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家以「有說、有修、有證」為其傳統。作為開展大乘佛教先驅的龍樹菩薩(Nāgārjuna,二世紀),不但著作豐碩而有「千部論主」之譽,且亦有修行證量,佛門向來都尊他為地上菩薩。其著作,亦以引導行者抉擇、觀修、決定及現證諸法實相為本懷。然而,傳入漢土的龍樹論著,歷來僅有十餘種;至於論義,則多依理論邏輯來作解讀,而與大乘修行脫節,更遑論言及論中密意。
龍樹的「讚歌集」,於印藏兩地的中觀宗(Madhyamaka)都深受重視,並視之為了義言教,唯此等讚歌,大都從未傳入漢土。本書將其中八種,譯為漢文,並據此演揚龍樹教法密義。
說到讚歌本身,本書譯出的八首讚歌,其實可以分為兩組──
第一組是:《出世間讚》(Lokātītastava)說七地現證境界;《無可喻讚》(Niraupamyastava)說八地證智境界;《不思議讚》(Acintyastava)說九地證智境界;《勝義讚》(Paramārthastava)說十地證智境界。
第二組是:《心金剛讚》(Cittavarjastava)說有情本具法身心金剛,由此修入極無分別;其次為《超讚嘆讚》(Stutyatītastava),說如來智悲雙運菩提心;下一首為《三身讚》(Kayatrayastotra),菩薩至十地,已能分別現證法、報、化三身,但卻必須現證三身無分別始為究竟,所以這首讚歌,即由如來法身及法身功德說三身無分別;最後一首為《法界讚》(Dharmadhatustava),讚法界其實亦是讚如來法身與如來法身功德:如來法身是佛內自證智,建立為法身,亦可以建立為法界,因為身、智、界三無分別,此是釋迦之所說。所以這首讚歌可以跟《三身讚》合讀,這樣就能澈底理解智悲雙運菩提心、如來藏、深般若、不二法門種種法異門,同時能悟入甯瑪派大圓滿道法、薩迦派道果法之大手印果、噶舉派的大手印法門,亦能由此而知覺囊派的他空,實在是一個觀修次第,這次第是建立如來法身之外的一切法空,如來法身實有,無此次第,則不能直接悟入殊勝的勝義世俗菩提心雙運。
讀八首讚歌而知此脈絡,當別有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