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禮物書展
鍵盤參與時代來了!:微軟首席研究員大調查,年輕人如何用網路建構新世界

鍵盤參與時代來了!:微軟首席研究員大調查,年輕人如何用網路建構新世界

It’s Complicated: The Social Lives of Networked Teens

  • 定價:380
  • 優惠價:7266
  • 優惠期限:2024年12月18日止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內容簡介

網路並不可怕,
可怕的是我們身處其中,
卻不願正視這不可逆的變化!

  微軟首席研究員
  ————達娜.博依德danah boyd————
  《外交政策》雜誌「全球百大思想家」
  《快速企業》雜誌譽為「科技界最具影響力女性」
  《財星》稱她為「科技領域最聰明的學者」


  揭開最貼近真相的網路使用現況,
  讓你告別網路恐懼,
  了解真正應該面對的課題!

  在失控的「網路恐懼症」籠罩之下,我們憂慮上網讓人變笨、變壞、變懶;
  擔心年輕人若繼續沉溺於網路世界,恐將與現實社會脫節。

  但事實是,年輕人在鍵盤前集資創業、揪團抗議、監督國會;
  他們利用網路的自由衝撞既有體制,參與公共生活,
  建立自己的社會連結網絡,也創造了更多的可能性。

  黃益中|熱血公民教師、《思辨》作者
  華特.艾薩克森|《賈伯斯傳》、《創新者們》作者
  伊芙.恩斯勒|社會活動家、《陰道獨白》作者
  霍華德.加納|哈佛大學教授、多元智能理論創始人

  ★為年輕世代讚聲推薦!

  「網路就像是整個社會的一面鏡子,
  會映照出我們所看見的事物。
  要是我們在鏡子裡看到不喜歡的問題,
  就該從社會來改善,
  而不是修理那面鏡子。」

─電腦學家文頓・瑟夫Vint Cerf

  微軟研究院首席研究員、鑽研年輕人文化的科技專家達娜.博伊德,在全美各地進行十餘年的田野調查,揭開社會上對於青少年使用社群媒體的一些重要迷思,探討其中關於身分、隱私、安全、危險和霸凌的意義。青少年原本可以利用網路蒐集資訊、進行思考,並且透過網路成為參與世界的公民,但父母和師長們過度關愛和保護反而阻礙了他們的能力。

  當數位科技成為社會生活的一部分,一味地販售恐懼,無法幫助年輕世代在這個現實環境中培養創造力;對整個社會來說,散播恐懼或疏於理解複雜現實的烏托邦幻想,都將付出代價。不管是數位原住民或數位移民,都有必須學習的課題,培養必要的技能和觀點,才能應付日益複雜的網路公共空間,並且善加利用。

  博伊德和青少年們讓我們看見在網路公共空間中出現了哪些新的作用力,不但家長、老師和其他與青少年相關的工作者必讀,任何人對於科技帶來的社會、文化和經貿衝擊感興趣,也一定要看。我們都不該讓沒有根據的網路恐懼症矇蔽了探索、思考和挑戰的機會。

各界好評

  在解釋青少年網路行為方面,博伊德擁有社會學家的見解、記者的眼睛和科技專家的悟性。如果你對於孩子在網路上做些什麼感到困惑,一定要看這本書。──華特.艾薩克森Walter Isaacson/《賈伯斯傳》、《創新者們》作者

  博伊德仔細傾聽,完成她的研究。她是詮釋年輕人與社群網路語言和意義的高科技媒介。──伊芙.恩斯勒Eve Ensler/社會活動家、《陰道獨白》作者

  如果你想了解數位世界的當代年輕人,就要讀這本書。──霍華德.加納Howard Gardner/哈佛大學教育研究所教授、多元智能理論創始人

  我希望每一位老師、家長、政策制定者和記者都能看看這本書。對於青少年的網路生活,博伊德知道一些最常見的誤解和焦慮,並深思熟慮地分析。像這樣的一本書,正適合博伊德來寫,不管在任何方面都不會讓人失望。──亨利.詹金斯Henry Jenkins/南加州大學傳播學院與電影藝術學院教授

  本書極罕見地以年輕人的觀點檢視日常溝通中令人困惑的變化,對於經常惹來激烈爭論的青少年與科技議題,博伊德這本書提供了理性的分析和探討。──伊藤瑞子Mizuko Ito/文化人類學家、加州大學爾灣分校駐校學者

  花兩杯冰星樂的錢就能買到這本書,讓你深入了解青少年。──南西.盧布林Nancy Lublin/DoSomething.org執行長

  關於青少年的網路行為,博伊德的研究總是超越傳統智慧。本書就是她多年研究的寶貴成果。──艾莉莎.佩吉Elisa Camahort Page/BlogHer創辦人

  在討論青少年和社群媒體的著作中,終於有一本書讓青少年真正得以發聲!本書對於現今網路時代的親子教養和教育,以前所未見的角度提供許多寶貴見解。──安.柯理爾Anne Collier/ConnectSafely.org共同領導者

  本書內容精緻而銳利,帶來挑戰和希望。精明,細緻入微,挑釁,充滿希望,在這本必當一讀的論述中,博伊德深入探索年輕人和他們的數位生活。──史蒂芬.巴肯Stephen Balkam/家庭網路安全協會(Family Online Safety Institute)創辦人

  博伊德的最新著作層次豐富而精巧,讓你的心智為之一新。──《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

  根據十年來針對從郊區到市中心的青少年研究與採訪,本書雄辯地駁斥各種危言聳聽,讓家長們不必再對網路上種種奇怪現象感到焦慮和擔心。──《時代雜誌》(Time)

  本書是媒體專家丹娜.博伊德研究青少年與數位科技的最新著作。在青少年與父母親常年不斷的權力鬥爭脈絡中,深入探討智慧型手機、iPad和手提電腦帶來的衝擊。如今以網路相互連結的年輕世代,既是消費者,也是生產者,他們的作為往往帶給家長、教育工作者和投資人諸多困惑,而這本書正可以增進大家對他們的理解。──《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

  對於科技發展如何影響青少年的生活,學生、家長和教育工作者都能透過本書的全面研究和探討獲得啟發,讓成年人得以平衡理解,而不是一味地妖魔化這個不可避免的趨勢。──《出版業週刊》(Publishers Weekly)

  博伊德的深入研究,讓大家真正認識現今時常遭到誤解的青少年世界,他們參與社群媒體已是生活的一部分……由多位青少年和作者提供的豐富資訊和常識性的建議,讓讀者──特別是家長們──面對新媒體時代不必那麼擔心和焦慮,也了解到社群媒體對於青少年是何等重要。──《科克斯書評》(Kirkus Reviews)

  本書有很多有趣的觀察,比方說大多數青少年都不是我們以為的「數位原住民」。──《觀察家報》(Observer)

  今年來最有趣的一本書。──《洛杉磯時報》(Los Angeles Times )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達娜.博依德danah boyd


  1977年出生,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資訊學院博士。她是微軟研究院首席研究員、數據與社會研究所(Data & Society Research Institute)創辦人,同時擔任紐約大學互動電子傳播研究所(ITP)客座教授、哈佛大學法學院柏克曼網路與社會中心委任教授。

  她是鑽研年輕人文化的科技專家,是學者,也是社會運動家。她曾在多個非營利組織工作過,為消弭弱勢族群遭遇的暴力問題而努力,並運用自身的科技長才建立線上平台,支持世界各地的社會活動家。

  曾獲《外交政策》(Foreign Policy)雜誌選為「全球百大思想家」、《快速企業》(Fast Company)雜誌選為「科技界最具影響力的女性」,《財星》(Fortune)稱她是「科技領域最聰明的學者」。

  作者網站:www.danah.org/

譯者簡介

陳重亨


  淡江大學國貿系畢業,曾任《財訊快報》、《經濟日報》編譯。譯作有《忍耐力:其實你比自己想的更有耐力!棉花糖實驗之父寫給每個人的意志增強計畫》、《大緊縮:人類史上最危險的觀念》、《失控的撙節》等。
 

目錄


導言
CHAPTER 1 身分:為什麼網路上的青少年看來怪怪的?
CHAPTER 2 隱私:年輕人的資訊為何公開分享?
CHAPTER 3 成癮:社群媒體如何迷倒青少年?
CHAPTER 4 危險:四周都潛伏著暴力和性侵?
CHAPTER 5 霸凌:社群媒體增強惡意和殘忍?
CHAPTER 6 不平等:社群媒體能否解決社會分化?
CHAPTER 7 素養:現在的青少年都是天生網民?
CHAPTER 8 尋找自己的公共空間
附錄:受訪青少年名單
致謝
 



  那是2006年,我在加州北部跟幾個青少年談到他們使用社群媒體的經驗。我在那裡碰到麥克(Mike),他是15歲的白人男孩,很喜歡玩YouTube網站。他興奮地說起最近很受關注的「健怡可樂加曼陀珠實驗」,很多人上YouTube網站看曼陀珠放進健怡可樂後變得像噴泉一樣的影片。也有很多青少年自己做實驗,要親眼看看曼陀珠和健怡可樂放一起會怎樣,麥可也做了。他興高采烈地向我展示他和朋友用那兩樣東西做實驗所拍的影片。他一邊帶著我觀賞他自己拍的許多影片,一邊解釋說學校借他一部錄影機,讓他可以完成一些學校指派的作業。學校積極鼓勵學生製作影片或其他媒體,以呈現課堂上學到的知識。他跟朋友會在週五借錄影機回家,在週末完成作業之後,也趁機做一些更好玩的影片。他們做的當然不是什麼高品質影片,而且放到YouTube上頭也只有自己的朋友上去看。但只要有人點閱,就算是強迫哪個朋友來看,都讓大家很興奮。

  我們邊說邊笑地觀賞麥克放到網路上的影片,他突然嚴肅地轉身對著我。「你可以幫我一個忙嗎?」他問:「能不能跟我媽說一下?跟她說我上網並不是在做什麼壞事。」我沒有馬上回答,所以他又繼續解釋:「我是說,她認為網路上的一切都很糟。你也是個大人,但你應該懂吧。你可以跟她說一下嗎?」我笑著答應他說可以。

  這就是這本書要做的:描述和說明青少年的網路生活,讓那些擔心的家長、老師、政策制定者、記者,甚至是其他青少年都可以深入理解。這也是我八年來多方面研究青少年參與社群媒體和其他網路科技服務的總結。

  為了搞清楚青少年都在幹什麼,我可是四處奔波,從2005年到2012年間,我觀察及訪談的青少年遍及全美十八州,他們的出身背景橫跨不同的社經地位和種族族群。我也耗費無數的時間,透過社群網站、部落格及其他社群媒體,觀察青少年在網路上留下的足跡。同時我也跟許多青少年在學校、公園、商場、教堂和速食店等實體空間見面訪談。

  為了針對一些具體問題深入研究,我在2007年到2012年間總共對青少年進行了一百六十六場正式或半正式的訪談。訪談地點也許是在他們家裡、學校或其他公共場合。此外,我也訪談了家長、老師、圖書館員、年輕的神職人員,還有其他一些會跟青少年接觸的工作人員。我就是這麼成為青少年文化的專家。此外,我原本擁有的科技背景,還有跟一些開發社群媒體工具的科技企業合作的經驗,讓我對於社群媒體是如何設計、執行及發布給大眾使用,都有第一手的理解。結合這兩項專業,我能夠進行更為廣闊的政策對話,參與一些與年輕世代相關的委員會,幫助網路社群與社會進行公開對話。

  當我開始感受到青少年的熱情和挫折,面對更多群眾討論這個話題時,我發現到,在人們熱烈地討論青少年的網路生活時,反而很少人真正去傾聽青少年的聲音。很多人都會談到青少年參與社群媒體的現況,但很少人願意花點時間真正去聽一下他們想說什麼,也沒什麼人會注意到青少年自己對於網路和現實生活有什麼樣的意見和看法。我寫這本書就是要彌補這個落差。書中援用青少年的訪談,以及許多比較非正式的觀察和會面所得,有時候我也會從媒體中摘取一些報導,引入一些成人觀點來提供理解的脈絡,做為進一步說明的引例。

  這本書呈現了我採訪和觀察青少年的經驗,並提供反思觀點。他們的聲音塑造出這本書,正如他們的故事讓我了解到社群媒體在他們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和作用。當代年輕人正試著在網路上發現自我,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揭示這個複雜而迷人的主題。

  我希望各位在閱讀這本書的時候,可以先放下成見,才能理解青少年的網路社群生活。大致上來說,孩子們都很好,但他們也希望自己能夠被理解,這正是本書所希望做到的。
 

詳細資料

  • ISBN:9789571364421
  • 叢書系列:NEXT系列
  • 規格:平裝 / 352頁 / 25k正 / 14.8 x 21 x 1.76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內容連載

◤大人們總以為,小孩永遠是小孩

要是你注意傾聽年輕人的聲音,把他們的故事拼湊起來,你會得到一鍋充滿機會與挑戰的大雜燴,儘管變化萬千,卻也不乏脈絡連貫。就像我在納什維爾足球賽中所見,青少年文化的許多元素在數位時代中並沒有改變,學校看來一如往昔,當年塑造出我經歷過的焦慮和希望,到今天依然清晰可辨。有些狀況則明顯不同,但這些不同往往不是來自科技,更多是因為消費主義高揚,為了爭取有限的機會,導致競爭加劇,來自父母的壓力更加沉重,特別是在比較富裕的社區。很多時候我們會疏忽更廣泛的制度和體系問題,而把重點擺在科技上,只因為後者的變化很容易被看到。

懷舊會阻礙我們理解青少年和科技的關係。成年人對自己童年也許太過美化,早忘了當年面對的考驗和折磨。我碰到的成年人很多都以為跟數位網路時代的年輕人比起來,自己的童年更美好、豐富,也更簡單、安全。他們都以為科技的興起,反映著社會、智識和道德上的敗壞。我的研究就是要表明其實剛好相反。

對於新科技,許多備受矚目與討論的憂慮都不是新的(例如霸凌),甚至更是受到誤導(例如會造成注意力下降),或者反而疏忽真正的危險(例如在性侵方面)。大多數跟真實事件或資料有關的迷思,都是狀況被誇大或故意引用不實數據而引發恐懼。媒體文化誇大其中動態,放大焦慮,使得恐懼加深。成年人要真正聽到年輕人的聲音,必須先拋開自己的懷舊情懷,也不要再自己嚇自己。但這些都不容易辦到。

青少年在兒童和成年人中,一向處於依賴和獨立之間的尷尬位置,他們想在家庭關係之外找到自己的身分,而不只是誰的兒子、女兒或兄弟姊妹。這個爭取身分的欲望會以某些熟悉的方式表現出來,例如青少年爭取自由,卻不願意或有能力承擔責任。青少年對於自己的父母和其他生活中出現的成年人,往往是既喜愛又鄙視,既需要又拒絕。而許多成年人對於青少年,則是感到又害怕又為他們擔心。
 

特惠贈品

載入中...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人文社科】張忠謀親筆撰寫、獨家授權自傳,他的一生,一場不能錯過的智慧盛宴!《張忠謀自傳》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大和圖書聯展
  • 遠流童書展
  • 尖端BL藍月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