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大乘經典的內容,常被界定為「哲理」,並由此角度來予以解讀。然而西方學者不但很早即開始思考為何許多佛教大乘經典皆以「三昧」為名,近年來更有學者提出大乘之起源,可能與甚深禪觀有關之理論。
中國六世紀的南嶽慧思大師在其三部禪觀著作中,詳實地論述了他對《妙法蓮華經》禪觀之理解與修習重點,並以「法華三昧」為立足點,深化《摩訶般若波羅蜜經》的「大乘四念處」禪觀。其論述不但凸顯了大乘三昧經典中所呈現的禪觀發展軌跡,並為大乘三昧經典形塑中國早期禪史獨特面貌與性格之過程,留下重要的歷史記錄。(典範集成.宗教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