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禮物書展
透視科技與社會的九道工法

透視科技與社會的九道工法

科学技術社会論の技法

  • 定價:440
  • 優惠價:95418
  • 本商品單次購買10本9折396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內容簡介

九個重要案例,看透生活中切身的安全議題
九道思考工法,按部就班重奪回生活自主權
 
  天氣預報細懸浮微粒超標,下班後小王戴上口罩走出公司,順路走到超市買一瓶牛奶回家,但哪一牌的牛奶才是安全的?喝豆漿吧,那麼非基因改造黃豆的標示在哪裡?出了超市買晚餐,前些日子烹調用油大廠連環爆出問題,現在外食真的安全嗎?回家之後,上網隨意留言開個玩笑也要小心,誰知道會不會被告?上床睡覺開冷氣,腦中閃過福島核電風波,響應節能省電吧,但不開冷氣,地球暖化成這樣,吹電風扇還是熱熱熱!……小王的一天就這樣昏昏沉沉地睡了過去。明天恐怕只是今天的複製。
 
  難道只能這樣嗎?科技主宰了現代社會,科技帶來生活的便利,但同時也帶來大大小小的風險與災難。政府的失能,更加深了民眾的恐懼,不安的感覺逐漸蔓延。我們連日常生活中吃下肚的坐上去的穿上身的住進去的都難以確定安危,安身立命變成一種奢侈。聽天由命就是我們的宿命?
 
  安身立命,真的那麼困難?

  日本科技與社會研究學會傾注全力,由多名學者合寫出這本深入淺出、兼具案例和理論的通識著作,期間國際知名STS學者也紛提懇切的建議。它可以是給學生的通識教科書,更可以作為給一般大眾的「教養書」。書中選取九個日本特別重要且具代表性之科技災害案例並深入分析,時間從五零年代到今天;從國際知名的痛痛病與水俁病,到近年全球都議論紛紛的狂牛症、愛滋與核能議題,以至新興爭議──網路訴訟。這些不只是日本,也是現今台灣所不得不面對、卻又躊躇不前的難題。更可怕的是,未知的災難還會一直到來!
 
  本書嚴格審視政府、專家與科技廠商的作為,並提供民眾必要的科技素養。對於專家的建言,以及專家和政府的合作,我們作為一個現代公民,應該如何判斷、如何檢視?此書破除專業與常民生活的籓籬,透過殷切平實的書寫,邀請大家共同來思考這些難題,覓尋安身立命之道。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綾部広則(Ayabe Hironori)

  【簡歷】1968年生,東京大學研究所總合文化研究科國際社會科學博士課程學分取得後退學。目前任職於早稻田大學理工學術院。

  【主要著作與論文】「現代社会と科学技術の共進化プロセス解明への視座——SSC計画の事例研究(1983-1992)」(東京大學博士論文,2003)。
 
梶雅範(Kaji Masanori)


  【簡歷】1956年生,東京工業大學研究所理工學研究科博士課程修畢,學術博士。現任東京工業大學研究所社會理工學研究科副教授。

  【主要著作與論文】『メンデレーエフの周期律発見』(北海道図書刊行会,1997);D. I. Mendeleev's Concept of Chemical Elements and The Principles of Chemistry (Bulletin of the History of Chemistry 27 (1), 2002;Mendeleev's Discovery of the Periodic Law: The Origin and the Reception (Foundation of Chemistry 5(3), 2003)。
 
神里達博(Kamisato Tatsuhiro)

  【簡歷】1967年生,東京大學研究所總合文化研究科廣域科學博士課程修畢。曾任職於前科學技術廳、三菱化學生命科學研究所,現任獨立行政法人科學技術振興機構,社會技術研究開發中心專門研究員。

  【主要著作與論文】「“狂牛病”リスクに理性的な対応を」(『論座』2001年11月號);「社会はリスクをどう捉えるか」(『科学』2002年10月號);『食品リスク——BSEとモダニティ』(弘文堂,2005)。
 
小林傳司(Kobayashi Tadashi)

  【簡歷】1954年生,東京大學研究所理學系研究科科學史.科學基礎論專攻博士課程學分取得後退學。現任大阪大學溝通設計中心教授、中心副主任。

  【主要著作與論文】『公共のための科学技術』(編著,玉川大学出版部,2002);『誰が科学技術について考えるのか』(名古屋大学出版会,2004);「科学技術とガバナンス」(『思想』2005年5月號)。
 
調麻佐志(Shirabe Masashi)

  【簡歷】1965年生,東京大學研究所總合文化研究科廣域科學課程學分取得後退學,學術博士。現任於東京農工大學大學教育中心副教授。

  【主要論文】「Linux開発」,(收錄於『公共のための科学技術』,玉川大学出版部,2002);「デジタルデバイド試論」(收錄於『ハイテクを生きる』,北樹出版,2003);Likelihood of in-bound/outbound access to co-authorship(共同作者,Scientometrics, 59, no.3, 2004)。
 
杉山滋郎(Sugiyama Shigeo)

  【簡歷】1950年生,東京大學研究所理學系研究科科學史.科學基礎論專攻博士課程學分取得後退學,學術博士。現任北海道大學研究所理學研究科教授。

  【主要著作與論文】『日本の近代科学史』(朝倉書店,1994);『北の科学者群像[理学モノグラフ] 1947-1950』(北海道大学図書刊行会,2005);『科学コミニケーション』(『思想』2005年5月號)。
 
塚原東吾(Tsukahara Tōgo)

  【簡歷】1961年生,東京學藝大學碩士,獲荷蘭政府公費留學獎學金,萊頓大學醫學系博士。現任神戶大學國際文化學部副教授。

  【主要著作與論文】Affinity and Shinwa Ryoku (Gieben Publ., 1993);「科学と帝国主義が開く地平」(『現代思想』2001年8月號);「日本の機器観測の始まり」(共同作者)(『地球』315,2005)。
 
平川秀幸(Hirakawa Hideyuki)

  【簡歷】1964年生,國際基督教大學研究所比較文化研究科博士課程學分取得後退學。現任京都女子大學現代社會學系副教授。

  【主要論文】「リスクガバナンスのパラダイム転換——リスク/不確実性の民主的統治にむけて」(『思想』2005年5月號);「日本の食品安全行政改革と食品安全委員会——残された問題/新たな課題」(共同作者,『科学』2005年1月號);「科学技術と市民の自由——参加型テクノロジーアセスメントとサインスショップ」(『科学技術社会論研究』1,2002)。
 
廣野喜幸(Hirono Yoshiyuki)

  【簡歷】1960年生,東京大學研究所理學系研究科相關理化學博士課程修畢,理學博士。現任東京大學研究所總合文化研究科副教授。

  【主要著作與論文】「バイオテクノロジーの技術論的位相」(『思想』2001年7月號),『生命科学の近現代史』(共編著,勁草書房,2002);「[BSE] 歴史の経緯」(『科学』2004年1月號)。
 
藤垣裕子(Fujigaki Yūko)

  【簡歷】1962年生,東京大學研究所總合文化研究科廣域科學博士課程修畢,學術博士。現任東京大學研究所總合文化研究科廣域系統科學系副教授。

  【主要著作與論文】「科学政策論」(『科学論の現在』,勁草書房,2002);『専門知と公共性——科学技術社会論の構築にむけて』(東京大学出版会,2003);「固い科学観再考——社会構成主義の階層性」(『思想』2005年5月號)。
 
松原克志(Matsubara Katsushi)

  【簡歷】1963年生,東京工業大學研究所理工學研究科社會工學博士課程修畢,學術博士。現任常磐大學國際學系副教授。

  【主要論文】「科学と法の界面——科学的証拠のSTS問題」(『公共のための科学技術』,玉川大学出版部,2002)。
 
宗像慎太郎(Munakata Shintaro)

  【簡歷】1972年生,東京大學研究所總合文化研究科廣域科學博士課程修畢,學術博士。目前任職於民間機構「Think Tank」。

  【主要著作與論文】「専門家の主観的判断の妥当性検証と正当化に関するベイズ統計的研究——非専門家による評価の手法」(共同作者,『科学技術社会論研究』 3,2004)。

校訂者簡介

林宗德

  【簡歷】清華大學通識中心暨社會學研究所助理教授。研究領域為科技與社會、機器人/人工智慧的社會學與哲學、日本科技史。譯有《科學與技術研究導論》、《文化理論的面貌》等。

譯者簡介

王珮瑩

  【簡歷】台北大學司法系,清華大學歷史所科技史組畢業,曾在東京大學、慶應義塾大學,以及青山學院大學看過四季的風景,譯有《文化精神醫學的贈物》,多年來耽溺於日本的美學,成癮於善與惡的邊緣地帶。
 

目錄

推薦序/傅大為 來自東洋的STS九道工法
推薦序/吳嘉苓 哆啦A夢的STS工具箱
前言

案例分析
第1章   水俁病案例中行政、科學家、媒體的相互作用   杉山滋郎
 ──震驚世界的日本50年代兩大公害之一的水俁病期來龍去脈。
第2章   痛痛病問題解決過程中專家與市民扮演的角色  梶 雅範
 ──兩大公害之一,其解決經緯以及與水俁病之比較。
第3章     從文殊訴訟探討日本核能問題   小林傳司
 ──大眾期待的核能廠安全程度與專家判斷是否有出入?
第4章 藥害愛滋問題的STS分析   廣野喜幸
 ──國際蔓延的新興病症,各政府的應對態度及速度天差地遠。
第5章     從BSE/牛海綿狀腦病/狂牛病探討日本食品問題   神里達博
 ──面對無法確定病因的新病症,政府該如何應對?
第6章     基因改造食品的風險治理    平川秀幸
──商業利益?還是社會環境價值?哪個較為重要?
第7章     醫療廢棄物之攻防    松原克志
──居民要求的不只是客觀角度的安全,也是主觀角度的安心。
第8章     全球暖化與不確定性    宗像慎太郎‧塚原東吾
 ──用科學計算出的全球暖化趨勢,真的能夠解釋我們的生活環境嗎?
第9章     先進技術與法律:從Winny事件談起    調麻佐志
──當網路科技被利用於犯罪時,軟體開發者責任何在?
 
  解說:邁向進階研究(Advanced-Studies
──想要剖析科技與社會問題時,這裡教你需要的步驟及重點。
 
   研究取徑的趨勢
──科技與社會研究的漫漫長路歷史,怎麼發展到今天。
 
  專有名詞解說
──讓你一窺科技與社會研究的重要概念。
 
基本參考文獻
後記
索引
作者介紹
 

推薦序

來自東洋的STS九道工法
國立陽明大學科技與社會研究所教授 傅大為


  很高興看到當初我推薦給群學出版社的這本《透視科技與社會的九道工法》(後簡稱《九道工法》:一本日本STS的名著(原書名:『科學技術社会論の技法』2005東京大學出版社),終於要以中文的面目出版問世了。

  大約從2000年以後,臺灣有比較多的朋友開始合作推廣「科技與社會研究」(簡稱STS)*,到今天為止,大約已經15年了。為了因應臺灣逐漸邁入科技社會的趨勢,與科技醫療相關的社會爭議不斷,而對於未來科技發展的大方向,例如能源與化工,政府與社會也是舉棋不定,所以教育界與學界的許多朋友,咸認為推廣與研究STS是十分需要的。而當時我們所擁有的STS思想與歷史案例資源,一般都是來自在歐美也才發展了二三十年的STS研究。我們知道許多愛迪生電力的崛起、美國愛滋療法運動、膽固醇爭議、家庭中的工業革命、還有巴斯德如何取得法國信任的STS分析,但我們對臺灣、乃至對於東洋世界中的STS案例,卻知道的相當少,也極為缺乏本土的STS教材。

  上述這個在東亞社會常見的論述興起型態,通常都以「西方vs.本土」為思考的主軸,但是在21世紀東亞諸社會發展STS的新潮流裡,我們其實該多注意一下東洋日本的STS發展。從遭受原子彈與二戰科技武器的摧殘開始,日本步入科技社會的腳步,一般比其他如韓國、中國、臺灣等東亞社會都來得早,而當代的科技與社會爭議,在日本也發動的早一點。同時,日本的STS研究,在東亞也算是比較深入而廣泛。當年中山茂翻譯孔恩的經典《科學革命的結構》(『科學革命の構造』),比東亞其他社會開始翻譯該書至少要早十年,而我們後來在發展臺灣STS以及籌設東亞STS國際期刊(EASTS Journal)時,也常受到日本STS學界朋友的啟發與鼓勵,繼而2010年日本STS學會也盛大舉辦了國際科技與社會學會(4S)在亞洲的第一次年會。但是,因為文字上的障礙,當我們希望多瞭解日本(乃至韓國)的STS現狀及其爭議案例時,通常最快但又狹窄的管道,還是透過英文。

  又當我們步入一家有規模的書店,日本文學的翻譯、村上春樹的譯品、乃至加上中文的日本漫畫與動畫,真可謂汗牛充棟。但是關於科學史、科學哲學、科技社會學、乃至STS的日文翻譯,可謂絕無僅有。這難道表示日本是個文學大國,而對科技則缺乏人文社會的反省嗎?當然不是。它反而表示臺灣與日本,這個在歷史文化與經貿關係都極為深厚的兩個鄰邦,在交流知識與科技的人文地圖上,其實是相當貧乏而扭曲的。也所以,《九道工法》中文版的問世,它衝擊這個相當扭曲的知識人文地圖、提供一個介於西方與臺灣之間的「科技與社會」百工圖與浮世繪,可說是本譯書的第一種意義。

  再回到前面提到的「西方vs.本土」的軸線。其實,在臺灣推動STS的這個十五年來,為了在個案研究與大專教材上要累積本土的案例,我們的確蒐集了相當一些臺灣案例,逐漸脫離了十年前幾乎只能依賴歐美經典案例教材《渴望》系列* 的尷尬狀況。特別是最近幾年,與STS相關的教材案例的出版,算是頗為蓬勃。從稍早的《醫療與社會共舞》(2008)、《科技/社會/人 1》(2010)、到近幾年更為多樣的出版,例如《意外多重奏》(2012)、《護理與社會》(2012)、《科技、醫療與社會講座集》(2013)、《風和日麗的背後》(2013)、《科技/社會/人 2》(2014)、《臺灣科技爭議島》(2014)等。而有心有願意多出版STS大專教材的出版社,也從早期的群學出版社,逐漸擴大到交大出版社、行人出版社、高醫通識等等。不過,如果我們要把這些本土的STS教材案例,與群學目前開始力推的《九道工法》比較一下,大概有如下幾點的不同。

  一直到現在,研究論文本身不算,臺灣本土的STS教材案例,大多是較短的五千字案例,當然也有一萬字上下的,但整體而言,雖然言簡意賅,但有時也稍有不夠深入之感。再者,這些案例有部分是從學者演講的逐字稿整理而來,雖然文字鮮活,但它們背後的研究積累如何,有時並不清楚。第三,在短短幾年間匯集編輯的這些教材,因為臺灣投入STS研究的學者畢竟仍然有限,所以教材案例有時略有重疊之感,或者有時其STS精神仍有待提升。反過來說,來自東洋的STS《九道工法》,其實是以日本九個精彩的STS案例教材為主,每個教材都頗為深入詳細,少的也有萬餘字,而大部分則是一萬五到兩萬字以上的幅度。而且,日本的STS教材,常常會拿英美以及歐洲類似的國際案例來作比較,故常有更寬闊的全球視野,這的確是日本STS的特色之一。我們看看如下這九道工法所涵蓋的範圍與議題,的確有個反省科技社會及其多樣而複雜問題的寬廣視野:

  一、水俁病案例中的行政、科學家與媒體;二、痛痛病問題解決過程中的專家與市民;三,從文殊核電廠的訴訟看日本核能問題;四、血友病解藥與愛滋傳染治理的日本與國際比較;五、BSE狂牛病的醫學史與日本食品治理問題;六、GMO食品的國際風險治理;七、東京醫療廢棄物的政府與居民攻防;八、全球暖化、不確定性、與日本觀點;九、金子勇的Winny 網路技術與著作侵權法理爭議。

  所以,除了日本著名的有機汞中毒(水俁病)的長期爭議外,我們看到著名的鎘中毒(痛痛病)導致日本富山地方法院在1971年就判決了受害者勝訴,是日本學者專家與人民合作成功的經典案例。而名古屋的金澤分院在2003年判定文殊反應爐設置案的敗訴於福井縣地方居民,則是日本國家或建設方的第一次敗訴。另外,藥害愛滋問題所導致的控告醫師與厚生省官員的爭議、以及日本如何經歷狂牛症案例的混亂與治理上的國際比較、如何避免訴訟而讓東京醫療廢棄物的爭議透過協商而解決、還有如何透過訴訟法理的爭議來處理那被稱為「開發違法軟體挑戰著作權的天才技術人」的案例。凡此種種,多樣而複雜的日本科技社會爭議,精細的專家與法律辯論,寬廣的國際視野與比較,可以說是我想特別推薦《九道工法》的第二種意義。

  最後,《九道工法》一書,雖然有多樣又複雜深入的東洋STS個案教材,但在東大教授藤垣裕子的仔細串聯與整合下,卻形成了一個整合一致的STS分析角度。她深入而淺出地介紹了本書的分析角度,含蓄而避免提到太多歐美STS理論工具,顯示出一種東洋特有的簡明分析、一種窗明几淨的日本論述美感。

  我們知道,沿襲自歐美科技史、科技社會學與哲學的STS理論,精彩多樣而複雜,涵蓋了科學本身內部的STS議題、技術與工程發明創新的STS分析、最後當然還有科技與社會「之間」的各種爭議與治理,凡此三大類,單從國內我們對歐美STS經典理論的翻譯就可以看到。但是我看到,《九道工法》的分析角度與方法,則集中在科技與社會「之間」的各種爭議與治理,並涉及法律訴訟者為大宗。它強調這是一種科技無法精確推演的灰色地帶,一種當代科技社會的不確定性,是一種需要爭議中各種利害關係人彼此合作與提供智慧來協商解決的領域,一種過去Alvin Weinberg所說的“trans-science”(此書翻成「超科學」)的領域。這個概念,《九道工法》中的許多作者都常常提到,它多少構成了此書統御各種複雜工法的一個核心的概念。當然,從此超科學概念,藤垣裕子再推導到在日本政府科技治理中常碰到的「型二錯誤」,以及需要多推敲與討論的「預警原則」等等。或許,這是九道工法後面的一道簡潔的心法,在本書的前言與第二部(II.)的解題,藤垣主編都有耐心的解說。總之,這種隱有禪風的論述風格,就構成了《九道工法》的第三種意義。

  屆此《九道工法》出版的前夕,筆者除了在此肯定群學出版社多年來前後一致地支持臺灣STS的論述發展外,也預祝我們日本的STS朋友(如藤垣裕子、梶雅範、小林傳司、廣野喜幸、塚原東吾、調麻佐志等)多年來的努力,也能夠在台灣的STS教育界與社會中開花結果。

哆啦A夢的STS工具箱
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學系教授 吳嘉苓


  丹麥很近、日韓很遠?

  2003年暑假我跟隨二代健保公民參與小組前往哥本哈根,拜訪知名的「丹麥科技委員會」,學習審議民主的理念與操作步驟。兩天密集的工作坊之後,秘書長Lars Kluver問我們認不認識日本某位電機系教授,以及韓國某位姓Kim的教授,說他們之前都分別來此交流,之後也陸續在日韓舉行過公民共識會議。丹麥研發的諸多審議民主模式,我們在拜訪之前就已仔細探究,但是日韓如何推動科技政策的公民參與,我們還真的一無所知。居然是由丹麥人告知我們鄰邦的動態,「丹麥很近、日韓很遠」的詭異感油然而生。

  那時東亞尋人計畫還沒頭緒,這些學者居然自己來到了台灣。東亞科技與社會(Science, Technology and Society, STS)系統性的學術交流,約略從1998年開始,逐步透過台日韓中輪流舉辦小型會議而展開。2003年10月,正在執行STS建制計畫的雷祥麟教授,首度在中研院主辦了「探索東亞科技會議」。多虧這個東亞STS彼此探索的新網絡,我們得以遇見丹麥人說的那個「Kim」──金煥錫教授,他於1998年就透過所屬的NGO市民連帶,在韓國辦理過以基因改造作物,以及複製人主題的公民共識會議。當時也結識了小林傳司教授,他與日本電機大學的若松征男教授率先在日本推動了以基因治療、基改作物為主題的共識會議。大家先後都去了丹麥研習,也都是以學者的身分參與推動,不過台日韓施行的樣貌各有不同。例如,韓國的社會運動紮根甚深,因此主要是由學者投入的社運組織來發動科技民主化的實驗。而日本學界發現,要公民公開表達反對意見,對許多日本人而言甚感為難,因此參與者往往要在會議外的非正式場合才能吐真言。而台灣作為後進民主國,民間團體參與政策制定的管道明顯不足,也嘗試摸索出以法人組織、鄰里作為參與主體的新興模式。各國的政治經濟情勢、推動審議民主的機會結構、溝通文化、市民社會特性,都影響了各國推動科技民主化的方法與路徑。西方取經是我們熟悉的學習模式,在地改造是必經的歷程,而東亞比較則提供了許多反思的靈感。

  之後台日韓STS學界在科技民主化的往來日深,2007年東亞科技與社會國際期刊East Asian Science, Technology and Society(EASTS)以台灣為基地創立,第一期就是以「科技的公民參與」為專題。這個相互探索的歷程,持續有著許多令人驚喜的發展,當然也不僅限於科技政策的公民參與,諸如科學哲學、科技史、性別與科技、傳統醫學研究、生命倫理、爭議研究等等領域,都透過各式各類的研討會、專書編纂、期刊專題、甚至研究生討論會,在東亞(以及亞洲其他各地)開展。我們不再只向歐美張望,我們吸收STS的養分也變得豐富多元,甚至改變我們思考的框架。今日日本STS社群合力撰寫的教科書『科學技術社会論の技法』,能夠以《透視科技與社會的九道工法》為名在台灣問世中文版,再一度為東亞STS交流,開發了新的活水。

  哆啦A夢的STS道具箱

  東京大學的藤垣裕子教授在EASTS的一篇短文,陳述編纂這本STS教科書的來由,並以藉此呈現日本STS近年來的發展(Fujigaki 2009)。從1990年開始,日本先後建立了STS的研究網絡、學會、期刊。2005年,長年在歐美舉行的Society for Social Studies of Science(4S)首度表達希望在亞洲舉行年會,經由藤垣裕子的奔走,敲定2010年在東京舉行,被認為是STS跨出歐美的一大步。而日本學界在建制化STS的過程,不只是加強與國際學界的整合,也戮力向下紮根,包括編寫這本開創性的教科書。

  這本教科書也歷經諮詢西方STS學界的歷程,但是相較於英語世界的STS教科書,這本書有幾個重要特色。一、以日本知名的科技爭議作為主要案例。科技爭議固然不是STS的全部,卻是個絕佳的切入點,因為最能直指科學知識的形塑、科技治理等STS核心主題。本書選擇的案例:水俁病、痛痛病、文殊核電廠、醫療廢棄物、網路文件共享軟體Winny等都是日本深受全國(甚至國際)注目的議題,而其他如藥害愛滋、狂牛病、基因改造食品、全球暖化的章節,則是密切連結國際爭議的案例。本書藉由原本就攻佔媒體版面的重要事件,提出不同於主流觀點的STS詮釋,甚有借力使力之效。

  二、本書極重視介入科技的行動。以爭議為主要案例,也呈現本書連結批判分析與實踐的企圖。本書細說多層次的介入形式──媒體爭辯、行動聯盟、協定制作、律法引用、訴訟判例、政府政策、國際公約等等,從多面向協助我們理解科技治理的複雜與多重法門。而這些介入形式,也往往進一步成為日本社會處理爭議的基礎建設一環(例如文殊電廠的判例),剖析改變成真的推力所在。而在概念的選擇上,本書介紹了科學教育、工程倫理、社會運動、法律責任歸屬等等概念與關鍵字,在實作的面向,也較其他教科書更來得積極。

  三、本書以多種教學法來深入理解STS。這本書的英文書名Case Analysis and Theoretical Concepts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tudies,也許比日文與中文更能精確表達這本書的編排。九個科技爭議的案例是為主軸,並搭配貫穿這九個案例的分析策略與核心概念,然後輔以簡介九種STS的取徑,最後附上36個關鍵字介紹。層層相疊,珠璣相串,很有多寶格的趣味性。例如,首章是國際知名的「水俁病」案例,在交代事件的來龍去脈之後,以科學不確定為重點,探討此案例的發展。在編者的導引下,第二章的「痛痛病」,並非僅是另一個獨立的知名案例,而是最適合與水俁病進行比較的爭議事件。同樣是工業環境污染造成的病痛,受到的處置卻十分不同,有關受害者的社會經濟地位、援引的法律、以及調查爭議的公民參與形式等因素,本書不只比較水俁病與痛痛病,更以比較九案的策略,提出STS的分析步驟:編制年表、列出利害相關人、整理差異主張、提出對於既有框架的質疑。而書末也規劃了STS思潮的說明、核心概念的簡介,能當做前述案例的整體知識基礎。

  在某些閱讀時刻,我還真覺得眼前就是哆啦A夢的STS工具箱。面對沒完沒了的麻煩,哆啦A夢拿出各種法寶。機器貓有任意門、時光機、記憶麵包,STS有風險分析、強綱領、公民參與。這本書兼具教科書、工具書、簡易方法手冊的靈活編排,跟哆啦A夢的寶庫一樣讓人眼睛一亮。而這些工具箱,案例很日本,概念部分則大多與歐美STS相似,但也有少數援引概念頗能反映出日本STS特色。例如書中多次以統計學上的「型二錯誤」,描述在科學不確定下未能採取的行政規範,可能就是日本學界較為側重的說法。

  更多口味的翻譯蒟蒻

  小叮噹早就說中文了,イタイイタイ病卻一直沒有。英文成為東亞STS交流的共享語言,這是我們經常感嘆的困境,在我剛拿到日文檢定N2「不合格」的成績通知時,更只能苦笑。相較於台灣STS社群已戮力翻譯不少歐美STS的經典之作,我們還大多得透過英文著作來放眼日本。過去上課時,卡啦OK的亞洲變異、Sony隨身聽的使用者設計、中山茂對於科技國族主義與科技全球主義的對比、福島核災與公民科學等等,或許因為貼近台灣的生活與關切,很容易吸引學生,但也多得倚賴英文讀物。在中文翻譯甚為有限的情況下,我還勉力用了谷崎潤一郎的「陰翳禮讚」作為討論科技與文化變遷的教材,透過宮崎駿的「風起」討論戰爭機器的政治性,仍然覺得教學上捉襟見軸。日本STS教科書的中文版問世,直接豐沛了教學資源,揪感心。

  由於這本書當初預設的讀者是日本學生,我們在台灣使用可能也需要一些巧思。有少數的案例是我們較為陌生的日本情境(例如第九章的Winny事件)。而大多數章節都能透過閱讀而了解日本科技爭議的發展,也很容易產生對照、比較的角度,增加理解的層次。有些僅是刺激聯想,都讓人新生趣味。例如,讀到日本選擇以文殊菩薩來命名核子反應爐,很難不想起台灣的原能會副主委在福島核災後,以「菩薩的蓮花座」來比擬核四所在的岩盤如何安穩;以命名與隱喻來降低風險感,台日有志一同。讀到日本如何折衝於狂牛病的國際規範,也很容易聯想到台灣禽流感治理的國際政治,也不免想探問日本輻射食品輸出台灣的政策爭議。

  然而,更深入的比較案例,還可能發展出新穎的分析工具。第一、二章的水俁病與痛痛病,也是台灣STS社群探討RCA污染常引用的參照點,而RCA訴訟案進行更可以跟這兩個日本案例進行比較。有關因果關係與賠償的認定,RCA勞工的律師團也援引日本作法。幾位深入參與RCA訴訟的STS學者,透過重視街頭科學、詮釋科學以及建立常民流行病學,扮演著有助於社運、法律、科學相互了解的互動型專家,在國際上也屬罕見。對照日本案例,台灣對於環境污染爭議的行動有何特性,如何可能彼此影響,能夠產生許多延伸思考。

  比較是個重要的起點,但前方還有更多的任務。對於STS的西方中心導向,已有許多討論與反省,也透過像是地方化歐洲科學、後殖民科技研究、強調非西方區域的研究等取向來精煉STS。透過仔細的在地案例,發展出範疇限定(而非普世通論)的概念,是近年來聲音日大的倡議。而亞洲內部的流動與相互影響,特別是從十九世紀以來面對的現代化路徑選擇、帝國擴張與殖民、國族的重建等等,科技都是這些歷史過程的要角。而走訪台日韓中,仍然生氣蓬勃的傳統科技──針灸、木造構築、暖炕房,都提醒我們「現代性」應該是複數。一本教科書還不夠,我們還需要更多口味的翻譯蒟蒻。

  為了EASTS的籌建,2005年我們曾經拜訪當時在韓國高麗大學講學的Trevor Pinch,請教編輯國際期刊的心得。Pinch所編輯的Golem三書,是英語世界暢銷的STS教科書,以改寫學界的經典案例來組成。當時我們問他,在STS熱愛的案例研究中,收入教科書或讀本的,有沒有非西方的案例,或是東亞的案例。他歪著他那很像貝多芬的捲捲頭,認真地想了想,跟我們說,還真的連半個都沒有。爾後像是震驚世界的韓國科學家黃禹錫事件、日本福島核災、中國生技產業與山寨手機,都在國際STS引發越來越多的討論。STS必須關注東亞、STS以歐美為案例發展出來的理論概念有其侷限性、STS必須研發更多的分析工具來理解各地的科技發展(其中包括「亞洲作為方法」)等等反思,越來越常成為論壇主題。這些反思,可能率先在EASTS這類的期刊裡辯論著,還不太容易變成教科書的重點。但是教學現場,老師們有著創意發揮的空間,反而更可能是實驗的先鋒。在台灣,嘉南平原的拼裝車、常山作為抗瘧藥的實驗步驟、黑珍珠蓮霧的研發,這些幫助我們理解自身科技社會的絕佳案例,已經成為必教的內容。如今,透過這本書我們有了日本STS技法可就近展讀,也期待更多的創新與激盪。

  參考書目
  Fujigaki, Yuko. 2009. “STS in Japan and East Asia: Governanc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Public Engagement.” EASTS 3(4): 511-518.
 

詳細資料

  • ISBN:9789866525957
  • 叢書系列:STSC 科技與社會研究譯叢
  • 規格:平裝 / 432頁 / 25k正 / 14.8 x 21 x 2.16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內容連載

第9章    先進技術與法律:從Winny事件談起
 
調麻佐志
 
從第4章開始討論的現代新興科技領域中,資訊科術是發展最快的領域之一。也因為如此,在資訊科技與社會之間的關係上,產生了諸如資訊科技的中立性、資訊科技與民主、資訊倫理、資訊素養(Information literacy)等等許多爭議。本章具體探討Winny此一檔案分享軟體的判決,聚焦於技術中立性的論點,並匯整各方的議論。由於先進技術的發展正在「行動中」,因而產生了許多現行法令無法涵蓋的爭議點。本章仔細分析這些爭議,並且討論此案與美國類似判決的異同。本章將比較依據軟體開發的目的與意圖來審理的日本法理,以及依據軟體實質上的使用方式來審理的美國法理。【藤垣】
 
1 問題之所在
 
當自己入浴的裸身之姿不知不覺被人拍下來,透過Winny流傳出去時,到底該怎麼辦?
 
Winny是一種可以讓檔案在使用者之間公開或下載的檔案分享軟體。雖然在日常生活中,類似的事件不需用到這類分享軟體也會發生,但透過網路流傳出去有特殊之處──檔案只要一經公開,便持續在網路世界中流通,無法回收。因此,透過Winny傳播的入浴畫面,造成了被害人無法挽回的損害,就像是在流放湖底的黑鱸魚一般,入浴的身影將永存於網路世界。
 
非常諷刺地,正因為Winny卓越的檔案分享功能,才成為特別受到矚目的問題。如同後文所述的技術特性,使用Winny很難確認上傳者的身分(具有高度的匿名性),因此使用者很容易利用來散佈違法的檔案。
 
因此,面對文章一開頭的問題,只能回答「沒辦法處理」。如果是這樣的話,那不都是因為先有軟體開發者的開發和流傳行為,才會發生這種事嗎?開發者可能就因此成為被告──然而實際上卻不是以這個理由提訴。警方是以涉嫌幫助違反著作權的罪名,逮捕Winny的開發者金子勇(Kaneko Isamu)。訴訟正在進行中。

最敵視檔案分享軟體的是製作軟體、音樂、影像等,也就是所謂內容(contents)的製作業者和作者。例如,日本社團法人電腦軟體著作權協會(Association of Copyright for Computer Software, ACCS)便曾以〈敬告檔案分享軟體使用者〉(2002/1/10)一文,警告違法的檔案分享。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人文社科】張忠謀親筆撰寫、獨家授權自傳,他的一生,一場不能錯過的智慧盛宴!《張忠謀自傳》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大和圖書聯展
  • 遠流童書展
  • 尖端BL藍月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