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趨勢展
建築的故事

建築的故事

The Story of Buildings

  • 定價:750
  • 優惠價:9675
  • 本商品單次購買10本85折638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內容簡介

建築的故事,也是人類的故事
亞馬遜書店讀者★★★★★推薦
16座改寫歷史的建築,16幅全彩拉頁,16場私人導覽
讓你一窺藏在每一根屋梁、每一塊磚瓦間的祕密
 
  我們為什麼要認識建築?
  
  我們一天之中有大部分時間都待在建築物裡,我們住在房子裡,在辦公室上班、在學校裡上課。可是,人類為什麼會開始蓋房子?第一間房子是如何建造出來的?這些房子為何都長得不一樣?當我們蓋出了足以遮風擋雨的房子之後,為何還要繼續建造更大、更美、更堅固舒適的房子?
  
  因為建築不僅為人們提供庇護,更承載了人類的夢想與希望。它是歷史的見證者,也是世界上最實用的藝術品。
  
  埃及法老以巨石搭建金字塔來對抗時間,讓名聲與榮耀永垂不朽;印度皇帝用萬顆寶石鑲起泰姬瑪哈陵,只為與心愛的妻子長相共眠。
  
  明成祖興建氣派的紫禁城,盼他的王朝歌舞昇平,代代延續;彼得大帝日夜不休地籌建新首都,則是想讓俄羅斯變得和歐洲各國一樣富強。
  
  巴黎主教聘請全國最頂尖的工匠,耗時百年,打造一座擁有尖頂、飛拱、玫瑰花窗的聖母院,向世人描述他夢中的天堂模樣;雪梨歌劇院的工程團隊不斷失敗、不斷嘗試,只求建造出完美的屋頂,將最初那感動人心的設計草圖呈現在世界面前。
  
  書中收藏了十六座跨越時代的建築與建造者的精采故事,搭配構圖精細的全彩拉頁,讓我們看建築不只是玻璃圓頂或水泥梁柱,更看見一座座充滿情感的建築。
 
本書特色

  ★16張精美建築斷面圖,16張寬幅全彩拉頁,細細品味每座建築的細節和觀察的樂趣,百看不膩。

  ★透過生動的故事介紹建築的歷史與知識,進而思考每座建築的意義,不論對大人小孩來說都是最佳的建築入門書。

  ★打開拉頁還有圖解建築的基礎小知識,用插畫讓建築結構和專有名詞變得好簡單。

【國外媒體好評推薦】

  書單雜誌(Booklist)
  美國童書中心告示牌月刊(Bulletin of the Center for Children's Book)
  號角雜誌(The Horn Book) 星級評鑑
  科克斯書評(Kirkus Reviews)
  美國圖書館期刊(School Library Journal)星級評鑑
  華爾街日報(The Wall Street Journal)
 
【各領域名人經典推薦】


  設計觀察作家 吳東龍
  藝術史學者 邱建一
  學學文創志業董事長 徐莉玲
  「故事:寫給所有人的歷史」主編 涂豐恩
  親職專欄作家 陳安儀
  國際NGO工作者 褚士瑩
  台北之音台長 蔡詩萍
  作家 謝哲青
  作家 羅智成
 
【學界業界專業推薦】

  臺北市立大學歷史與地理系教授 王怡辰
  實踐大學建築設計學系專任副教授 李清志
  臺北市政府都市發展局局長 林洲民
  國立臺灣博物館展示企劃組規劃師 凌宗魁
  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名譽教授 夏鑄九
  東吳大學政治系教授 劉必榮
  國立交通大學建築研究所副教授兼所長 龔書章
 
【各級學校師長聯名推薦】

  臺北市天母國民小學校長 王慧珠
  臺北市新生國民小學校長 邢小萍
  桃園市青溪國民小學老師 林佳琪
  臺北市建國高級中學老師 林明進
  臺北市私立再興中學校長 柯文柔
  國立臺南第一高級中學校長 張添唐
  臺北市天母國民小學老師 梁丹齡
  臺北市西湖國民小學老師 陳柏翰
  義大國際高中校長 黃郁宜
  臺北市私立延平高級中學校長 劉永順
  臺北市麗湖國民小學老師 賴玟言
 
【部落客熱烈迴響】
  
  睡天使醒惡魔部落格 ANN
  親職教育作家 張美蘭(小熊媽)
  老ㄙㄨ的希望教室 老ㄙㄨ(蘇明進)
 
  (推薦人名皆以姓名筆畫排序)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派翠克.迪倫(Patrick Dillon)


  迪倫是英國建築師與歷史學家,為兒童寫過一本《英國的故事》,並為大人撰寫過另外兩本評價極高的《最後的革命》(The Last Revolution)與《琴酒的近代歐洲史》(Gin: The Much-Lamented Death of Madam Geneva)。他喜歡研究建築,也熱愛說故事,他表示「書寫《建築的故事》是他最過癮的創作經驗!」

繪者簡介

史蒂芬.畢斯提(Stephen Biesty)


  畢斯提是英國知名手繪插畫家,大家都稱他為「斷面圖大師」。他熱愛歷史、建築與繪畫,慣用墨水與水彩創作,據說他畫畫不用尺,每一張圖都是他一筆一筆畫下來的。他的畫同樣受到兒童與成人的喜愛,其代表作《不可思議的斷面世界》(Incredible Cross Sections)在全球各地暢銷上百萬冊。

譯者簡介

呂奕欣


  師大翻譯所筆譯組畢業,曾任職於出版公司與金融業,現專事翻譯。
 

目錄

前言:來蓋一棟房子
征服時間的國王:左塞爾金字塔
希臘神殿
人民的遊行隊伍:帕德嫩神殿
古羅馬建築
城市之心:聖索菲亞大教堂
披上白袍的教堂
主教的夢想:巴黎聖母院
世界各地的建築
天子居住的城市:紫禁城
歐洲文藝復興建築
完美的房子:圓廳別墅
皇帝的哀思:泰姬瑪哈陵
歐洲巴洛克建築
法國最富有的人:子爵堡
皇家修道院:梅爾克修道院
沼澤上的城市:聖彼得堡
復古風潮
玻璃宮殿:水晶宮
現代建築
建築學校:包浩斯學校
美國建築
登峰造極:克萊斯勒大樓
國際風格
建築師的草圖:雪梨歌劇院
變革的年代:龐畢度中心
三思而後建:麥稈捆之屋
索引與年表
 

譯者序
  
在故事中與建築相遇/呂奕欣(譯者)

  
  通常關於建築知識的書多歸為科普,偶爾會覺得有點「硬」。運氣好一點的話,書中會附上大量彩色的照片與圖說文字,介紹古往今來的知名建築,及其應用的先進科技。看到這麼多精彩的「事實」,必然讚歎人類的巧思與智慧。
  
  《建築的故事》則是從另一個角度來訴說建築。作者派翠克.迪倫(Patrick Dillon)當然也提到建築物要遮風擋雨,並藉由諸多知名建築來說明建築史。但比較特別的是,作者不只發揮「理工腦」剖析技術層面,或拿出考證精神,把一條條建築史實列出而已。作者更從情感層面,帶領讀者發現人們運用建築來表達何種思緒,或透過建築感受到什麼。比方說,法老想透過金字塔來對抗時間;東羅馬帝國最後一任君主走入聖索非亞大教堂時,心情多麼沉痛;巴黎主教不顧民眾瞠目結舌,堅持拆除舊教堂,蓋出直指天際的聖母院,訴說天堂的模樣;中國末代皇帝一個人孤零零地,站在華麗的紫禁城,目送僕人遠去⋯⋯這麼多故事,使得這些建築物不再只是科技的成就,更承載著人的夢想與悲傷。在作者的筆下,建築充滿七情六慾。
  
  建築是八大藝術領域的一項,只是我們可以不聽音樂、不看電影、不欣賞文學與藝術品,卻一定得住在建築物裡。建築的故事若只提到王公貴族,就不夠完整。作者沒忘記這一點,所以他提到二十世紀初,德國曾成立過包浩斯學校。他們最初只是藉由好的設計(或許只是家用品之類的小東西),讓平民過舒服一點的生活。這看似追求「小確幸」的舉動,卻累積出建築革命的能量。
  
  只是隨著時光流逝,「包浩斯」和許多明星建築師的設計,和昂貴又畫上了等號。那平民百姓該怎麼辦?關於這個問題,書中帶到的德國建築師奧托(Frei Otto),或許提供了答案。奧托是二〇一五年普立茲克獎得主,在頒獎前夕離開了人世。他在去世前已得知自己得獎,並發表感言。他說他只有一個夢想:想打造一座天堂,給沉淪的人、給窮人,也給富人,尤其是沉淪的人。奧托的說法讓我們明白,美好的設計可以發揮關懷的力量,不只可以服務富人,還能關懷窮人與沉淪的人,讓他們得到自由。很感謝作者提到這位大師,為我的疑問提供了線索。
  
  過去翻譯建築書時,往往得擺出大陣仗,在書桌上堆滿建築科技、建築史、建築理論的書籍。這整本書中沒有直接提到艱澀名詞,也沒說到維特魯威的建築標準,或是「形隨機能」等主張,卻把這些概念全部融入故事中。最後出乎意料地,我沒動用到那一大堆參考書,去「對付」建築師們光鮮亮麗或是天馬行空的作品。我反而因為書中一篇又一篇的動人故事,及繪者細膩精準又不失手感溫暖的畫筆,得到滿滿的感動。能遇到這本書,我無比感激。
  
推薦序(推薦人名皆以姓名筆畫排序)
  
無聲卻不沈默的史料 王怡辰(臺北市立大學歷史與地理系教授)

  
  建築,是不會說話卻活生生的歷史。建築,是百分之百人類意念與能力的體現,反映出人類與環境互動的成果。作為文物史的一環,建築的意涵更加包羅萬象;它同時擁有最豐富且複雜的元素:科技發展、經濟條件、人類工藝美學,乃至於生活慾望、社會潮流、文化內涵……等等。一座建築出現在哪個時代、哪個城市,都透露著耐人深究的歷史意義。
  
  《建築的故事》以一種宏觀歷史的概念,呈現全球重大指標性建築,同時,每一個建築又以全視野的角度加以微觀圖解分析,由宏觀而微觀,帶領讀者從建築創發的時空背景瞭解它的細節,又由微觀而宏觀,讓它存在於人類歷史中的價值不言而喻,尤其更加凸顯了建築作為歷史見證,以及記載史地人文縮影的重要功能。
  
  開創史學研究「大歷史觀」的法國史學家布勞岱爾(Fernand Braudel,1902-1985),在其扛鼎之作《地中海史》便是將地理時間與人文時間納入歷史分析,表面上看來,《地中海史》似乎講述的是地理知識,細究內涵,其實大環境的因素往往是影響人類歷史的至大關鍵。
  
  若說歷史是人類在時間軸線上各種不同抉擇的軌跡,那麼,建築絕對是其中最可靠且充分的證據。
  
推薦序

人文和藝術的建築百科/林佳琪(桃園市青溪國民小學老師)

  
  現代人喜歡出國旅遊,不僅可以放鬆身心,還可以增廣見聞,而我們常常會在旅遊前對於重要景點做研究,先了解所要參觀景點的歷史背景,希望有難忘的深度旅遊。但是當我們站在偉大建築物前時,對建築物的設計卻了解得很少,感受到它的雄偉、壯闊,卻不明白為什麼,而這本建築的故事,將解開我們心中的謎,帶領我們了解建築物的秘密。
  
  《建築的故事》這本書,從人類為了遮風避雨而蓋的房屋開始談起,之後因應環境而使用不同的材料和方式建造適合居住的房子,到後來則是為了夢想而設計,也因此建築物經常會帶給人不同的感受。世界著名的幾個偉大建築,例如代表法老永恆生命的金字塔、有著淒美愛情故事的泰姬瑪哈陵、古羅馬帝國的競技場,和現代的美國建築,在一頁頁中娓娓道來屬於他們的故事,配合精美的建築解說插圖,讓讀者彷彿置身在那個時空,對於建築物,有更進一步的認識。
  
  多年前,曾經由專人帶領參觀過雪梨歌劇院的內部,看到舞台,看到表演者準備和更衣的地方,雖然比一般人看到的雪梨歌劇院還要多,但都只是局部的認識。透過這本書中繪畫的雪梨歌劇院,就像親臨其境一般,歌劇院的每一部分是如何利用的,都清楚介紹和記載,讓我忍不住一看再看,愛不釋手。這真的是一本結合人文和藝術的建築百科,適合不同年齡層的讀者來閱讀且非常值得珍藏,推薦給大家。

推薦序
  
誰的建築?誰的歷史?/凌宗魁(國立臺灣博物館展示企劃組規劃師)
  
  建築行為是人類最基本的生命續存需求之一,早期和吃飯、穿衣、移動一樣靠自己,房屋也都是透過自己的手來打造,因此可以隨著自己的需求,依照每個地區所能取得的素材及氣候條件,打造所需要的格局、規模和外觀風貌,是人類離開子宮出生後包覆身體最親密的空間。
  
  然後人類有了信仰,也發展出階級分明的社會制度,神與王成為民眾崇拜的對象,建築被當作奉獻與宣揚榮耀的象徵,權力者與資本家爭相將資源灌注其上,藝術家也努力將才華凝結於建築中,思潮與流行隨著宗教與政治的需要而改變,在不同的時代產生了不同的風貌,經過史學家的彙整分類,產生多采多姿的風格專有名詞。從此建築不再只是維持人類生存需求的保護空間,更成為向外彰顯各種理念與意志的展示品,居住也不再是建築唯一的理由,祭祀、儀典、軍事、商業等行為,讓建築產生更加多元並更為壯觀的各種面貌。
  
  在階級組織漸趨嚴密、社會分工日漸細緻的過程中,人類也越來越少有機會能夠親手建造自己要住的房子,建築逐漸成為一門專業技術,由專門的設計者、材料生產者及營造者所生產,並在經驗累積中生產出如《建築四書》等各種設計及施工的規範及程序。最後連賣房子都成為一門專業,人們被告知怎樣的建築好或不好,依賴所謂專家的價值判斷更勝於自己的身體感受;建築從維持生命續存的必需品成為昂貴的商品,歷史上出現過的各種風格,也成為販賣建築時的包裝素材,本書最後一個案例「麥稈捆之屋」,即是對於建築原始意涵的反思。
  
  本書鉅細靡遺,圖文並茂的描繪以西方文化為主體的建築發展史觀及空間發展脈絡,並將亞洲、非洲、拉丁美洲的著名建築奇觀,做為點綴納入介紹以「呈現世界」,這是19世紀以來非常典型的文明演進邏輯認知,其假設人類的歷史是一個由優勢文化主導發展,持續往前的進程,隨著智識及技術與時俱進,最後將文明與進步遍佈世界。面對這樣的說故事方式需要謹慎,對於各種具有顯著文化本位主義的觀看角度也需要認識,但不必全盤接受認同,而應該保持質疑與持續思考的態度。
  
  書中各種具代表性的風格與經典案例,雖然令人眼花撩亂,但並不必將其視為背誦的對象,透過細膩的圖畫搭配精采的故事與歷史事件,讀者自然而然的就能熟記看似龐雜的專有名詞。而當我們認識世界主流文化的建築發展概況,再回頭看待自身的土地與歷史,或許有天也能寫出和畫出屬於自己的建築故事,並重新思考究竟是為誰而建、為何而建的建築目的與意義。
 
推薦序 

建築,不只是建築而已/小熊媽張美蘭(親職教育作家)
  
  一開始看到這本書,其實有些驚訝:內容十分充實,但也十分複雜,真的是給孩子看的童書嗎?會不會給青少年或大學生看比較好?
  
  不過,等我仔細讀完內文後,才豁然開朗:雖然書中的大圖看起來很複雜(建築本來就是複雜的事吧?),但是解說卻十分白話易懂,作者用最理智但平實的方式,說明每一個建築的時代意義,真是一本用心的好書。
  
  我常跟三歲老么說《三隻小豬》的童話故事,有一次他突然問我:「媽媽,稻草、樹枝和磚頭……要怎樣蓋出房子呢?我也可以試試看嗎?」
  
  這下到問倒我了,一直苦思如何解釋……還好,這本書一開始便解釋了古代人如何用泥土、木材、磚瓦來蓋房子,連紅磚的堆砌都有三種方式:英式、法蘭德斯式和美式!看得我很心動,哪天還真想買塊地與孩子一起蓋蓋房子!
  
  不過本書最吸引我注意的地方,應該有兩部分:第一,是紫禁城的結構與說明;第二,則是返璞歸真的英國倫敦麥稈捆之屋。
  
  古代的美麗建築,多半是與(死)老百姓無關的,是給帝王公侯享受的奢侈品。紫禁城也是如此。我曾在快三十年前,與父親同遊紫禁城(故宮),當時只覺得一切都十分大氣、方正,也記得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各自有不同的用途。
  
  最近,小學五年級的老二班上參觀台北捷運景點,老師特別說了中正紀念堂的國家戲劇院、國家音樂廳的屋頂,與太和殿、保和殿的形式有相關,仔細一查,果然如此!戲劇院的造型為類似北京故宮之太和殿造型,擁有臺灣罕見之重檐廡殿頂;而音樂廳的屋頂類似故宮之保和殿,尊位較太和殿略低,但同為中國傳統建築外觀,擁有重檐歇山式屋頂。
  
  因為讀了本書,我才更注意這些細節,也對中國建築有了更深的認識。
  
  其次,在書中看了好多世界知名的建築,我卻最喜歡2001年在英國倫敦的概念綠建築:<麥稈捆之屋>。人類濫墾濫伐,高度使用地球資源、汙染環境,綠建築應該是我們的未來目標。我們該住在「消耗最少地球資源,製造最少廢棄物」的建築物,最好也能做到「生態、節能、減廢、健康」的建築物。人是不能脫離自然的,人更該珍惜唯一的地球!書中說得好:在蓋房子之前,人類該先思考如何蓋一棟不傷害地球的房子,這樣子孫才能繼續生存下去!
  
  本書不但告訴孩子如何了解建築,更指引孩子:人類建築應該發展的方向!值得父母與孩子一起研讀、深思。

推薦序  

難以抹滅的旅行印象——建築之美/陳安儀(親職專欄作家)
  
  我很喜歡旅行。
  
  因此,從兒女不滿周歲開始,我就帶著他們,跟我一起向天涯的盡頭「雙」飛。我們的足跡遍佈歐、亞、美、澳大陸,最北到過阿拉斯加,往南去到越南,除了自然界的美景總是令我深深震撼之外,另一個感動我的重點就是-----建築。
  
  我永遠無法忘記:度蜜月時,我和先生在翡冷翠的街巷中尋找「聖母百花大教堂」,就在一個鬧哄哄的市集後面,一轉彎,當那座橘紅色圓頂,白、綠、粉、色彩繽紛的大理石,裝飾繁複、富麗堂皇的巨大教堂,赫然出現眼前時,我們倆當場愣在街頭、屏息以對,半晌說不出話來的那種震懾。
  
  我也難以忘懷:去年我終於實踐夢想已久的印度之旅時,在金色的夕陽餘暉、黎明的玫瑰色晨曦中,我和先生、兒子三人,曾經登高於對岸的山頭、倚坐在寬闊的廣場之中,由不同的時間與角度,凝視著在光線下變換不同色澤、時而是溫柔的粉紅色、時而金碧輝煌的泰姬瑪哈陵。那種熱淚盈眶的感動,讓我終於體會印度詩人泰戈爾為何形容泰姬瑪哈陵是「一滴永恆的淚珠」……
  
  我更愛一個人暢遊北京,在寬闊的紫禁城中,戴著語音說明的耳機,想望著當年的深宮後苑,香妃如何香消玉殞,崇禎皇帝又是如何揮淚斬殺他最疼愛的長平公主,哀嘆「誰叫你生在帝王家!」
  
  我也享受在雪梨大橋上,遙望雪梨歌劇院,看著它白色的船帆,在藍色天光中,展翅飛翔;在浪漫的波光瀲灩中,與心愛的另一半,留下永不褪色的一吻。
  
  建築,不僅只是遮風避雨的需求,更是人類文明的代表、智慧的結晶。無論是羅馬古建築的拱門、哥德式建築的尖塔、回教伊斯蘭世界的洋蔥屋頂、中國式飛簷迴廊、埃及金字塔或是裝飾繁複的巴洛克建築……其中都涵蓋了極為精密的計算、進步的數學理論、工程師心血的試煉、國家個人無數財富的累積…….才能成就建築之美。
  
  了解建築的故事,不僅只是培養欣賞美感的眼光,更能藉由建築的背景,了解歷史變遷、時代意義,進而達到「鑑古知今」的目的。
  
  因此,當我看到三采文化出版的這本英國翻譯書《建築的故事》,頗有「相見很晚」的感覺:如果我早就擁有這本書,那麼我就可以帶著它跟孩子一起去旅行,可以一邊看著實體建築,一邊給孩子說說建築的故事─穿透過鋼筋水泥,我們將可以看見它向我們展現的絕代風華,就像一位優雅老者,無言的敘述著人類文明的起始。屆時,每一棟建築講述的不再是對稱的比例,而是設計者對建築的感情,是某個時代與建築共存記憶。
  
  這是一本值得珍藏、值得咀嚼、值得帶著它,一起去旅行的好書。推薦給您!

推薦序
  
建築是一種看得見的愛/褚士瑩(國際NGO工作者)
  
  在人文的足印中,我最喜歡的兩個元素,一是建築二是食物。
  
  食物代表一群人的記憶,比如說泰國華人的冰黑咖啡叫做โอเลี้ยง(發音是O-liang)其實就是潮州話裡的「烏涼」二字,咖啡裡面要加上黃豆、芝麻、玉米在棉布袋子裡混煮,有時還加煉奶。但如今來自福建潮州的年輕一輩背包客大學生,可能從小就是喝美式的星巴克咖啡長大的,到了曼谷旅行,意外地與一杯「烏涼」相遇,其實是跟一兩百年前的祖宗們,時光突然交會的美好片刻。
  
  建築也是如此,我常年在緬甸工作,每次去中緬甸的古城蒲甘,無論多少次騎著腳踏車,還是坐在馬車上,穿梭在幾千座上千年的佛塔之間,心底都會深深震動著,浦甘王國在十四世紀已經從地理版圖上消失,當年在此建塔祈福的各國商旅,連白骨都沒有留下,但是北印度式的佛塔旁邊還有著古式圓頂塔,中印度式旁邊座落著的可能是僧伽羅式塔,而南印度式的佛塔旁則是蒙鎮式的,不同的時代在這裡交匯,唯一留下的痕跡,就叫做建築。
  
  浦甘王國從全盛時期超過5,000座佛塔,因為時間的風化,蒙古忽必烈的入侵,1975年的大地震,宗教人士的重新裝修,現在只剩下2,217座,不到原本的一半,驃族人的歷史也不能重來,只能在土地上慢慢風化,消失。這樣的興起與消失,就是自然的一部分。
  
  就像食物的傳承與口味的改變,建築是人類記憶的另外一種味道,記錄著口味的改變,還有關於時代,許多我們無法用理性說明的事。
  
  建築像景觀,是一種看得見的愛。
  
  那些幸運得到愛的建築,得以保存與歌頌。
  
  有些不幸運的建築,則因為恨,被摧毀與拆解。
  
  但是無論愛與恨,都是生命非常真實赤裸的一部分,建築的保留與消失,也是反應人類思考方式的真實展現,沒有對錯,只有輸贏。
  
  每當我的舌尖有幸與不同起源地食物相會,靈魂與不存在的時代建築交會的剎那,我都會記得需要有多少的愛跟多少的巧合,才能造就我們如此幸運的相逢,一期一會,一日一生。
 

詳細資料

  • ISBN:9789863424796
  • 叢書系列:Beauté
  • 規格:精裝 / 96頁 / 25.5 x 29.4 x 1.34 cm / 普通級 / 全彩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內容連載

披上白袍的教堂:從聖索菲亞大教堂到巴黎聖母院
 
東羅馬帝國延續了數個世紀,最後還是不敵鄂圖曼帝國。但在東羅馬帝國的全盛期間,西羅馬帝國早已衰落。聖索菲亞大教堂興建時,來自德國森林的彪悍戰士入侵西歐,燒毀神殿,洗劫城鎮,甚至毀了羅馬城。黑煙直沖天際,軍人從城牆上奪取黃金,站在市集中央凝視羅馬好幾個世紀的雕像也遭搗毀。
 
戰爭之後,饑荒與瘟疫接踵而至,整個西歐的城鎮淪為空城。農田荒廢,原本遍布於法國、西班牙、英國的道路此時雜草叢生,房舍東倒西歪,犬隻在碎石與荒煙蔓草間尋找食物。苟延殘喘的羅馬人只顧著填飽肚子,根本無暇思考美麗的建築物。隨著時間流逝,他們甚至忘了如何砌石或搭蓋混凝土圓頂。
 
這時的羅馬人多為基督教徒,他們要蓋教堂時,就從彷彿巨人留下的神殿廢墟中搬出石柱。漸漸地,他們改變了入侵者的信仰,使基督教傳遍整個西歐。數百年後,天下太平了,那時人們開始重新規劃的建築物就是教堂。
 
基督教徒希望死後能進入天堂,對他們來說,凡間只是讓人勞苦生病的糟糕地方。大家日復一日辛苦工作,要是被國王召集,就代表戰爭與死亡即將來臨。但是他們知道,進入上帝的天國後,一切都將變得更美好。沒人確定天堂是什麼模樣,但人們想像中的天堂,比他們所知曉的一切都要宏大美好,嫋嫋歌聲不絕於耳,四處瀰漫著天上才有的芬芳。
 
於是克呂尼修道院的院長心想,何不打造一座教堂,告訴大家天堂的模樣?
 
克呂尼是法國最富有的修道院,院內的幾百位僧侶在天還沒亮就起床祈禱、研讀聖經、崇敬上帝。院長決定,要用修道院的財富興建新的教堂,使之成為眾人心目中天堂的模型。
 
他設計出十字形的教堂,和耶穌基督受難的十字架一樣。中央主廊是成排石拱撐起的拱頂,像隧道般隆起於十字橫臂之上。後方較低矮的側廊上設有一個個的祭壇,信徒安靜地在此處向守護聖人祈禱。在教堂內,修士誦讀經文的聲音迴盪於石拱間,祭壇蠟燭點燃薰香,香氣裊裊而上,使教堂盈滿天堂的芬芳。克呂尼的新教堂很大,就連大多數訪客曾見過的最宏偉建築,也不及此處的一半。在教堂四周散步時,隨處所見都能令他們想起基督教的故事。三個並排的圓拱讓人聯想到基督教上帝的三位一體:聖父、聖子、聖靈;成排的六扇窗戶則提醒著人們,上帝花了六天創造這個世界。

會員評鑑

4
1人評分
|
1則書評
|
立即評分
user-img
4.0
|
2017/01/03

針對漫長的建築史要說到鉅細靡遺並非短時間能解釋得清楚
但本書作為入門的書籍很容易給一般人有個概念
也可以大致得分別出不同時期不同年代的特色建築
加上精確的圖說解釋
讓閱讀時更容易了解
展開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藝術設計】36個關鍵思維,做長期主義者《最美好的投資(電子書)》孫太從底層翻轉人生,勾勒幸福藍圖的祕訣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開運命理展
  • 文學季(經典文學)
  • 格林全書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