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禮物書展
不再沉默

不再沉默

  • 定價:260
  • 優惠價:79205
  • 優惠期限:2024年12月08日止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OKAPI 推薦

 

內容簡介

  ◎這不是小說或電影,這是他的真實人生。
  ◎作者所經歷的巨大創傷,除了性侵,更大的痛與失落是來自父母的漠視……。
  ◎在哀悼,埋葬殘酷童年的漫長旅程中,我們也看見陪伴、接納與療癒的力量。這份力量,除了是當事人本身,也包括他的妻子。
  ◎新書將搭配作者才華洋溢的插畫。
  

  三十年,他一直等待有個人對他說:
  「不是你的錯。
  沒有一個小孩應該經歷這些。」
  一個性侵受害者自我療癒的故事。
  一個伴侶支持性侵受害者走過黑暗的真實故事。
  
  一段埋藏三十年,令人不忍的沉痛過往。
  他勇敢凝視,並且自我療癒。 
  
  那年,奶媽一家四口性侵了我整整三年。幼小的我,如同禁臠。每當父母來奶媽家看我,我總是用盡力氣,全身抽搐地哭喊:「可不可以帶我走……」但,沒人聽我說。

  然而,比性侵更大的傷害與失落是,
  我是我父母的困難,我是一個多餘的東西。
  五歲後,我回到家,多麼渴望從此不再害怕,多麼渴望父母的愛與擁抱,但他們只給了我最冰冷的忽視。
  三十年後,我希望藉由「面質」去釐清當年的傷害,父母對我說:「你記錯了。」「你太小了,不會記得。」「他們只是太粗魯。」
  三到五歲,我像是一個坐牢的孩子,五歲後,我仍然身處牢房,一直到遇見我的妻子。
  
  這是陳潔晧的親身經歷,字字句句,都讓人疼痛。他鼓起勇氣,回頭凝視那被遺忘在黑洞裡的三歲的自己,去釋放當時的恐懼、憤怒、哀傷與無路可走的絕望,而妻子的傾聽、理解與陪伴,給了他長年黑暗人生裡的第一道光。他希望這本書也能成為那些受著性侵之苦的孩子與成人,眼眸裡的一道光。

名人推薦

  賴芳玉(律州聯合法律事務所主持律師)撰推薦序

  王浩威(作家/精神科醫師)、吳佳璇(作家/精神科醫師)、許皓宜(心理諮商師)、蘇絢慧(心理諮商師)心疼推薦(依姓氏筆劃順序排列)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陳潔晧(陳三郎 Felis Simha)


  一九八○年生,台北市立教育大學視覺藝術研究所碩士。童年時期經歷許多創傷,二○一四年中旬,開始追尋自我療癒的歷程,在部落格「給安娜的信」書寫自己的過去(writetoana.blogspot.com)。

  使用「陳三郎」之名參與許多社會運動,包括二○○八年樂生貞德舍拆遷,二○一二年士林王家強拆事件,以及二○一四年苑裡反瘋車運動等。參與社會運動的經歷,啓發其一系列現代藝術的創作,包括二○一○年在台北市立美術館展出「樂生我家」,二○一二年在「沉默的目擊──國際人權紀實攝影展」聯展中,展出士林王家強拆照片紀錄。以士林王家強拆事件為主題創作的「怪物的故事」,二○一三年展出於高雄市立美術館,二○一四年展出於台北眾藝埕,並於二○一三年在雲林虎尾厝沙龍展出「拆除現場」。

  因為童年時唯一的傾訴對象是一隻牧羊犬,所以,成年後不停在生命中追尋動物的眼睛。二○一○年出版以動物為主角的兒童繪本《馬公的公馬》。二○一二年開始創作動物的陶瓷雕塑,出版《無盡藏──小魚刻印‧陳潔晧作鈕‧瓷印集》、《人間一團土──小魚篆刻‧陳潔晧製鈕‧瓷印集》、《吃飯配菜──三十個瓷印‧小魚刻印‧陳潔晧作鈕》。二○一四年以「Felis Simha」之名,創作自身童年孤獨及幻想中的動物朋友的繪畫,發表在網頁felissimha.com。

  期許自己能持續創作,無論是以文字或其他形式,因為他想告訴童年曾遇創傷的倖存者:只要勇敢去追尋,便能找到屬於自己的人生。
 
  曾獲獎項
  2015    佳作,《宇宙列車456》,「2015桃園插畫大展─漫遊上太空」插畫競賽,桃園市政府,桃園,台灣。
  2013    入選,《怪物的故事》,2013高雄獎,高雄市立美術館,高雄,台灣。
  2011    優選,Leprosy Stories in Taiwan: Losheng Sisyphus,20min|max Kurz電影展,Ingolstadt,德國。
  2010    優選,《樂生我家》,2010臺北美術獎,臺北市立美術館,台北,台灣。
  2010    首獎,《馬公的公馬》,菊島故事繪本徵選,澎湖,台灣。
 

目錄

010【推薦序】那些年,被偷走幸福的歲月裡/賴芳玉(律州聯合法律事務所主持律師)

一、回憶:苦難的開始
021遺棄
024性玩具
026口交
028恐怖的巨人
030吃飯
032無助
033逃亡
036求救
037沒有選擇
038死亡
041玩具箱
043唯一的朋友

二、回家:傷害的延續049裸體
050出去吃麵
055無法統整的世界觀
056惡夢
060抓背
061卡通與英雄
067分裂
072吉米與老狗
074好的回憶與壞的回憶
078回家過年
 
三、從遺忘到憶起
084情緒困擾
085封閉情緒
087社會運動
088憤怒、哀傷與共鳴
091依循感覺,找回記憶
092太太的見證
095三十年後的敍述
097向家人敍述性侵的回憶
098第一次感覺到有家人支持
100哥哥們的迴避
101哥哥或許也經歷傷害
105決裂
109與父母面談之前
114回家面談
 
四、尋找感覺價值
123黑洞
126恐懼
130哀傷
133憤怒
134背叛
140不被愛的感受
142遺忘
143抽離
143尋求改變
145原諒
146認同、分立與結合
149為内在小孩而畫
150貓藝術家
155夢
 
五、寫給在復原路上的你/妳
164感覺
166看不見的手
168壓抑
171察覺創傷
173混淆
176完美主義
177接納情緒
180陪伴與聆聽
182關係
184自戀的父母
188打破祕密
191無形的見證者
 
194【後記】老公今年三歲/徐思寧(作者妻子)
201【編註】孩子,你/妳並不孤單──當遭受性侵時,孩子可以求助的單位
 

推薦序

那些年,被偷走幸福的歲月裡/賴芳玉(律州聯合法律事務所主持律師)


  出版社寄來這本書稿,我因某種複雜情緒,把它擱在辦公桌角落,直到許多個日子後,埋在厚厚卷證、文件堆中,不復看見它,遺忘為止。

  出版社不斷來電催這篇推薦文。我才又嘆口氣,請助理找出這本書稿翻閱。

  其實,我很想推辭這篇文,卻又不忍心。推辭的原因是,我只要談到性侵害案件,就容易陷入被害者心中黑暗世界,難以喘息,就如作者在書中的形容:「我被黑洞所牽引,規律地圍著它打轉」;但不忍的是,作者如此勇敢地書寫倖存過程,無非希望藉由這本書協助其他被害者走到倖存之路,而我又怎能迴避這件事?

  你相信作者曾經的遭遇嗎?即便你外表上表現出同情,但心中依然會懷疑,這是真的嗎?

  很多人看到我處理性侵害案件時,也常狐疑地問我:「真的有性侵害案件嗎?不是騙人的嗎?」由此可見,一般人對於性侵害的理解多麼陌生遙遠。

  性侵害案件,非常隱晦,報案的人不多,因被害者多數不願揭露,造成犯罪黑數高,加上密室犯案的特質,讓性侵害案件形同穿著隱形衣地存在於這社會。

  你的不相信,會讓你沉默,眾多的「你」,餵養出受害者的寂寞無助。但你的沉默,已經算是仁慈了,因為有人因為不相信,甚至會用語言、鍵盤把被害者逼到生命的懸崖邊,而我竟只能說,沉默已經算是仁慈的交代了。

  受害者會問,我都勇敢說出來了,你為何不相信?為何不斥責對方,反而要求我繼續沉默?

  聽到這件事的人嘴上雖然不說,但心中會想著:是啊,你都沉默這麼多年了,為何不繼續沉默?你說出來,對大家有什麼好處?

  作者描述家人對於他被性侵害的事反應冷漠:「你記錯了。」「你太小了,不會記得。」「你在那裡時間沒那麼長,沒那麼嚴重。」「他們(指性侵我的人)只是教小孩太粗魯。」「被性侵是丟臉的事,不要說出去。」「我們年紀大了,身體不好。」

  對於這一切,他說:

  我帶著平靜的情緒與表情,跟他們說,我要離開了。離開前,我說,我要去我的房間拿一點東西。我走進我的房間,環顧四周。太太問我說要拿點什麼。

  我說:「沒有,我只是要看看這裡,我住過的地方。我們之後不會再回來了。」

  離開前,我跟家裡的貓咪說了再見。牠是我唯一在意的家人。

  我永遠離開了這個家。

  那是孤寂的控訴,畫不出圓的遺憾。

  記得二○○八年伊斯蘭國家葉門,一個十歲女孩諾珠‧阿里(Nojooud Ali)被迫嫁給一個四十歲的男人,當晚她被丈夫強暴了,歷經兩個月的婚姻生活後,她獨自一人衝進法院,說:「我要離婚!」之後在女權律師納塞(Shadha Nasser)挺身為她捍衛,並獲得媒體與女權團體協助,將她的故事揭露於世。

  「如果沉默,這世界將沒有為我發聲。」作者戴樂芬妮在《我十歲,離婚》這本書下了這個標題。作者書寫這本書,讓我想起這句話。

  都沉默這麼多年了,為何不繼續沉默?說出來,對大家有什麼好處?如果身為讀者的你也這麼想,那麼我也重複送上這句話,如果連被害者都沉默了,這世界可有人會為他發聲?

  發聲、控訴,是被害者走向倖存者很重要的一步,那是尋求救贖的開始。

  不再沉默,發聲、控訴,難道就會得到家人、親友,或這社會的支持,就找回正義了嗎?

  記得有位性侵害被害者在獲知她的案件遭到地檢署不起訴處分後,她說:「雖然司法不能還我公道,但至少曾為自己發聲,我努力過,也就無憾了。」發聲、控訴的過程,就是被害者對自己內心小孩的憤怒與悲傷、無助挺身而出。

  面對被害者的困境,我曾經認真思考過修復式司法的可能,那是為了促使被害人的傷痛被國家重視,讓加害人認識他造成怎樣的傷害,給被害人道歉或彌補機會的制度。但修復式正義的課題,和原諒議題太接近,經常模糊了界限,讓這個制度成就與否,「幾近」建構在被害者的原諒。然而原諒不好嗎?不放下又如何開啟人生?我曾經這麼思考過。

  直到有一天,有個被害者在法官勸慰著相同的原諒議題時,我看她渾身顫抖,我知道她感受到法庭的善意與同情,但她依然發抖。

  她非常努力的說話,好不容易擠出幾句話:「我現在每天起床只是想該怎麼維持呼吸而已,原諒兩個字,對我太遙遠,我無法想這件事。」

  我愣住,原來這麼多年了,被害者依然活得很辛苦,那一刻我才知道自己犯下的錯誤。

  因此我看到書上寫著:「我想過我平靜的生活,我有我愛的人,我有朋友,我有信心我能療癒我自己,我不需要去符合這社會無理的期待去原諒、包容一個加害人。」

  我真的聽懂了作者這句話。

  最後,作者在這本書中引用了長期關注兒童創傷及其成年後生活影響的心理學家愛麗絲.米勒(Alice Miller)所提出「知情見證者」,形容他太太是對於他走向倖存之路上,很重要的第一人。

  作者在太太身上找到了愛與支持,讓他的倖存之路,得到了祝福,也讓那些年曾經遺忘的幸福歲月裡,照出如今倖存者的剪影。

  正因為如此,有了這本書,宣告著他不再沉默,他是倖存者。
 

詳細資料

  • ISBN:9789864060528
  • 叢書系列:Vision
  • 規格:平裝 / 208頁 / 14.8 x 20.8 x 1.04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內容連載

一、回憶:苦難的開始

我三歲的時候被四個人性侵。我被迫和性侵我的人住在一起三年,直到五歲,才脫離他們掌控。我決定要面對這些黑暗的回憶。

我要站在我成長的土地上,擊敗我的過去。無論它多恐怖、多荒謬、多不堪,我要凝視著它,正面迎戰它。
 
遺棄

三歲時,媽媽帶我到奶媽家,並告知我,他們要搬到新家。當時陪著我的,只有一個娃娃和一個奶嘴。然後媽媽就留我一個人在那個家庭,度過了三年。

剛住到奶媽家時,我並沒有那麼害怕他們。但是隨著時間過去,我的父母越來越少來看我,我和奶媽家的人的關係,也越來越緊張與僵硬。

我們家本來和奶媽家是住在同一條巷子裡。當我知道爸媽要搬新家,我因為很怕被單獨留下來,所以就一直跟媽媽說,我要一起去新家。

我爸媽說我三歲才會說話,但我剛學會說話時,就帶著焦慮的心情,不斷重複著同一句話:「我要去新家。」

直到某一天,他們就突然靜靜地搬走了。他們沒有帶我走,也沒有告訴我為什麼。我會盯著舊家門口一整天,等著家人來接我走。但我沒等到,只有黃昏時被帶回奶媽家。

我在奶媽家門外哭,一心仍等著媽媽來帶我走。

奶媽對我說:「你爸媽不要你了啦。你是奶媽家的人啦。」

我不相信。

我繼續等待,繼續等待,但爸爸媽媽就是沒有來帶我走。

我的伯父(父親的哥哥)有一次來奶媽家,他帶我去爸爸媽媽的新家。原來爸爸媽媽在另一個社區買了一個新家,不但有新家具,還有爸爸的大書房。我充滿了羨慕,問我可不可以留下來。沒有人回答。伯父當天便把我帶回奶媽家。
 
性玩具

奶媽、奶爸與他們的兒子和女兒性侵我,將我作為他們的性玩具。

我記得一開始的時候,奶媽會在床上撫摸我的陰莖。那時候,我並沒有感覺到害怕,只是覺得很舒服,而且很想「小便」。奶媽跟我說,「尿」在床上沒關係,但我覺得尿尿在床上,很丟臉,所以我就跑到廁所的地板上,對著排水口,準備「小便」,但是等很久都尿不出來,這讓我覺得很困惑。

奶媽說,這是我和她之間的祕密,不能告訴別人。

奶媽、奶爸有時候會在深夜時把我搖醒,他們把我放在小板凳上,要我睜開眼睛,看著他們在床上激烈地做愛。那時候,我不知道他們在做什麼。我不想看,閉著眼睛,假裝睡覺。奶媽會來把我搖醒。有時候,奶媽會因為我不合作,而打我、捏我。

會員評鑑

5
9人評分
|
9則書評
|
立即評分
user-img
5.0
|
2023/06/04
劇透警告

朋友曾經說:「能不能請有意願成為父母的人都先接受測驗,通過了才能生小孩?」

我說:「如果這樣的話,人類早就滅絕了。」

看似幽默的對話,其實潛藏的是我們長期以來對於許多父母不適任的的悲憤與感嘆。身為長期關注孩童心智發展的我們總是很難理解,為何有人明明不愛小孩卻生了一堆?抑或是生了小孩卻視為所有物而任意處置,更遑論動輒打罵及言語羞辱的教養方式仍普遍存在於社會中,讓我們忍不住開始懷疑或許自己才是異類。縱使近年來重視兒童權益的意識日益升高,但關注兒童情緒與需求的概念仍未真正建立起來。

會閱讀《不再沈默》這本書源起於作者陳潔皓與太太徐思寧一同出了新書《遠方有哀傷,此地有我》,得知作者三歲至五歲間被親生父母寄養在奶媽家而被全家四人性侵的故事時,我簡直驚駭不已,看著那些極度不真實的文字令我淚流滿面,猶記得當時我把文章轉傳給其他朋友,大家紛紛害怕地說:「我不敢看這本書。」

其實,我也很害怕。但我實在好想知道作者如何一路走過來,也相信他寫下這些文字肯定不只是希望療癒自己,更希望可以透過自己的真實故事給予類似遭遇的人一些安慰與力量,於是我決定走進這位三歲小男孩的世界,扮演那個傾聽者的角色。

閱讀這本書的前半段,我幾乎是呈現心跳加速與身體微微顫抖的狀態,趁空檔轉述給先生聽的時候,還意外發現自己的聲音語帶哽咽,即便早已在網路上看過部分的書中內容,但真正進入到作者的內心世界時,仍感到令人難以喘息的驚濤駭浪不斷襲來,如果只是身為一位讀者都有如此痛苦的感受,那我實在無法想像作者如何承受這些折磨與苦痛而得以倖存下來?

與其說痛恨奶媽一家的性侵及兒虐行為,更令人感到憤怒的是作者父母的決絕與冷漠,不禁令我想起丹麥女作家托芙的作品《童年》中描述小女孩與母親相處的情景如同空氣凝結般的疏離,偶爾從母親口中吐露的輕蔑話語都令我感到不寒而慄,而作者陳潔皓的父母對孩子的態度更甚於此,完全把孩子視為人生的絆腳石,甚至作者的父親曾經說過:「如果沒有小孩,我的藝術成就會更高。」

作者說:「一個受害者需要的,並不是任何形式上的和諧,而是需要有人能理解他們的痛苦、他們的無助、他們的恐懼。」

無論是哪一種受害者,都很容易被否定感受,總是會被批評小題大作,或被責怪破壞關係的和平與多數利益,彷彿這些令受害者感到身心困擾的情緒不值得一提,倘若一再追究就是不懂得顧全大局或斤斤計較。

作者說:「一個倖存者,必須重新學習不再壓抑感覺,並且學會表達感覺。」

事實上,早已有許多專家都呼籲父母從小要協助孩子指認情緒,並且幫助他們說出來,最重要的是要接納孩子的情緒,否則孩子學到的只會是如何抑制真實的情緒,而非學習自我調節。我看著作者在書中說他童年時期透過漫畫、電視及電玩得到釋放的感覺,甚至一邊打電動還一邊流淚,令我感到震驚卻也心疼不已。

或許很多人會不解為什麼自己過往的悲慘遭遇需要如此攤在陽光底下?難道不是令自己難堪也令他人難堪?就此把這個秘密埋葬帶入棺材裡不好嗎?加害者也年事已高,難道不能放過他們嗎?

作者說:「說出事實與感受,就是在撲滅那曾經傷害過你的火焰,而你並不是那火焰,你是被火焰傷害的人。你有勇氣打破沉默,終結受害的循環。你有權利得到理解與重視。」

何時全盤托出並不重要,應該被關注的是受害的事實,而受害者(倖存者)確實也需要透過不斷追尋能理解自己痛苦之人來得到內心的療癒,而不是帶著創傷而假裝若無其事就能安然度過這一生,我相信作者也透過出版書籍讓更多人閱讀到自己的遭遇而一次次讓自己的心靈更加茁壯,所以說出這些過往的真實經歷並非增添事端,而是勇敢撲滅火苗的行為。

《不再沈默》這本書不僅是作者勇敢凝視自我並成長的經歷,他也大聲疾呼情緒應該被重視,而不是引以為恥,無論是整個文化的觀念,抑或是從小成長環境的刻意忽視,都造成了往後情緒表達的困難,自然也很容易喪失求救的能力。

關於近日多起的Metoo事件連環爆,希望大眾能尊重且接納發聲者的情緒感受,而非去質疑在此時此刻說出這些經歷之其心可議。

感謝作者寫下自己的真實遭遇,也在作者提到閱讀這本書的我們就如同無形的見證者之處流下了欣喜的眼淚,因為我感受到作者已不再是那個三歲小男孩,而是透過傾吐與書寫成為了拯救自己的英雄。
展開
user-img
Lv.3
4.5
|
2020/10/24

最大的困惑是,奶媽夫婦和她的一雙兒女,沒有被繩之以法,會不會繼續去加害別人??
看到作者小時候受虐的情節的章節真的很驚心動魄太殘忍了,替作者感到欣慰他有幸得到能接受他陪伴他理解他的另一半...
展開
user-img
Lv.1
5.0
|
2020/04/23

我是帶著眼眶的淚水和滿溢的憤怒看完這本書的。
不能諒解世界上怎麼能有如此噁心又偽善的加害者存在,
而我搜尋了與作者父親相關的採訪文章,
更對加害者仍能夠安然於世而感到悲憤、失望與哀傷。
我不知道作者是如何能夠承受這反覆無常、如輪迴般的巨大痛苦,
甚至發生在只有三歲的弱小兒童身上...
感謝您勇敢的寫下這個故事,
讓我有機會能夠成為您生命中的見證人,
也讓更多讀者能夠重視兒童虐待與疏忽的嚴重性。
我期許我能成為正在受苦的孩子與成人身邊善意的存在,
願我們都能夠找回屬於自己的內在力量,不再沉默。
展開
user-img
Lv.1
5.0
|
2020/04/16

我一樣覺得最大的傷害不是性侵,而是家庭的傷害。一直以來我都覺得自己是多餘的存在,我也是排行第三個的孩子,父母對我的感情時好時壞,常常毆打我與令我餓肚子,看到這本書有跟我類似遭遇時,我充滿了震驚。很羨慕您有遇到可接受您、陪伴您的伴侶,我還沒尋到,也不敢尋找。
展開
user-img
Lv.1
5.0
|
2020/04/16

當我的輔導老師給我看這本書時,我抱著許多複雜的情緒看完這本書,看完我問老師說:「為什麼會給我看?」老師說道:「他的遭遇與妳很像。」是的,這本書的確與我的遭遇很像,一樣在小時候被性侵。這本書給了我鼓勵,我也打算努力寫出我的遭遇,儘管會不會有人不相信,但那又如何?這就是我成功撐過來的證明與擺脫過去的陰影證據。謝謝您給予我的鼓勵,我會珍惜您的書的,感謝您沉住痛苦出書,給予像您這般遭遇的人勇氣。但我會不會出書就不確定了,畢竟我不想在讓媽媽難過。
展開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心理勵志】秋日好chill_放慢腳步,再次為身心靈充電/電子書88折、有聲書79折起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大和圖書聯展
  • 遠流童書展
  • 尖端BL藍月祭