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中小參考書首週
當自己的大設計師:歡迎報名我的「設計思考課」,創意解決人生疑難(隨書附件─創意桌遊:人生設計局)

當自己的大設計師:歡迎報名我的「設計思考課」,創意解決人生疑難(隨書附件─創意桌遊:人生設計局)

  • 定價:499
  • 優惠價:9449
  • 本商品單次購買10本85折424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內容簡介

如果你的未來不想照別人給的「設計」,
那就趕快學會怎麼設計自己!


一個從最少資源開始的「設計思考教育者」,
一個從「我想做」到「我該如何做?」的解放教育故事。

  他辭去正職,做一份「引導人創新」的工作。
  他的夢想,是協助年輕人不只幻想,而是開始構築夢想。

  這本書將告訴你:我們如何釐清「自己想要的」?我們可以用設計師一樣的思考方式進行,只不過,工作對象正是你自己!

  25歲時,本書作者林志育創立了「創致工作室」,以內容媒體及實驗課程在許多校園推廣「以設計思考解決公眾問題、提出創意解決方案」的另類教育課。

  本書是他創業至今的心路歷程與反思,同時並在書中一步步講解「設計思考」中問題解決與創意發韌的基礎知識;在他與創業夥伴和許多課程學生的對話過程中,也進一步發現了台灣創意環境的不友善與各種盲點。

  在這幾年的實作過程中,林志育和團隊也發現:創意教育其實與設計思考的核心息息相關,因此創致的課程不同於一般體制內課程單向傳輸知識的概念,而是大量使用體驗教育(PA, Project Adventure)、專案導向學習(PBL, Project-based Learning)等概念進行設計。同時也透過「設計思考」作為設計課程的思考邏輯。

  在創致的課程中,會以創意遊戲及各種互動性群體活動,讓參與者從「自己現在是什麼」的認知開始,展開一系列的對話與創新思考。

  設計思考的內容包含了「同理使用者、定義問題、想像、原型、測試」。本書除了創致創辦人林志育的故事之外,也特別介紹了這些概念,讓讀者了解我們思考人生前景的創意答案,往往可以借助這幾個核心步驟,引導出「想要什麼樣的自己、又該如何進行」的藍圖。

  除了這些幕後的設計外,作者也提供這幾年間的個人校園與社區內的施作體驗,提出更多卡住我們「設計自己」的疑難排除想法;究竟我們可以如何擺脫人生既有立場與限制,開啟自己的一場「英雄旅程」,這本書與創致工作室的故事,將提供意圖改變人生框架的你更多線索與力量。

  【隨書附創意桌遊《人生設計局》】
  
  遊戲人數:2-4人
  適合年齡:12歲以上
  遊戲時間:約30分
  遊戲設計:林志育 設計/林煜庭 協力設計

  遊戲簡介:傳說在遠古的時代,每個人想要做什麼就可以做什麼。然而,當人口越來越多,紛爭和殘殺便越來越多。管理人類的天庭看不下去,便決定成立「人生設計局」,讓大多數人類照著既定的劇本走,以減低管理的負擔。這時,有一些人類慢慢察覺到設計局的存在,於是呼朋引伴、希望實現自己內心的渴望、對抗設計局的規劃。設計局長看在眼裡當然無法忍受,便決定要出手阻撓他們,這埸設計局長和人類之間的戰爭,就此開打……。

  遊戲配件:「遊戲底板」1張、「目標板」1張、「原料庫板」1個、原料卡40張、目標卡12張、人類卡3張、局長卡2張、回合小人1個、1份遊戲說明。

專文推薦

  DFC 全球孩童創意行動挑戰 臺灣發起人 許芯瑋
  創致工作室共同創辦人 楊瑄明
  台北科技大學助理教授 邱于芸 博士

創意工作界一致薦讀

  許芯瑋「DFC全球孩童創意行動挑戰」臺灣發起人
  ……這本書珍貴的地方,在於把每個人的人生都變成書中的主角,在臺灣推廣把「設計思考」融入教育的我,其實很少想到要來「設計自己的人生」,也就是把自己變成使用者本身,用設計思考來解決自己遇到的問題!

  楊瑄明(創致工作室共同創辦人)
  ……翻開書本的你不妨也拿來套在自己身上試試,或許有些概念也適用於你。如果真能在自我探索的道路中,提供一點點借鏡,幫助你更成為自己想成為的樣子,我想這會是志育寫這本書最主要的動機。

  茄子皮(高瑋呈/呼吸圖書館創辦人)
  嘿!你有沒有常常覺得自己的人生是被「設計」的,被環境設計、被家長設計、被潮流設計……關於人生,或許我們也有『設計自己』的權利?翻開這本書,和志育一起盡情探索吧!

  楊逸帆(《學習的理由》紀錄片導演)
  (這本書)真情自剖,剖開滿腔熱血。拿起放大鏡、顯微鏡,定睛一看──原來,熱血不只是熱血。是寂寞,是野心,是憫懷,是對世界的不解以及期待更好的簡單心願。看罷,雙眼從朝外望鏡,轉而向內觀心。滿載洞見,灑落字裡行間。做讀者之友,讓人以友為鑒。

  黃韋嘉(《正在學游泳的魚》作者、TED╳Taipei講者)
  如果海鷗都駐留在沙灘,那一定是男孩赤裸裸的腳丫,若你不小心翻開了這本書,我們都是,就讓我們都靜靜地聽他說一個從前從前的故事,靜靜地聽一段海聲。

  蘇仰志(不太乖教育節 創辦人)
  未來,每一個人都必須是設計師,而「自己」將會是我們的第一件代表作!

  林大涵(貝殼放大 創辦人)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林志育
 
  1987年生,立志做一個教育設計師,熱愛各種形式的創作。
 
  25歲時與夥伴共同創辦「創致工作室」,致力於透過課程、遊戲、活動,帶領青年進行社會實踐和自我探索,2016年轉型成立「聚樂邦」品牌,以培育創意公民為目標,希冀用輕鬆的遊戲活動與產品,吸引讓更多青年加入社會創新和社會設計的行列。曾任國立成功大學、雲林科技大學、高苑科技大學等大專院校創意思考、創意行動工作坊講師,擅長設計思考、創意思考、自我探索。喜歡音樂和設計有的沒的,害怕肉桂和餓肚子。內心中二、個性隨和,夢想是一邊旅行一邊工作。
 

目錄

推薦序一 「創意的態度」需要決心/DFC全球孩童創意行動挑戰臺灣發起人 許芯瑋
推薦序二 你還在「從長計議」嗎?/創致工作室共同創辦人 楊瑄明
推薦序三 一個年輕創業者的許諾/台北科技大學助理教授 邱于芸 博士
 
前言

Part1 我過得好好地,為什麼要「設計自己」?
我們都不喜歡「被設計」的感覺,為什麼?因為那表示我們在不知不覺中地照了別人的意識在行動,而失去了自己的判斷和選擇能力。最糟糕的是,這樣的行動往往只是為了滿足那個「設計者」的利益,而不是自己的利益,導致我們覺得自己好像被人擺了一道。不過,你是否曾經想過,我們其實在不知不覺中早就「被設計」了,只是我們沒有察覺?
 
Part2 怎麼做?從面對困境到踏上自己的英雄旅程
許多人的出身是無法選擇的,很多時候「設計自己」這樣的概念並無法被所有人所接受,畢竟,為了達到理想的自己,有極大的可能會與自己的家人、情人甚至是子女的立場有所衝突。當這樣的衝突發生時,你會選擇堅持做自己?或是以親情優先?這些就像是冒險故事裡英雄會遇上的考驗,作為自己人生故事中的英雄,你會選擇如何面對?
 
Part3做什麼?創意的關鍵態度就是行動
設計自己並不是做一次就結束的事情。隨著心智的成熟,人會越來越了解自己,對於自己想要成為的樣子也會越來越清晰。有時候,當遇到不同的事件時,價值觀會產生改變,自然而然想要成為的樣子也會產生改變。
 
寫在最後
 
附錄:「設計自己」,因為誰都不完美──隨書桌遊《人生設計局》背後的故事
 

前言
 
  有一個富翁,在某個悠閒的下午隨意走到港口邊,看到一個漁夫正躺在自己的小船上面小憩。

  富翁好奇地問漁夫:「嘿,兄弟,這麼早就休息了? 怎麼不多捕點魚呢?」

  漁夫懶洋洋地問:「多捕點魚要幹嘛?」

  「多捕點魚就可以賺更多的錢,然後你就可以雇人幫你出海捕魚。多些時日,你還可以擁有自己的船隊,開一間海鮮加工廠,成立自己的品牌,變成人人稱羨的大老闆。」

  「然後呢?」

  富翁笑著回答:「然後你就可以每天早早休息,享受美好的午後時光。」

  漁夫回答:「我現在不就正在這麼做了嗎?」
 
  為何「我的志願」總是無功而返?
 
  以上是一個在網路上流傳的小故事,雖然很短,但其實點出了許多現代人對於理想生活的迷思。難道真的要賺大錢、變成大老闆,才是理想的生活? 當我們符合社會期待的功成名就,成家立業,是否就會得到自己想要的快樂? 成為自己想要成為的樣子?
 
  坊間談論「自我探索」、「潛能開發」之類的書籍不少,但大多帶著一個假設:「自己」是一個未知的存在,需要我們去發現和探索,當我們找到的時候,我們就能夠成為「自己」。因此,許多年輕人花了大把的時間在探索,想要「找到」一個自己真正喜歡和想要的方向,但往往無功而返或者陷入迷惘的循環。為什麼會造成這樣的情形?
 
  我從二○一三年偕同夥伴創業以來,便持續地探索這個問題。
 
  不僅透過自己的生命歷程進行探索,也在我們所開辦的各樣的工作坊當中,不間斷地與大學階段的年輕人接觸,觀察他們在進行夢想實踐時的心路歷程,也訪談他們對於未來生涯的迷惘與期待。在這樣的過程中,我們發現所謂的探索「自己」,並不是找到隱藏的內心熱情或天賦就宣告完結,反之,成為「理想自己」是一個動態的過程,需要持續地想像與實踐,在實踐經驗當中反思:「這是不是我要的?」然後修正、慢慢地趨近自己想要前往的方向。
 
  這件事情聽起來很複雜,實質上並不難。我們創辦的「創致工作室」,都會在開辦的課程中引入「設計思考」的概念,帶領學生練習運用創意和有限的資源來解決身邊的問題,進而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探索自己的熱情。設計思考是一個揉合理性與感性的思考工具,在解決問題上面有很不錯的引導效果。在觀察了年輕人對於探索自我的困境之後,我便開始思考,這一套「以人為本」、「以使用者為中心」的設計思考,是不是也能用來解決「自己的問題」?能不能解開自己在面對未來的時候所產生的疑惑、徬徨、迷惘或恐懼?
 
  於是就有了這本書。
 
  這本書記述了我們創業以來探索自我以及解決迷惘的心路歷程,也試圖把設計思考的脈絡與精神結合到自我探索的領域上,希望在目前大多強調「要如何做才能擁有成功的人生」的社會裡,提供一個不一樣的思考方向。
 
  但正如我常常提醒學生的「不要相信我所說的話,除非你先自己思考過」,我沒有辦法向正在閱讀此書的你保證,只要照著書裡的方式做就一定能夠破除萬難、找到心中理想的方向,畢竟每個人對於理想生活的定義有所不同,所面臨的環境或生活狀況也有所差異。然而我可以保證的是,這本書中所提到的故事、經驗還有想法,都是真實且真誠的,希望這本書的內容,可以提供給正在探尋方向的青年和輔佐青年的家長或教育工作者一個不一樣的思考脈絡。
 
  獻給每個正在為了理想的自己而奮鬥的人。
 

詳細資料

  • ISBN:9789865695484
  • 叢書系列:Be brilliant!幸福感閱讀
  • 規格:平裝 / 188頁 / 17 x 23 x 0.94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內容連載

Part1 我過得好好地,為什麼要「設計自己」?(摘錄)
 
中文是一個很奇妙的語言。「設計」這個詞在當代,通常是指一個專門的職業,負責重新安排事物的外表或結構,讓事物能夠更美、更好、更有功能性或是更能夠符合需求;但當我們說到要「設計『某人』」的時候,通常是負面的意思,那表示我們想方設法、設下布局,想要讓某人照著自己的意思行動。而當我們說自己「被設計」了,也就是自己變成了那個被人陷害、被設局的對象。這似乎是一個很奇怪的事情,都是叫「設計」,為什麼會有這樣大的差異?
 
沒人喜歡變成「被設計品」
 
在產品設計的領域,有一個詞叫「產品語意學」,或許可以為這個現象下一個小小的註解。
 
什麼是產品語意學?簡單的來說,就是一個產品的功能、外型,會傳達出什麼樣的意涵。若是想要表達未來感,可以使用髮絲紋的鋁質金屬表面來傳達這個訊息,如果想要表達溫暖厚實的感覺,打磨過的木頭材質可能是比較好的選擇。
 
也就是說,設計師會根據他想要傳達的訊息、想讓使用者感受到的感覺,來安排要使用什麼樣的材質、造型、功能,來設計出一個理想的產品。然而,當我們把這樣的事情放到人的身上就不一樣了。物品因為沒有生命,所以不會有自我意識,不會決定自己想要是白的還是紅的,是硬的還是軟的。但是當我們設局安排、想要讓一個人照著自己的意識來行動,要他往左他就無法往右,要他往前他就不能往後,這個人當然會感到不舒服,覺得自己「被設計」了。
 
我們都不喜歡被設計的感覺,為什麼?因為那表示我們在不知不覺中地照了別人的意識在行動,而失去了自己的判斷和選擇能力。最糟糕的是,這樣的行動往往只是為了滿足那個「設計者」的利益,而不是自己的利益,導致我們覺得自己好像被人擺了一道。不過,你是否曾經想過,我們其實在不知不覺中早就「被設計」了,只是我們沒有察覺?
 
……
 
從小我就與許多人一樣,對於求學這件事情的想像和所知有限,不外乎就是國小國中高中大學,好像就是一條天經地義的路,沒別的選擇。我們總是被告知「書讀好了就可以上好大學」、「上好大學之後就可以找到好工作」、「找到好工作之後就可以賺很多錢」、「賺很多錢就可以過很好地生活」。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藝術設計】年度百大|閱讀次元進化論|來到知識內容新紀元,點開APP就點亮一整個宇宙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草間彌生主題展
  • 秋冬保健書展
  • 羅曼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