貝爾獎,但是他的研究早已在醫界掀起一陣革命,自此改變學者對於病毒學、免疫學,還有醫學人類學的看法。讓我自豪的另一點是,與他成為同事之後,我們也變成好朋友;事實上,我覺得我倆建立了一種最有意義的關係。不過最重要的是,歷經了過去兩年的風風雨雨,我很自豪我們兩人仍是朋友。當然,我已經不像過去那樣,有機會就能與諾頓講話或溝通,無疑地,他也不行。他不在身邊,讓我有一種奇怪而寂寞的感覺。大概十六個月前,我才遷居此地(也就是諾頓被判刑的一個月後),但在那之前,我未曾想過在自然的狀況下,我們居然會分開超過兩天以上。也許連一天都沒有想過。(當然,所謂自然的狀況是排除某些特例,像是偶爾和當時還是我妻子的前妻去度假,或者我們各自去參加葬禮、婚禮等活動。即便不在一起,我還是設法每天與他保持聯絡,不管是透過電話或者傳真。)重點是,與諾頓談話、工作或只是在一起,已經變成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就像有人每天都得看電視、看報紙一樣:儘管是瑣事,卻不會忘記去做,藉此確保生活按照常軌運作。但是,當這種節奏突然被打斷,給人的感覺比不安更糟糕,簡直是不知所措。過去一年半,我就有這種感覺。早上醒來後,我跟往常一樣把白天的時間過完,但到了晚上總是晚睡,在公寓裡閒晃,瞪著夜空發呆,心想自己是否遺漏了什麼事。茫然的我把完成的十幾件平日瑣事核對一番,心裡想著信件是否打開看過而且也回了?截稿期到的文章交了沒?門鎖了嗎?直到最後,我才帶著後悔的心情上床睡覺。每逢快要睡著,我才想起我這輩子的所有模式都改變了,接著感到一陣短暫的憂鬱。你也許會覺得此刻我已經能接受諾頓驟變的人生,而我的人生也隨之改變,但我心裡的某個角落就是抗拒著;畢竟過去將近三十年來,他已然成為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如果我覺得寂寞,諾頓的生活一定遠比我寂寞。當我想到他必須待在那種地方,我真是憤怒不已:諾頓不是年輕人了,身體也欠安,用囚禁的方式懲罰他既不適當也不合理。

  我知道只有少數人跟我的想法相同。我常常試著向朋友、同事與記者(還有法官、陪審團與律師)解釋,諾頓是個有同情心、聰明而且了不起的人,次數多到我自己都忘了。事實上,過去十六個月來,我屢屢想起諾頓的許多朋友曾宣稱愛他也尊敬他,卻選擇背叛,並且這麼快就忘記他、遺棄他。有些朋友,諾頓認識且共事了幾十年,在他被起訴時就立刻消失。更糟糕的是,那些在他被判有罪後便離開他的人。當時我才發現一般人有多麼不忠不義、滿嘴謊言。

  不過,我離題了。牢獄生活讓諾頓感到最難過的一件事,應該是他必須勉強自己去適應單調的生活。我必須承認我有點訝異,他入獄不到一個月就開始抱怨生活無聊到令人難過。過去,諾頓跟許多累過頭的能人志士一樣,滿心夢想著在一個溫暖的地方住上一個月或一年,完全不用投入任何事情。不用演講,不用編輯或撰寫文章,不用教學,不用顧小孩,不用做研究;只有用不完的空閒時間,想做什麼就做什麼。過去,諾頓總是說時間就像一片大海,一面無邊無際的空白鏡子,而這個他稱為「大海時間」的美夢已經變成一則笑話,短短幾個字,代表著他目前沒時間做、但有朝一日希望投入的事。所以,他總是信誓旦旦地說,如果有大海時間,他會用來種植熱帶蕨類植物。如果有大海時間,他會讀一些傳記。如果有大海時間,他會寫自己的回憶錄。不曾有人認為諾頓真會擁有所謂的大海時間,他自己尤其如此;但是如今他有的是時間,只是沒有溫暖的地方,沒有那種努力一輩子過後應得的安逸感,讓人覺得快樂而慵懶。不幸的是,諾頓有可能天生就是勞碌命;這陣子以來,他深受折磨(雖然如此,我得承認他會這麼想,很大一部分必須歸因於他是在不幸的情況下獲得這種悠閒時光)。在最近的一封信裡面,他寫道:

  這裡能做的事不多,而且在某個時間點過後,能夠思考的事情甚至更少。我不曾想過自己會落到這一步田地,筋疲力盡,而且被放空了,不是放血,而是腦袋一片空洞。窮極無聊──事實上,過去我總以為如果有一段長時間的閒暇,我一定會好好珍惜,很容易把時間排滿。但此刻我已經瞭解,時間不是由一段段長時間的空檔組成:我們常說時間管理,其實剛好相反──我們只能用一件件忙碌的小事來填滿生活,這是我們唯一能做的。

  這似乎是充滿智慧的洞見。

  儘管諾頓明顯看出自己的處境嚴峻,還是有些魯莽的人表示他應該感激自己受到的寬大處置,這種說法不但愚鈍,也很殘忍。其中之一是赫伯特.威斯特(雖不情願,但我在這裡還是把他的名字改掉了),一九八○年代初,他也曾是諾頓手下的研究員,他在前往倫敦參加會議的路上,去貝塞斯達鎮拜訪諾頓。當時還沒進行審判,不過諾頓已經被起訴,等於被軟禁在家裡,他收養的所有小孩也都重新安置。過去,我曾認為威斯特不會像諾頓先前的許多研究員那樣令人不耐,他在諾頓家待了大約一小時,問我想不想去餐廳與他共進晚餐。我不是特別想去(在我看來,他在諾頓面前邀請我非常不禮貌,畢竟諾頓不得離開住家),但諾頓說我應該去,他還有一些想完成的工作,自己一個人也不錯。

  於是我與威斯特共進晚餐。儘管腦中一再浮現諾頓獨自待在屋裡的模樣,我們依然聊得非常盡興,提到威斯特的工作和他準備在會議上發表的論文,也提到諾頓遭到逮捕前與我共同在《新英格蘭醫學期刊》上發表的一篇文章,還聊起我們都認識的一些熟人。直到吃點心的時候,威斯特說:「諾頓老了很多。」

  我說:「他的情況很糟。」

  「是啊,很糟。」威斯特低聲附和。

  「這實在是太不公平了。」我說。

  威斯特不發一語。

  「太不公平了。」我又說了一遍,再給他一個機會。

  威斯特嘆了一口氣,用餐巾的一角擦了擦嘴角,姿勢做作而且很娘,像在賣弄他的英國氣質,令人厭惡。(幾十年前,威斯特曾經拿馬歇爾獎學金到牛津大學讀書,雖然只有兩年,但不管是社交或公事場合,他總是能夠很有技巧地提到那件事。)他正在吃脆皮藍莓餡餅,牙齒上一片藍紫。

  「隆恩。」他開口說。

  「嗯。」我說。

  「你覺得他有做嗎?」威斯特問道。

  當時我已經習慣被問及這個問題,也知道該怎樣回應。「你覺得呢?」

  威斯特看看我,面帶微笑,看了一下天花板再看看我。「我覺得有。」他說。

  我不發一語。

  「你覺得沒有。」威斯特說,口氣有點驚訝。

  接下來這句話也是我學會該怎樣講的。「他有沒有做無所謂。」我說:「諾頓是個偉大的思想家,我只在意這一點,而且也是我會對後人說的話。」

  我們陷入一陣沉默。

  最後,威斯特膽怯地說:「我想我該回去了,明天搭機前還要讀一點東西。」

  「好吧。」我說。我們默默吃完甜點。

  是我開車載他到餐廳的,付了晚餐錢之後(威斯特說要請我,被我擋掉了),我載威斯特回飯店。在車上,他數度想跟我閒聊,這讓我更憤怒了。

  到了飯店停車場,我們杵在車上,沉默了好幾分鐘,威斯特欲言又止,我則是非常生氣,最後他伸出手,我握了一下。

  「呃──」威斯特說。

  「謝謝你來看他。」我直截了當地說:「我知道諾頓很感謝。」

  「呃──」威斯特又說了一遍。我看不出他能否察覺我的言詞暗含嘲諷;我想他應該沒察覺。「我會想起他的。」

  我們又陷入一陣沉寂。

  「如果他被判有罪──」威斯特開口往下說。

  「他不會的。」我跟他說。

  「但如果他真的被判有罪。」威斯特接著說:「他會去坐牢嗎?」

  「我不能想像他去坐牢。」我回答道。

  「呃,如果真的被判有罪。」威斯特堅持往下說,我則是想起過去威斯特當研究員時吃相有多難看,有多貪婪,還有他是多麼迫不及待地離開諾頓的實驗室,另立門戶。「至少他會有很多大海時間,不是嗎,隆恩?」這句話輕率無比,讓我驚詫到無法回應。我坐在那裡,目瞪口呆,威斯特對我微笑,又說了一句再見,下車離去。我看見他穿越飯店的雙扇門,走進燈光明亮的大廳,便重新發動車子,開回諾頓家,我晚上都在那裡過夜。之後幾個月,審判程序開始又結束,最後判刑結果也出爐了,但無庸贅言的是,威斯特再也沒去看過諾頓。

  但是就像我說的,沒有人同情諾頓的處境。實際上,他是先遭到大家的審判與唾棄之後,才在法庭上,被一群理應與他相提並論的陪審團團員審判與判刑──然而,那十二個人卻是如此無能(就我記憶所及,其中一個團員是收費員,另一個是做寵物美容的),像諾頓這種天才居然要由他們來斷定人品,由他們來決定命運,他不知作何感想?更何況,他們的決定就算不會全盤抹殺他過去所有成就的意義,但至少那些成就幾乎不再具有重要性。從這個角度看來,諾頓此時覺得沮喪、無聊、了無生趣,還有什麼好奇怪的。

  關於諾頓這個案子的媒體報導,我也有幾句話要說,如果我沒有談一談報導內容的語調與範圍,似乎是件很蠢的事。首先我想說的是,由於諾頓犯的是強暴罪,各家媒體除了報導他那些外界已經知曉的少數生平事蹟,還浪費了許多篇幅加油添醋,完全罔顧真相,這一點也不令我意外。(無可否認,那些報導的確用三言兩語簡述了他的偉大成就,但只是讓他被控的罪行更令人髮指而已。)

  還記得諾頓等待審判的那段日子,我陪他守在家裡(屋外有一群電視台記者鎮日聚集在草坪邊緣的人行道上,在蟲聲嗡嗡作響的夏日晴空下吃飯聊天,簡直像在野餐),在我們接獲的許多採訪邀約中(當然,最後他並未接受任何訪問),只有一家媒體(令人遺憾的是,那家媒體是《花花公子》雜誌)請諾頓寫下自辯之詞,而不是派某個見獵心喜的年輕作家,來為讀者詮釋他的生平與他被指控的罪行。(儘管仍在開庭,我覺得那確實是個好主意,不過諾頓擔心不管他寫什麼都會遭人利用,變成一篇對付他的自白書。他說得沒錯,我們也打消了念頭。)但是我也知道,當他發現他無法為自己辯護時,內心想必是悲憤交加。

  諷刺的是,就在諾頓被捕不久前,他已經在計畫寫回憶錄了。早在一九九五年他便已處於半退休狀態,不用處理各種煩人的行政事務與實驗室瑣事。這並不代表他不再是實驗室不可或缺的重要研究人力,而是他開始允許自己用不同的方式規畫時間。

  然而,諾頓並沒有機會把非凡的一生記錄下來──至少他沒辦法在他偏愛的情況下做那件事。但就像過去我常說的,他的心智力量足以克服任何挑戰。所以,在他入獄兩個月後,也就是從四月起,我每天寫信問他想不想寫回憶錄。我跟他說,他的回憶錄不僅對人文與理工學界都有所貢獻,也能對有興趣傾聽的人剖白,藉此擺脫外界強加在他身上的刻板印象。我說,如果他願意,我很榮幸能幫他打字,做初步的編輯工作,就像過去他把論文提交給各大期刊之前,都會由我經手。我在信中說,那對我來講一定是個很迷人的計畫,或許他也會覺得有趣。

  一週後,諾頓寄了一封短信給我:

  我不能說我非常樂意把人生最後的這幾年用於說服別人,讓他們瞭解我並未犯下我被判的那些罪行,但是我已經選擇開始撰寫你所謂的「我的人生故事」。我非常信任你。一個月後,我收到了第一批稿件。

  在我邀請讀者瞭解諾頓的非凡人生之前,我想我應該以導論的形式先說幾句話。說到底,這畢竟是反映出某種問題的故事。

  當然,諾頓說得肯定比我精彩,但在這裡我要先向讀者交代一些關於他的細節。他曾跟我說,他的人生一直到他離開美國、前往烏伊伏,才有了意義,而他在那裡的許多發現,也的確深深影響現代醫學的發展,讓他獲得諾貝爾獎。一九五○年,年僅二十五歲的他,初次前往位於密克羅尼西亞的神祕國度,人生自此大變,也對科學界造成了革命性的影響。在蕞爾小國烏伊伏停留期間,他跟一個後來被他命名為歐帕伊伏艾克族的「失落的部落」住在一起,其居住地是該國最大島,也就是人稱伊伏伊伏的「禁閉之島」。他在島上發現一種未曾列入文獻、也沒人研究過的病症,當地原住民深受影響。過去,在世人的印象中,烏伊伏國人民的壽命都很短,到現在某種程度上還是這樣。但是,諾頓在伊伏伊伏島上認識一群島民,其壽命遠比一般人長,有的多活二十或五十年,甚至還有一百年的。此一發現之所以了不起,還有兩個理由:首先,儘管罹患此症的人身體並未老化,心智卻有衰退的現象;其次,他們的病症並非天生,而是後天的。

  在諾頓發現這個病症之前,人類不曾如此接近過永生的目標,也未曾看過如此美好的願景會這麼快就從手邊溜走:他發現了一個祕密,又讓祕密流逝,整個過程不過十年光景。

  關於歐帕伊伏艾克族的研究,讓諾頓在醫學以外的領域投下震撼彈:他與他們一起住了將近二十年,結果衍生出現代醫學人類學的新領域,他在那些年完成的著作,如今已成為許多大學課程的必讀書單。

  只是他也是在烏伊伏國惹上了麻煩。烏伊伏國之旅對諾頓的許多意義之一,是他開始愛上孩童,這種愛戀持久不變。讀者們恐怕都不熟悉烏伊伏這個國家,它是一個地景壯美險峻的國度,那裡的一切都比我們的世界更為壯闊純粹,比我們想像的更令人讚嘆,不管往哪個方向走下去,總是能看到愈來愈壯觀的景致:一邊是無邊無際的水澤,靜止不動,色調強烈到令人無法久視;另一邊則是綿延不絕、層層疊疊的高山,山峰被淹沒在裊裊白霧之間。初到烏伊伏國,諾頓聘請該國人民當他的嚮導,帶著他去尋找未曾看過的景物。幾十年後,在當地人的請求之下,他帶著他們的下一代、下下代回馬里蘭州撫養,完全視如己出,提供他們在烏伊伏國不可能體驗到的教養方式。被他帶回國的孩子有許多是孤兒,都是一些生活條件其差無比、長大後的處境也不可能改變的嬰兒幼童。

  在他自己還沒驚覺之前,他領養的兒童已經超過四十人。將近三十年間,他總計領養了三批孩童,其中許多人返回密克羅尼西亞,當上了醫生、律師、教授、酋長、老師與外交官。其他人選擇留在美國,出社會工作或留在學校裡。遺憾的是,也有一些人貧窮潦倒,吸毒犯罪,不知所蹤。(任何有四十三個小孩的人,都無法期望每個小孩皆出人頭地。)如今,他們當然不再是諾頓的小孩了。而且在他們的選擇下,諾頓也不再是他們的父親:在他近年來陷入困境期間,他們幾乎全都放棄了他,這實在令人震驚。畢竟他提供他們住所,教他們說話,教養他們──他給了背叛他所需的一切工具,而他們也的確背叛了他。諾頓的孩子把美國與西方世界的一個現象看得很透徹;他們發現,只要指控某人是性變態,社會大眾多半會買帳,就算他是備受推崇的諾貝爾獎得主,也挺不住。這真是可惜;其中幾個孩子跟我還滿投緣的。

  我想我該說清楚的第二件事是:我對這部回憶錄非常感興趣,但我並非故事主角。理由之一是,我這個人向來沉默寡言,也沒興趣述說自己的故事──畢竟這世界上已經有太多故事了。

  不過,我想針對回憶錄的編纂工作說幾句話。身為編者,我所做的事其實很少。回憶錄的每個段落(段落標題都是我下的)都是諾頓入獄期間寫下分批寄給我的,前面都附了一封信,由於信件內容大都涉及隱私,我認為不適合收進回憶錄。同時,文字是一批批寫出來的,讀者偶爾會發現內容寫得自然而隨性,並且預設大家非常熟悉作者的生平與作品。既然我是最瞭解諾頓的人(這本回憶錄其實是在我的要求下寫給我的),每當我覺得需要提供額外資訊,幫助讀者瞭解諾頓的故事,我就有責任加上一些註腳。(偶爾為了彌補諾頓敘述的故事之不足,我也會加上自己的註解。還有,某些我覺得無法讓內容更為豐富或者不相關的段落,我也自己做主刪除;但是此類刪減不會影響諾頓勾勒出來的人生全貌。)

  最後,我覺得我該試著回答諾頓開始寄稿子之前於信中提出的問題:我希望這本回憶錄的撰寫計畫達成什麼目標?我的想法一點也不複雜:不過就是為諾頓平反,並提醒大家,與那短短幾個月內他可能犯下也可能沒有犯下的罪行相較,他過去幾十年間的成就實在重要太多了。也許我太天真,但這是我該做的:如果我沒辦法盡力幫助一個為科學界與醫界貢獻良多的人,我將無法原諒自己。

隆納德.庫波德拉
於加州帕洛奧圖市
 

詳細資料

  • ISBN:9789862136256
  • 叢書系列:To
  • 規格:平裝 / 456頁 / 14 x 20 x 2.28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內容連載

{諾頓.佩利納回憶錄}隆納德.庫波德拉醫生編

摘自「第一部 溪流」


I.

一九二四年,我生於印第安那州,故鄉林登鎮是那種毫不起眼的中西部鄉間小鎮,它緩緩地持續成長,距我出生之前大約二十年,人口才開始把自己「複製出來」。我的意思是,印象中小鎮唯一的特色就是它沒有值得一提的特色。鎮上有筒倉,有紅色穀倉(大多數居民都是農民),還有雜貨店與教堂,也有神職人員、醫生、老師、男人女人與小孩:它具有美國典型社會的雛形,但是欠缺任何花邊與裝飾,也沒有附屬品。鎮上有幾個酒鬼、一個瘋子,還有貓狗,也會與西邊幾哩處的蝗蟲鎮一起舉辦鄉間市集(如今蝗蟲鎮已經併入鄰近城鎮,不復存在)。鎮上一共有一千八百位居民,每個人出生後都走上同樣的路:上學、做家事、當農夫、與其他鎮民結婚,共組自己的家庭。在街上碰到別人時,大家會彼此點頭打招呼,男人則是稍稍將帽緣往下拉。隨著一年四季的更替,當地人種植菸草與玉米,然後收割。這就是林登鎮。

我們家一共有四個人:爸媽、歐文和我。我們住在一個一百英畝大的農場上,破破爛爛的住家唯一的特色,就是中央有一道曾經非常華麗的寬大階梯,但因為一代又一代的白蟻蛀蝕,早已只剩殘骸。

我們家後面大概一哩遠的地方有一條蜿蜒小溪,又小又慢,行徑詭譎多變,讓人無法幫它取一個比較恰當的名字。每年三、四月融雪之後,它就會水位暴漲,晉升成一條河,融雪與春雨讓水的流量又大又急。那幾個月,小溪的面貌丕變,變得如此無情而果決,河岸邊許多如繁星點點的血根草花與野生百里香會被連根捲入河裡,到了下游一處不知誰蓋起來的老舊水堤才被攔下,卡在灌木叢裡。溪流中一年到頭都有小魚,牠們奮力往上游游過去,淪為波臣。每年春季,它不再是一條無聲的小溪:洶湧的河水轟隆隆作響,劇力萬鈞,通常連平靜無比的平凡支流也會在那幾個月變得可怕難測,爸媽都叫我們要遠離它。

會員評鑑

4.5
6人評分
|
6則書評
|
立即評分
user-img
4.5
|
2024/09/02
一直想拜讀柳原漢雅的名著「渺小一生」,卻又因為厚度而卻步。最近被推薦了「林中秘族」,一讀讓人愛不釋卷。本書是一本自傳體小說,以第一人稱自述一名醫生因緣際會探訪一個太平洋小島中不為人知的世外民族,世外民族並不鮮有,但該民族因食用一種海龜而特別長壽被醫生的研究曝光後,引來藥廠與更多學者前來探秘,被外界的強勢文化衝擊而近乎完全喪失原生樣態與技能,再因為外人失去興趣後離開而導致近乎滅族的故事。雖是自傳,但除了借用年份以外基本都是作者虛構出來的人物情節,去又比真實事件更加鮮明。透過第一人稱的視野能讓讀者有窺探秘密般的刺激,既哀嘆民族的衰亡,亦同情主角的際遇,文化相對論也再次被推到讀者面前逼迫你思考。
展開
user-img
Lv.2
3.0
|
2018/07/19

即使已經看了1/2,心裡還是會問:這到底是真實的傳記,還是虛構的小說?該說是作者的寫作功力高深,還是這種文體是自己孤陋寡聞?但其實細看諾頓在伊伏伊伏島上的種種遭遇,場景寫得實在是太細膩了,如果是回憶錄的話,不可能把每一個細節都記得這麼清楚,所以愈看到後面,就愈清楚這是一本虛構的小說。

只是這本虛構的小說,為何要用另一個虛構的編輯角色,來寫這麼多又長且又虛構的註釋,對於閱讀的確是造成不小的困擾,直接融入內文應該也可以吧?

結局會如何,書一開始其實就已經告訴讀者了,看到後來也只是想知道為什麼?但,結束的有點草率,或是說,沒有解釋的很清楚,究竟為何諾頓要走下地下室去做那件事,是因為他年老了?或是他忘不了年輕時登島後發生的那一夜?還是忘不了那一夜的那個男孩?而且,諾頓的弟弟也來湊一腳,且是關鍵性的,明明書中的篇幅就不多,最後突然硬是將了諾頓一軍,有種不得不這麼安排的感覺。
展開
user-img
Lv.6
4.0
|
2017/09/29

  看完林中秘族後,我又回到前言看了看,又翻到生平年表看了看,不可能~~~這竟然是虛構的一本小說。我一直以為這是真實的回憶錄啊~~我還上網查了主角諾頓.佩利納,真的沒有這個人!好吧,只能說作者的功力深厚,我想很多讀者看完一定會跟我有同樣的感覺。
展開
user-img
Lv.4
4.0
|
2017/01/23

柳原漢雅對我來說是相當陌生的名字,林中秘族作為她的第一本處女作,一出版就廣受好評,在還未翻開之前,光看書名妳絕對猜想不到她說的是什麼,我不敢說我看過很多書,但也不在少數,這本的題材內容很特殊,不止探討人類始終渴望的事物,還用不少的篇幅描述之後接踵而來的一連串衝擊。



用回憶錄回想的手法,未知的島嶼,神秘的部落,還有長生不老的秘密一一揭開,這樣看來或許導致他現在這般難堪的處境中就是不可避免的。如果他從沒踏上那座島嶼,是否人生會就此不同?不過依照諾頓的性格,他也許還是會做相同的選擇。主角諾頓是個胸無大志的醫學院學生,不會特別突出也不會特別墮落,但他已經厭倦了一成不變的生活,眼看其他同學正在為未來的美好人生打拼,只有他躊躇不前,他不確定自己想要什麼,唯一肯定的是,他不甘人生就這麼平淡乏味,直至某天,他加入了人類學研究的團隊,遠赴某座島嶼,在那裡,他才知道什麼叫與世隔絕,並發現了一個從未有人發現的部落,在哪裡他們遵從本能生活,但還是一切井然有序,儼然就是個小型社會,不只如此,他還發現了天大的秘密!有些族人過了六十就停止老化,長壽的程度讓人難以想像,但智力卻逐漸退化,這些都源自一個稀有的海龜造成……

作者在叢林那邊用了相當大的一個篇幅,描述的栩栩如生,似乎真有那麼一個地方存在,透過諾頓好友的詳細註解,讓讀者產生書中書的錯覺。但不只如此,諾頓回美國後所發表的一篇篇論文,造成轟動,也讓大家更醉心於長生不死的追求,如果你能長生,但必須背負著智力退化的後果,你願意嗎?後來諾頓證明那是一種疾病,雖然沒有相對解藥的產生,但也足以奠定他的地位以及名聲,更讓他拿到諾貝爾獎。



一個人的一生所得到的成就有所限制的話,那麼諾頓的成就已經超過限制了,當然這些都可他先前提到的被控性侵一案毫無關係,他認養了許多孩子,也自認為他對他們很好,可是沒想到卻被指控性侵叫人該如何是好,看到這裡是不是有些憤恨不平,那他到底有沒有做呢?這點十足吊人胃口,人果然沒十全十美。



這本書除了冒險的部分,更多了人性的渴望、暴力、貪婪,寫盡了一切感到不堪的東西,這本書據說是由真實故事所發想編撰的,更讓整部書的步調增添些神秘的色彩。
展開
user-img
Lv.2
5.0
|
2016/07/01

讀長篇小說<林中密族>時,我的心靈跳躍了起來, 原來以為這是個人類學家的探險故事,卻發現書裡描述了許多關於人生命中的連結:親職、朋友、自我價值,當這些重要的生命因素扭曲或缺乏時,人會漸漸走入絕境。作者嘗試告訴我們一個孤獨生命的故事,這個故事以不同樣貌發生在我們身邊。

這是作者柳原漢雅的第一本小說,立刻讓英美文學界眼睛一亮。本書大略依據一位諾貝爾醫學獎得主因為對自己的養子性侵造成醜聞的事件為主軸,然而書中的細節,包括驅動主角的虛無感,擁有長生不老龜的小島,都是作者一手創造的,就像當年的托爾斯泰,假借社會事件的一位人物,書寫出當時社會貴族階層的墮落,虛無與救贖。不同的是柳原漢雅寫的似乎是虛無,墮落與逃離的順序。因為在我們這個遠離神的年代,到最後沒有救贖的可能,而只能以逃離獲得安慰,這樣的結局,或許是讓讀者感受到,一生做過許多善事的主角,終究是有人愛,所以不會顯得太淒涼。

主角幼年所見之母親,總在一種夢遊般的景況,無能成為孩子的照顧者,他和鸞生弟弟甚至對母親惡作劇,表現出極為輕視言行。至於他們的父親從沒有進入他們的生活。孿生弟弟雖然可以與他交談並理解彼此,可是他們興趣和價值觀不同,所以成年後仍像孤島般地活著,少有聯繫。在求學和工作上,主角仍然是漫無目標,而且相信是學校或實習單位希望他消失無蹤才將他介紹給一個人類學家當助手,這是他能到一個原始小島作研究的原因。除了自我形象低落外, 當他第一次與這位人類學家見面之後, 就被他的美驚為天人,甚至自形殘穢,然而對他身邊的女人類學家,無論外貌個性,都使他深惡痛絕,同時對他兩的情感更是充滿忌妒。在感受到孤立的景況中,他目睹一位男童在成年禮中被長老輪流雞姦的過程,也許是異文化的衝擊,造成他日後道德淪陷的合理化藉口。

展開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文學小說】大塊電子書全書系:縱橫東西書海,每本書都超有「戲」!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天下文化特談
  • 開運命理特談
  • 參考書特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