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溫老師的神奇三秒「教」
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我發現自己對教材解讀和教學設計有莫名的敏感度和創造力,二十幾年來大大小小的演講與研習,也大多聚焦於課文的解讀、設計與教學執行。
不可否認,研習現場最讓我有成就感的莫過於立即從文章中找到亮點,迅速解開眾人的渾沌與膠著,並快速指出教學方向,這種「快問快答」不僅呈現文學敏感度,同時也能展現累積多年的現場教學功力。很多老師常常問:溫老師你的腦袋裡到底裝了什麼?為什麼看懂課文之後,就能在幾分鐘甚至幾秒鐘之內撥雲見日,指引出一條教學康莊大道?
是啊!我也好想知道,這些本領或幸運從何而來?
教學生涯中寫過無數篇教學案例,從教材解構、教學亮點的確立到教學設計、實際執行,再到最終的學生作品呈現與教學省思,過程細膩而冗長,但是重點往往被放在「如何完成一堂國語課」,鮮少聚焦於「教師思考」的向度。
我知道老師們「知其然」之後,更期待「知其所以然」的心情,正好2014年康軒出版社編輯陳麗雲老師,提及建置「讀寫合一」快速平臺,應允之後開始著手,一轉眼已經累積將近四十篇教學設計,不僅包含各種文體文章,還橫跨六個年級。這些深度閱讀與創意寫作的教學設計示範,盡量跳脫教師手冊的寫法,篇幅力求小而美、小而精。輕薄短小的教學設計案例,教學材料雖然不同,呈現模式卻大同小異,方便立即上手使用,透過臉書社團「溫老師備課Party」的分享,很多老師開始模仿、修正、提出質疑、重新擬定……慢慢翻轉了語文教學現場。雀躍興奮之餘,最多人想進一步了解的是:溫老師如何能有源源不絕的新點子?
將這些教案集結起來同時呈現之後,不難發現其中暗藏的脈絡與線索,於是我想藉此探索並回答「溫老師如何神奇三秒教」這個問題。所以這本書最想呈現的是溫老師的思維源頭:活水何處來?透過本書,老師們可以認識整套國語課文的類型,找出各種文體的特色以及文章亮點,當然你一定還要仔細閱讀溫老師如何化亮點為教學設計活動,最後再到教學現場實際操作,這麼一來就能同時檢視各類文章在國語課本中一路走來的變遷與發展,看見教材背後的軌跡與思維、手法與策略。巨觀/微觀、實作/思考兼具,不管未來你教幾年級,都不會再望著課文發呆不知所措,而是和溫老師一樣在教學上如魚得水,一躍成為孩子眼中的魔法老師。
文/溫美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